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英传6,三国群英传2怎么一次带六个武将?
三国群英传2每次出征最多只能带五个武将,不能带六个武将,这是游戏的硬性规定,无法改变。不过守卫城市最多可以有十五名武将。
三国群英7赵云出现时间?
《三国群英传7》赵云登场时间是198年。
三国群英传一代中赵云是在198年登场的,初始武力值为九十八,智力值是88。想要得到他有两个方法,一个是选用君主刘备,另外一个是迅速消灭刘备,否则就算你抓住赵云,他也只会跟你说忠臣不事二主。
《三国群英传》其他版本赵云登场时间
在三国群英传二中赵云的出场时间是在194年,位置还是在宛平附近。但在这里面赵云遭到了弱化,因为没有神技鬼哭神嚎,他没办法进行后期作战,但也算是一流武将,在前期拥有他也可以迅速攻城夺寨。
三国群英传第三代中他的出场时间是196年9月份的北平,三国群英传第三代是一次非常重大的改革,一些强力武将增加了必杀技。赵云的必杀技是连刺,实用性极强。当时赵云在培养到一定等级之后,他的必杀技使用频率极高,是单挑的非常强力武将。
三国群英传4朱雀怎么开启?
三国群英传4游戏里的朱雀塔这么开启?
具体步骤如下。先征讨贼寨,就是大地图上的山洞,第一批的山洞有六个是开启状态的。比如,建邺城北的恶魔女(青龙)。许昌西边的叛国老贼(玄武)。西凉东边的匈奴单于(白虎)和成都西北的南蛮头领(朱雀)。
打完第一批山洞贼窟后,会解锁第二批山洞。比如,大雪山,毒龙潭,火山和猛虎洞。
打败火山后,南华老仙会告诉你,要想开启朱雀塔,就必须先占领襄阳城。
占领了襄阳城以后,朱雀塔就可以开启了。
大同历史有哪些名人?
盘点山西大同十大历史名人,你认识几位?
1、薛氏三兄弟,明代,山西大同府天城卫有薛氏三兄弟,他们分别务农、做官和经商,各尽其业,最后成为当地著名的大户。薛氏一家,长兄务农,三弟经商,以资助老二读书。老二登进土第,得授高官。这种耕读商的家庭,反映了明代山西商人家庭结构的一个特点。薛氏始祖薛士秀,约明初从戎河曲,后定居大同府天城卫。薛士秀生薛镇,镇生薛庵。庵生四子,即薛春、薛云、薛雨、薛雷。薛春生二子,长子薛经,次子薛绮。绮生三子,即此处所说的长子薛某(佚名)、次手薛纶,三子薛缨。
薛纶从小聪颖,记忆尤其过人。少年时同长兄一起在私塾读书,兄尚未读完一句,纶已目数行,兄再读时,纶已熟记,背诵如流。薛纶才思敏捷,数百言文章可立刻成就,且文藻秀美。长兄对薛纶的才华深为佩服,便放弃学业,继承父业屯田耕作,资助薛纶读书。 薛纶在长兄自我牺牲精神的鼓舞下,越加奋发读书。终于在隆庆二年(1568)登进士第,进入仕途。万历十年(1582),任陕西按察司副使。不久,辞官回籍。有人很惋惜他的离职,薛纶说:“我有幸继承先辈之产业,兄耕弟贾,助我求学,才有今日之位,我愿已足矣!”
薛纶弟薛缨是两淮盐商。明中叶,由于社会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商人在边疆屯田纳粮换取盐引的开中制度,渐被纳银的折色制度所代替,盐商也分化为边商和内商。边商专纳米、豆、草束,依靠贸易盐引谋利。内商则坐场掣盐,进行交易或转售他人。由于内商处在支配盐的运销的地位,获利多,资本增殖快。所以,山西、陕西、安徽等地的大盐商,纷纷寓籍淮安、扬州,薛缨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定居扬州的。 薛氏家产五世没有分开过,是由兄弟共同经管。自从薛缨经商两淮在扬州置产后,薛家在大同和扬州两地都有家产、人口。为了照管两地的子弟、田宅、奴婢等事,薛纶辞官后,经常往返于大同和扬州之间。可见,薛氏当时在大同和扬州的产业已相当可观。
2、武明皇后娄昭君(501-562年),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人,鲜卑族,北齐奠基人高欢的妻子,北魏真定侯娄提的孙女,赠司徒娄内干之女,北齐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的生母。
平日柔顺勤俭,谦卑自守。亲自纺织针补,视姬妾所生诸子均十分慈爱,不异己出,对诸子每人必赐一袍一裤。时常向高欢进言,有才必用,不能以私废公。处事能够顾全大局,委曲求全。
高欢受封渤海王后,娄昭君为渤海王妃。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任其位,娄昭君进封渤海太妃。550年,次子高洋称帝,尊娄昭君为太后。559年,高洋去世,太子高殷继位,尊娄昭君为太皇太后。560年,娄昭君废黜高殷,改立六子高演为帝,娄昭君再度为皇太后。561年,高演去世,娄昭君立九子高湛为帝,仍为皇太后。562年,娄昭君去世,与高欢葬于义平陵,谥号神武明皇后。
3、独孤信(502年-557年),本名独孤如愿,字期弥头,鲜卑族,云中(今山西大同)人,西魏、北周将领,八柱国之一。
独孤信容貌仪表俊美,善于骑马射箭。初为葛荣部下,葛荣失败后,投归尔朱荣。随孝武帝西行,授爵浮阳郡公。西魏建立后,独孤信任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大都督、荆州刺史等职,用以招抚被东魏所占据的荆州的百姓。之后大败东魏弘农郡守田八能、都督张齐民、刺史辛纂,于是平定三荆。不久,东魏又派高敖曹、侯景等率军突至。独孤信认为敌众我寡,率部逃到南梁,在南梁居住了三年。大统三年(537年)才回到长安。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有损国威,便上书请求治罪,得到了西魏文帝元宝炬的宽宥,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衔,使持节、仪同三司和浮阳郡公的官爵照旧。
