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漫免费首页登录环球,有哪些好看的女生漫画头像推荐分享呢?
个人很喜欢这些,还有很多。
你们的头条都有什么别人没有的功能?
谢谢邀请,我的头条和别人有区别的功能大概是我有原创连载。就是写头条小说的地方。至于为什么写小说,主要是因为从小就有胡思乱想的毛病,总会去yy一些新的有趣的故事,但是不弄成作品出来,想法永远不是那么清晰,原本准备画成漫画,但是漫画画了两章就画不动了,太花时间了。最后决定先从小说写起,虽然没什么人看,但是依然会坚持,毕竟是我这么多年一直以来的梦想,哪怕只有一个人看,也会坚持下去~
漫威中有人谁打败过OAA吗?
这里是爱动漫、爱漫画的二次元小生次元壳。有人打败过oaa吗?看来题主可能对oaa是什么还有些不了解,oaa的确有人打败过,那么究竟是谁呢?
OAA,全称ONE ABOVE ALL,也就是“凌驾一切之上”的意思,它的存在处于漫威宇宙的最顶端,包括五大宇宙神明以及超级神明“无”。OAA无法被人类的思维意识所认知,它非人、非物也非体系,但在漫威宇宙中也能够算的上是一个角色,神奇的是在漫画世界里OAA仅是一种思维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客观存在的。
(已经无法在漫威漫画中找到OAA的具体形象)
怎么理解呢?OAA就好比斯坦李或是读者,也就是我们。我们对漫威作品的创作,对里面角色的调动以及改造对于漫威宇宙的人们来说都好比OAA的行动,打败它的只有我们,只有它的作者,而且已经不是一次俩次了。
OAA在漫威漫画作品里的作用是用来让虚拟的漫威世界与我们所处在的现实世界相互互动,就好比我们思维里的神,现实就像是一部漫画,我们在这个宇宙里当着普通的群众,所作所为都被一个名叫OAA的存在改造着、变化着,就好比宗教里神的存在,凌驾于万物之上,如果我们是漫画里的人,那么神就是OAA,你可能会说这不可能,哪会有什么神,同样的,钢铁侠与美国队长他们也不相信OAA的存在,他们也无法想象以及理解它的存在,就连地球最强的哨兵以及漫威最强英雄超越者也无法思维。有没有思细级恐的感觉?
能够打败OAA的人大有人在,对于漫威宇宙来说打败OAA的是现实中的我们,那么打败我们的OAA的又是谁呢?往下延伸,最后的又是怎样的存在呢?一不小心就发现了世界的大秘密,让人不禁寒毛竖立,也对最终的未知充满着好奇。
是否有很多胖子喜欢二次元?
我想,至少目前没有什么基因方面的研究表明,肥胖和喜欢二次元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纵使不依赖科学来证实或否定,我们自身凭直觉恐怕也很难说服自己,说肥胖的人更有可能会喜欢上二次元。不过,作为某种表征,或许反过来,会有一定的可理解性,我们不妨这么思考:一个人看上去肥胖,很有可能意味着他缺乏运动,毕竟对于习惯性保持足够运动量的人而言,明显的肥胖现象也是不太容易发生的事情,而缺乏运动则很有可能意味着其具有宅的属性,有宅的属性,平日常在家中窝着对着网路世界,接触二次元或者索性就是个二次元宅的可能性自然也就不小了,不是吗?
当然了,这不是说倒过来二次元导致肥胖的说法就成立了,毕竟喜不喜欢二次元,和喜不喜欢宅在家里也没有必然联系,喜不喜欢二次元和喜不喜欢运动也没有必然关系,喜不喜欢运动和会不会变胖也没有必然联系。
尽管不知道题主的调查方式是什么,但我想有2个大一点的前提可能还是可以放入综合考虑的范畴之内的,第一是或许伴随着生活的富足,肥胖率本身也存在一定的上升,也就是说肥胖的基数可能在增加,那么从绝对数量上来看,肥胖且喜欢动漫的总人数想必也在增加。第二则是现在的年轻人群体中接触并喜欢动漫的人数本身也在不断增加,如果题主询问的胖子本就多是年轻人,那么反映的可能是年轻人的状态而非单纯胖子的状态。换言之,作为对照,我们理应是需要询问同等数量的“瘦子”或者说“不胖”的群体来作为对照的,否则得出一个单独的结论,可能恰恰并不足以说明什么问题。
不过,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无论如何,喜欢二次元的胖子的总人数肯定是不少的,或许一次漫展里存在的胖子就足以让我们觉得多了,但是,漫展上的瘦子也同样多,或许应该说更多,不是吗?所以,我们真的有必要如此在意这个问题吗:)
文:JOJO
能推荐一些冷门黑暗和暴力动漫吗?
