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青玄证道,玉皇大帝的来历是什么?
“玉皇大帝”,是中国道教信奉的天神。
问到“来历”,如果笼统地说,就是这么从道教来的。
不过,期间还有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最早的“道教”,是东汉顺帝年间,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的“五斗米道”。这约在公元130年前后。
“五斗米道”,奉“大道”为最高神;以太上老君,也就是“大道”的化身老子为教祖。
(清华版)
东晋南北朝开始,道教在各地迅速发展,派别不一,教经多出,大批《灵宝经》《上清经》涌现。
其结果,就是大大推动了尊神体系的演化。
各教派分别信奉“元始天尊”、“元始天王”、“太上玉晨大道君”、“太上道君”等等尊神。经过长期艰难的讨论、协调、融合,直到梁时陶弘景著《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才基本确立了“三位一体”的“三清”尊神体系。
(三清)
“三清”,是道教最高等级的神,包括三位。
居“三清”之首的,是“元始天尊”,全称是“玉清圣境虚无自然元始天尊”,又称“玉清大帝”。这是位“虚拟神”,是道教中最原始的至高无上神。
居“三清”第二位的,是“灵宝天尊”,即“太上玉晨大道君”,又称“太上道君”、“上清大帝”、“太清大道君”,也是一位“虚拟神”。其中,“太上玉晨大道君”和“太清大道君”这两种叫法,最早出于道教的“上清派”;“太上道君“的叫法,最初始于道教“灵宝派”。
居“三清”第三位的,是“道德天尊”,亦称“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这位不是“虚拟神”,而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的神化格,道教奉为教祖。
前两位“虚拟神”的出现,与晋以后“上清”、“灵宝”等道教教派的出现有直接关系,即把“道气化身”的虚拟神抬高到“人神”之上,这是老子屈居第三的主要原因。不过,在民间,大多仍以老子为道教教主。
(四御)
来到北宋,道教的尊神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就是以“玉皇大帝”为首的“四御”的出现。
“四御”,是中国道教神系中四位“天帝”的统称。
在这个时候的道教神系中,“三清”象征“一气化生、造化人神万类”,是最高的精神主宰。“四御”则是“三清”的辅佐,御天统极,是最高神权的象征。
“四御”,具体指“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官南极天皇大帝”和“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具体说,“四御”的来历不一。
“玉皇大帝”,是四御神形成的中心。就是说,在其身上,具备了“四御”所有神性。
“紫微北极大帝”和“勾陈南极大帝”,都来源于古代的星宿崇拜。“北极大帝”是北极星的神化,又与秦汉之际的“太一”信仰有关。“南极大帝”,是勾陈星的神化,因与北极大帝对举而成为“四御”之一。
“后土皇地祇”,是主宰大地之神,来源于古代的“皇天后土”之说,唐宋时,演化为女神,即民间所说“后土娘娘”。
(永乐宫三清殿壁画局部)
“四御”正式“封神”,源于北宋。
宋徽宗为“四御”分别加封尊号,这使“四御”融入道教最高神系,成为“三清”辅佐成为定式。
“四御”定型之前,“玉帝”这尊神已在道教中存在。
前面说到的南朝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云:“玉帝居玉清三元宫第一中位。”
可是,第一,陶弘景确立的是“三清”为道教最高神,玉帝显然不够最高“神格”;第二,陶弘景没说清楚“玉帝”与“三清”的统领辖属关系。
因此,到唐代,关于“玉皇”,说法依然没有条理——一是名称不一;二是多至十位。
北宋的《云笈七签》,对“玉皇”,亦讲不太清楚。
(永乐宫壁画)
北宋皇室特别信仰玉皇,所称“天帝”多次显灵,皆为“玉皇”。
宋真宗在大中祥符八年,即1015年,上“玉皇”封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
宋徽宗又于政和六年,即1116年,加封“玉皇”为“昊天玉皇上帝”。
中国古代历朝帝王,大多崇拜“昊天上帝”。宋徽宗将这一崇拜,与“玉皇大帝”崇拜合为了一体,并将“玉皇”全称定为“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自此,道教神系,便形成了以“玉皇大帝”为首的昊天三界尊神、四御、六御等体系,并称之为“元始为三教之首,玉帝为万法之宗”。
这是说,“元始天尊”是精神领袖;“玉皇大帝”掌握实权,是“天宫”统率天神“圣尊”,且为“总执天道”之神。
从此,“玉皇大帝”确立了其显赫神位。
后来在明代,“玉帝”被写入了《西游记》,“昊天大帝”被写入了《封神演义》。
《西游记》第七回说:“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龙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
照这个说法,唐朝的时候,“玉帝”已二亿二千六百八十万岁。
这是小说家言,当不得真。
一剑独尊青儿境界等级划分?
