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残兵,如何评价利拉德50分和超远压哨绝杀雷霆?
令人惊叹的绝杀,大心脏利拉德!!!
这一幕让我想起,当年利拉德绝杀火箭的时刻,同样的绝境,甚至位置也这么的相似!利拉德今天的表现完美,50分7个篮板6次助攻(队史季后赛得分纪录),对抗威少的29分11个篮板14次助攻,足够让所有观看比赛的球迷兴奋不已!利拉德上半场打满了24分钟,18投12中,其中三分球9中6,罚球6中4拿到34分3篮板1抢断1盖帽。整场比赛利拉德只休息了2分多钟,全场33投17中,其中三分球18中10,罚球8中6拿到50分7篮板6助攻3抢断! 雷霆今天大多数时候都打的非常好,但最后时刻被开拓者追平,之后利拉德表演时刻,半场左右轰进绝杀三分,就这样结束了雷霆的季后赛旅程! 我想说的是,即使没有努尔基奇,雷霆还是输的心服口服,我也心服口服!
战争史上有哪些胜局已定?
这样的战役在历史上还是蛮多的,原因也是各种各样不一而足。
大体上分成如下这几类:
第一,“天降神兵”帮助取得胜利。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爆发战争,此时正是秦穆公统治期间,秦国虽然国力强盛,但是和中原地区的传统强国晋国相比还差点意思,很快秦军就落了下风。
秦国是一个非常尚武的国家,国君打仗经常冲锋在前,这一次也不例外,秦穆公因为冲的太着急陷入了晋军的包围圈,放眼一看是周全是敌人,就在秦穆公认为必败无疑的时候,忽然包围圈之外传来了一阵阵的杀喊声,有一群人冲锋陷阵冒死前来营救。
晋国军队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攻击之中陷入混乱,反而被击败,晋国国君晋惠公也被抓住,押回了秦国。
这群突然赶来营救秦穆公的帮助打败晋国军队的陌生人是岐山附近的农民,三年前秦穆公有一匹骏马走失,在岐山附近被这群农民给抓住杀掉吃了。本来秦国官员要对这些农民治罪,但是秦穆公认为君子不应该因为畜生的原因去惩罚人。所以他说:据说吃马肉不喝酒是会伤身体的。
于是,命人取酒来送给这些农民。
大家非常感谢秦穆公的宽容,所以三年之后当晋国和秦国爆发战争的时候,他们就赶过来帮忙,正好赶上晋国军队马上就要取胜,所以拼死冲杀,打了晋军一个措手不及,不仅救了秦穆公还擒住了晋国的国君晋惠公,让秦军得以反败为胜。
第二,利用对方将领骄傲自满完成反杀。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战国初的晋国境内,春秋末年,晋国国君被手下的四大家族架空沦为傀儡,这四大家族分别是韩、赵、魏、智,智氏实力最强,韩、赵、魏三家的实力差不多,智氏族长智襄子等于整个晋国的实际统治者。韩、赵、魏三家毕竟有自己的地盘,如果不能将三家灭掉,智襄子也是寝食难安,所以他决定想办法将三家激怒,然后以晋国国君的名义进行讨伐,将其兼并。
智襄子以晋国国君的名义向韩、赵、魏三家各要1万户的封地,韩家和魏家不敢反抗同意了,赵家的族长赵襄子果断拒绝,并率领家族退到了北方的晋阳,智襄子就以晋国国君的名义率领韩家和魏家来讨伐。
晋阳固若金汤,智襄子决定引喝水灌溉晋阳,整个城市陷入一片汪洋,用不了多久赵襄子和全城的军民就得全军覆没了。
智襄子也非常高兴,他登上堤坝看着被水淹的晋阳对韩家和魏家的族长大谈水淹晋阳的好处,这两家的族长很清楚,赵家被灭之后就轮到他们了,可是没办法制,智襄子实力太强,就算韩家、魏家两家的力量加到一起恐怕也不是他的对手,而且两家的老营附近也都有大河,就算是抵御,如果智襄子采用水攻的方式,他们的结局会和赵襄子的结局一样了。
就这两个人担忧的时候,赵襄子派出使节秘密进入赵家、韩家的营地,说服两家联合起来灭掉智襄子。韩赵魏三家一拍即合,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掘开河堤水淹智襄子营地,并趁乱进行攻击,完成了对智襄子的反杀。
