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逃者行尸走肉,你看过画风最舒服的电影是什么?
我一直偏爱画面明显的电影,那种特别生活化、生活气息贼浓的我真心欣赏不来。
色彩方面特别爱有冲突的撞裂的那种,老谋子的《英雄》不讲故事和内容,但是我第一次看到真的好看的不得了,红、黑、绿、白,浓烈的冲击(虽然有人批判像大染坊哈哈哈),拍的九寨沟一度让我神往不已。
还有十面埋伏表演的大堂的布置,真的符合了我对于青楼的想象 !
我也很喜欢那种复古的色调,有点怀旧,有点丧丧的,王家卫的很多就是这种
春光乍泄是我的最爱,灯光有种昏暗着的温暖。
还喜欢很有漫画风格的电影,昆汀的杀死比尔系列和路阳的绣春刀两部曲hin以及部分英雄电影喜欢。
骆驼祥子回目对偶句子?
1、干净利落赚门面 ,勤奋朴实得新车
2、遇兵匪新车被抢,趁炮击小命脱逃
3、拉牲口历尽磨难,卖骆驼死里逃生
4、大难逃生一无所有,病弱疲乏重整旗鼓
5、重拾旧业喜上眉梢,拉车包月愁在心头
6、虎妞泼辣使诡诈,祥子老实遭引诱
7、祥子失误出差错,曹家宽厚扔拉车
8、四爷过寿忧愁,祥子送礼别扭
9、老马病虚晕路边,祥子友善买包子
10、虎妞先发制人耍心机,祥子无可奈何入陷阱
11、侦探可耻狠敲诈,祥子无助痛失金
12、拾初心祥子受挫,遇打击梦想落空
13、祥子回到人和厂,四爷举办生日宴
14、虎妞一语道天机,四爷两目放怒火
15、虎妞得意成嫁娘,祥子茫然进洞房
16、身居杂院无牵挂,再欲买车不自主
17、祥子偷回车场探究竟,四爷改换招牌无影踪
18、虎妞院中炫耀怀孕,祥子雨里拉车病倒
19、幸运祥子起死回生,难产虎妞命丧黄泉
20、卖爱车痛葬虎妞,改心性再赴夏娃
21、遭引诱祥子失理智,失控制骆驼得隐疾
22、求出路祥子赴曹宅,念旧情先生出主意
23、福子惨死赴黄泉,祥子灰心度余生
24、混生活如酒囊饭袋,过日子似行尸坐肉
会不会出现情绪失控甚至反抗的现象?
应该这么说,如果给死刑犯一个机会,他们愿不愿意反抗一把,给自己博得最后的求胜机会。
如果真有这个选择,百分之九十的死刑犯都会愿意努力一下,毕竟活下去才有无限可能啊。
但是,哪个吃饱了撑的给你这个机会,在你一审被宣判死刑之后,你就已经跟其他犯人不同了。手铐脚镣戴着,如果犯人的情绪容易走极端,而且体格又壮硕如牛,还有可能给你单间伺候,24小时严密监控,堵死你自杀或者伤害其他人的路。
反抗?我国以前给犯人的脚镣,最重的有20公斤,你让马东锡和巨石强森戴上也废了,后来《公安部关于看守所使用戒具问题的通知》详细限制了脚镣重量,一般犯人不超过5公斤,死刑犯统一使用九公斤的铆钉式死镣,但那也足够把你行动彻底锁死了。
我们在电视媒体上看到的死刑犯,大多是淡定如菊,各种忏悔和心灵鸡汤刷个没完,比如复旦投毒案的林森浩,这位高材生临刑前思路之清晰,语言之精炼,直接拿去当讲座都够格。
林森浩本来就接受过高等教育,心理素质比一般人要强得多,再者他的案子整整经历了20个月,这中间还有一些舆论反转的情况。林森浩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所有侥幸都被磨没了,对于自己的罪也有了深刻认识,所以才会有最后那一段非常理智的言论。
林森浩希望社会不要再通过谩骂来宣泄情绪,尤其是对于一个愚蠢的人做了愚蠢的事情,人们更应该做的是帮助黄洋父母放下怨恨,好好的活下去,他也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放下这个案子,积极的活下去。
实际上能够有林森浩这种淡定和觉悟的死刑犯,少之又少,大部分要么精神崩溃,要么歇斯底里,但这些不会放到媒体上展示,毕竟观感不太好,而且警示作用也不深刻。
举个例子,当年为什么枪决的时候,要犯人跪下,甚至还有部分犯人需要有两个武警在背后固定姿势。虽然有说法这是为了表示向死者家属谢罪,是一种仪式性的动作。其实就是为了不让死刑犯挣扎,导致无法顺利执行。
