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污三国杀,为什么很多皇帝打下江山后?
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成功之后立刻对功臣翻脸的,有个专属的形容词,叫“兔死狗烹”。但是不同于一般人的印象,真正用过这一手段的皇帝其实并不多,甚至还不到所有王朝开国皇帝的三分之一。这样的比例能造成如此恶劣的影响,也实在是让人无语。下面我们不妨按照历史的主线,来看看到底都有谁用过“兔死狗烹”之法,又是为什么用的。
皇朝的开端:秦朝,没有枉杀功臣。秦朝是中国帝国时代的开始,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王朝。他的建立者秦始皇虽然对百姓十分严酷,但是对给自己打天下的那些大将,比如说王翦、王贲、蒙恬、李信等人,甚至是长期独揽大权的丞相李斯,他都非常宽容,得到天下之后,继续给他们以信任:王翦、王贲虽然隐退,但是王世子孙王离仍然在军中服役;李信虽然在秦朝统一后期并不突出,但是也没有受到过度的惩罚,依然安稳地活着,后来还培养出了一代名将李广;李斯则一直是处在丞相的位置,一直用自己的思想影响着秦始皇;蒙恬更不用说,手握三十万长城军团驻守边境,宠信更胜从前。所以秦朝虽然顶着一个“暴秦”的称号,但是却没有枉杀过功臣。
西汉,是“兔死狗烹”这个成语的来源。他的建立者汉高祖刘邦,在夺取天下不几年的时间里就对韩信、彭越两大功臣下了手,并且逼走了韩王信和燕王卢绾,逼反了淮南王英布,似乎是对功臣大开杀戒。但是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刘邦下手的对象一直是异姓王,而其他功臣,都安然地生活着,甚至被刘邦委以重任。比如说武将有樊哙、周勃、灌英、曹参,文臣有张良、陈平、萧何。所以说刘邦大杀功臣,是不全面的。他清除异姓王,只是要一个稳固的刘氏江山。
西汉的延续:东汉,没有枉杀功臣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是当时的顶尖人物,不管是文韬还是武略,在当时没有能够超过他的。最著名的昆阳之战,刘秀敢以绝对劣势的兵力冲击敌人,足见其军事能力之强。在其夺取天下之后,很多追随他的名将都得到了很好的结果,比如说姚期、马武等人,不仅得到了官职,还得到了信任,经常可以规劝皇帝。还有一部分功臣家族,比如说名将辈出的耿家,和刘秀关系密切的邓家,还成了刘秀家的后族,显贵了一整个时代。到了晚年,刘秀还将自己的功臣们画成图像,悬挂在洛阳南宫的云台之上,被称为“云台二十八将”。可以看出,终刘秀一朝,也从没有枉杀一个功臣。
合在一起讨论:三国、魏晋、南北朝,除了极个别现象,也没有杀过功臣三国魏晋南北朝,是东汉之后一段重塑社会结构的时期。这一时期中,传统的氏族几乎垄断了官场,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甚至皇帝,几乎都出身于世家大族。比如说曹氏、司马氏,就都是氏族出身的皇帝。所以当时的情况,就是氏族与皇族共治天下,两者依靠非常紧密。所以,皇帝想杀功臣也没有这个实力。而北朝的那些游牧民族政权,则是大部分是家族共治的情况,想杀功臣也不是随便可以杀的。所以那个时代,功臣还是比较安全的。
进入顶峰的前奏:隋朝,开国皇帝没有杀大臣,第二代皇帝疑似杀了几个隋朝是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大混乱的一个胡化汉人的朝代。他的开国皇帝杨坚是靠政变上的台,但是登基不久就开始了灭陈朝的统一战争,所以手中也有不少名将。其中最突出的是韩擒虎、贺若弼和杨素。这三人中,韩擒虎、贺若弼都是病死的,而杨素则是出将入相,一直是隋朝的顶级高官。终杨坚一朝,他也没有杀过功臣。只不过在隋炀帝杨广登基之后,杨素莫名其妙地死了,有传说是被杨广所杀。如果此事属实,杨广算是杀过功臣。而杨广的动机,一个是灭口,因为杨素深度参与了杨广和哥哥杨勇的储位之争,掌握了大量的秘密。不杀他,杨广始终不会放心。而另一个理由,则是杨素才能太过超群,引起了心胸狭窄的杨广的嫉妒。
