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婆最全免费资料大全,新建客户资料编码不能重复?
你可以把客户的编号设置成客户的拼音码+年月日,就不会重复了,
或者直接在基本信息,往来单位里边建立,勾上编号递增,
否则就只有先看下最后一个编码了。
管家婆财贸版怎么开账?
1
首先需要进入到创建账套的界面
2
打开后界面,输入数据库用户名和密码即可。
3
接下来点击新建账套即可
4
创建账套,路径可选,名称需要自己输入,规则有提示,
5
最后创建好以后点击却确定即可,账套创建成功
另外,有一个控制台,定义新建帐套的名字,然后设置成默认帐套。用管理员口令登陆系统后建立仓库、部门、人员、包装种类、分类信息、权限分配、商品或材料基础信息,期初库存等资料。整个资料完善后就可以按照正常的流程进货验收、调拨、退货、领用、报损、厂家折扣、促销、盘点了。
明代公主的真实婚姻是怎样的?
谢谢题主出题诚邀!
现今人们一提起明朝似乎怀着一颗无比崇敬的心情,十分感叹明朝那种“天子守国门,君主亡社稷”的君朝之壮举。若说明代的公主也会如先王那样放逐到朝外社会,甘苦同辱,小编就会觉得如一些野史下传的那样,某某公主下嫁给民间人士,最终都无疾而终,生活悲惨,定会让人感叹,不觉感到奇怪?甚至浮想联翩,还会编出许多奇闻趣事,让后人斤斤有味去评价。
但我们应该仔细分析一下,明代公主的真实婚姻状态,下嫁民间,其实并非我们想的那么如此悲惨,估计是一些个例情况出现,并不像如明皇穆宗朱载垕第四个女儿永宁公主那般似的,嫁给了一个短命鬼,然后此公主孤独守寡终老十二年,最后郁郁而终的结局。真实的情况,小编觉得可能并非如此,毕竟是皇帝女儿怎会让其嫁个平庸之辈、无聊之客,让其受苦受累,郁郁寡欢而终,想必一定是拉个大将军?仍或一个大臣公子和财主之家,不会让公主简简单单就下嫁给一个无聊平庸之辈,还郁闷而终?那岂不是说皇帝是瞎了眼,而且谁人还那么大胆敢欺骗皇上,不怕砍脑壳?因此小编认为,这里面出现的一些后人故意和随意杜撰编写的且流传后代久远的神奇故事,倒底可信度有多少?不得而知,权且将这些事作为一种可信可无的朝代野史,实不能归入和编撰为明代正史上的资料,加以研究。
我们知道在明朝皇室中,早在朱元璋立朝时就定下了一些具体明规,按照大明法典:大凡公主的婚配,应该多选择民间的英俊善良的男子,而不许嫁于宫中文武大臣的子弟,更不能无视禁令娶公主为妻,若谁违反轻则鞭策,重则流放甚至砍脑壳子。这条明法一直延续了几百年,旦凡皇帝公主出嫁必须嫁予民间优秀男士,而绝不能在宫内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找一个宫内的官吏。由于明朝先祖订下的此条法律,因此在明朝,就有了一个很奇葩的规定,就是但凡公主要出嫁,她的夫婿必须是来自民间的优秀人才,或者是皇宫发榜,公开招纳并选择明朝社会中有识之士,或优秀将士与文人雅士,或者状元中招驸马,估计状元中选驸马是明朝皇帝招婿的最佳选择。
至于人们要问明朝这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以前多年皇宫内发生的事情,以及先皇所经历的痛苦,根据先朝发生的教训,迫不得已而总结出来的明朝扶政经验,目的就是防止外戚来干预朝政,尤其是驸马爷家族势力干预朝政,制造祸端,同时也为了防止大臣间的强强联合,也是为防止皇家的江山落入他人之手,先皇想出的没的办法的办法,否则皇帝也不可能让自己女儿千金玉叶之躯下嫁到民间,吃苦受累,还脱离自己视野范围。这纯属是实处无奈之举,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明朝的一种惯例,从某种程度看也只能这么办了。