其实,如果智襄子能够低调一些,恐怕韩家、魏家也没有这么强烈的紧迫感,正所谓行百里半九十,韩、赵、魏三家一天没有被铲除就不能掉以轻心。可以说,智襄子韩赵魏三家剿灭,傲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就像《三体》里说的那样,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第三种,开挂。公元23年,王莽命令王邑、王寻率领42万大军攻打汉军。此时,在昆阳一线汉军共有1万人,将领为王凤、王常、刘秀等人,的双方兵力对比达到了42:1。
显然,正面对抗汉军必败无疑,所以王凤、王常两人认为不如各回本部,就不要在昆阳一带坚守了。刘秀反对这个意见,他对大家说:敌强我弱,集中力量对抗敌人还有取胜的可能,如果大家各回本部分散自保,反而会被王莽的军队各个击破了。
当然,刘秀认为坚守也不能仅依靠昆阳地区的守军对抗新军,应该赶紧去请救兵,里外夹击才有获胜的可能。
经过讨论之后大家决定王凤、王常两个人坚守昆阳城,刘秀赶紧趁新军还没有完成对昆阳合围去城外搬救兵。
可是,刘秀抵达郾城、定陵等地的时候,当地汉军将领并不想前往昆阳增援,刘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说服大家,但是来的人不多,也就七八千,相对数十万新军来说杯水车薪。
刘秀也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他率领七八千人配合昆阳城中的上万守军,希望于创下一个战争奇迹。
定陵、郾城等地的军队对于王莽新军这次到来并没有充分的认识,直到到了昆阳附近才发现王莽大军连营百里,吓得不轻,很多人后悔贸然随刘秀来昆阳救援。
为了鼓励大家,刘秀亲自率领1000多人与挑战新军,希望通过几场胜利把士气给维持住。
要说王邑、王寻两个人也真是糊涂,既然援军来了,如果不能打败这些援军,不仅会鼓励昆阳城中的汉军,而且会大大打击新军的士气,这种情况下应该发挥兵力的优势,派个几万人把这七八千人给打败,就算是打不赢也会让这支援军受到重创,从而解除威胁。即使接下来还有汉军前来援助,也会因为定陵、郾城等地汉军的失败犹豫不前,从而给歼灭昆阳守军时机,甚至很可能因为援军救援不利导致昆阳汉军投降。
可是,王邑、王寻两个人却只派出了几千人前来迎战,刘秀率领的1000多人都是精挑细选的精锐,一个打几个还是没问题的,再加上刘秀身先士卒,士兵们士气非常高,几次冲杀就斩首新军好几十人,剩下的也就退去了。
初战告捷,汉军士气大振,各位将领也有了打败新军的信心,于是刘秀再接再厉继续对新军发动攻击,连续取得了几次胜利之后,新军的士气进一步下降,昆阳城内外的汉军士气继续高涨。
但是,情况依然危急,四十几万新军即使经历了几次失败之后从兵力上也远远超过汉军,好在这时忽然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房屋都被大风刮走了。再加上汉军内外夹击,新军轰然崩溃,40多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刘秀取得了昆阳之战的胜利。
关于这一段历史在著名小说《西游记》中也有演绎,据说,新军和汉军激战之时,天上下的不光是大雨还有流星雨,这些流星不是普通的流星,是太上老君八卦炉里边的炉灰。
因为,就在昆阳大战的时候孙悟空正在天生大闹天空,把太上老君的八卦炉打翻了,炉里的炉灰从天上掉了下来,正好砸到了新军的军营。
除了炉灰之外,还有一块火砖也落到了地上,这块砖化作一座山,常年喷火不止被当地人称为火焰山。
昆阳之战的胜利也让刘秀取得了极高的声望,刘秀在昆阳之战之前只是一个汉军的小头领,地位不高作战也不英勇,大家都很轻视他。决定了新朝和汉朝命运归属的昆阳之战爆发后刘秀却突然像基因变异一样拿出了非凡的勇气、智慧,上天也似乎在眷顾他,于是刘秀就像开了挂一样把占据绝对优势的新军击败。
如果没有刘秀这种一反常态的表现,如果没有天降陨石雨的帮助,恐怕新军很容易就能打败汉军了。
可以说,刘秀是历史上一个非常典型的开挂例子,至于昆阳之战前后他那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更给人无限的遐想,人们都说王莽有可能是穿越者,其实刘秀没准儿也被穿越者附身了呢!
