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初期症状,糖尿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据有品PICOOC高血压临床医学海外研究中心调查发现,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经达到了约1.2亿人,并且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是45岁。
而糖尿病又是非常严重的慢性疾病,另外糖尿病早期症状极不明显,当身体真正出现不适感的时候,再去医院做检查,这时可能已经晚了。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并常常表现为血液中的糖升高及尿糖。
简单来说,糖尿病就是由于人体代谢功能受损导致血液中的血糖无法降低而引起的疾病。
糖尿病发作前有哪些早期症状?1、体重下降:虽然吃得多,可是体重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为人体丢失了过多的葡萄糖,导致身体热量不足,出现消瘦。
2、排尿次数增多:由于血糖升高,大量葡萄糖经肾脏以尿的形式排出,葡萄糖排出的同时会携带一定比例的水,因此小便次数变多。
3、喝水多:口渴是糖尿病最先出现的症状,会猛然变得常感到口渴,并且夜里发生口渴,有时会渴得无法忍受,同时,喝水量比平时明显增多,喝下去还觉得喉咙发干,总想喝水。
4、皮肤感觉异常:糖尿病早期症状在皮肤中表现比较明显,皮肤干燥弹性差,反复出现毛囊炎、疖肿等皮肤感染。
5、餐前低血糖:在糖尿病的初期,有些患者并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是常常表现为餐前饥饿难忍及低血糖。
6、伤口愈合困难:由于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外周血管病变,影响伤口周围组织的血供,加之,糖尿病人营养丢失严重,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伤口愈合困难
7、疲乏无力:当人得上糖尿病之后,就会缺乏胰岛素这把钥匙,那么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顺利进入到细胞中,导致血糖升高,且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给,人就会变得疲乏无力。
8、视力模糊:出现近视物体不清,远视物体尚好,提示眼调节功能降低,可能出现轻度白内障。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呢?减轻自己的体重,患糖尿病的几率就会下降70%。注意饮食清淡,少吃油炸及盐量过大的食物。多吃一些有机食物,少吃一些加工食物,比如熟食、香肠等,注重一日三餐的营养搭配。坚持每天散步半个小时左右,在走路时体内胰岛素可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抛弃不良习惯,做到不抽烟,不喝酒,不久坐,不要向基因和坏习惯低头等。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写在最后我国作为一个糖尿病大国,真心希望那些还未患病的同学能够做好预防措施,并且糖友也不要放弃,毕竟现在我们的医疗水平已经非常的强大了,只要你们能够相信医生,那么,你们的健康就没有问题了。
本文由老护士原创,欢迎关注转发评论,与老护士一起走上健康之路
发现糖尿病的人有什么感觉?
感谢邀请,我是一名执业药师,致力于医药知识科普。
家里姥姥是二型糖尿病,母亲也是二型糖尿病。姥姥年纪大了不忌口,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自己说反正都活不久了,想痛快地活着。母亲则是由于目睹了太多并发症的发生,典型的就是家里面亲戚眼睛并发了眼底出血,【想了解的糖友可以去看看我之前的微头条:多年糖尿病未控制,62岁退伍军人眼底出血。】又不想吃药控制,一直以来都是秉承着“管住嘴迈开腿”的原则在恪守着。虽然控制得还算可以,但是糖尿病患者典型的症状并没有逃脱。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得了糖尿病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也就是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尤其是母亲,特别爱喝水,上厕所。多年糖尿病下来,体重在逐步地减轻,倒不是一下子瘦下来,而是整体慢慢瘦下来的,最明显的就是腿明显变瘦了。疲乏无力,爱出汗2型糖尿病通常在早期发病时症状十分不明显,可能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而且2型糖尿病还可能会经常感到疲乏无力。母亲爱喝水,但是由于内分泌代谢的紊乱,喝完水之后会“上头”,尤其是夏天,喝完水立马一头的汗。我之前接触到的其他患者,有严重出汗的,睡一觉,会出现身底下湿一片的情况。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脑血管所致,10%是肾病变所致。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且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因此强调尽早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想了解更多的糖友可以去看看我之前的微头条:多年糖尿病未控制,62岁退伍军人眼底出血。糖尿病眼底出血糖尿病足我是药学螺丝钉,专注于医药知识的科普,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我,有什么想知道的,到我的评论区留言,药学螺丝钉为您安排!能服用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吗?
该病的特征是糖耐量受损、血糖升高和糖尿病。临床表现早期无症状,发展到症状期。临床上可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治疗应控制饮食,谨慎用药。糖尿病患者需要服用枸橼酸西地那非片,请遵医嘱。
糖尿病前期一定会发展为糖尿病吗?