偏偏这些明朝嫁主法典,当初制订只为皇家朝政采取的措施以及施政纲略之服务,谨防朝内或入朝小人给朝延带来动荡不安和隐患。然而,明皇此措施防内却未防到外,这个典律倒也给了明朝社会上一些善玩小手段,脑壳子灵光之人,以及花言巧语骗婚好事者,提供了诈婚的土壤,并有了可乘之机。因为这些人也不管什么龙配龙凤配凤之理,只要老鼠儿子会打洞,指不定榜上皇家了,一夜间则令家族鸡犬升天,九族荣光,且不说荣华富贵享不尽。故此我们看到其实也不止只是这个明朝嘉靖的公主遭遇了民间巧言如簧、能说会道之人的骗婚,而且还发生了由此产生的很多明朝公主,稀里糊涂地不问孬傻地嫁給民间男子,入洞房既成了事实,甚至还有个公主嫁给了一个癞痢壳,男人脸宠还俊,平时却戴个假发,晚上上床才发现是一个癞痢头,还淌醒臭滴水。若谈什么优秀估计连边都粘不上,什么酒色好赌之徒,什么好吃懒做?骗吃骗喝之孙,也还不少。
当然有些后来在公主调教下或者是在皇权威逼下,慢慢收敛改观,给个地方小官做跑的屁颠屁颠的,倒也尽力而转变好的也有一些,试想谁不怕皇权鞭子和掉脑壳子?谁敢跟公主作对?那是百般竭力讨好,只要是公主下嫁了自己入了围,那怕是让其天上去摘星星,爬地上当马骑,端屎倒尿什么苦活都的抢着干,只要博得公主高兴,赏赐个什么玉呀、环呀?金锭银两呀,不亦乐乎?能爬上公主床更是万幸。
当然,人们在发现公主被骗在其之前,就已经有一个明朝皇帝遭遇了骗婚之嫌未遂之历,此事发生在明朝的弘治八年间,一位叫袁相的人贿赂了当时负责嫁娶公主事宜的太监李广,而李广又善于巧言善辩,是个很能弦赞之人,便在先皇面前一个劲地夸这个袁相,一直夸到嘉靖帝打算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且在宫内下旨。恰在此时有人站出来,及时告发了李广,据说此人乃是李广的近敌,不愿看到皇上平白无故地让奸臣所骗,也为了讨好皇上得到重用,经仔细调查得到确实证据,呈贡皇帝,才使得公主没有嫁出去。这件事也让皇帝气不打一出来,骗婚居然骗到老子头上?这还得了?于是下旨严惩了这两个耍滑逞奸之人。
可是在这之后,却还是让这位嘉靖皇帝好了伤疤忘了痛,最终也就骗惨了,没此幸运了,此皇终于让社会民间上骗子高手,实实在在的骗了一回。若说受骗还是因这个嘉靖帝没真正把心思用到为女儿着想上,为公主找个好人家,好郎婿。原因是嘉靖帝已把整个人精力和心思,都放到了为取得长生不老的炼丹丸的研究上了,那有时间去安排和细查招婿之人底细?加上宫内也有些心怀不轨之臣从中作梗,巴不得看皇帝家笑话,已使得平时皇上威严施政压力屡屡遭到一些不公,以此借机间接报复一下,让你女儿下嫁个庸俗之人,遭罪吃苦,遭此打击,而且与臣无关。
反过来,正因为皇家这条规定,倒也给了民间许多奇男俊才一个个接近皇室机会,每当到了一定发榜招亲之时,就有不少年轻才俊蠢蠢欲动,积极报名,欲大展才华之能,讨得上面喜欢。当然也有托皇室内人引荐民间男子才干的,打探和买通宫边吏卒,也就是中间的托儿和说客专干此勾当的,从中得到一点好处。
这里小编还应强调一下,能够享受公主待遇,称的上皇家公主身份的,除皇帝女儿外,还有一些如皇帝近亲女人,如姑、妹等,但在明朝时期则只能指皇帝女儿。首先,在明代,能被称公主的,只有皇帝的女儿,《明史》载:“明制,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俱授金册,禄二千石,壻曰驸马都尉”,就是说皇帝祖父的女儿称大长公主,皇帝父亲的女儿称长公主,皇帝的女儿称公主,她们皆授金册,禄二千石。从以上这些规范中明确划分了明朝公主称谓要素。
其次,小编认为明代公主婚配的对象,也并不是自始至终都是只嫁平民,而不嫁权贵阶级?实际上明代对驸马的选择是经历了由勋贵子弟到庶民子弟这一大反转的。洪武至永乐年间,明朝政局并不稳定,内外皆存在着反对明朝统治的不稳定因素,因此为了稳固皇位与天下的需要,明帝多会将公主许配给公侯子弟,“王纳功臣之女,公主配大臣之子,未有疏忌之嫌也”,以此来拉拢朝中重臣,结成利益同盟,继而巩固朱家对天下的统治。从这上面又看出明朝公主并不仅仅只嫁民间公子,而且还有很多是皇帝为拉拢一些重臣,培养皇族势力范围,为己服务而许配朝中大臣之子,进而控制朝中利益关系之纽带,以此互相牵制,荣辱与共,让明朝江山不致生乱。
