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b21轰炸机,2轰炸机有多强?
在1997年B-2隐身战略轰炸机服役时,那独特的气动布局简直不是地球科技可以制造出来的。甚至一直有人觉得,是美国得到了外星的科技制造出来的战略轰炸机。不过到了今天,随着飞控系统,空气动力学得发展,再也没有什么技术难题可以制约飞翼无尾气动布局的发展了,也相继出现了S-70,攻击-11,利剑,X-47B等一大批采用飞翼无尾气动布局的无人机。因此B-2隐身战略轰炸机的气动布局,也就显得越来越普通,不过其极为优异的隐身性能,较远的作战半径,较大的载弹量足以令其成为现役突防能力最强的战略轰炸机。
随着远程预警雷达,射程越来越远的防空导弹逐渐增多,不具备隐身性能的战略轰炸机生存力是越来越低,是绝对无法实现凌空投弹这种二战时期的轰炸方式,只能挂载远程巡航导弹进行空袭了。而具备隐身能力的战略轰炸机,就可以空投精确制导炸弹,且生存力是非常高的。
隐身性能就是B-2隐身战略轰炸机与B-1b,B-52,图-160,图-95MS最大的区别,也是最大的优势。
B-2战略轰炸机的基本性能。B-2隐身战略轰炸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为170吨,最大载弹量为23吨,最大航程为1.1万千米,作战半径在5000千米左右。单从B-2隐身战略轰炸机的作战半径来看,其不够战略轰炸机的水准,不过美国遍布世界各地的军事基地+远射程的巡航导弹,足以将B-2战略轰炸机作战半径不够远的劣势给抵消了。
B-2隐身战略轰炸机的隐身性能。B-2战略轰炸机优异的隐身性能主要是基于“独特的飞翼无尾式气动布局+背负式进气道+减少雷达波反射的平行原则+隐身涂料+锯齿状和蜂窝状结构设计”。
无尾式的气动布局就可以消除掉垂直尾翼这两处强反射源,同时也使得B-2战略轰炸机的正面只有机翼这两个反射雷达波的源头。背负式进气道则可以利用机体的遮挡作用,避免雷达波入射到进气道内造成反射。即便如此,B-2战略轰炸机的进气道上沿和下沿依然被设计成锯齿状吸波结构。平行原则,B-2轰炸机的外形极为简洁,属于4波系反射,可以统一将雷达波反射到±35°和±215°的方向上。
隐身涂料的使用也可以吸收雷达波,B-2战略轰炸机早期的隐身涂料是由铁氧体制成的,这种隐身涂料的重量比较大,后来就换成了非铁氧体的涂料,使得重量大为减轻。锯齿状的吸波结构主要在B-2战略轰炸机的进气道上下沿,副翼,襟翼,副襟翼,机翼前部。而蜂窝状的吸波结构主要是设置在机翼前部,位于内部。综合以上的设计和技术,使得B-2战略轰炸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在0.1平方米左右,极大的压缩了敌方雷达的探测距离。
隐身性能对B-2战略轰炸机的作用。正是因为B-2拥有出色的隐身性能,所以其具备穿透敌方防空火力网的能力,也就是扮演“踹门者”的角色。当然了,即便B-2的隐身性能比较好,但是也不会孤军深入去做凌空投弹这种事的。对上防空能力有限的小国还是没问题的,对上防空实力极为雄厚的大国就没什么作用了。所以说,B-2战略轰炸机主要还是以内置弹仓里面的2个8联装旋转挂架挂载的AGM-154滑翔制导炸弹,AGM-158型巡航导弹为主,执行防区外打击任务。
AGM-154常规滑翔制导炸弹的低空投掷射程为28千米,高空投掷射程为74千米,安装动力系统后射程可以达到560千米。
AGM-158A隐身巡航导弹的射程为320千米,AGM-158B的射程增加至500千米,AGM-158C是反舰型号,也就是LRASM隐身反舰导弹,其射程在500千米左右。