后随丞相宇文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率军与冯翊王元季海进入洛阳。颍、豫、襄、广、陈留等地相继诚心归附。大统六年(540年),东魏侯景侵犯荆州,宇文泰命其与李弼出兵,侯景撤军后,独孤信担任大使,抚慰三荆。北周建立后,升任太保、大宗伯,晋封卫国公,食邑一万户。赵贵被处死后,独孤信以同谋罪被免职。不久,被晋公宇文护逼迫在家中自尽,时年五十五岁。
4、王遵文,官员。字艺庵。大同市灵丘县城小西关村人。其父王思祖,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王遵文在私塾就学,咸丰九年(1859),赶赴太原访求高师。他写了一篇文章,转呈主持晋阳书院的田京卿过目。田读后赞不绝口,便收纳王遵文于门下,于是王遵文学业大有长进。咸丰十一年(1861)任太学。同治元年(1862)开科考试,他以小京官的职务在刑部任职。当时与稷山县王念堂、朔县的王向甫、定县的王镜逸在北城被称为“山西四王”,均以才德超群,受到上司的青睐。
5、徐化溥,男,字云山,号云门,自称云门山人,明末清初阳和卫人(今阳高人),顺治年间贡生,明末清初地方著名学者。清朝顺治初年(1644-1661),大同府历经“姜变”移驻阳和,
世居阳和城内的徐化溥更加显露出来。在阳和府衙为官的曹秋岳(名溶,浙江嘉兴人,曾任职阳和兵备道)、魏环极(名象枢,直隶蔚州人,官至刑部尚书)等人,都是当时名著学界的人物,与徐化溥交谈后,不由得惊叹阳和小城竟有如此高士。从此,徐化溥的名气更大了。其间,徐化溥被阳高卫及大同府推举为岁贡,还被聘请在阳高卫县学担任教师。顺治七年(1650),知府胡文烨计划撰修《云中郡志》,熟知当地情况又学识渊博的徐化溥应聘并最终成为顺治《云中郡志》的主要执笔者。
6、王家屏(公元1535年——1603年)字忠伯,号对南,山阴县河阳堡人,曾以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予机务,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致仕归里。所以,在雁同、朔州地区民间以“王阁老”相称。万历十二年(1584年),王家屏被提升为礼部右侍郎。不久,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辅助朝政。王家屏执阁六年,时间虽短,但给当时朝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贪权武断,“推诚秉公,百司事一无所扰”(《明史》);他恪尽职守,“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他注意处理同内阁诸臣关系,与同僚们和睦相处。万历十九年(1591年)秋,出任内阁首辅。他老成谋国、施政严谨、品格高古,然而既不遇时,也不遇主,昏暗腐败的君主粉碎了他的“尧舜之臣”美梦。王家屏并有著作传世:一种是收入《四库全书》的《王文端公集》十四卷;另一种是《复宿山房文集》四十卷。
7、毕士安(938年—1005年11月14日),本名士元,字仁叟,一字舜举。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
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进士。宋太宗太平兴国中,为监察御史,出知乾州。淳化二年(992年),召入翰林为学士。宋真宗即位,权知开封府事。咸平中,复为翰林学士,以目疾出知潞州,又入为翰林侍读学士。景德元年(1004年),进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拜平章事。澶渊之战时支持寇准,力主真宗亲征。景德二年(1005年)卒,年六十八,谥文简。有文集三十卷,今已佚。《全宋诗》录有其诗。
8、曹文诏(?—1635年),山西大同人,勇毅而有智略。明朝崇祯年间将领,号称第一良将,官至总兵。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争中功勋卓著。崇祯八年(1635年),在湫头镇之战中因寡不敌众兵败自尽。
死后,明王朝追赠其为太子太保、左都督。
9、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
公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
公元386年,16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即位称代王。又在当年四月定国号为“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
公元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平城,并称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晚年则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公元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其子拓跋嗣登位后,于公元410年(永兴二年)谥拓跋珪为宣武皇帝,庙号烈祖,公元420年(泰常五年)才改谥为道武皇帝,公元491年(太和十五年)改庙号为太祖。
10、曹变蛟(1609-1642),山西大同(今山西大同市)人,明朝名将曹文诏之侄。身怀勇力,少年即随曹文诏在军中效力。为维护社会的安定秩序,平定多次暴乱,很受天子器重。先后被任命为参将、副总兵、都督佥事、左都督、总兵官。时称曹文诏和曹变蛟为大明朝的大小曹将军,统兵有方,敢战敢为,为抵抗满清异族统治作出了巨大贡献,崇祯十五年于松锦大战壮烈殉国。此役,明军大部崩溃,诸军皆逃,唯变蛟亲率部下冲后金军大阵,直抵皇太极中军,箭射后金大纛,吓敌酋使其中军后退里许,惜大势难挡,终因势孤力穷,兵败并俘,不愿投降后被后金残杀。
三国群英传7有没有隐藏的武将?