一剑独尊境界等级划分为青苍界、四维宇宙、五维宇宙(道经武学)、道经之外(现有宇宙之内)、现有宇宙之外、观玄宇宙之内、岁月长河之内。
1、青苍界:一品淬体境、二品练力境、三品内壮境、四品兼修境、五品不息境、六品气变境、金身境(隐藏境界)、御气境、凌空境、通幽境、神合境、万法境(伪万法境、真万法境)、御法境(御法境、真御法镜)、破空境、源境、阴境(隐藏境界)、无上之境。
2、四维宇宙:圣境、造化境、道境(始道境、知道境、证道境、掌道境、天道境)、帝境(又称封帝)、神境、至境、半步登封境、登封境、半步未知境、未知境、造极境、地仙境、命境、破命境、求道境、入道境、破道境、灭道境(天命专属)。
3、五维宇宙(道经武学):始元境(=四维命境)、乾坤境(=破命境)、阴阳境(=求道境)、生死境(=入道境)、天机境(=破道境)、因果境、轮回境、主宰境、破虚境、归元破界境、半步遁一(即归元破界极限)、遁一境[遁一下境、中境、上境、极境(皆为伪遁一境)、真遁一境]、证道境(伪证道境、真正的证道境)、御道境[初境、凌境、御境(又称真正的御道境)]、成道境(划分同证道境)、半步归一境、归一境(同证道境)、半步神境、神境(同证道境)、永恒境、神未境、天未境。
4、道经之外(现有宇宙之内):凡境、破凡境、灭凡境、入神境、超神境、破神境、灭神境、半步意境、伪意境、意境、宙境、临界境、无边境、无界境、虚无之境、登天之境、绝尘之境、时空境、圣人(小圣人、大圣人)、古神阶(圣人可跳过直接达到神体境)、神体境(一段)、神格境(二段)、神魂境(三段)、半步明魂之境(半步四段)、明魂之境(四段)。
5、现有宇宙之外:一段~十六段、十七段(又称至绝境)、十八段~二十段、无间境、无间之道、神灵境、命格境(一段~十段)、命体境、命魂境、命神境、元神境、命知境(命知境、命知圣者、命知神者/命知入神)。
6、观玄宇宙之内:无心境 、无念境、无身境、无魂境、无道境、半步无境、伪无境、无境 (圈中人)、破圈者(外圈、内圈)、画圈者(外圈、内圈、半步念通境、念通境、道明境、化自在)、破界之境、窥玄境、半步知玄境、知玄境、命玄境(命玄境、真正的命玄境)、宙心境(第一重~第六重)、半步圣心境(半步真圣)、圣心境(真圣)、不朽(肉身不朽、神魂不朽、意志不朽、永恒不朽)、半步至尊、至尊、永不朽、半步无量境、无量境、量变境、质变境[分为质变境(物质上的质变)、神变境(思想上的质变)]、半步观境、观境(分为外观境、内观境)、岁月境(掌控岁月之力,仙宝阁阁主秦观根据青玄剑内蕴含的岁月之力所创的新境界)。
7、岁月长河之内:岁月行者(一群古老的修炼者,行走于岁月长河之中,虽非岁月境,但已掌控岁月之力,且不注重境界,专门研究岁月长河)、半步岁月仙、岁月仙(走过这满满岁月红尘,到达彼岸,便是仙,其肉身、神魂、心都经过岁月的淬炼,岁月不加身,岁月不尽,寿元不尽,乃是修炼岁月之道的仙,修炼其他道也可成仙,比如剑道、武道)。
大家有什么推荐的可以拍成电视剧的小说吗?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是影视王国七公主。关于该问题我仅发表下个人观点和看法,希望可以帮到您,祝您阅读愉快!