而且执行的时候还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比如没有一枪毙命的倒霉蛋,就得补枪确认死亡,要知道一枪没死,那人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血赤糊拉的画面,简直了。别说远处围观的群众,即使经常执行的刑警也受不了。
虽然这些湖面看着挺闹心的,但这是在捍卫法律的尊严,死刑犯大多是罪大恶极,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人,他们在走上犯罪道路的这一天开始,就已经跟法制跟全社会为敌了,同情他们毫无意义。
现在已经改为注射死刑,并且不会进行公开展示,就连家属都不能参观,毕竟那是在封闭的小房间,或者是注射车内执行,空间不允许人往里面堆,而且卫生条件要求极高,也就不让外人进入了。
注射死刑的罪犯肯定也有挣扎反抗的,但相比枪决的犯人,处理方式就人性化得多了,现场也没有那么血赤糊拉。注射死刑一般都是三针(来自维基百科),第一针是麻醉剂,让犯人失去知觉,第二针肌肉松弛剂,停止犯人的呼吸,第三针就是我们熟悉的氯化钠,让犯人心脏麻痹死亡。
这里要再次推荐古天乐版本的《毒战》,最后那段注射死刑的场景,跟现实基本一致,前面还絮絮叨叨想要免死的毒贩,第一针注入体内,直接就消停了,一个字也蹦不出来,再按下两针的按钮之后,呼吸停止,一切归于平静。
这其实是最人性化的一种处理了,让死刑犯毫无痛苦的离开,要知道这些凶徒犯下的罪孽,那都是让人发指的残忍,被害人可没有这么幸运,他们遭受的痛苦,比死刑犯要多几十倍不止。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别去触犯法律,当个守法公民比什么都强。
传销的危害是什么?
1、大部分的传销参与者,都无法像组织者宣称那样一夜暴富,更多的是散尽钱财,一贫如洗,甚至负债累累。最终不得不面穷困,以及别人的频繁追债。很多人在传销财富梦破裂后,为了脱困和还债躲债,不得不远走他乡。一些老人和退休者,由于家财散尽,老无所养,病无所医。
2、很多被卷进传销者,就完全荒废了学业、工作和事业等。当有一天脱离了传销,就再也难以接续以前的学业和事业等,很多事情都得从头再来,造成了终生遗憾和损失。
3、传销参与者,一旦觉悟了,想要脱离苦海,很可能会遭到组织者囚禁、毒打等虐待,甚至可能会被组织者和同伙杀害。也就是人身安全会受威胁,还有生命危险。如果是女性参与者,还可能遭受侵犯,甚至被拐卖。这些危害每天都在新闻上出现,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和警惕。
4、传销活动参与者往往欺骗,甚至诈骗勒索自己的亲戚、朋友、亲人、同学、同事等关系圈内的人,骗遍了关系网内的人的钱财和感情,虽然有亲友可能会原谅你,但从心理和感情上说,更多的人是对你深恶痛绝,甚至是完全决裂。当以后你脱离了传销苦海,你不但损失了钱财,还得罪遍了原有的关系网,众叛亲离,难以在社会立足发展,更无人脉可以依靠。
5、一些长期在传销苦海里熬,无法脱身的人,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会对身体造成终身伤害。特别是女性,由于月经导致人体营养等流失,如果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贫血等一系列病症,有可能导致生育问题,抵抗力下降还可能染上更多妇科病。长期一群人大杂居,也很可能导致感染一些传染病。
6、由于长期在老鼠会里混,耳染目睹,一些参与者虽然能在口才上有长足进步,但思想和观点很可能偏离正常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传销暴富梦破碎,很可能走极端,要么自暴自弃,要么极端仇视社会和他人,走上歧途。