至于GBU-28激光制导炸弹,GBU-87集束炸弹,MK-82和MK-84常规炸弹只有在凌空投弹时可以使用,这样的话,也是在掌握绝对的制空权之后,B-2战略轰炸机才会挂在这类炸弹进行攻击。
尽管B-2战略轰炸机的隐身性能比较好,但是群其弹仓的尺寸有限,体积太大的巡航导弹又挂不进去,能够挂进去的吧射程有限。在对陆攻击上,B-2轰炸机的效能并没有B-1b,B-52来的有威慑力。主要是其挂载的巡航导弹射程太近,远不如B-1b,B-52H。
所以这就用到B-2的隐身性能了,尽管B-2轰炸机挂载的AGM-154或者AGM-158巡航导弹的射程在500千米左右,但是B-2轰炸机的隐身性能比较好,完全可以靠隐身优势,距离敌方的海岸线很近的空域发射导弹,完成之后随即脱离战场。不过这样的话,是无法对敌方的纵深目标发动攻击的。毕竟500千米射程的巡航导弹,也打不了多远。相对而言,虽然B-52H和B-1b的隐身性能不如B-2,但是可以通过外置挂架挂载射程比较远的巡航导弹。即便被敌方雷达发现后,也不必担忧,毕竟如今战斗机的作战半径最大也就在1500千米上下,是无法拦截B-1b和B-52H的,可以发射导弹后迅速脱离战场。
所以说,从打击范围来看B-2轰炸机就不如B-1b,B-52H,图-160了。不过在冒险的前提下,B-2可以凭借隐身性能穿透敌方的防空火力网,对纵深目标进行打击。上文也说了,这样的作战方式只适用于小国挥着掌握制空权之后,是无力挑战大国的防空网的。也就是说,B-2隐身战略轰炸机对那些经济,工业重心在沿海周边城市的国家威胁比较大,对于经济,重工业中心在纵深内地的国家威胁要小一些。
B-2轰炸机的威慑能力由于美国的潜在对手就那几个,对于伊朗等国来说,B-2轰炸机的威胁还是比较大的,毕竟其防空系统的反隐身能力比较弱。即便B-2潜入其凌空也未必能够被发现,所以说,不仅仅是B-2,像F-35,F-22对伊朗等国色威胁还是很大的。
对上中俄这样的军事强国,B-2战略轰炸机的威胁就要下降不少。首先来说,B-2隐身轰炸机选择穿透其防空,深入内陆进行空袭的可能性基本上是等于零的。B-2并不是无法被探测,而是会压缩雷达的探测距离,要隐蔽的穿越雷达探测网,而不被发现单靠B-2是不行的。毕竟中俄两国拥有远程预警雷达,天波探测雷达,太空的侦查卫星,尤其是我国拥有不少的反隐身雷达。
在这层层的防空探测网的覆盖下,B-2的隐身性能也将大打折扣。到不了中俄海岸线处就会被远程雷达发现的,会立刻派出战斗机前出拦截的。不过B-2轰炸机还是可以挂载LRASM远程隐身反舰导弹的,这对海军也是个威胁吧。综合来看,B-2隐身战略轰炸机是对付小国的利器,对上大国的话威胁力就下降不少了。
由于B-2战略轰炸机的造价实在是太高了,单价高达24亿美元,美国空军也仅仅列装了21架就停止了,其中堪萨斯幽灵号在2008年坠毁,目前美国空军也仅剩20架B-2轰炸机。为了降低造价,同时增加装备数量,又研发了性价比更高的B-21隐身轰炸机,预计列装数量接近200架。这样的话,美国空军的战略打击能力又将得到较大的提升。
我国隐身战略轰炸机的发展。在众多人的期盼中,我国隐身战略轰炸机仍然没有进行首飞,不过已经多次暗示了。我国可没有像美国那样多的空军基地来弥补战略轰炸机航程不足的劣势。所以说,像B-2这样作战半径5000千米的战略轰炸机是不够的。毕竟我国的隐身战略轰炸机在挂在远程巡航导弹时的打击距离是要可以攻击到对方领土的,这样的来说,其作战半径最起码也得在8000千米左右。那体积,可是要比B-2大上不少的。不过在我国航空技术发展比较快的今天,优化气动布局之后,或许体积也不会太大,就可以达到8000千米的作战半径。
此外,还应该研发一款适合隐身战略轰炸机专用的隐身远程巡航导弹或者高超音速导弹,以提升导弹的突防能力。毕竟飞行速度慢,无隐身能力的巡航导弹还是比较容易被拦截的。
将来我国的隐形轰炸机官宣试飞视频播送?