在现在看来,小说拍成影视作品已经是很常见的事情了,毕竟有太多的优秀的小说,被影视公司看重,就会把版权购买下来,接下啦就要拍成影视作品,有的甚至要后续制作成游戏等一些衍生出来的产业链。
接下来,我就个人喜好,介绍下我喜欢的几部小说,这些大多有些异域风情的,我比较喜欢,希望可以拍成影视作品。呵呵!
也算了却我的一个小小的心愿。
第一部《仙逆》
作者——耳根
作品简介: 讲述了一个平庸的少年,踏入仙途,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巅峰,凭一己之力,扬名修真界的故事。
第二部《不负如来不负卿》
作者——小春
作品简介: 主要讲述了生活在距今2000年以后的未来女孩哎晴,为了验证时光穿梭技术,多次回到了两千多年以前的世界。
并且与龟兹国皇族罗什展开了一段奇遇,哎晴为了验证历史,做了试验小白鼠,几次三翻被推进时空穿越机,遇见了千古有名的高僧鸠摩罗什,两人的命运有着注定牵绊,上演一段穿越千年荡气回肠的恋歌。
第三部《万古仙穹》
作者——观棋
作品简介: 作品描述了主人公以天地社稷为棋局,于天对弈,执掌命运,以弱陈灭强宋,走上巅峰并获得永生的修仙之路。
这部小说题材涉及谋略,国战,修仙,智斗,虐恋,商战等元素,围绕主要人物“成长”与“情仇”双线并陈的“逆袭”历史过程。
好了!以上分享内容是我喜欢的小说,希望有一天也可以拍成影视作品。
孙悟空的师父和哪吒的师傅哪个更厉害?
孙悟空和哪吒,一个是齐天大圣,一个是三坛海会大神,两位都有着降妖伏魔的广大神通和经历,吴承恩神魔小说《西游记》中,这两位算是不打不相识的一对好朋友,花果山美猴王摸了小哪吒的后脑勺,可见猴哥要稍胜一筹。从此以后,小哪吒似乎也没那么傲娇了,简直把猴哥当作亲哥哥一般,孙悟空也投桃报李,惺惺相惜,对哪吒也是疼爱有加。
英雄见英雄,相见恨晚。这跟曹阿瞒见刘玄德可不一样,“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尔”,曹孟德一句话引起了晴天霹雳,刘皇叔的小心肝都颤了一地。嗯,没错,哪吒和孙悟空是一对妥妥的好基友,猴哥,你有事就喊我,随叫随到的那种,够铁。
他们的上一代的师父可就不一样了,甚至可以说曾经是一对生死对头,你死我活,有你没我,不共戴天的那种。那么就有个有趣的问题,哪吒和猴哥神通基本不相上下,至少不会有代差,他们的师父哪个更厉害呢?
结合《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你是知道的,哪吒的师父就是玉虚宫元始天尊阐教门下所谓十二金仙之一的太乙真人,封神大战中最护短弟子的那个大罗金仙,孙悟空的师父则是西游记中最为神秘的那个神仙大佬菩提祖师。
太乙真人是阐教二代弟子,又有个名号,叫做清微教教主,他的身份是确定的。而菩提祖师就有点隐晦了,纵观整部《西游记》,除了美猴王拜师学艺章节直接提及到菩提祖师其人,其他故事情节就再未提及,也就是说,除了菩提祖师自报家门,其他诸天神佛中的顶级大佬,你比如玉帝,比如如来,甚至三清,他们对菩提祖师这个名号从来都是三缄其口,顾左右而言他,十分忌惮,烂在肚子里也不肯说。
那么,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很清楚了,首先搞清楚菩提祖师真实身份,然后把他和太乙真人放到当时三界的坐标之中,给出个明确的定位,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菩提祖师这个最为神秘莫测的大仙到底是谁呢?本公子认为,他就是传说中的截教通天教主。有说他可能是西方教准提道人的,本公子认为,无论是从修为,还是从《西游记》中各路神圣对菩提祖师,特别是对孙悟空的态度上看,都是不能完美衔接的,不好自圆其说。
真金不怕火炼,本公子斗胆邀你一起,再来替通天教主做个证明,再次”截取一线生机“。
第一、情有所起:神仙大佬中谁最具有与天庭乃至三界对抗的意愿与实力——菩提祖师只能是通天教主。(一)菩提祖师即是通天教主铁证之一。
本公子对菩提祖师就是通天教主这个课题早就说了N遍了,今天,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一起来做个逆向推理,把这个结论给坐实了。
既然菩提祖师不便露面,我们就从他的得意弟子孙悟空身上找突破口。
亲,美猴王孙悟空对你来说,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
没错,聪明如你,大概就是这么三点:
1、神通广大。
2、战天斗地,永不服输的精神。
3、大闹天宫。
如果说前两点是对猴哥的一种归纳总结的话,那么,大闹天宫无疑就是最好的具体实例证明。不大闹天宫的猴哥还能叫做齐天大圣美猴王孙悟空嘛!