7、如果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最终被警方破获,将面临法律制裁。不但面临牢狱生活,非法所得还会被罚没,如果伤害了其他被诱骗的传销者,还会被判赔偿。很多传销者,就算躲过法律制裁,也不得不终生面对被自己所祸害的人仇恨和报复。
8、对参与者的精神心理伤害巨大,参与者及家庭的危害不光是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还有精神、心理与名誉上的伤害,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9、传销组织制造每个人都能成功的假象掩盖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事实,迷惑参与者,让参与者在组织中一步一步的丧失正常的理性分析能力,善良的人就此被改变被扭曲,对他们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影响,伤害他们的家庭。让绝大多数参与者在经济上损失钱财,精神上对传销组织的“短平快”暴富理念产生依赖,心理上自闭、自卑、排外、仇视社会。
10、对社会道德、诚信体系造成巨大破坏。由于传销人员发展对象多为亲属、朋友、同学、同乡、战友,其不择手段的欺诈方法,导致人们之间信任度严重下降,引发亲友反目,父子相向,甚至家破人亡。因而参与人员被洗脑后,疯狂而不择手段地欺骗最亲最近的人,其最初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最亲最近的人也能尽快发家致富,让家人过的生活更好一点,尔后,随着传销组织的继续洗脑,开始疯狂地拉下线,利用传销组织所复制的谎言和骗人手段继续欺骗亲友,可以说是“走火入魔”,这种泯灭人性的行为,令人心痛,心悲,不是“人帮人”,而是人骗人。再到最后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更害了亲戚朋友等。
明朝唯一自焚而死的皇后是谁?
母仪天下,贵不可言。在古代历史上,皇后身系万千威仪,尊贵无比。但同时皇后的命运也是非常高危的。在朝代更迭之际,背负国恨家仇的皇后的命运有时比亡国之君更加屈辱。北宋亡国之际,被虏至金的皇后有的不甘屈辱,自尽殉节。也有的忍辱偷生,委身金人。就算没有朝代更替,在权势争斗的宫廷,一旦皇权旁落,皇帝失势,那么皇后也就从云端跌入深渊。所以对皇后来说,尊崇和悲惨就在一线之间。
明朝就有一位自焚而亡的皇后,她并不是亡国之君崇祯帝的皇后,而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孝愍让马皇后。她之所以选择这样一种惨烈的方式离世,就是因为她的皇叔公燕王朱棣抢了侄子建文帝的皇帝宝座。
孝愍让皇后与朱元璋的孝慈高皇后虽然同为马氏,但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丝毫关系。孝愍让马皇后是光禄少卿马全的女儿,她在1395年被明太祖朱元璋册封为皇太孙妃,这时距大脚马皇后死去已十三年之久了。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七十一岁的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二十一岁的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皇太妃马氏被册封为皇后。
马皇后在被册封为皇太孙妃的次年便为朱允炆诞下长子朱文奎。在朱允炆即位的次年朱文奎被立为太子。在朱允炆登基的四年后,马皇后又生育次子朱文圭。
