支气管肺炎的症状,宝宝得了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被吸入后,首先进入的地方是鼻腔、咽喉等上呼吸道,黏附于其上皮细胞表面,能抵抗黏膜纤毛的清除,通过直接毒性作用和免疫损害导致机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咳嗽、咽部发红、疼痛和流涕、喷嚏等症状。一般情况下,病原不向下走,大约1-2周后,就能自行恢复了。
宝宝肺炎支原体感染,首选的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
如果阿奇霉素有不良反应,有其他药物可以替代吗?
一般服用阿奇霉素可能会出现常见的胃肠道反应,如果症状较轻,建议继续服用,且用药期间继续观察有无加重或不能耐受,实在不能耐受时,才考虑换药。
不过不同的感染,疗程也有区别。以阿奇霉素为例,如果是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一般选择3天的疗程。但如果考虑是肺炎,就要用到5天的疗程或更长。
注意:这类药物比较常引起消化道反应,比如腹痛、恶心等,所以餐后服用会比较好。
另外,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肺炎支原体对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大大提高。如果首选的药物效果不理想,还有一些可选择的二线药物。具体就需要交给专业医生去判断啦!
宝宝出现这种情况考虑重症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情况较重,发热时间长达10天,甚至2周。肺部炎症分布较广,还可能会出现呼吸以外其他系统的损伤。
支原体感染除了使用抗生素外,家庭护理就尤为重要了,宝爸妈要做好心理准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咳嗽持续时间会比较长,往往是疾病好转了,但是间断的咳嗽一直好不利索,有的甚至长达1个月。
如何家庭护理:
①帮助宝宝合理应用退热药;
注意:脱水症、肾脏功能不全的宝宝,以上两种退热药均不适用。脱水症的宝宝,要先纠正脱水,再考虑退热药的应用。肝肾功能不全的宝宝,需根据病情轻重,遵医嘱用药。
②饮食清淡一些,适当增加液体(水、粥、汤等)摄入量;
③让宝宝充分休息;
④支原体感染前期以干咳为主,后期痰液会多一点。可以帮宝宝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咳嗽不严重影响睡眠,不建议用镇咳药物。
吃退烧药体温会不会降到正常值?
要说现在人们最关心的话题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新冠病毒。有很多人对于发烧怀有疑问。感染新冠病毒一定会发烧吗?如果发烧了,吃退烧药会降下来吗?下面我来谈谈这个话题。先要知道体温超过多少度才能算发烧?
首先正常人的体温一般为36~ 37℃左右,当人体口腔温度(口温)大于 37.3℃,腋下温度(腋温)大于 37℃,或者直肠温度(肛温)大于 37.6℃时,我们称之为发热。而对于这次新冠流感病毒,如果超过腋温超过37.4℃就需要引起重视。
那么如果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烧了,吃退烧药会降下来吗?是不是见烧就退?
一、退烧药只能短时间内退烧,因此除病因比退烧更重要。退烧药只能对症治疗,如果病因未除,当停药后体温又升,必须查明病因进行治疗。
二、发烧有时并不是坏事。因为大多数细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一般在35~37℃,当人体温度升高到37℃以上时,其生长与繁殖会大大受到抑制。除此之外,发热还可作为疾病诊断指标。所以,发热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好处的。它可以让身体不借助外来药物的作用,就能把体内的病原菌清除了。
三、高烧则必须考虑退烧。当人体温上升到40~41℃时,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的机能障碍,可出现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状;当体温超过42~43℃时,就可能引起死亡。因此,在一定的情况下可适当使用退烧药,但不能见热就用退烧药。
在这个特殊时期,无论感染新冠病毒还是没感染病毒,如果发烧了,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发烧?
1、及时就医。其实,治疗发热,并不是吃药退烧这么简单。普通的着凉感冒也能引起发热,严重的比如新冠肺炎也能引起发热,普通的感冒好得很快,如果是新冠肺炎引起的发热大家没有引起重视,耽误病情,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因此如果发烧超过37.4,且有其他咳嗽乏力、腹泻呕吐等症状则需要去医院就医。
2、是否退热。在这个特殊时期,很多人为了害怕去医院,自行服药,造成不发烧的假象,给前线医务人员带来麻烦,实际上如果不是新冠肺炎,而是普通低烧,对身体伤害还好,如果是新冠病毒引起的发烧则更严重,因此是否退热、何时退热、怎样退热都需要医生根据病情科学选择,大家应该及时就医,及时隔离观察。
3、多喝热水。新冠病毒感染发热的时候,因为人的体温高,人身体内的水分会很容易被蒸发掉,所以要多喝点水来补充水分,不然就会发生脱水的现象甚至导致病得更严重。另外,水被人体吸收之后,就可以进入血液,可以冲淡血液中致热源,增加细胞活力,增强免疫力,这对抵御病毒很有帮助,最后还可以将病毒随着尿液一起排出体外,从而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
发烧不是小事,尤其在这个特殊时期,则更需要重视。如果发现自己连续三次(不连续测量)体温超过37.4 ℃,还有其他咳嗽乏力、腹泻呕吐等症状,请及时就医,以免误诊漏诊,耽误病情。最后希望我们一起团结一心,共同对抗病毒,疫情会很快过去的。我是蒋小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也可以点个赞再走呗。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在下方评论,见必回,回必快。谢谢你的支持。肺癌病人最多能活多长时间?