好,到这里,传说中的菩提祖师就可以正式登场了。
菩提祖师教出个好徒弟孙悟空,孙悟空回头就摆开架势跟天庭干仗,来了一出大闹天宫的好戏。亲,你且来看,这菩提祖师按的是哪门子的心呀?孙猴子下山,离开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就对他说了一句猴哥一生都享用不尽的话——不要说你是我的徒弟。后来的美猴王,纵是历经千难万险,愣是没敢出半个跟菩提祖师有关的字眼来,即便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500年,他也从未有过恳求启蒙恩师解救的哪怕是丝毫的想法。
问题很清楚了,菩提祖师祭出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顽猴,就是要”大闹天宫“,就是要捅天庭乃至三界一个大窟窿,极具挑衅意味。
好,亲,你且回头想想,脑洞一下,诸天神佛,谁会有对抗神仙三界的强烈意愿,而且有这个底气和实力呢?
没错,恭喜你答对了,这个菩提祖师,也只能是封神大战中的截教通天教主了。
封神世界中的通天教主,绝对是个一等一的存在,作为鸿钧老祖最得意的小徒弟,通天教主拥有老师最多的宝贝,有有教无类、万仙来朝的第一神仙势力,本身修为也不遑多让,论单打独斗,直接参与封神大战的神圣们,除了大师兄太上老君稍微胜过通天一筹,就是贵为阐教教主的二师兄元始天尊也不是他的对手,投机取巧的西方教接引和准提道人就更不在话下了,就是太上老君,靠的也是“一气化三清”这样的手段,等于是四个老子围殴通天,才能战过通天。
通天教主和碧游宫截教彻底败北,奥妙就在于“四圣围殴”,阐教太上老君+元始天尊+西方教接引道人+准提道人,然后还有陆压道人等这样的准圣级别的散仙加盟,以及所谓的天道气数。
万仙阵后,怒不可遏的通天教主就说了一句狠话——不如重立地水火风。什么意思呢?不如重新洗牌,再造乾坤。这既表明了他的不服输的心迹,也说明了他有这个改天换地的实力。
所以你看,不甘心的通天教主就有小动作了。通天教主化身《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点化美猴王,然后就是大闹天宫,直接跟玉帝硬刚上了。
菩提祖师就是通天教主所化,这是无疑的了,除了他,诸天神佛,还有谁会有这样的想法?吃饱喝足该干嘛干嘛,老婆孩子热炕头他不香嘛!通天有解不开的死结,他对天庭和玉帝不满。
(二)准提道人?不大可能。
封神之后,老子西出函谷,化胡为佛,西方教改头换面,重立门庭,就是所谓的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来看下这个背景下的几位重量级大佬的命运和归宿。
西方教教主接引道人,这个时候就成了灵山上的接引佛,唐僧师徒到达灵山,凌云渡无底小船接引、度化他们的,就是接引佛,接引道人。老了,岁数不小了,如来佛祖给安排了个轻巧的小活儿,退居二线,颐养天年,做点象征性的工作,怎么个意思。
燃灯道人,成了燃灯古佛,又叫做上古佛,顾名思义,他也成了西天的老领导,领退休金了。亲,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燃灯古佛居然就住在雷音寺藏金阁上面的一个小阁楼里,取经人被阿难、迦叶安排了白板无字经书,就是他在阁楼的小角落里听到的。
我们再来看曾经不可一世的阐教教主元始天尊,即便他贵为三清,实际呢,大权旁落。从镇元子大仙去元始天尊那里听混元道果这一遭路线,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惊人的真相——真仙子听元始天尊讲经说法,回家,他需要从弥罗宫,通过兜率宫,这样一番操作,才能回去。这说明什么呢?你想,细细品,这就等于是元始天尊已经被当作一种象征了,虚名了,至少,《西游记》中的三清,是以太上老君为台前直接的实权负责人的,所以李老君被称为道祖,而不是其他人。我们只能推测,因为封神大战实际极大地削弱了鸿钧老祖玄门的力量,元始被老师“劝退”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大师兄太上老君。
一个单位,这现任领导和前任领导可就完全不一样了,颠覆性地对调了。
此时此刻的接引道人,尊贵为西天前身西方教的掌教教主,这个时候,也确实该享受下退休的待遇了。不然呢?接引佛回头看看身边人的成色,乌泱泱一大片,不是截教的,就是阐教的,大势已去,无可挽回,做个吃瓜群众也不错,断然不会有其他想法。
连正教主接引道人都安心顺命了,作为副教主的准提道人有什么不乐意的呢!再者说了,有上就有下,老了就该退休,合情合理,位子留给年轻人不好吗?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年才俊才是明天的希望嘛!