二次元武器五花八门、属性不一,绝大多数都很酷炫。
比如:虚空之剑(左)、主宰者(右)
出自:罪恶王冠/罪恶王冠失落圣诞,有两个版本, 出自:心理测量者
只是外表不同
这些武器几乎都有一个最根本的作用:服务于动画角色的无形装逼,大招+燃曲,角色气场华丽全开。放眼近些年的动画作品,高颜值又能打的武器似乎是约定俗成,E君都快要审美疲劳了,直到E君发现90年三大暗黑神作之一——《此时此刻的我》——这块“新大陆”(暗黑神作是以前的动画爱好者流传下来的说法)。
比起上述武器,这部动画的男主阿修的武器实在是太磕碜了,就一根破棍子。阿修在片中的战斗可以概括为:带棍打人,狂跳不死。阿修可是普通人啊,还能有这样的逆天技能???这反套路的设定让E君眼前一亮,本想当作喜剧观看,可实际看下来后,却怎么都笑不出来。
每集必出现的片头字幕,
搭配宛如风沙般掠过耳旁的BGM,荒芜悲凉之感呼之欲出
连同实景胶片质感的ED都预示着遥远未来的沉重与压抑。
片尾曲名为《子守呗..》,飘渺且哀怨,单曲循环向
彼时,科技和文明的逆淘汰与进化交织而生。一方面,环境恶化,地表大部分都是荒野和沙漠;另一方面,古老的农耕与先进的机械共存。(逆淘汰,简言之,就是坏的淘汰好的,劣质的淘汰优胜的,等等)
这便是50 亿年后的地球,它见证着军国主义的垂死挣扎。
军事帝国海利嵨因缺水而势力衰败,并且受到曾被它武力征服的国家反击。为捍卫政权,海利嵨的统治者汉特掳掠人口,将男性训练成士兵,女性则沦为慰安妇。帝国烧杀抢掠,所到之处,尸骸累累。
这个大反派汉特实在是让我嗤之以鼻。汉特有着极度膨胀的自我意识,突发性的暴力行为。敌人来袭,他只会像死猪一样嘶吼。我不禁反问,这样一个废物凭什么登上海利嵨的权力之巅?
汉特的每张截屏都丑陋无比,就如他畸形扭曲的内心一般
但如果你细细品味汉特的言行,依然可以窥见他的君王气概:在被刺客暗杀时,汉特虽然窝囊地抱头鼠窜,但枪法很准;敌国攻击的危机解除后,汉特随即恢复镇定,发表煽动性演讲以稳定军心。
这种种细节都显示着汉特曾经的辉煌。在海利嵨全盛时期,汉特无疑是颇具王者风范的精神领袖。可是水资源的匮乏,却将海利嵨禁锢在沙漠中。汉特背负着失去权利的恐惧,最后一点点滑向疯狂的深渊。(石井康嗣饰演汉特,他使用两种声线,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汉特的喜怒无常,在理智与疯狂间摇摆)
在海利嵨军国主义野蛮滋长的过程中,除了汉特,还有一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就是汉特的心腹——军事长官阿菲莉亚。
这个角色的身上有库夏娜(出自《风之谷》)和草雉素子(出自《攻壳机动队》)的影子。
库夏娜 草雉素子
阿菲莉亚是优秀的战略家、军事家,实行着对海利嵨完全的控制和管理,简直就是海利嵨的无冕女王。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前文所述的汉特是傀儡皇帝,但事实并非如此,汉特与阿菲莉亚的君臣关系从未颠倒。
正因如此,阿菲莉亚那信仰破裂的绝望才表现得淋漓尽致,为该片沉重压抑的氛围增色不少。
曾经王者风范的汉特,吸引着当初的阿菲莉亚为他卖命。而现今支撑着阿菲莉亚的,或许就是她对汉特的美好回忆。直到汉特为了活命,在洪水的追赶下逃入时空转移室,要抛弃海利嵨时,阿菲莉亚这才明白:曾经君临天下的帝王早已不在,自己只不过是“愚忠”。阿菲莉亚便割舍了这颗信念的毒瘤,她独自在控制室里目睹汉特在洪水中死去。
阿菲莉亚与汉特实属罪有应得,正是他们造就了海利嵨的军国主义,并赋予人性以挣扎和扭曲。真正值得同情的是那些被强制入伍、保卫海利嵨的童子军。
其中的纳布卡、泰普尔最为典型,他们是军国主义思想驯化下万千士兵的缩影,身上肩负的悲剧意味可谓浓墨重彩。
纳布卡是该片塑造得最为丰满真实的人物,人性的良知与恶意在这个少年身上交替存在,演绎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
纳布卡本性善良,信奉的却是军国主义教条,二者的激烈冲突构成了纳布卡内心的矛盾。虽然纳布卡能在无条件服从的军人天性下举枪杀戮,可是内心的呐喊却无法停止。
在海利嵨征兵时,纳布卡是血洗村落的屠夫,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被子里的无辜小孩时,他凶狠冷酷的眼神变得柔和起来。奶声奶气的小孩含泪说着:不要杀我,不要杀我,不要杀我……此情此景,但凡是人,都会为之动容。
虽然军国主义思想的荼毒并没有使纳布卡放过这孩子,但他压抑已久的良知已然在躁动。纳布卡并没有对孩子使用暴力,转而采取劝说的方式。纳布卡对小孩说:只要能活下去,总有一天你会回到这里。这不也正是纳布卡自言自语的安慰吗?