可以预计到的是,果真如题主所讲,轰动效应绝对不亚于2011年歼-20首飞,国外媒体绝对是炸了锅。
歼-20、运-20、直-20以及轰-20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代表作品,歼-20和运-20的入役标志着中国空军正式迈入20时代,有诸多消息证实期待已久的直-20已经开始服役,四剑客就只剩下万众期待的轰-20隐形轰炸机了。
轰-20成为近些年中国军工发展的敏感触点,官方发布的任何一丝有关消息,在国内外都将一石激起千层浪,国人对于新一代隐形战略轰炸机的期待之心可以说是达到了极致,尚没有任何一款武器能有如此之高的期待。
鹰鸽个人作为老军迷,从年幼开始接触军事类产品,经历了歼-10、武直-10、歼-16、歼-20以及运-20等一大批国产航空武器装备由研发纷传到首飞测试列装部队的过程,在部队期间也亲身深切感受到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兴奋与期待。
在军迷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逻辑思维,一款新型武器装备,官方越是雪藏,背后绝对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以前军迷大谈性能指标,现在的军迷时间点更能触动军迷关注的神经,这一切来源于我国近十年海空军装备迅猛发展,经过数十年的前辈技术沉淀,百花齐放的局面出现也就理所当然了。
放眼全球,世界上只有美国装备了第一种隐形战略轰炸机B-2,隐形技术发展至今也是美国人引领。我国在隐形学、飞行气动布局设计以及相关航空领域技术沉淀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随着中国空军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战略方向转型,有关新一代隐形轰炸机的研制工作自然备受各界广泛关注,“亮眼”、“长腿”和“强臂”是现代空军的三大指标。
此外,国际上和我国同样研制隐形轰炸机的就只有俄罗斯了。俄罗斯早在2009年提出代号“使者”的战略轰炸机研发计划,计划2024年首飞,2018年第一架PAK-DA技术验证机开始制造,同时出现了一款代号“猎人-B”飞翼式隐形无人机,看似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我国轰-20最近一次出现在中航宣传片结尾,当时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甚至有一些标题党带节奏声称轰-20官宣,散步轰-20即将服役的各种消息。央视特约评论员杜文龙在解读相关新闻时表示,该宣传片预示着轰-20的研发进度顺利,可能接近尾声,最早、最恰当的出现时机应该是今年的70周年国庆阅兵,但从目前的消息来看,轰-20亮相的概率并不大。
虽然我国在上世纪就初步构建了“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但事实上这个“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很多时候都是以象征性的存在。这主要和我国空军一直缺乏战略轰炸机有直接关系,直至最新的轰-6K才初步实现了远程巡航导弹与轰炸机组合的结合,作战半径初步达到5000公里,距离战略轰炸机还有较大的差距。
故而,研发新一代隐形轰炸机势在必行,我们有这个技术和经济支持,作战需求也迫在眉睫,轰-20列装部队将对人民空军装备体系和作战体系建设带来深远的影响。着实期待新一代隐形轰炸机早日装备部队,形成全面作战能力,打造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空军。
世界十大战机排名?
现役世界上先进战机的主力主要就是美俄欧和我国的战机,咱们将战斗机一一罗列出来,就能很好地进行对比了。因为隐身战机数量较少,我们还要将非隐身战机的先进改进型的部分都罗列出来才能凑够10个型号的战斗机。废话不多说,先罗列再比较!
现役世界主力战斗机都有哪些系列?各自最先进的型号是什么?在罗列之前我们先来说明一下,我们所罗列的飞机,是以空战为基础性能衡量标准的各国战斗机。多用途战机或者专用的攻击机等,都不在我们的探讨范围。
美国战斗机
F22战机,毫无疑问,世界上第一种真正的隐身战斗机,肯定首先要拉出来的!
F35A/B/C战机。其中A型是空军型,B型是垂直起降型,C型是海军型。现代战机研发越来越难,这也是美国海军第一次和空军公用一个型号的战机。高傲的美国海军多年来和空军第一次达成这样的协议吧?向过去美国空军用F15/16,海军用F14/18一样,美国海军根本就不稀罕和空军用同一款飞机!不过还是要说,这三款飞机中,最先进的型号还是A型,海军型战机因为上舰的需要,机翼面积有所增加,性能上相比A型有所下降!