帝国时代的顶峰:唐朝,没有枉杀大臣唐朝的建立者,名义上是唐高祖李渊,但实际上扫平四夷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眼光毒辣、战略能力极强的君主。不管是对臣子的了解,还是对臣子的控制,他都做到了极致。而且,由于有隋炀帝的前车之鉴,唐太宗做什么事都会小心翼翼。在对待功臣的问题是,唐太宗学习了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做法,给他们权利和信任,并且非常尊重他们。甚至他也学刘秀弄了一个“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成为了日后的佳话。唯一例外的是侯君集,他因为谋反而被杀。
氏族彻底瓦解的五代十国:时刻小心大臣谋反五代十国是历史上一个极其混乱的年代,短短57年的时间里,竟然更换了5个朝代,而南方则出现了十个小的割据政权。这一阶段中,皇家威信扫地,几乎所有手握兵权的人都想过一把皇帝瘾。所以,一旦新皇帝上位,几乎第一时间就会处理自己手下的功臣。而功臣们自然不能坐以待毙,所以谋反之事时有发生。我们大致的数一下这些人:后梁太祖朱温,曾经是黄巢手下的起义军将领,也曾经是唐朝的节度使;后唐明宗李嗣源,是杀死庄宗李存勖的乱兵的旗帜;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是被后唐皇帝李从珂逼反的;后周开国皇帝郭威,也是被后汉的皇帝逼反的。所以这一时代,皇帝和功臣相互猜忌,但是由于每个朝代都太短,所以明面上总给人一种以下克上的感觉。
文人的黄金时代:宋朝,枉杀过岳飞,但也仅限于岳飞宋朝上承五代乱世,所以皇帝对功臣的处理十分小心。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彻底解决问题,采用了“杯酒释兵权”的做法,将武将的兵权收了回来。后来又和宰相赵普一起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限制了武将们的领兵能力。到了宋太宗赵光义的时代,更是在精神上“重文轻武”,把武将打压到了没有尊严的地步。但即便是如此,北宋也没有杀过一个武将,甚至武将战败都没有惩罚。但是例外出现在了南宋之时,宋高宗赵构为了换得与金国的和平,枉杀了大功臣岳飞,造成了千古奇冤。
元朝可以跳过,这是个太过纯粹的游牧民族王朝,一切的情况都和传统王朝不同,所以咱们暂时不研究。
汉人最后的辉煌:明朝,杀过很多功臣,但是枉杀与否值得商榷。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杀大臣从不手软的人。血淋漓的明初四大案,总共斩了十万多颗人头。但是仔细想想,也能发现朱元璋的无奈。四大案之首的胡惟庸案,起因是由胡惟庸控制的淮西勋贵们越来越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四大案最后的蓝玉案,起因则是大将军蓝玉越来越无法无天,甚至能拆毁自己国家的城门。而朱元璋的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明朝的新皇帝是年纪轻轻的朱允炆。为了压制淮西勋贵和军队,让朱允炆能有一个平稳的江山,朱元璋只能出此下策,将功臣宿将屠戮殆尽。当然,其情可原,但是做法确实太过残忍。而朱元璋的行为后来经过了清朝修史者的刻意加工,变得触目惊心,让人觉得似乎皇帝都会对大臣举起屠刀。
最有一个王朝:清朝,几乎没有枉杀过功臣清朝是一个深度汉化的游牧民族政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在他发展初期,军中的大将几乎全是同一部族的。后来吴三桂放清军入关,征服中国的力量一下子变成了投降的诸多汉人将领。以当时游牧民族的民风,他们的统治者没有对功臣主动压制过。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鳌拜和三藩。鳌拜是因为在朝堂上骄横跋扈,而被康熙皇帝“智擒”,而三藩则是因为谋反而被清除的。可是说,这些人也是咎由自取。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对各个王朝开国时期的简单统计。可以看出,除了五代和明朝,几乎鲜有其他朝代的君主主动对功臣亮刀子。这可能颠覆了一些人的认知,但是事实确实如此。由此可见,我们的华夏民族是一个比较宽容的民族,并没有很多人强加过来的所谓“劣根性”。
最初是看魔道祖师入的古耽的坑?