你好!养生君以为,不一定!糖尿病前期病人,如果多注意生活习惯,是有1/3几率可以摆脱糖尿病的。相反,如果不注意生活习惯,要不了2-3年,糖尿病就会不请自来。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什么是糖尿病前期?简单的来讲,就是出于糖尿病人和正常人之间的状态,血糖高于正常人,又低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空腹血糖受损
空腹处于6.1-7.0mmol/L之间,餐后血糖正常。
②糖耐量减低
空腹低于7.0mmol/L,餐后7.8-11.1mmol/L之间。
养生君就直接分享两个糖尿病前期的例子来作说明,糖尿病前期是否会发展为糖尿病,具体如下:
案例一:张先生,30岁,一次体检的时候,发现空腹血糖偏高,为6.5mmol/L。后来又做了系统的检查,确诊为空腹糖耐量受损。
确诊以后,张先生起初挺悲观的,以后自己已经是糖尿病了。后来经过医生的开导,让他多注意饮食和运动,并且还有一定的几率摆脱糖尿病。
张先生便开始特别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尤其是运动这块,以前几乎是不运动的。现在每天下班都要去健身房动上2个小时。以前熬夜玩游戏的习惯,也慢慢改掉了,取代的是按时休息。早上起来后还可以小跑一会。
饮食虽然没有像糖尿病人饮食控制那么严格,但也是很注意去避免高热量、高糖量的食物。
经过这样大半年的规律生活以后,张先生血糖水平也回归了正常水平。这几年查血糖的时候,也都没有任何问题。
案例二:刘女士,50岁,农村人。1年前的时候被查出来患有糖耐量减低。因为家庭条件有限,一直都无法进行系统的运动和饮食控制,仅仅靠医生开的降糖药来维持,而且用药还不规律。基本上就是吃吃停停,完全按自己的意识来。
虽然医生也建议过她多注意生活习惯、规律用药。不过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刘女士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年以后,刘女士再去检查的时候,血糖已经到了13.5mmol/L,后来就确诊为糖尿病了。
因此,养生君以为,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是有机会脱离糖尿病的,关键在于个人是否能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最后,养生君祝大家都能远离糖尿病的困扰!
获取更多糖尿病资讯,请关注养生细谈!为什么糖尿病人一吃饭就满身大汗?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分为温热性出汗、精神性发汗和味觉性出汗等三种类型。糖尿病人边吃饭吃出汗是一种味觉性出汗,常与糖尿病并发自主神经病变、高血糖代谢增加、餐前低血糖使交感神经兴奋有关。
若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上半身出汗减少,下半身出汗增多的情况不能怠慢,要加紧治疗。口服维生素B族控制血糖代谢、补钙、药物治疗都是目前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患者吃饭时出汗的原因有哪些?1、糖尿病并发自主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是负责胃肠蠕动、汗腺排汗等功能的一类不受人意志支配的神经。正常情况下,当人体体温升高,自主神经就会指挥汗腺出汗,汗液蒸发带走热量以降低体温。
血糖长期异常升高不仅会直接干扰神经细胞内的代谢,还会使蛋白变性、微血管病变使神经组织局部缺氧,功能受损,因此全身各处的神经组织都可能受到糖尿病的损害,自主神经也不例外。
2、糖代谢障碍
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率增加或降低都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得交感神经兴奋使汗腺分泌增加而出现皮肤潮湿多汗。
3.餐前低血糖
部分糖尿病患者早期会出现餐前低血糖症状。低血糖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出汗增加。
糖尿病患者出汗异常的症状在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异常出汗往往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一个重要的机体信号,有60%的患者最终将出现排汗障碍。
足汗减少或停止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最早表现之一,而上半身出汗增加,包括头部、背部,往往大汗淋漓。
其出汗症状有多汗症、少汗症、局限性多汗症、味觉性多汗症等多种出汗异常现象。
如何应对患者出汗异常现象?糖尿病患者出汗异常的话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调节:
当出汗过多时最好不要游泳、洗澡等。否则容易引起感冒从而使体内的血糖产生波动。若饭后多汗,可用抗胆碱药物;
口服维生素B族来营养神经、改善神经血供,控制血糖代谢;
钙摄入不足也可能导致多汗,所以糖尿病患者更应注意补钙;
中医辨证施治,可用一些中成药调理,如虚汗停、知柏地黄丸。
以上内容由“问上医”编辑整理,想了解更多权威健康知识,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