战争结束后重回家乡就是纳布卡的夙愿,同时也是他杀戮的理由:只有杀光敌人,战争才能结束。这想法一点点蚕食着纳布卡的灵魂,直到他邂逅男主阿修,他的良知才被释放出来。
阿修曾为了救纳布卡,自己反而被俘虏,成为海利嵨的童子军。纳布卡被阿修身上散发的人文主义关怀所打动,他对编入军队的阿修照顾有加。最后阿修连夜逃出海利嵨,纳布卡在搜捕中仍选择放走他。
左:阿修 右:纳布卡
可是造化弄人啊。纳布卡与阿修在萨里帕斯重逢,纳布卡奉命血洗村庄,阿修要保护村民。战斗中,村民射杀纳布卡的心爱部下,纳布卡射杀村民。两人持枪而对。愤怒的阿修只是歇斯底里地大叫着“纳布卡”,但却没有选择杀戮,只是将子弹射向纳布卡脚下的土地,闻声而来的另一名士兵——泰普尔俘虏了阿修。
此时,纳布卡杀戮的决心动摇了,一场颠覆式的思想剧变即将在纳布卡脑中发生。最后迫使纳布卡背叛海利嵨的,正是自己的战友兼同乡——泰普尔。
泰普尔是军国主义思想的奴仆。在无尽的杀戮中,泰普尔全盘接纳海利嵨的教条,变得崇尚武力,自私自利。血洗萨里帕斯之后,泰普尔见识了海利嵨的巨大威力,他欣喜若狂,开始梦想有一天也登上海利嵨的权力宝座。
泰普尔
于是泰普尔向纳布卡游说,企图同他联手取得权势。自他们来到海利嵨之时起,家园就已被炸毁。纳布卡虽有所觉悟,却一时无法接受泰普尔的野心。被拒绝的泰普尔随机拔出手枪,射杀纳布卡。纳布卡垂死之际,深感杀戮的无道、归家的无望,于是他拼命爬到牢房将阿修的武器交给他,帮助无辜的村民逃生。泰普尔则最终被洪水淹死,不得善终。
正是有像纳布卡、泰普尔这样千千万万的炮灰,他们的累累白骨才能构筑起海利嵨的繁盛。如果说纳布卡、泰普尔用现实承包泪点,那么主角阿修则用理想输出笑点。
阿修是一个热血笨蛋,他独享片中最奇葩的设定:无数次信仰之跃都毫发无损,用木棍断烟囱,迷之抗打……乍看之下你可能觉得这是强大的主角光环,前期不由自主地爆笑吐槽。但联系配角们的苦逼遭遇来看,我更愿意将这不合理的主角设定理解为理想主义的外在表征。
木棍断烟囱
阿修一股脑地将“不杀”贯彻到底,战斗时只用木棍对付刀剑和枪炮,他无差别地救人,对生者的逝去抱有极大悲痛。阿修宛如军国主义的对立面,他本身的品质又影响着诸多配角的转变,成为海利嵨覆灭的必要条件。正因如此,片中人物的复杂纠葛、心理转变(黑化、洗白)才更值得细细品味。
就我个人的观影体验来看,《此时此刻的我》够黑暗,但不足以封神。阿菲莉亚的文戏部分没有处理好,硬是要观众误以为阿菲莉亚单方面喜欢汉特,这条感情线没有把握好尺度。
这……不就是埋胸嘛!片中还有 “扑到”、“拥抱”、“牵手”、“吃醋”,很难不让人YY
阿菲莉亚仰慕的是以前君临天下的汉特,对如今的他只怀有残留的好感。加之片中体现汉特个人魅力的片段太过分散,单刷一遍很难注意到,汉特给人的最主要印象就是无能、神经质。这对误解向CP使得阿菲莉亚被不少观众群嘲。
故事的最后海利嵨覆灭,战争的受害者和施害者——士兵们携手并进、共同生活。这个结局并不能让我满意,它肤浅的美满根本承载不起战争的沉重。
战争是团体犯罪,但不能因此就将浩大的罪责只归咎于无法抗拒的时代和生杀予夺的领导者。那些参与屠杀的士兵,不管自愿还是被动,他们都同样有罪,理应赎罪。在人命面前,宽恕从来不是廉价应得的馈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