1、孙权嫁妹:时间:210春~212冬,发生机率:80%触发条件:一、孙权/曹操/刘备为不同势力君主。二、孙权/刘备至少有一座建筑物。三、孙权/刘备国库至少有两项物品。四、孙权/刘备外交度大于60。五、孙仁尚未出仕或已属于孙权麾下。事件结果分支:A:刘备答应迎娶刘备军以国库内等级最高两项物品+所有建物金钱总和的1/3为聘礼(金)。孙权军以相同数量为嫁妆孙仁加入刘备军,两方结盟。B:刘备拒绝迎娶孙休出仕孙权军,两方外交度-10。2、孙权代子求婚时间:219春~221冬,发生机率:70%触发条件:一、孙权/曹操/刘备为不同势力君主。二、关羽为刘备麾下。三、孙权/刘备至少有一座建筑物。四、孙权/刘备国库至少有两项物品。五、孙权/刘备外交度大于60。六、关凤尚未出仕或已属于刘备麾下。七、孙休尚未出仕或已属于孙权麾下。事件结果分支:A:关羽答应嫁女刘备军以国库内等级最高两项物品+所有建物金钱总和的1/3为聘礼(金)。孙权军以相同数量为嫁妆。孙休/关凤加入孙权军,两方结盟。B:关羽拒绝嫁女孙休出仕孙权军、关凤出仕刘备军,两方外交度-10。3、白门楼吕布乞命时间:无特定时间,发生机率:50%触发条件:一、吕布/曹操/刘备为不同势力君主。二、刘备军由玩家操控。三、曹/刘外交度>70,且为同盟关系。四、吕布建筑物<2,且包含下坯。五、吕布麾下武将<10人。六、曹操建筑物数目>4人,且占领徐州。七、刘备建筑物数目>4人,且占领小沛。事件结果分支:A:为吕布乞命吕布军消灭,全部归附曹操军。刘备军付出建物金额总数80%给曹操军。吕布加入刘备军,曹刘外交度-50。B:不为吕布乞命吕布军消灭,全部归附曹操军。吕布死亡。4、桃园三结义时间:184春~188冬,发生机率:80%触发条件:一、刘备为君主,关羽及张飞为其麾下。事件结果:刘关张三人武力与智力各+1。5、陶谦让小沛时间:193春~195冬,发生机率:80%触发条件:一、陶谦/刘备为不同势力君主。二、小沛为陶谦所有,且陶谦至少有三座建物、五名武将。三、刘备至少有一座建筑物。四、陶谦与刘备外交度>60。事件结局:刘备军得到小沛及驻守武将。6、陶谦临终托刘备。时间:无特定时间。发生机率:80%。触发条件:一、陶谦/刘备为不同势力君主。二、刘备军由玩家操控。三、徐州属于陶谦,陶刘外交度>60。四、陶谦拥有建物小于一座,武将少于五名。五、孙乾属于陶谦麾下或未出仕。事件结局:陶谦死亡,刘备获得陶谦军所有物品与武将。7、蜀汉八神兵时间:无特定时间,发生机率:80%触发条件:一、刘备为君主,等级>20。二、刘备军攻破金牛山与火焰山。三、方土、东极、波母、南极、编驹、不周、北极、西极皆未现世。事件影响:刘备军获得方土、东极、波母、南极、编驹、不周、北极、西极。8、三顾茅庐时间:200春~208冬,发生机率:80%触发条件:一、玩家君主进驻新野。二、司马徽于玩家君主麾下,且进驻新野。三、诸葛亮与诸葛均都尚未出仕。事件结局:诸葛亮与诸葛均均归附,进驻新野。9、诸葛亮舌战群儒时间:208春~210冬,发生机率:70%触发条件:一、孙权/曹操/刘备为不同势力君主。二、诸葛亮为刘备麾下。三、孙权至少有一座建物,两名武将。四、孙权与刘备外交度大于60,且双方未同盟。事件结局:孙刘两方外交度+30,并且成为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