这种嫁给大臣之子或诸候王的情况很多,怎么能说公主都嫁到民间了?小编不认同这种观念,也是一种片面想法。实际上从朝廷利益考虑,孰轻孰重,皇帝也是看的很清的,如明太祖朱元璋就将临安公主嫁于韩国公李善长的长子李祺,寿春公主嫁给颍国公傅友德之子傅忠,永嘉公主嫁给武定侯郭英之子郭镇,汝宁公主嫁给吉安侯陆中亨之子陆贤,明成祖朱棣就将安成公主和咸宁公主分别嫁与西宁侯宋昇的两个儿子,常宁公主嫁给西平侯沐英之子沐昕。这后续一系列皇嫁女操作,不难看出,公主嫁给有权有地位的人家还是存在的,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去分析明代公主的真实婚姻,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一概认为明代公主就是这样。
试想明朝太祖、成祖之所以会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朝中重臣的儿子?仅仅只是嫁给某大臣的儿子吗?如前所述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稳固天下,牢固控制他们的统治。当时明太祖元璋刚立国,天下不稳,自然需要众臣一心,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因此他急需与朝中重臣建立更深的关系,而联姻无疑是加深感情的最好方法。而成祖是靠篡位登基的,他就更是需要众臣与他一心,不要反对他的统治,去支持他的统治,继而稳固他的天下,也是一种权宜之计。
人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公主出嫁也得看时候,到了仁宗时期,随着朱家的天下越来越稳固,内外反明势力基本被肃清,明朝诸帝就不再着眼于利用与朝中重臣联姻来稳固朱家天下,而是逐渐把重心转移到加强皇权、稳固自身统治上来。为了加强皇权制度,明帝自然是不允许外戚干政问题再现明朝中。如此,为了防止外戚干政,明诸帝也就开始不再让公主嫁与朝中重臣之子,不愿再让有权势的勋贵子弟成为皇亲国戚,而是更倾向于让政治背景低、品行好的庶民子弟做驸马,以此扰乱朝纲。
可以看出,明仁宣帝之后,公主嫁于高官之子的,仅记载的就只有三位:明宣宗常德公主嫁给阳武侯薛禄之子薛桓,明英宗嘉善公主嫁给兵部尚书王骥之孙王增,崇德公主嫁给兴济伯杨善之孙杨伟。其余在明史有记载的公主,其驸马基本上都是庶民或低级官员子嗣,比如明英宗淳安公主嫁给锦衣卫军士蔡城之子蔡震,明宪宗永康公主嫁给国子监生崔儒之子崔元,明孝宗永福公主嫁给贫民邬景和,嫁人对象掺杂不齐,但己不是重臣家族人了。
当然,公主虽嫁与平民家庭,但她的生活却并不会差到哪去,吃喝玩乐一样不缺,皇权待遇还是要跟上的。这也是很多民间男子千方百计削尖脑壳往里钻,通过公开招榜涌跃报名,积极争取,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买通探路官和招榜官员,竭力表榜自己,拿出浑身解数,只为一赌芳容,得到公主。至于皇家什么好处先不说其年俸二千石依旧照给,就单单是皇帝给其的嫁妆和庄田,就足以让外嫁之女舒舒服服的过下半辈子,还有各种特权,总之,公主叫你朝东你不敢朝西。在生活上,这些公主们虽然下嫁到庶民的家庭中,可她们却不会因此而受一点苦,依然是能够继续享受着荣华富贵,金枝玉叶,哪些个招婿娶了公主之人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跟着享福了,只是男子脾气性格从此得改一改了,只要不犯怒不作傻,老实听话,则相安无事了,谁叫你娶了公主。
这是因为身为公主,可身份摆在那里,可以说是高贵无比,因此就算下嫁,在夫家也没有谁敢欺负她?毕竟她可是皇族,如果夫家敢欺负她,这就是打皇家的脸,等于是欺君罔上,这可是满门抄斩的重罪,试问谁敢去冒这个风险呢?所以,对于下嫁的公主而言,即使是嫁到庶民家庭,她的地位也不会有丝毫的下降,谁也不敢招惹,那怕出去偷了人也的忍气呑声,这就是找公主的委屈,因为这些公主总觉得没达到自己心愿,变着法子折磨夫君,或者是直接找个男仆和公子聊以寂寞,总不至于天天面对丑男和老翁。