F15系列战机,典型的三代重型战斗机,最新改进型号是F15EX,也是美国这一系列战机最先进的型号。具体的改进方案无非是在武器和航电上。AN/APG-63V3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全新衍射平显,全数字化的电传飞控系统等等,总之有什么先进技术都往上加。据说还可以搭载未来美国空射高超音速武器,算是F15战机中战斗力最强大的!
F16系列战机,其中最新改进型号是2015年试飞的F16V型战机,采用了格鲁曼公司的AN/APG-83 AESA主动相控阵雷达,还加装了电子战能力以及更先进的AIM9X导弹,可以看作是F16的终级改进型。
F18系列战机,其中最先进的空战型号是F/A-18 Block III,这些战机的改进基本上和上面的F15/16战机改进一个思路。主要就是机载航电和武器的更新,F18的终级改进型则是在保留EA-18G咆哮者战机电子战能力上进行的改进升级,算是这一系列战机中最强大的存在!
俄罗斯战斗机
苏57,一款俄罗斯对标中美先进战机研发的空优隐身战斗机,但是因为性能堪忧,就连俄罗斯空军自己都看不上。这架战机的性能特点是隐身不上不下,雷达反射截面积太大,跟阵风战机差不多,机载设备落后。虽然早已定型,但是生产数量极其有限,每年大概只生产一架,目前好像才生产了3架量产型。第一架还摔了。算是彻头彻尾的失败战机!
苏27系列战机,其中苏27SK和苏35S是俄罗斯这一系列中的战斗机型号。很显然,苏35最强。这款战机号称是四代最强战斗机,不过外界普遍不怎么认可,外销成绩也很差,关键是客户买了以后都觉得被坑了,不再选择大规模引进。主要是俄罗斯在航电系统上太落后导致的。
苏27系列中还有一款较强的战斗机,那就是为印度量身打造的苏30MKI,这款战机可以看作是苏35的探索版本,看上去很强,实际空战能力堪忧,因为是20年前的技术底色,现代空中战场我国枭龙已经可以压制苏30MKI了,所以不能算是先进战机!
米格29系列战机,只能算是过时的三代机了,性能上非常落后,不是早期F16和我国歼10的对手,应该是所有先进战机中垫底的存在。虽然现在广泛装备于各国空军,但是俄罗斯似乎并没有对其进行大规模的升级计划。再说了,以俄罗斯的实力,即便升级,也未必能拿出什么好的东西出来!
中国战斗机
歼20,中国唯一的隐身战机,性能上自不必说,电子设备比F22先进,稍弱于F35.飞行性能超过F35和F22战机。是当今世界最强的战斗机之一,综合实力应该算是世界最强!
苏27系列中国的改进型战机,最强大的存在应该是歼16,利用了五代机所有的技术的歼16的性能应该和美国的F15EX不相上下,是当今世界炸弹卡车中空战性能也非常强大的重型战机!
歼10系列战机,世界上最后一款高性能三代机的代表作,最新改进型号是歼10C,拥有除隐身战机之外,最强大的格斗能力。在空战演练中多次击败歼16和苏35,可以算作是一款先进中型战斗机中的强大存在!
枭龙系列战斗机,我国为巴基斯坦量身打造的一款多用途战斗机,已经进化到了BLOCK3版本,安装了国产相控阵雷达,具备发射我国霹雳15空空导弹的能力,是轻型战机中不可多得的存在!
欧洲战斗机三雄
台风战机,欧洲多国联合限制的战机,双中推鸭式布局。最新改进型号安装了Captor-E(E-Scan)雷达、“狙击手”先进瞄准吊舱。后者是一款先进的光电瞄准吊舱。
阵风系列战机,最新改进型号是应该是阵风的F4型,这款战机的主要改进方向和大多数先进战机改进方向一样,加装先进机载相控阵雷达,电子战吊舱和更先进的武器。
鹰狮系列战机,北欧小国瑞典的杰作,采用单中推布局的北欧轻型战机,最先进的改进型号是鹰狮E。装备了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型号未做考证)因为飞机太小,综合作战能力大概相当于F16C的水平!