肺癌病人最多能活多长时间?这个不像数学题,一加一等于二有明确肯定的答案。肺癌病人的生存期是一个比较长时间跨度,最短的几个月,最长的跟寿命一样长,也就是说寿命有多长就活多久。
肺癌的生存期虽然没有肯定的时间,但有明确的影响因素。
肺癌病人生存时间的长短主要跟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式/效果以及经济基础有关。其中临床分期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一般临床分期越早,治疗预后越好。所以早期肺癌,只要发现得够早,预后非常好,五年生存率接近百分之百,最好是能够在原位癌(AIS)或微浸润癌(MIA)的阶段就发现处理,手术后基本就没什么事了,术后也不用放化疗或其它辅助治疗,基本不影响以后的生活。所以说有的患者虽然得了肺癌,但因为早发现,及时干预,预后很好,也不会影响到寿命。相反,如果是晚期肺癌,预后就比较差了,有的患者发现几个月后就去世了。另一方面,也有晚期通过治疗后明显延长生存期的,主要跟治疗方式/效果有关。
肺癌的病理类型也会影响病人的生存期。肺癌一般分两大类,即小细胞肺癌跟非小细胞肺癌。之所以把小细胞肺癌单独归为一类,因为恶性度很高,经常在病变很小的时候就发生转移,治疗方式相对单一,治疗后也容易复发。非小细胞肺癌又可以分为腺癌、鳞癌、腺鳞癌、大细胞癌等。以前的观点是鳞癌多见,而随着对肺癌研究认识的不断加深,发现腺癌更常见。腺癌主要又细分为附/贴壁生长为主型、乳头型、腺泡型、微乳头型和实性型,另外还有一些其它特殊类型。其中附/贴壁型是侵袭性最低的,生物学恶性行为最低,预后也是最好的,术后五年无复发生存率很高。而微乳头型跟实性型侵袭性很强,生物学恶性行为高,预后比较差。
肺癌的治疗方式/效果也直接影响生存期。早期的肺癌,只要符合条件的基本都是根治性手术切除,越早预后越好,而中晚期的就要多种方式综合治疗了,有手术加放化疗的,还有失去手术机会只能放化疗的。而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还有两种治疗方式也更多的应用在晚期肺癌患者身上,并且取得很好的效果。即靶向治疗跟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就像锁定目标的生物导弹,认准肿瘤打击。而免疫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激发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攻击癌细胞杀死癌细胞。一些符合条件的晚期病人,通过靶向或免疫治疗,有好些都能明显延长生存期。
肺癌的生存期除了跟以上因素有关,还跟经济基础也有关。就像电影《我不是药神》里面演的一样,为什么病人要买印度版的药,因为便宜很多。有些进口抗癌药物效果好,但很贵,而且要一直用,特别是靶向药,很多晚期的病人都是普通家庭,很多家庭都很难长期负担,最后只能因为无力负担被迫放弃治疗。
肺癌发病率跟死亡率高居榜首,主要因为早期肺癌大多没有症状,等到出现症状了又不是早期了。其实早期肺癌的预后很好,所以对高危患者来说每年一次低剂量胸部螺旋CT(目前发现早期肺癌的唯一有效方法)筛查很有必要,把诊断跟治疗的窗口前移,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获益。
我是影医C浩,可关注了解更多相关医学知识。
患上新冠治疗费用自己承担还是国家承担?
患上新冠的治疗费用自己承担还是国家承担,从新冠发生到现在患者的一切治疗费用都是由国家承担,有消息称新冠冶疗费用平均在每患者上差不多近两万元左右,可见国家在治疗新冠患者的费用上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国家为了大家的生命健康可谓是花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所以我们要遵守国家的抗疫政策,说大点是为国分忧,说小点是为了自己。
新冠的治疗费用大概分两步来摊分,对于参加医保的人员,新冠的治疗费用医保公司报销一部份,其余部份由国家全部承担,对于没医保的人员来说则由国家全部承担,国家之所以对治疗新冠免费,一是为了大家不因为经济困难而治不起病,二是现在还没有冶疗新冠的特效药物,三是由于新冠的特殊性及时收治以防止扩散。
国家对新冠的免费治疗彰显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新冠的治疗费用多少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轻症在一万元左右,重者几万到十万不等,危重症患者花费可能更多一些。
国家在这三年里花费了巨大的物力财力,为我们换来了相对安全的环境,我们更应该极积配合政府抗疫,三年的艰苦抗疫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绩,虽然现在疫情有所回升,但从确诊就医情况来看轻症居多,新冠病毒的呈减弱趋势,我们要克服对新冠的恐惧,出现疑似症状及时上报就医,相信没有多久冶疗新冠的药物即将面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走出新冠的困境,恢复正常的生活。
如果被肺炎感染了一直没发热?