建文帝朱允炆年少登基,他性情宽厚,温文而雅,马皇后在靖难之役前的这段时光里,应该是非常幸福的。可是这幸福来得太短暂,1399年靖难之役的发生,使马皇后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太子朱标的儿子。如果朱标不是在三十七岁时病死,朱允炆原本还是无忧无虑的亲贵王公。但朱标在1392年病亡,当时十五的朱允炆便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
朱元璋的四子、坐镇北京的燕王朱棣骁勇善战,本来对皇嗣之位是满怀期待的,对朱元璋的这个决定自然是失望透顶的。所以在1398年朱允炆即位后,心有不甘的燕王朱棣开始蠢蠢欲动。
朱允炆上台后,对于朱元璋时分封的藩王们开始有所警惕。为限制这些皇叔们的权力,朱允炆听从了大臣黄子澄和齐泰的建议着手削藩。
削藩应该是正确的决定,但在削藩的次序上,朱允炆犯了致命的错误。
当时朱元璋的第二子秦王朱樉、第三子晋王朱棡已死,第四子燕王朱棣是最年长、实力最大也是最有野心的藩王。
本来大臣齐泰建议擒贼先擒王,应先拿下实力最强的朱棣。但黄子澄却认为朱棣没有什么不法把柄,不如先拿那些有劣迹的藩王开刀,这样也师出有名。
最终,朱允炆还是认为对实力最强的朱棣采取谨慎的态度,先除掉弱小的藩王。于是周王朱橚、齐王朱榑、湘王朱柏、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等五王先后被拿下,贬为庶人。而湘王朱柏举家自焚。
朱允炆削藩的凌厉手段,不但没有震慑住朱棣,反而坚定了朱棣起兵的决心。由于没有最先除掉朱棣,在朱允炆在收拾其他皇叔的同时,朱棣也在加紧筹划起兵。
其实,在朱允炆即位后,朱允炆有多次机会除掉朱棣。但朱允炆手段不果敢,过于仁慈,使朱棣逃出生天。
在朱允炆登基之初,朱棣入朝朝贺时,不尊礼仪,登陛不拜。当时户部侍郎卓敬就看出朱棣满腹不甘,建议朱允炆把朱棣调虎离山,从北京调回南方,以防不测。但朱允炆却没并有把卓敬的提醒当回事,依然将朱棣放虎归山。
建文元年五月的时候,朱棣派他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都南京祭拜朱元璋。本来这时如果朱允炆留置这三个人作为人质,也能拿住朱棣的命门,当时齐泰就建议软禁朱棣的这三个儿子。但朱允炆又让这次良机白白错失。
在朱标死后,朱元璋杀掉了很多武将。所以,在靖难之役发生后,朱允炆可用的武将已为数不多。在战役之初,朱允炆起用的是老将耿炳文。但在真定战败后,朱允炆又用曹国公李景隆取代了耿炳文。
李景隆的才能远不及其父李文忠。明军在李景隆的指挥下,损兵折将,由攻势转入守势。在燕军逼近南京时,方孝孺上书请诛李景隆。在朱允炆的庇护下,李景隆并没有受到惩处。
可这个李景隆也是个软骨头。建文四年,燕军攻入南京,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开城投降,深负朱允炆倚重。
燕军攻破南京后,大势已去的朱允炆火烧皇宫,朱允炆、马皇后及其他后宫嫔妃均跳入火中自焚。
由于焚烧后的焦尸难以辨认,所以关于朱允炆的下落众说不一,已成谜团。不过,朱棣对朱允炆的自焚而亡显然还是不放心的,毕竟他见的尸首已无从辨认。所以在他生前,也一直没有放弃寻找朱允炆的下落。
朱允炆与马皇后所生二子的境遇也是极其悲惨。
太子朱文奎在朱棣攻入南京后,被俘杀害。而次子朱文圭当时年两岁,被常年关押于安徽凤阳。直到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五十七岁的朱文圭才被放出。由于常年与外界隔绝,朱文圭放出来时,连牛马都不识。朱文圭被释放后,不久也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