1.《无纠》/宫廷纠纷/伪兄弟/强强
2.《菊内留香》/楚留香同人(没看过原著也不影响阅读)/搞笑欢脱风
3.《桓荣》/宫廷纠纷/强强
4.《人渣反派自救系统》/穿书/修真/洛冰河(攻)徒/沈清秋(受)师√
5.《仵作攻略》/悬疑丶破案/强强
6.《读者和主角绝逼是真爱》/穿书
7.《我们教主鬼畜过头》/搞笑
8.《帝师》/宫廷纠纷/强强
9.《男配才是真绝色》/修真/养成
10.《魔王难养》/仙侠/互宠叶宇(受)朝闽(攻)√
11.《黑化圣骑士》/西幻
12.《青书无忌》/仙侠/倚天屠龙记同人(未看过原著也不影响阅读)
13.《魔武大陆行记》/西幻
14.《大明武侯》/古代/风水
15.《天下》/古代/宫庭纠纷
16.《清和》/古代/受奋斗史
17.《名士》/古代
18.《簪缨问鼎》/古代/奋斗
19.《江南岸》/种田/养成
20.《可怜为师死的早》/修真谢知微(受)师/穆涸(攻)徒√
21.《浮影暗香》/父子/年上攻/古代江湖
22.《昏君指南》/搞笑
23.《编号250系统君的恋爱史》/养成/星际未来,
24.《宅居boss的奋斗》/电影《白发魔女》同人(未看过不影响阅读)/古代
25.《为魔师表》/俢真/师徒
26.《【综】违和感》 /穿越时空/漫威
27.《三国之攸悠我心》/三国/曹操攻
28.《混在三国当谋士》/三国/吕布攻
29.《混在三国当神棍》/三国/吕布攻(是的没错,此为上篇兄弟文)
30.《大圣约我来巡山》/西游
31.《写实派玛丽苏》/苏苏苏
32.《快穿之仙男》/快穿(攻为同一人,只是平行世界不同)
33.《成为山神之后》/修真
34.《好木望天》/强强/江湖
35.《[剑三+楚留香]万花留香》/楚留香同人(未看不影响阅读)
36.《[剑三+三国]名士万花》/三国/吕布攻
37.《江湖寻欢录》/楚留香同人
38.《男神观察日记》/漫威/强强/美队攻
39.《闪开,迪迦开大了》/漫威/强强/暖
40.《秦皇》/古代
41.《原罪之诱你入地狱》/快穿/万人迷受
42.《葛朗台伯爵阁下》/商场阴谋/西方
43.《鬼畜,等虐吧!》/古代
44.《誓要上位当主角》/修真/穿书
45.《将军,你挺住》/古代
46.《谢室友不杀之恩》/星际未来
47.《秀色》/西幻/穿书
48.《妖艳男配作死手册》/穿书/古代
49.《这坑爹的人参》/修真
50.《论主角搅基的可能性》/快穿
51.《起点基友奋起录》/西幻/慢热
52.《末世唐毒》/末世/剑三
53.《秀爷和金毛狗》/西幻
54.《逼王的自我修养[综+剑三]/快穿/剑三
55.《忠犬遍地走综剑三》/剑三
56.《名动四方综武侠》/剑三
57.《毒哥的异国旅行》/剑三/综美剧
58.《穿成妖精后苏炸全世界》/快穿/攻为同一人
59.《[楚留香]穿越之人生赢家是这货》/楚留香同人
60.《教主大人好霸气》/楚留香同人
61.《蓝度》/西幻
62.《听说你要虐?抱歉我不疼[快穿]》/虐攻
63.《总是被男主攻略的穿越日常[快穿]》/快穿
64.《祸水的自我修养》
65.《最强逆袭大神[快穿]》/快穿
66.《快穿之小妖精就是要被宠着长大》/快穿
67.《[武侠]论系统的穿越性错误》/官场/楚留香+绝代双骄同人
68.《我有特殊的高冷技巧》/小黑屋/两攻(不推荐)