大家好,我是一名内科医生,咋看这题目,我反复阅读了几遍,愣是没看懂,被肺炎感染了?我想可能是笔者打字打的太快造成语句不太好理解,从问题字面上来理解,题主应该是想问: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一定都会发热吗?会不会有不发热的情况?如果前面没有发热,但最后还会发热、呼吸困难吗?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一定会的“肺炎”吗?①这里我觉得要打一个问号,很多人对这个疾病介绍时都习惯性的打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注意了,并非所有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都会得肺炎,因为是否发生肺炎要取决于感染病毒的数量多少、毒力大小、以及患者的免疫力强弱。
②相对来看,疫情严重的几个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毒力自然是比较强的,而外省的一些经过几代传播的毒力相对要减弱了一些,多数的患者预后良好。老年患者、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者、免疫力较弱者、感染后拖了很久为及时得到治疗者这几大类易发展为肺炎。
为什么很多人感染后会“发热”?①我先表明我的观点,我认为这恰恰是一种正常现象,理由如下,当我们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后(拿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来举例),来自于病原体的某些物质会被人体免疫系统的安全卫士识别,后者就会释放出细胞致热因子。
②发热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帮助机体对抗感染的一种生理反应,所以发热是很多传染病的共同表现,而监测体温是有助于早期识别感染者的一种手段,即使是疫情发展到现在,测体温仍然是必备的措施。
③理论理解起来可能比较乏味,我来举几个例子,如下:
我们身体某个部位受伤后化脓了,其实这也是机体的一种正常反应,脓液它是机体组织炎症过程中形成的浓稠或稀薄的混合物,炎症过程中细胞、组织在细菌和中性粒细胞释放的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发生液化坏死,加上血管的液体渗出,形成肉眼呈灰黄色或黄白色的浓稠状液体。脓液中的中性粒细胞除极少数仍有吞噬能力外,大多数已发生变性和坏死,称为脓细胞,脓液中除含有脓细胞外,还含有大量的细菌、坏死组织碎片和少量组织液。这就是人体受到细菌攻击时安全卫士(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与它大战的结果。再例如咳嗽,正常情况下健康人是不会咳嗽的,如果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胸膜受炎症、异物、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引起,就会表现先是声门关闭,呼吸肌收缩,肺内压升高,然后声门张开,肺内空气喷射而出,通常伴随声音,并反复出现。注意了,这其实也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措施,它具有清除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的保护性作用。④小结:咱们言归正传,继续回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热的疑问解答上来,因为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新型冠状病毒这个病原体会入侵我们的呼吸系统,我们机体被感染,那发热也就就顺理成章了,而发热这一信号也正预示着身体在向我们求救,所以从目前感染的病人来看,发热还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比较常见的症状,发热不一定都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而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很大部分都会出现发热。如果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前期没有发热,后期还会发热、呼吸困难吗?①针对这个疑问,我需要分开来讲解。前面我也讲到,不一定所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都会发热。所以一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如果没有出现“发热”症状,接下来他有两条路可以走,如下:
第一种:这是一个轻症病人,可能并未累及肺部,或者及时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如吸氧、加强营养、抗病毒、服用中药调理等措施),这病人各方面身体素质也不错,靠着自身强大的免疫力,病情直接由症状转为好转,那病情好转了不再发热也在情理之中。第二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前期确实是没有发热,但不代表疾病不会进展,顺着疾病的轨迹发展,累及肺部,接下来开始出现炎性渗出,双肺斑片状影、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甚至大面积的肺实变,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白肺”,那出现发热、呼吸困难是必然的,大家试想一下,肺部感染了,肺部实变已经影响到双肺发挥它的“通气功能”时,你们说会不会呼吸困难,随着肺功能逐渐降低,机体缺氧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还要进一步加剧,所以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发热那是完全可以解释的通的!!!③小结:
前几天钟南山院士团队也在国外顶级医学期刊发表论文,该论文分析了109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后,得出最新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只有43.8%在早期表现出了发热症状,但住院后出现发热症状的占87.9%”,这是其一,其二,发烧(87.9%)和咳嗽(67.7%)是最常见的症状,而腹泻(3.7%)和呕吐(5.0%)很少见。25.2%的患者至少有一种潜在的疾病(即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
下图为钟南山院士团队发表的题为“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期刊网站封面。
下图为钟南山院士团队中论文对2019-nCoV ARD的临床特征 (实验室确诊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所以我的看法是你不能把发热当成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绝对指标,但发热仍然是这场新冠肺炎防疫战中筛查、预检、防止交叉感染、及时隔离等措施的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寄语:疫情来临,很多普通人由于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不了解这种病毒,也不懂怎么去保护自己。所以每天我都会抽出一点时间为大家进行健康科普,而且最近我都会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科普内容为主,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如果有帮助,就帮我点个赞,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