但话说回来,对于公主而言,为什么要不守妇道?因明朝的公主无法自由的选择夫婿,而只能够听从皇帝的吩咐,无论皇帝选择的夫婿是帅是丑,是高是矮,是健康还是多病,只要皇帝认准的,公主就不能有任何的借口可以拒绝。因此,对于公主而言,她们最为痛苦的地方,其实不在于经济,也不在于地位,而是在于感情,这也是一些公主暗渡陈仓,甚至找一些男人发泄的原因。
由于当时明朝皇帝多将选驸马一事交由总管太监负责,而具体选婿太监又往往会被人用钱财所收买,所以明朝经常出现公主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庶民子弟骗婚的事情。比如明孝宗年间,孝宗为妹妹德清公主挑选驸马时,负责此事的太监李广就被富民袁相收买,从而被选为驸马,有史记载:“弘治八年,内官监太监李广,受富民袁相重贿,选为驸马,尚德清公主,婚期有日矣”,不过好在此事被谏官发现,并被上报孝宗,孝宗帝这才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不能这么将就马虎,而后在原定婚期之前,下令废除了袁相的驸马身份,令再选驸马,德清公主这才幸免于难。
但是,不是所有的公主都跟德清公主一样幸运,多数被骗婚的公主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比如,明神宗为妹妹永宁公主挑选驸马时,因梁家人重金贿赂了太监冯保,最终永宁公主嫁给了“其人病瘵羸甚,人皆危之”的梁邦瑞。而后,婚后不到一个月,本就时日无多的梁邦瑞就一命呜呼,害的永宁公主寡居数年,最终郁郁而终,堂堂大明公主落得个如此结局,真的令人唏嘘无比。
总的来说,明代有些公主的婚姻是可悲的,因明代选驸马制度上的缺陷,致使少许公主被别有用心的人骗婚。而这些别有用心之人多是短命鬼,他们就是希望借着娶公主来冲喜,来让自己的病变好。但是,我们都知道,病就是病,靠婚嫁是治不了的,因此最终这些被骗婚的公主,她们的结局也就不难想象,那就是孤独终老直至郁郁而终。
不过,当时明朝制度也是严劣的,皇室社会风气就是“饿死极小,失节极大”,对于这点则有别于其他朝代公主,她们可以选择“离婚”或者再嫁,而大明不同的是,明代公主即使婚姻不幸甚至守寡,也不能改嫁,只能是孤独终老。比如那位德清公主孀居三十一年而薨,这几十年来一直都是孤苦伶仃,永宁公主在结婚当天就发现驸马已病入膏肓,但已无可挽回,只能是照旧成婚,但婚后一月丈夫便去世了,此后永宁公主也未再改嫁,她独自一人承受不幸婚姻,数年后悲伤而逝,在明朝这位德清公主是最寂残的女人!这只能说,明朝被骗婚的公主虽然享尽世间所有的荣华富贵,但其婚姻多数却是悲惨无比,基本上就是以孤独终老,郁郁而终为结局,除个别得到幸福外。
总结:小编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在封建王朝制度下,不仅仅只是明朝公主婚嫁不幸,其实几个朝代又有多少皇家公主是嫁了一个好儿郎,真正皇家夫婿?都是封建王朝皇权下的牺牲品,根本是没幸福而言,这也是一个历史王朝的真实反应,公主是这样,皇帝又如何?
管家婆软件免费版可以使用吗?
首先,个人不推荐使用免费版的进销存软件,毕竟进销存软件这东西是属于企业的管理软件,免费进销存软件有两个方面不可能做到。
1、不能提供售后服务
2、数据安全无法保障
对于企业用户来讲,这两点非常重要,试想一下,你用了半年的进销存软件,数据忽然丢了,怎么办?对企业来讲,数据丢失损失是巨大的。既然想用一款进销存软件,就不要在乎那几百块钱。现在国内的进销存软件有很多,大公司的有,金蝶,精斗云,单机版也可以用智慧记店铺版,还有网上管家婆,等等。如果公司规模一般的话,建议用傻瓜进销存,小管家这类二线品牌,足以,用起来也方便,售后服务也是有保障的。
红楼梦中平儿称呼周瑞家的周大娘?