南方集团军群是怎么灭亡的?
德军自库尔斯克会战之后彻底丧失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到了1944年的苏联红军发动十次突击作战后均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共歼灭德军136个师,解放了苏联被占的全部国土,将战线向西推进1100公里,德军在东线已退至本土,苏军在大部分地区已逼近德国边境,部分军队已经进入德国境内。德国三大集团军群的末日也从这个时候说起。
北方集团军在1944年初于列宁格勒地区撤退,在波罗的海沿岸组织防守作战,由北方集团军群(“纳尔瓦”战役集群,第18、第16集团军)和中央集团军群所辖坦克第3集团军(9月21日起转隶舍尔纳上将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构成防御集团。波罗的海沿岸战役以德军战败告终,除库尔兰半岛外,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全部获得解放;驻守该地的德军59个兵团中有29个被全歼,其余则被隔离或严密封锁在库尔兰半岛与梅梅尔地域。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在此战后的剩余部队被改编为库尔兰集团军群,一直战斗到德国战败投降。
中央集团军群在1944年苏联发动的巴格拉季昂行动中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被彻底击溃,在1945年1月25日被包围在柯尼斯堡口袋后损失殆尽。于是为了在战场上争取最后一点点的主动权,纳粹高层将东线战场的残兵败将进行整合改编,A集团军群被改编为中央集团军群,负责防守第三帝国心脏方向的地区。而纳粹高层极为器重的陆军元帅费迪南德·舍纳尔则继续被委以重任,继续统领由A集团军群改编的中央集团军群。新组建的中央集团军群由2个合成集团军和1个坦克集团军,配置在维斯瓦河至奥得河之间。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中主力被苏军击溃,后退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在布拉格攻势中彻底消亡。
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在1944年8月29日,德国人在东线战场上又遭受了重大挫折,在罗马尼亚战役中,连轴心国仆从军一并计算在内,一共歼灭了南乌克兰集团军群35万人。9月份将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编为南方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退往匈牙利作战并且重新整合了德国在东南欧的军队。南方集团军群在布达佩斯战役中共损失了90000至150000人,元气大伤,在苏联对于维也纳攻势作战(开始于1945年3月16日,结束于1945年4月15日)中彻底覆灭。
被更厉害的名将打败的故事?
中外历史上名将很多,一个名将被另一个名将打败的例子也很多,但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就没几个了,外国的出名的如滑铁卢之战,中国的楚汉之争等,但都是本文化之间的交战。现在我来讲一个真正的中西名将之间的交战,也是历史上唯一的一次中西名将交战,结果是中国名将大败西方名将,一个后来做了开国元帅,而另一个做了五星上将,而这场战争直接影响了世界格局直到现在,这就是朝鲜战争,而这两个名将就是中国的开国元帅彭德怀和美国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将军。彭德怀:一个放牛娃,寒门子弟,15岁时参加饥民闹粜,被官府通辑。18岁加入湘军。20岁任连长,30岁任军长,中国军队的二号人物。中国十大元帅排第二,一生战功赫赫,军事才能发挥到颠峰是1950年10月毛泽东主席召唤他出任志愿军总司令出兵朝鲜,参与抗美援朝的战争中。麦克阿瑟:美国五星上将,西点军校高材生,参加了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准将,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美国国防部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一个传奇式军事人才,二战中率兵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日本法西斯,把日本天皇踩在了脚下,于1945年8月15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终结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东亚共荣的美梦。一个战功赫赫的名将却阴沟翻船,败在了朝鲜战争中,被撤职告老还乡。
