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奕养生全集,你们又伤心了吗?
谢谢邀请,好长时间没有回答问题了,这个题目又换起来我对父亲怀念,浓浓的哀伤涌上心头。想起昨天偶遇朋友问我,怎么没回老家,我一愣,问回老家干什么?朋友诧异的说:今天是清明节啊,你不会是连这个也忘了吧?是啊,自从父亲去世以后,我的节日里又多了一个清明节,一股浓浓的悲伤涌上心头,父亲竟然已经离开四年了,可我总觉得父亲一直还在呢。几乎很少给父亲上坟,我总觉得那秃秃的坟头下怎会有我的父亲?我的父亲他这是应该正舒舒服服的躺在躺椅上,眯着眼睛听单田芳的评书呢。也许这时会有哪位街坊邻居家的自信车或拖拉机坏了,喊他去修呢,他总会马上拿上那个伴随了他多年的半导体收音机,跟着人家就去了。最后总是弄得自己一身油污的回家,当然,车子修好了,可自家的饭菜也凉了,这时总会听母亲一阵唠叨。父亲并不是修车师傅,他自己爱摸索,什么车子到他手里,拆吧拆吧,小毛病就好了,村子里几乎家家的自行车都被他修过,他有一套工具,谁一喊,他总是丢下自己手头上的活,拿起工具就跟人家走,常常是赔上自己的胶水,因为这事儿母亲没少跟他唠叨,嫌他搭上自己的气力不说,还常常赔上自家的胶水,刚买的胶水又用了一半,说他给人家干活比干自家的活都上心。这时,一向不跟母亲拌嘴的父亲,总会理直气壮的反驳;‘街邻街坊的,谁家还没点难事儿,互相帮帮忙,不定谁用到谁呢!’母亲也就没话说了,父亲这才端起重新热好的饭菜慢条斯理的吃起来。
或许这时父亲正戴着老花镜,捧着书本津津有味的读着,他近来喜欢读一些养生之类的书,那本杨奕先生的《手到病自除》已被他翻看了无数遍,看到某种小方法就在自身上试验,然后把经验分享给街坊四邻。还别说,有的小方法还真管用,这时父亲就会一脸的骄傲,别提有多满足了。
也或许,父亲正站在村口,来接我这个一年也回不了几趟家的女儿。每当我从车上下来,就会看到父亲那烈日下或寒风中推着车子的身影。可现在,下了车我习惯的找寻,再也看不到父亲的身影,只有母亲孤单的站在那里。
我愈来愈怕回老家,我怕看到父亲坐过的躺椅是空的,我怕看到父亲读过的书上落满灰尘,我更怕看到孤单寂寥的母亲,这些,都在提醒我,父亲不在了,他走了,我再也看不到他了,听不到他的声音小,我,没有父亲了!每当我想到这些,心,就会痛得无以复加!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痛是无法言说的呀!幸好,母亲还在,我的心还有寄托!
想学点中医入门的跟养生的?
我看到大家都在推荐《中医基础理论》,不学医的人,是应该学点中医基础知识,但是不学医的人啃这些理论,会很吃力,我倒建议,先学点中医养生技术和方法,如果学了觉得有意思,对中医有所了解之后,再慢慢学理论。
目前比较火爆的中医技术有艾灸、拔罐、刮痧、穴位按摩等。可以任选一样学习。
穴位按摩里我学过足疗、耳疗和手疗。哪个学会了都可以治病或养生。足疗我推荐杨奕足疗和一本叫《实用足疗图解的书》,书淘宝就有,杨奕老师的课原来中央台健康讲堂播过很多期,听课或参照书本学习,都能简单上手,调理体质,或者自我治疗感冒发烧腹泻胃肠不适等常见疾病都没问题的,不必怕按坏喽。
手疗里多半是小儿推拿的内容,对成人也适用,不过按摩的力度和时间要增强。网上有很多书籍,可以去查阅。
耳疗现在在南方比较火爆,耳穴贴敷和耳穴按摩、耳穴刮痧等,都效果不错。目前耳疗没有现成的书籍,网上有很多图示和视频,也供大家学习。
目前国内刮痧最火爆的是李道政,他开很多学习班,也有叫道生学堂的公共号,视频和刮痧案例都很方便找,学一点用于身体调理和治病,都不需要太多的理论基础。
其实中医养生知识,跟我们每个人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饮食可以学一些食物养生知识,比如薏仁除湿,梨水化痰,都很简单方便,只要注意一下就能做到。作息有四季养生和子午流注理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也身体调理的原则。哪个时辰调理哪个脏器,都是有科学道理的,比如有人总凌晨一点到三点醒来,这个时辰是肝经统帅,那么说明他肝经有了警示,调理肝胆管用。
这都是中医知识与生活很好的结合,是不是有些奇妙?
中医知识博大精深,要用学习国学知识一样的心态学习中医,会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