69.《修哥的病娇江湖路》/剑三/搞笑
70.《神棍生存守则[综武侠]》/陆小凤世界+楚留香世界
71.《我和悟空谈人生[神话]》/西游(不涉及剧情)
72.《【斗罗】看什么看,没见过锦鲤啊》/剑三+斗罗
73.《悟空,快放下为师的红包群[西游穿越] 》/西游
74.《[综穿]主角,求推倒/作死吧,反派》/无CP/虐恋情深
75.《 [综漫]治愈向面瘫》/暖
76.《(综漫)系统测试之旅》
77.《[综漫]被养成与被压倒》
78.《 [快穿]小受总是在死》/虐攻
79.《《[综]完美穿越员》
80.《万人迷今天虐渣攻了吗[快穿]》
81.《[综]同人男配变汤姆苏 》
82.《[综]呐,哭给我看吧》
83.《综诱受快到碗里来》
84.《娇儿》
85.《主角总被人看上》
86.《为祸作伥》
87.《杀破狼》
88.《撒野》
89.《天官赐福》花城(攻)鬼王/谢怜(受)
90.《无羁》魏无羡(受)蓝忘机(攻)
91.《伪装学渣》
92.《狼行成双》
93.《破云》
94.《轻狂》
95.《万花筒》
96.《默读》
97.《AMW绝地求生》
98.《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99.《解药》
100.《以下犯上》
[爱慕]慢慢看吧!我自己都还没看完😔
古代皇帝真的喜欢一个姑娘就可以直接推倒吗?
题目很有内涵,说明提问者水平越来越高。皇帝想直接临幸一个喜欢的女人,理论上完全可以,因为在古代皇帝是天下之主,女人只不过是天下里的附属品,皇帝有支配天下万物的权力,自然也包括其中的女人。而被皇帝光顾是大多女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唾手可得的幸福。但是也不排除碰到不喜欢皇帝、视金钱如粪土、把富贵当浮云的一类女人,这时的皇帝要明智对待,毕竟撕破脸皮后,遭人笑话的还是有着特殊身份的一国之君。历史上被突然临幸的女人很多。汉武帝去姐姐府邸消遣,姐姐高阳公主故意把风华绝代的卫子夫请出来跳舞助兴,汉武帝看的两眼发光,马上要去更衣间,高阳公主示意,卫子夫心领神会。当卫子夫的纤纤玉手触碰到武帝衣服的时候,武帝顺势揽美人入怀,一场翻云覆雨在所难免。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赵飞燕身上。赵飞燕是一个让男人们耳熟能详的女人,她的美丽与杨贵妃是不同的两个类型,但同样有着让男人无法控制的魅力。一天,汉成帝去阿阳公主家做客,于是邂逅了楚楚动人的赵飞燕,汉成帝被迷的神魂颠倒,临走就将赵飞燕带回宫中,经一夜切磋,汉成帝心服口服。
再举个例子:玉体横陈的冯小怜原本是北齐后主高纬穆皇后的一个婢女,但是当高纬见到这个绝色尤物的时候,马上就将国色天香的穆皇后冷落,从此每天和冯小冯形影不离,就连上朝议事的时候还让冯小怜坐在自己的大腿上。而北齐其他几位皇帝更任性,只要是自己看上的女人,从来不管对方的身份。就拿北齐文宣帝高洋来说,他的大姨子已经嫁人,但是高洋垂涎她的美色,于是旁若无人地闯入其家中,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就把大姨子拉入里屋行男女之事。