所以你看,准提道人和接引道人一样,他们根本就没那个与天庭,与三界闹腾的意愿,菩提祖师怎么可能回事准提道人的呢?值得商榷。
第二、见招拆招:神佛大佬们对菩提祖师的态度足以说明——他就是令人头疼的通天教主。态度决定一切。我们来看个有趣的现象——诸天神佛,各种大佬对孙悟空,也是对菩提祖师的态度,他们是怎么具体对待这个事情的。
美猴王横空出世,玉帝慢悠悠地说,不要急,这是正常现象,天道使然。
齐天大圣搞事情,招安,放跑天马,弼马温不辞而别,招安,封齐天大圣。偷蟠桃,搅黄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吃仙丹,观音菩萨出面请二郎显圣杨戬捉拿,玉帝装模作样一番,把好不容易拿到的猴哥给送去了道祖的兜率宫,八卦炉炼出了孙猴子的铜头铁背和火眼金睛,老君装个倒栽葱,美猴王来了个大闹天宫。这个时候,精英无数的天庭愣是拿孙悟空没办法,神佛三界,要说天庭的精英都是吃干饭的,恐怕是不可能的。原来,这所谓的天罗地网,各种天兵天将,基本就都是原截教成员啊!这就是奥妙所在,真相了。
玉帝,三清道祖,各路神圣,可以说都给足了美猴王面子,不然,真刀真枪地干,美猴王早就被撂倒了,哪里还用得上请什么西天如来,天庭,三界主宰,这是虚的吗?
亲,你说说,单单一个美猴王,他哪里来得这么大面子?这个面子,冲的其实就是菩提祖师,更为确切地说,就是当年那个暴脾气的通天教主面子,一般人还真惹不起,只好虚与委蛇,见招拆招。
后面更有意思,玉帝最后请如来佛祖,来制服孙悟空。玉帝揣的什么心思呢?原来,这如来佛祖就是封神大战中通天教主碧游宫大弟子多宝道人,这孙悟空,说来说去,归根结底还是你通天教主的人,天庭原截教一大把,气候大,就是道祖也不偏向玉帝,好么,拿如来说事就对了,都是通天教主的弟子,你们自己搞去吧,玉帝是怎么个意思。这个主意是相当的妙啊!大领导也不是白干的,也是人才中的人才,精英中的精英。
然后才有了如来降伏美猴王的事情。不过,如来对猴哥明面奚落,实际也是暗中加持,不信你看,在凌霄殿和玉帝面前,如来就对孙悟空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西游记》
亲,你看看,真相了,如来这话至少有这么几个意思:
1、他实际是要在玉帝面前死保孙悟空的身家性命,孙猴子又是胡闹,又是矫诏,这可是欺君罔上的欺天大罪。
2、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这话就有点露骨了,就差点没说出孙悟空的背后高人菩提祖师,通天教主的名讳了。通天教主是孙悟空的老师,也曾经是他多宝道人的恩师,一日为师,当永生铭记。不叫孙悟空继续”胡说“下去,这是如来保护通天教主的名节,为尊者讳。
3、趁早皈依。这话也很有意思,我们有理由推断,如来佛祖这个时候实际已经给孙悟空这个”师弟“做了承诺——不要多说,跟我走,走个过场,我保你成佛成圣,待遇不会差。事实也证明,美猴王最后成了斗战胜佛,不管怎么说,孙悟空是老师通天教主的爱徒,好待遇,安排。这应该也是如来对通天教主,这个曾经的恩师的一个比较好的交代。