谢谢邀请。红楼梦中平儿称呼周瑞家的为周大娘,而薛宝钗称呼周瑞家的为周姐姐,称谓这么混乱,是不是薛宝钗不懂规矩,对周瑞家的不尊敬呢?显然不是。
红楼梦中,尊卑有别,奴才辈份永远低于主子。第十六回,贾琏从苏州回来,王熙凤治酒接待,平儿等众丫头站立旁边侍候,这时贾琏的乳母赵嬷嬷走来,贾琏和王熙凤忙让她上炕一个桌上一起吃酒,但
赵嬷嬷执意不肯。平儿忙在炕沿设下一几,摆一脚踏,赵嬷嬷办坐在脚踏上。贾琏从桌上端两盘菜,放在几上让她自吃。
赵嬷嬷是贾琏的乳母,按现在的通常规矩,应该长贾琏一辈,但当时不行,赵嬷嬷是奴才,不能和主子平起平坐。
(贾琏和乳母赵嬷嬷)
第二十七回,四月二十六芒种节,大观园众女儿都在祭饯花神,众位小姐、李纨、凤姐及众丫头都在园内玩耍,凤姐便使小红去家里说一样事儿,小红回来汇报后,凤姐见小红说话口角儿就很剪断,就对小红说,你明日认我做干妈吧。小红听了就笑了,对凤姐说,奶奶你认错辈儿了,我妈(林之孝家的)才是奶奶的干女儿,这会子又认我做干女儿。
林之孝家的是荣国府的管家,是荣国府最有头脸的办事的媳妇,就是赵姨娘也要讨好她,和她扳厚,但按规矩,她比主子王媳妇要矮一辈儿。
(王熙凤和小红)
少主子对长辈的奴才为示尊敬,以平辈视之,称呼“姐姐”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贾宝玉生日的当晚,怡红院的丫头们对分子单为宝玉过生日。但是晚上聚酒在大家规矩中是不允许的,所以她们把酒、果都预备好 ,单等林之孝家的领着人检查完以后再举行生日酒会。林之孝家的进来,宝玉让座,又让袭人、晴雯端上茶来,林之孝家站起接了茶,就把贾宝玉教育了一通:
“这些时,我听见二爷嘴里都换了字眼,赶着这几位大姑娘们竟叫起名字来。虽然在这屋里,到底是老太太、太太的人,还该嘴里尊重些才是。若一时半刻偶然叫一声使得;若只管顺口叫起来,怕以后兄弟侄儿照样,就惹人笑话这家子的人眼里没有长辈了。”袭人和晴雯虽是宝玉的丫头,但还是属于贾母屋里的编制,虽然丫头辈份低,但为了显示对贾母的尊敬,所以不能直呼其名,要称呼姐姐。同样,贾宝玉去王夫人屋里,叫王夫人的丫头彩云、玉钏儿也必须称呼姐姐。
第四十回 贾母在大观园开宴会时,贾母要行酒令,王熙凤笑着说:
“既行令,还叫鸳鸯姐姐来行才好。”
第七十二回 鸳鸯到王熙凤家去看望王熙凤,恰好贾琏进来,贾琏看见鸳鸯坐在炕上,便煞住脚,上前施礼笑说:“鸳鸯姐姐,今儿贵步幸临贱地!”鸳鸯只坐着答礼,并不起来。
侍候贾母的鸳鸯,虽然也是奴才,但因是贾母屋里的人,所以下层主子就必须对其毕恭毕敬,称呼姐姐。按林之孝家的说话,老太太、太太屋里的猫儿、狗儿轻易也伤害不得。
年少的主子,对家下正在办事的媳妇们,为了既显示尊敬,也显示亲切,多会称呼“姐姐”。第五十五回,探春、李纨协理家事开始阶段,恰好赵姨娘的弟弟赵国基死了,王熙凤常使的管家媳妇吴亲登家的想试试探春的才干,直接汇报问探春赏多少银子,探春问她旧例,她说望了,被探春一顿抢白,又遇赵姨娘来大闹一场,这时平儿走来,把众媳妇申诫了一通,探春向平儿冷笑说:“你迟了一步,没见还有可笑的。连吴姐姐这么个办老了事的,也不查清楚了就来混我们。”
吴新登家的是王夫人和凤姐跟前办事的媳妇,年龄应该不会太老,虽然是辈份低,但是探春尊称她一句“吴姐姐”。
(探春理家时怒斥吴新登家的)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奴才,是奴才都比主子辈份低,但由于是长辈跟前办事的人,又是有头脸的人,所以宝玉、宝钗,包括尤氏都称呼周瑞家的为”周姐姐“。第六回:
薛宝钗转过身,满面堆笑让:“周姐姐坐。”(薛宝钗和周瑞家的)
第七十一回
尤氏道:“大约周姐姐说的。你家去歇着罢,没有什么大事。”所以作为主子对年龄不是太大的管家媳妇称一句“姐姐”,以示敬重,这也是礼节。
同是奴才们之间,同一个群体内,也是长幼有别,称呼与我们现代差不多了。周瑞家的年长平儿至少二十几岁,所以平儿称周瑞家的为“周大娘”就是自然的。
(周瑞家的、刘姥姥和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