所以在古代,只要是皇帝看上的女人,基本上没跑。当然,从此荣华富贵也就随之而来。所以想通过入宫改变命运的女人,是很盼望皇帝对自己动手动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因此有些女人还千方百计的向皇帝投怀送抱。比如早年在圆明园做工的慈禧太后,一日故意在咸丰皇帝经过的地方哼唱了一曲婉转动听的江南小调,结果咸丰皇帝的耳朵很享受,派人把慈禧召到面前,发现慈禧还颇有几分姿色后,直接领回皇宫临幸。(冯小怜剧照)
但是也有一些女子,当面对主动的皇帝时,誓死不从命,只不过这样的女人如凤毛麟角一样少的可怜,毕竟没有那个女人会跟大好前程过意不去。看过《还珠格格》的人都知道乾隆皇帝迷恋一位新疆女子,这位美丽的女子身体奇香,还能招蜂引蝶。乾隆皇帝对其垂涎三尺,但是香妃总是对乾隆皇帝避而远之,因此把乾隆皇帝急的百爪挠心,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乾隆皇帝强攻不行,就用智取,经过一段时间软磨硬泡还是没有把香妃拿下。最终恼羞成怒的乾隆皇帝赐了香妃一碗毒药,于是香妃用死捍卫了自己的贞洁。当然这个故事虚构的成分多,但是历史上不买皇帝账的女人也是真实存在的。(香妃剧照)
明成祖朱棣的皇后是开国元勋徐达的大女儿徐妙云,徐妙云还有一个如花似玉、国色天香的妹妹徐妙锦。徐妙云去世后,朱棣就打起了小姨子的主意,还三番五次派人上门提亲。但是徐妙锦对这个篡位夺权的姐夫很讨厌,所以对朱棣的美意置若罔闻,而朱棣又是一个极好面子的皇帝。因此他也没有利用手中的皇权去强取豪夺徐妙锦,最终徐妙锦青灯古佛,终其一生,而朱棣满怀遗憾的度过了后半生。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作家协会有个叫贾浅浅的?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贾浅浅的《黄瓜不应该是吃的》、《日记独白》等,都是她的真实生活经历,因为只有经历过,感悟越深,才能写得更加真实。不应该责怪她,反而有点同情她,因为她的生活就像黄瓜一样单调,她将黄瓜升华了。以后,我不吃黄瓜,决定留给贾浅浅。
读了她的诗,让我尤为惊叹。她写出了很多作家想写,但是不敢写的诗,她用粗俗简单的文字表达着一种另类的文化,没有雅俗共赏,只有贻笑大方。有人在网上晒出贾浅浅的好文章,说她其实还是有实力的。我就笑了,她再有实力,也抵不过一只黄瓜给读者造成的伤害。贾浅浅如果想证明自己,那就出几本有影响力的书籍。有没有实力,群众说了算,很多群众不认同,已经说明了问题。
至于她如何进作协的,大家都清楚,文学可以传承和世袭。贾浅浅的作品,一定要加一句当代作家贾平凹的女儿。什么目的,还不是蹭贾平凹的名气。
贾浅浅用浅浅的诗把自己浅了,浅的深不见底,黄瓜终究让她浅了下去。不知道她以后会恨黄瓜吗?
为何曹操儿子曹丕还要杀曹洪?
敢不借钱给皇帝,后果很严重!
话说功高莫过救驾,曹洪救过曹操两次,而曹操对曹洪也是特别的好。但是,曹洪救曹操是一回事,曹洪怎么对曹丕这个侄子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曹丕要杀曹洪这个叔叔,其实也不奇怪!
一,功高莫过救驾!