你再回头来对比下那个准提道人,西方教前任副教主而已,封神大战中顶多算个中规中矩的小规模的神仙山头,特别是现在,当时下,神仙三界,无论如何,不管准提道人后来是谁,他都不足匹配这个天大的面子:天庭的玉帝+西天的如来+三清道祖太上老君,你就说吧,这等于是三界最顶格大佬的面子都拿出来了,试问,准提道人何德何能,他接的住这个帽子吗?再者,菩提祖师精通儒释道,说一会道,讲一会经,《封神演义》中可没说准提也是学贯东西吧?也就只有通天教主了,有教无类么。
第三、取经证道:孙悟空呼风唤雨与镇元子上赶着交好——孙悟空的交际网显示了通天教主截教昔日的荣光。诸天神佛,能叫孙悟空象模象样有点礼遇的,屈指可数,掰着手指头都能数清楚。
在孙悟空眼里,三清四帝,这算顶级的了,称个”老“或”陛下“。其他人一律拍肩膀称兄道弟,爱谁谁。取经路上,美猴王多次去找各路神圣搬救兵,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就是谁有难言之隐,也不会直接无情地完全退却,也会给猴哥个台阶。
我们举个经典的例子,比如,万寿山五庄观一节,美猴王去搬救兵,找人医治人参果树。美猴王一闪而过,首先想到的就是去东海,蓬莱、方丈、瀛洲走一遭。为什么呢?因为镇元子说了,就是如来佛祖的面子都不灵光,猴哥是被五行山压苦了,对如来还是有几分忌惮的,怎么办呢?老家,三岛之来龙,十洲之祖脉。所以你看,福禄寿三星,东华帝君,瀛洲九老,对孙悟空都很客气,也难怪,这地盘可是原先通天教主截教碧游宫所在地,你就说吧,被玉帝安排了人家通天的地盘,这是沾了多大的光啊!孙悟空给他们找补点,不是应该的嘛!嗯,收点租子。
镇元子见了被孙猴子打倒的人参果树,为什么不怒,反而总是笑嘻嘻的呀?原来,大仙去听元始天尊混元道果,不过是个幌子,实际上呢,则是道祖太上老君,邀上元始天尊,一起请镇元大仙去大罗天,商量个重要事情——如何彻底化解阐教和截教曾经的那段恩怨。
办法是什么呢?聪明如你,没错,三位协商一致,由与世同君的地仙之祖镇元子出面,做个了断。镇元子应该就是曾经的陆压道人,在封神大战中对通天教主和截教做了很大的伤害,这会儿,镇元子跟菩提祖师,也就是通天教主的徒弟做了拜把子的八拜之交,这等于是陆压道人都主动低了半个头,当然,也有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赔罪的心意在里头。
我们说,抬手不打笑面人,人家都主动伸出了友谊的小手,面子里子全给了,通天教主的怨气也该消消了吧?怎么个意思。要知道,曾经的陆压道人是多么的狂妄,多么的不可一世,上不参火云洞三圣皇,中不理瑶池与天地,不拜老君,不求元始。这会儿,作为陆压道人化身的镇元子大仙,做到这样,也是难能可贵了。通天教主本来争的就是这个面子嘛!得,见好就收吧您呐!