1950年6月25日,朝鲜的金日成军队夸过了38线,发动了统一朝鲜的战争,7月7日,联合国授权美国组建联合国军(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荷兰,土耳其,菲律宾,泰国,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卢森堡,南非,埃塞等国)。支持南韩抵抗北朝鲜的进攻,麦克阿瑟出任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总司令。8月中旬北朝鲜已攻至釜山一线,朝鲜90%已落入金日成手中。9月15日,麦克阿瑟充分发挥了其军事才能,演了一出朝鲜版的子午谷~~仁川登陆。
登陆成功后,对北朝鲜的军队有拦腰绝断的危险,战争形势发生了逆转,麦克阿瑟甚至发出了圣诞回家过节的口号,10月19日时麦克阿瑟率领的联合国军已反功至离鸭绿江不到100公里之处。1950年10月8日,彭德怀临危受命,率领着只有小米加步枪的志愿军出兵朝鲜。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后,彭德怀汇集了各方情报分析,知道麦克阿瑟还不清楚志愿军出兵朝鲜,于是布了一个大口袋阵,经过四天四夜扦插急行军,终于在10月25日把联合国军的先头部队二万多人包围了,发起了第一次战役。而麦克阿瑟还蒙在鼓里,而这处战役共歼敌15000多人,彭德怀通过这次战役终于在战场上站稳脚,并为以后胜利打下了基础。
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11月5日,歼敌15000人,敌我伤亡比例为~1:0.62。
第二次战役:西线作战1950年11月25日~12月4日,东线作战1950年11月27日~12月24日。歼敌36000人,敌我伤亡比例为~1:0.85。
第三次战役:1950年12月31日~1951年1月8日。歼敌19000人,敌我伤亡比例为~1:0.43。
第四次战役:1951年1月25日~4月21曰。歼敌78000人,敌我伤亡比例为~1:0.67。
第五次战役:1951年4月22日~5月21日。歼敌82000人,敌我伤亡比例为~1:1.038。
而这两人的对决胜负在土耳其旅的到来及复灭就可见一斑。并成为战争折点。土耳其为了响应美国的要求,派出了其一个精锐部队~土耳其第一旅共6000多人,他们手里都是新式武器。麦克阿瑟为了庆祝土一旅的到来,决定在38线附近的金化举行阅兵欢迎仪式。而彭德怀也刚好收到苏联提供的新式榴弹远程大炮,正沒处试验,听到这个情报后大喜,决定搞一次突袭行动。土耳其一旅正精神抖擞,衣冠亮丽,列队整整齐齐地等代检阅时,志愿军万炮齐发,在不到两个小时里歼灭了土耳其一旅4000人,伤2000多人。而麦克阿瑟因战机晚点而躲过了一劫。而整个战争因土耳其一旅的速灭而在联合国军发生很大心理影响,因在战场上阅兵是愚蠢的,也直接道至麦克阿瑟被撤职。史称"金化惨案"。而这也体现了彭德怀的军事果决完胜麦克阿瑟。这就是中西名将之间的颠峰对决,而朝鲜战争的胜利也释出了中西军事家的区别,中方是完胜的。通过朝鲜战争,毛泽东主席也看出了美国的弱点,难怪他说美帝只是个纸老虎。确实从朝战到现在美国单打独斗的从沒有一次是完胜的,每次都拉上小弟才有胜的可能。
明朝末年的东林党对当时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东林党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但对于魏公公的干孙子干儿子们来说就不是了,魏公公被东林党骂惨了,干孙子干儿子们要给魏公公争口气
首先“东林党”这股势力并非寻常党派,感兴趣者自行百度《东林非党论》《东林非党论质疑》《东林非党论质疑的质疑》,所谓“东林党出身于江南”,典型代表:
这种答主对明朝党争一无所知,恐怕只知道顾宪成是江苏无锡人,不知道杨涟是湖广人,赵南星是石家庄人,不知道浙党、秦党,更不知道学术界的定性
而且有个严重的错误:将士大夫等同于东林党,事实上,这是给魏公公平反的常用伎俩
而说“表面两袖清风”的是不是不知道东林党主持京察第一个撤的就是亲戚?
还有顾宪成最不爽的就是“满口仁义道德,干的确是吃人的勾当”反而是阉党喜欢这么干阉党还说东林党是阉党最令人作呕的还是阉党,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子,虽然不是亲生的东林党想免除所谓的商税是真的,但并不是想将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
至于说什么“崇祯被东林党裹挟所以一事无成”,这很明显是信了崇祯这个忠臣杀手的鬼话
看看这里面谁呆的最久?说这种话的人连入门级的《明朝那些事》都没读过,多读点书再来好吗?
东林党人做的实事(上文未提到):
反对土地兼并
料罗湾之战(东林党人负责协调海军)(其实没什么实际作用)
利玛窦进宫(李三才,李之藻,叶向高)(是的没徐光启的事)
《几何原本》翻译(徐光启,叶向高出资)
辽东孙承宗
三山论学
还好这是在明朝,要是在英法,直接革他老母的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