以上就是我们罗列出来的全世界现役还算先进的战斗机系列,包含了14个系列,其中大多数先进改进型号都加装了相控阵雷达和新的机载航电技术,大多数国家战机拥有电子战能力,除了鹰狮和俄罗斯战机之外,基本上都具备远程电子压制的作战能力。
先进战机中除了瑞典和俄制战机之外,性能差不多都在伯仲之间。那么应该怎样将这些战机排名呢?首先是隐身战机,歼20第一毫无疑问,F35第二应该实至名归,F22战机的话应该排在第三的位置。这个大家不要意外,因为现在战机的先进程度而言,还是要看机载电子设备,F22出现的时间较早,在这方面有明显的劣势。例如不具备电子战能力,辅助光电系统性能差距太大等,在一对一空战中,根本不是歼20和F35的对手!
再来看重型现代战机。这其中的典型型号是F15EX,歼16和苏35.在性能对比上,美国的F15EX应该是最好的,这个我们不是看不起国产的歼16,而是这款战机和我们的歼16一样,现有的技术基本上都加上去了。所以说这三款战机的排名应该就是我们这段前面所罗列的顺序!
中型战机领域,台风应该是最好的。被大家熟知的阵风战机,应该是歼10C,F16V,台风和阵风中性能最差的。原因无他,机头雷达罩尺寸不比枭龙大多少,雷达性能会因为尺寸的限制,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中型战机中,台风更好,F16V次之,歼10C再次之,阵风最差!
轻型战机领域中,瑞典鹰狮应该比枭龙要好。哪怕枭龙进化到BLOCK3版本,性能上也未必比鹰狮E更好,巴基斯坦将F16作为绝对主力就可以看出,枭龙的地位在巴基斯坦是不如F16战机的。而鹰狮的作战能力可以比肩巴铁的F16。
其实最难对比的,是重型战机中苏35的地位。你要说这款战机性能强大吧,在空战演练中又打不过歼10C和阵风。你要说苏35差吧,大航程和大载弹量怎么看都拥有更好的空中地位。所以我们只能单纯以空战能力的表现,将其归类在阵风后面了。至此,我们对世界十大战机对比基本结束!
综合全球战机性能,世界战机排名前十位应该是:歼20,F35,F22,F15EX,歼16,台风,F16V,歼10C,阵风,苏35。所罗列的先后次序,就是这十款战机战斗力的排名情况。需要说明的是,现代空战打的是体系对抗,哪个国家的空战体系最完善,哪个国家才拥有更强大的空战能力。虽然我们对战机做了排名,在现实空战中,未必能综合反映各国空军实力的综合情况。在这里再为大家做一下世界各国空战排名,不喜勿喷,说得不对,请您留言更正。世界空战体系性能排名前十名:美国,中国,以色列,法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巴基斯坦,印度!
战略轰炸机有哪些优势?
我们把这个问题化简单点说就3点:
1.洲际导弹的确非常重要,但战略轰炸机作为空基核平台在核战争中同样重要。
2.战略轰炸机的筹载能力和任务灵活性都远远高于洲际导弹。
3.战略轰炸机在政治和外交方面的震慑作用高于洲际导弹。
先说下第一个问题:有个词叫“三位一体”核打击,它是指同时具备从陆地、空中和海上投放核武器的能力。洲际导弹作为一种有效的陆、海核武器投放工具具有极大的核投送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为了中保证核反击的效率和生存能力最大化依旧还是要保证空中核武器投送平台,也就是三者缺一不可。
既然是要保证完整的海陆空核投送能力,那么单单靠洲际导弹本身是不行的,核打击手段必须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载弹量达到20吨以上的战略轰炸机是强有力的核武器运载平台。下图为美国W80型核弹头,当量20万吨TNT,安装在上射程25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和AGM-86空射巡航导弹,由战略轰炸机空中发射。还有下图2的B81型自由落体热核弹头,当量5万吨,每架B-2轰炸机可以携带16枚。