这也可见,当男人经历了一段风霜之后,可能才会有更好的反思反省,沉淀,然后走向成熟与稳重。活到老,学到老,一切犹为未晚。
回头看,准提道人还真没那么个通天大网,本来么,他西方教当时就是偏安一隅的小门小户,后来崛起的是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一回事情。
第四、太乙真人和菩提祖师(通天教主)的巅峰对决:通天教主完胜太乙真人。(一)侧面比拼:徒弟对徒弟,哪吒对猴哥。
1、官职爵位:
这个似乎有点俗气,神仙也比这个?《西游记》中的设定就是这样的,大家也都是凡夫俗子,绕不过去。
嗯,哪吒,他是托塔天王李靖的三太子,曾经的陈塘关总兵的儿子。他的名号是三坛海会大神,针对的就是花果山的美猴王。
美猴王先是弼马温,这个就有点羞辱猴哥了,不过不要急,后面猴哥还有俩名号,一个是齐天大圣,一个是斗战胜佛,猴哥成佛成圣,不但被天庭和西天双方都一致认可,而且都是高配置。单单一个齐天大圣就足以胜过哪吒了。
2、神仙界辈分:
这个就有点无厘头了,不好说。按吴承恩的说法,哪吒是佛子,认了如来佛祖做义父。
孙悟空和如来都是菩提祖师的弟子,属于师兄弟关系;可是呢,猴哥还是唐僧,也就是金蝉子的徒弟,金蝉子是如来的座下二弟子,这下,孙悟空又成了如来的徒孙了。取经团四人最终又都拜在灵山脚下,似乎这师徒四人又都成了佛祖的弟子了。
没关系,猴哥和哪吒可能更属于一对好朋友。
3、哪吒与猴哥的武斗戏。
哪吒肉身成圣,看起来似乎讨巧了,其实不然,后面他也是凭借降伏96洞妖魔才胜出的,也是有真本事的。孙悟空一路降妖伏魔,自然也是佼佼者。
比拼只有一次,就是花果山一战。看细节,哪吒还是有点嫩,具体细节处理不当,没有美猴王更灵巧,结果是吃了亏,你变我也变,大家一起变,三头六臂的哪吒被美猴王拿金箍棒敲了脑门,败逃回天宫。嗯,这样看的话,猴哥还是要比哪吒强的。
结果出来了,徒弟比拼,通天教主一方胜。
(二)当截教教主遇上阐教二代弟子。
亲,到这里,好像就不用再比下去了吧,你说呢?
截教高人众多,碧游宫下四大入室弟子,多宝道人,金灵圣母,无当圣母,龟灵圣母,随侍七仙,都无比强大,就是傍听生如云霄三姐妹、赵公明这样的,都是准圣级别的大拿,单单一个云霄就削掉了十二金仙的顶上三花,把他们打成了彻底的肉胎凡身,当然也包括太乙真人在内了。
可以这样说,通天教主门下这些个排前的精英,随便拿出来一个都可以轻松战胜太乙真人,通天教主与太乙真人之争,恐怕就不需要通天亲自出马了吧?如来佛祖估计都会跟太乙真人急:”要想跟我老师通天教主较量,得先过佛祖我这一关。“
长辈欺负小辈,这好像也不是通天教主的秉性,整个封神大战,只有元始天尊屈尊亲自下马跟截教二代弟子打斗,通天教主什么时候对阐教弟子动过半个手指头?通天要是跟二师兄一样,恐怕号称仙首的玉虚宫门下大弟子广成子是走不出碧游宫的。
太乙真人说,师叔我要跟你比划比划,菩提祖师眉头一皱:“一边凉快去,小屁孩。”
综上,哪吒的师父是阐教十二金仙之一的太乙真人,是元始天尊玉虚宫二代弟子,孙悟空的师父则是菩提祖师,这个西游世界中最为神秘的大佬,他正是封神大战中的截教通天教主。圣人之下皆蝼蚁,太乙真人再怎么牛,他跟通天教主隔着辈分呢,而且,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封神榜上多少有名人,可都是妥妥的准圣,在圣人面前,无异于是以卵击石,毫无胜算。所以,这个擂台真没法摆,太乙真人没那么傻,作为通天教主化身的菩提祖师也不忍心,下不去手。西游记中比如来还厉害的神仙有哪些?