在《三国演义》里,曹洪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曹操欲借献上司徒王允的七宝刀,行刺董卓,事情不成,他跑回陈留,得到当地的孝廉卫弘资助起兵。
一日,有一个阳平卫国人,姓乐,名进,字文谦,来投曹操。又有一个山阳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也来投曹操。操皆留为帐前吏。又有沛国谯人夏侯惇,字元让,乃夏侯婴之后;自小习枪棒;年十四从师学武,有人辱骂其师,惇杀之,逃于外方;闻知曹操起兵,与其族弟夏侯渊两个,各引壮士千人来会。此二人本操之弟兄:操父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过房与曹家,因此是同族。不数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余来助。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二人弓马熟娴,武艺精通。操大喜,于村中调练军马。卫弘尽出家财,置办衣甲旗幡。四方送粮食者,不计其数。曹洪这里面,除了第一个乐进为五子良将的一员,还有“宗亲连”,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他们都是曹操的兄弟,不管是姓曹的,还是姓夏侯的,因为曹操的老爸曹嵩,原来是叫夏侯嵩的,是过继到曹家才改为曹姓。刚才的四个“夏侯”“曹”,加上曹纯、曹休、夏侯尚、曹真,八人功勋卓著,被后世称为“八虎骑”。
在“八虎骑”中,曹洪作为曹操的堂弟,在他起兵时,也是带队入伙的,另外,他对曹操有救命之恩。在《三国演义》里,曹洪是继陈宫后,第二个对曹操有救命之恩的人。
见到关东诸侯前来,董卓听了谋士李儒的建议,马上从洛阳迁都长安,前面那么多汉朝皇帝做不到的事情,他说到,马上做到,挟持天子,驱赶百姓就走。
这时候怎么办?曹操说我们赶紧追上去给他一顿胖揍,袁绍等人说不可轻动,曹操说了句“竖子不足与谋”,就带了一万兵,带了曹洪、夏侯渊等人去赶董卓了。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曹操来见袁绍曰:“今董贼西去,正可乘势追袭;本初按兵不动,何也?”绍曰:“诸兵疲困,进恐无益。”操曰:“董贼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诸公何疑而不进?”众诸侯皆言不可轻动。操大怒曰:“竖子不足与谋!”遂自引兵万余,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星夜来赶董卓。结果,曹操遇到殿后的吕布、李傕等人,被胖揍了一顿,退回到荥阳,被太守徐荣伏兵杀败,曹操都被两个小兵卒抓住了,好在曹洪赶到,才救了他,又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骑。
布引铁骑掩杀,操军大败,回望荥阳而走。走至一荒山脚下,时约二更,月明如昼。方才聚集残兵,正欲埋锅造饭,只听得四围喊声,徐荣伏兵尽出。曹操慌忙策马,夺路奔逃,正遇徐荣,转身便走。荣搭上箭,射中操肩膊。操带箭逃命,踅过山坡。两个军士伏于草中,见操马来,二枪齐发,操马中枪而倒。操翻身落马,被二卒擒住。只见一将飞马而来,挥刀砍死两个步军,下马救起曹操。操视之,乃曹洪也。操曰:“吾死于此矣,贤弟可速去!”洪曰:“公急上马!洪愿步行。”操曰:“贼兵赶上,汝将奈何?”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操曰:“吾若再生,汝之力也。”操上马,洪脱去衣甲,拖刀跟马而走。约走至四更余,只见前面一条大河,阻住去路,后面喊声渐近。操曰:“命已至此,不得复活矣!”洪急扶操下马,脱去袍铠,负操渡水。
曹洪让马给曹操曹洪背着曹操过河在战场上,把战马让给你骑,这可是把生存的希望给你啊!
到了第十六回,曹操征张绣,不用打,张绣就投降了,只是不合曹操好寡妇这口,欺负张绣叔叔张济之妻邹氏。
张绣火大,把曹操打了个措手不及,曹操的保镖典韦为了保护曹操,阵亡了。
走到清水河边,贼兵追至,安民被砍为肉泥。操急骤马冲波过河,才上得岸,贼兵一箭射来,正中马眼,那马扑地倒了。操长子曹昂,即以己所乘之马奉操。操上马急奔。曹昂却被乱箭射死。操乃走脱。路逢诸将,收集残兵。
在这里,曹操长子曹昂把马让给曹操,曹操跑了,曹昂就没有跑掉。
关于曹洪在荥阳救曹操的事情,《三国志》是这样写的,
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也。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见《三国志·卷九·诸夏侯曹传》。曹操带了一万多人马,被吕布、徐荣给了一万点暴击,只剩下五百多残兵败将。回去后,派人到徐州、扬州一带募兵,曹洪领私兵一千人,与好友、扬州刺史陈温到庐江募得上等兵两千人,又到丹阳募得数千人。可以说,曹操能东山再起,曹洪在其中也是占大股份的啊。
那时候,他要是有点私心,说不定就也自己单干了。袁家不就有袁绍、袁术两支力量嘛,凭什么曹家就不许曹操、曹洪两支队伍?