至于为什么是隐形轰炸机,这么说吧:防空系统的发展使得轰炸机的生存能力越来越差,在60年代后期还可以依靠速度进行突防,典型的是B-1A/B、Tu-22M系列和Tu-160。但是防空导弹动辄上百公里和3倍音速的攻击能力使轰炸机靠速度也越来越没有胜算。既然高空、高速都无法躲避防空系统的追踪,那么干脆让雷达看不到你,这才是目前战略轰炸机突防最有效的手段。如果再投入巨大的资金去研制类似B-52和B-1这类轰炸机那么就是本末倒置,所以我们直接一步到位搞大型隐形轰炸机。
第二个问题:战略轰炸机是一种核常兼备的空中打击平台,除了用于核战争之外还可以用于常规战争的空中打击,论利用率和费效比远远比洲际导弹要高。我们说,洲际导弹作为核打击的特定武器他的有效载荷就是战略级核弹头,当然,我们不是说他不能带常规高爆弹头,但是作为单价5000万美元以上的武器带1吨炸药?显然这不现实!洲际导弹是一次性武器,打出去就回不来了。
但是战略轰炸机就比洲际导弹灵活的多,他既可以携带核武器也可以携带常规武器执行各种打击任务。我们换个角度说,洲际导弹自1957年诞生以来从未应用在实战上,但是战略轰炸机却几乎出现在每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或冲突,单次出动花费不到洲际导弹的几十分之一。下图为美国B-2隐形轰炸机的载弹,既可以携带常规的MK-82自由落体炸弹,也可以携带B-83/61核炸弹,还可以携带JDAM精确制导弹药。
从载荷上讲,世界上最大的洲际弹道导弹R-36M最大载荷10吨,最大射程16000公里(二者只能取一个)。但是战略轰炸机载弹量动辄20吨以上,甚至Tu-160可以达到45吨,如果航程不够可以由空中加油机协助。美国在1991年海湾战争开始之初由本土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起飞的7架B-52轰炸机跨越半个地球对伊拉克发射巡航导弹,又在空中加油机支持下返回美国本土。而美国在美韩军演期间也曾经由本土派出B-2隐形轰炸机直飞半岛,在不降落的情况下由空中加油机支持返回美国本土。
第三个问题:战略轰炸机往往在政治和外交斗争中产生个更明显的震慑作用。虽然洲际导弹作为极有力且几乎无解的核打击平台,但是政治威慑不是真刀真枪的实战。所以像这种“一次性”的洲际导弹一旦发射就无法回收,而且洲际导弹攻击速度较快,一般1小时完成全部飞行,主要飞行阶段也在外太空。说简单点:洲际导弹的威慑过程别人都看不到。但是战略轰炸机不同,他可以长时间在某个空域滞留,甚至携带巡航导弹滞留,这种实实在在的战略威慑能力显然比看不见的洲际导弹更强。下图为2019年中俄轰炸机联合巡航纪念臂章
所以,虽然洲际导弹很厉害,但这不意味着没有必要发展战略轰炸机,只是很多国家因为技术财力问题根本没有精力去搞那么多核打击手段,比如英法两国都已经放弃。目前世界上拥有完整洲际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的国家只有中美俄三个最大的军事国家。
俄国为何还没研发隐形战略轰炸机?
因为冷战已经过去了,现在的俄罗斯不是过去强大的苏联,他们连军费都捉襟见肘,也丧失了真正与美国针锋相对的能力,目前的俄罗斯并不存在研发隐形战略轰炸机的能力,更没有多余的精力和金钱进行挥霍。
换言之,如今俄罗斯的每一分好钢都要用在刀刃上,以弥补如今山河日下的国防窘境。隐身战略轰炸机作用有限,属于进攻型战略装备,不能给收缩式的国防带来明显的战力加成,还会平白遭到欧美的忌惮,那么何苦呢?