《西游记》当中,如来来到天庭一手镇压了齐天大圣悟空,这一手镇得读者们也是一愣一愣的,如来竟恐怖如斯,后来孙悟空在取经路上遇到的大事小事大半是找佛教解决的。而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只要去找如来,肯定能够解决(比如真假美猴王),所以给我们一种固化影响,如来很强大,非常强大。那么西游当中有没有比如来更强大的存在呢?有,而且还不止一个,但是因为都没怎么出手,我们只能去推测推测了,同时这边一般也就是默认地位越高实力越强了。
请注意,这边说的是《西游记》当中。所以,第一个,别说什么创始元灵、混鹏祖师,那个是源自现代网络小说;第二个,别说什么鸿钧道人,那个是源自封神演义;第三个,被说什么准提、接引,那个是源自封神演义+网络小说。我们就立足于《西游记》本身去分析。
三清三清属于是道教的最高神系,但是在《西游记》当中没有具体的出面,只有一个比较活跃的太上老君,是属于三清当中道德天尊的分身。而在安天大会的时候,有说过请了三清来。但是三清的实力是在如来之上的,因为描述太少,只能从其他描述了的来解说了,主要是从太上老君的描述去看。
对于太上老君,他曾经两次拿出他得金刚琢表示,这个是我当年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的时候用的。这个就是历史上比较著名的《老子化胡说》的典故,这个典籍说的是佛教是太上老君化胡为佛的时候创立的,而《西游记》明显是采用了这个说法。
如此说的话,太上老君还是佛教的创始人,比如来还要高一级了。而在另一段描写当中,写到“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尚坐于太清之右。”联系前后文理解,在《西游记》当中应该是以左为尊的。而实际上太上老君就是太清。所以这边要么是有误,应当是玉清,要么是太上老君只是太清的分身,所以不算太清,在太清之下。但是这些都可以说明,上清、玉清、太清都在太上老君之上,也就在如来之上了。
玉帝、四御所谓四御,就是辅佐“玉皇”的四位尊神,又称“四辅”,分别是北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祇。当然,很多朋友听着也很陌生,在《西游记》当中也是没有这些人亮相的,但是也提到了他们的存在。为什么说他们要比如来要强呢?这个主要是看他们的下一个层级,五老。五老在道教当中指的是五方五老天君,是东南西北中五方之天神,但是在《西游记》当中对五方五老有所改动,变成了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其中出现了南极观音(其实就是南海观音)。观音虽然是菩萨,但是其实她在过去世就是佛,叫作正法明如来,后来又以菩萨的身份乘愿再来,普度众生,所以才成为观世音菩萨,论威能等等不比佛要差,作为如来的得力干将,地位还在一般的佛之上。
而在这边,她是位列五老,在四御之下。如此说来,四御应当是比观音还要高一个级别的存在,也就是和如来佛同级别的存在。实力不一定能够超过如来吧,但是至少是不比如来差了。而作为三清之下的玉皇大帝,自然也就是在如来之上的了。别看电视剧版的玉帝被孙猴子吓到桌子底下了,在原著当中,孙猴子可是被真武帝君的一个使者被挡住了,打得难舍难分,而玉皇大帝是端坐在椅子上,让人去叫如来过来的。而如来来了可是跟玉帝说到:“老僧承大天尊宣命来此。”态度放得很低,还说是被宣命过来的,孰高孰低一下就知道了。
燃灯古佛、药师琉璃光王佛在《西游记》最后,大众合掌皈依,都念:南无燃灯上古佛。南无药师琉璃光王佛。南无释迦牟尼佛。我们可以看到,在释迦摩尼佛之前,还有两个人。名字可以出现在领导前面的,肯定有他的特殊之处。
燃灯古佛又叫定光如来,是过去佛之一。在《金刚经》当中记载“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也就是说释迦摩尼的号也是燃灯古佛所取。在《西游记》当中,如来传给了唐僧师徒无字经书,但是燃灯古佛却可以干涉如来的决定。让白雄尊者将《无字真经》夺了,让唐僧师徒来重新取过。
药师琉璃光王佛,也就是药师如来,是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愿力要比一般的佛更强。同时药师佛与一般的佛不同的是,其他的佛是渡人去超脱苦海的,而药师佛是救生佛,救人于现世的,《西游记》中曾经吟唱:“南无救生药师佛!”
菩提祖师菩提祖师这个人物,可以说是《西游记》当中原创的人物。在电视剧当中,他是以道教的人物形式出现的,但是在《西游记》原著当中,并没有说菩提是哪一教的。在《西游记》最早的时候,曾经提到菩提是叫作须菩提祖师,而须菩提是如来的十大弟子之一。但是在他教导弟子的时候,是这么描述的: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也就是说,他不仅仅是说佛法,也说道法,说儒法,是作者创造出来的一个三教合一的人物了。
为什么说菩提祖师可以和如来媲美呢?这个主要在于如来在取经开局之时所说的:“我西牛贺州不贪不杀,虽无上真。”但是菩提祖师就在西牛贺州啊,说明了什么?要么是如来不知道菩提祖师的存在,要么是如来也忌惮菩提祖师,所以故意藏着掖着,无论如何,说明了菩提祖师的实力是很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