现在的俄罗斯根本不存在成熟的大型战略轰炸机研发能力,他们当前的一切都是继承自苏联的遗产,然而苏联当年的航空研发重心是高速与高机动化,图波列夫设计局的轰炸机发展并没有涉及到“隐身”项目,他们最后一个杰出设计成就是“图-160”,然后苏联就解体了。
实用化战机隐形技术,源于美国开发的B-2轰炸机,而早在二战时和二战之后,美国就在研发大型的飞翼型轰炸机,并先后开发出了YB-35和YB-49,尤其是YB-49,它们成为隐身轰炸机飞翼型结构的技术验证机。
可以说,美国人能研制出隐身轰炸机,并非一拍脑门就能变出来,而是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技术积累,而且不可否认,美国的航空界相当具有前瞻性,也善于将技术实力化为技术领导式的科技树。
最初的美国隐形轰炸机研发计划始于1975年,国防部联合了波音、诺斯罗普、洛克希德三家航空巨头进行了相关的技术探讨;1978年由白宫授权秘密进行隐身机的研究;1981年B-2定型成功,而1987年以后它们才实际形成初始战斗力。
在此期间,美军很好的封锁了相关消息,而同期将目光牢牢定在B-1型高速轰炸机身上的苏联,完全错过了美军的这一动向。
当时苏联一度觉得导弹的发展已经令轰炸机很难生存,再加上B-1轰炸机比较晃眼,所以他们全部心思都在图波列夫的图160上,这款新型轰炸机1987年才刚刚入役,正热乎着。
直到苏联陷入解体以后,美军的B-2隐身轰炸机才正式于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被部署,同期部署的还有另一款隐身战机F117“夜鹰”。
而美国仍然很高度的对自己的隐身轰炸机技术保密,让人看得云山雾绕,直到1999年打击南联盟时,B-2才再次揭开了面纱,而被击坠的F117也令世人首度清晰的窥视到战机隐形技术。
可惜的是,苏联已经于1991年解体了,俄国人失去了一个能研究隐身技术的强大时代。后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苏联留下的先进战略轰炸机部队陷入到抛荒的境地里,乌克兰等国甚至一度打起出售先进轰炸机的念头,然后又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下将他们拆毁或转卖回俄罗斯了。
国家的崩溃令俄罗斯的轰炸机事业完全陷入停滞,战斗机、截击机、轰炸机扔了一地。别说研发隐身战略轰炸机,就连那些新装备的图-160都无法维持,俄军为留存这些轰炸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最终封存了一部分,又留用了一部分。如果不是仍有核威慑的国防需求支撑,俄罗斯真的已经不需要也用不起战略轰炸机了。
一直到今天,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部队也没回归苏联的辉煌,尽管普京十分在意这支部队的建设,大量的图-160和图-22M2等机型被重新升级列装,但归根结底俄罗斯只想保存一部分核威慑能力,而无力气和意愿再开发一款新型战略轰炸机。
其实一切美俄之间的战略轰炸机部署,都是基于核武器威慑的产物,如果苏联当年确实研发出了隐身轰炸机那当然好,但现实是苏联没有留下这样的遗产,俄罗斯也不具备憋技术的实力,那么还不如退而求其次,用现有装备继续作战,在这方面隐身轰炸机与普通战略轰炸机区别并不大,用图-95“熊”都够了——“老子不隐身,你F22敢打吗!”
换个方面说,隐身轰炸机其实也不能算什么无敌的存在,这项技术曝光度越高,便死的越快,这迫使美国开始研究新型隐身机取代B-2,并谋求以电子诱饵、电子战、新型反辐射导弹等方式,为执行隐身作战任务的战机提高生存率。隐身技术与日益发展的电子探测技术正在赛跑。
而俄罗斯显然不愿花大代价押宝隐身轰炸机,他们更愿意将资源倾斜在探测技术与防空导弹上,这无疑是种多快好省还能维持敌我差距的办法。事实上俄罗斯这方面的技术相当先进,近些年屡创新高,比如S-400防空导弹系统,将隐身战机当做了重要的探测和打击对象。
再说了,战略轰炸机毕竟只是种战略补充,苏联时代俄国人就是坚定的导弹派,赫鲁晓夫曾经恐吓他国苏联能像造香肠一样造导弹。现代的俄罗斯虽然衰落了,但他们仍然紧抓着苏联赋予的这项最大遗产——慌啥!有能给全球提供洗地服务的超级导弹群,有最大的导弹核潜艇,要隐身轰炸机做什么?
当然,俄罗斯不是没有一点动作,近年来屡屡传出各种隐身轰炸机的设计传闻,还流出过某些3D和风洞模型,很显然他们依然在寻找着自己的崛起之机。
据说这些轰炸机目前已经处于准开工模式,没准哪天就突然亮相了。不过,俄内部有不少批判的声音,许多人认为拿钱多造点图-160更实际。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