到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马超、韩遂起步复仇,马超把曹操打得割须弃袍,那时候,曹操身边的将校见到马超赶来,都各自逃命去了,不理曹操,好在关键时刻,曹洪赶来,才救下曹操。
曹操正走之间,背后一骑赶来,回头视之,正是马超。操大惊。左右将校见超赶来,各自逃命,只撤下曹操。超厉声大叫曰:“曹操休走!”操惊得马鞭坠地。看看赶上,马超从后使枪搠来。操绕树而走,超一枪搠在树上;急拔下时,操已走远。超纵马赶来,山坡边转过一将,大叫:“勿伤吾主!曹洪在此!”轮刀纵马,拦住马超。操得命走脱。洪与马超战到四五十合,渐渐刀法散乱,气力不加。夏侯渊引数十骑随到。马超独自一人,恐被所算,乃拨马而回,夏侯渊也不来赶。马超,五虎上将曹洪战马超,救曹操可以说,曹洪的两次救驾,劳苦功高。当然,曹洪是曹操最可信赖的宗族将领之一,他跟着曹操征战几十年,先后破兖州黄巾、战陶谦、迎奉献帝、灭吕布、击刘表、败袁绍、抵御刘备,战功赫赫。所以,他也是一路加官进爵。凭借战功,曹洪在曹操当政期间已官至都护将军,封国明亭侯。
二,我很有钱,但概不外借!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即位时,曹洪担任卫将军。转任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进邑千户,并前二千一百户,位特进。后徙封都阳侯。
看着还是不错的,毕竟没有曹洪的话,你曹丕想有这么大的家当,也是不可能的,做人,要感恩图报啊。
可是,过了六年,黄初七年(226年),曹丕借曹洪的门客犯法一事,将曹洪打入大牢,并要处死。群臣前去说情,没能奏效。
这皇帝怎么翻脸不认人啊?
曹丕这一切在于,曹洪很有钱,但是这人却很吝啬。而后来的皇帝曹丕,年轻时,不说贪图个人享受吧,就说他还没有继位,要谋求王位,肯定也要拉拢一些人为自己效力,这些都离不开钱,大笔钱财。
曹丕找曹洪借钱,曹丕一贯做法就是“我很有钱,但概不外借”,不肯借给曹丕。曹丕因此记下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刚即位没有马上下手,不过是等待机会。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等了六年,才找到机会,借曹洪的门客犯法一事,把曹洪打入大牢,用弄死他,那些大臣去说情,曹丕心里只想说,老天开眼啊!你们这群笨蛋!
汉末乱世,武将出生入死,不当老板,还不是为了博取富贵、封妻荫子?终究离不开“钱权名”三个字,更实际的是“钱”,曹洪也是如此。
曹洪本来就是有钱人,不然他也不可能刚开始就能带一千兵给曹操。戎马生涯几十年,凭借着朝廷(曹操)的赏赐、在战场上的掠夺,以及免不了的,收到别人的“孝敬”,加上原有资本,善于经营,曹洪积聚起来的钱财,多得惊人。
曹操任职司空时,搞过几年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包括他在内,都要接受谯县县令的财产调查。从这些调查中发现,曹洪的家产可以和王侯之家来比拼比拼,曹操得知后,都感慨说:“提到私产,我远远不及子廉(曹洪)啊!”
初,太祖为司空时,以己率下,每岁发调,使本县平赀。于时谯令平洪赀财与公家等,太祖曰:“我家赀那得如子廉耶!”见《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注引《魏略》。
曹洪这个富家翁,还是个有名的“守财奴”,“我很有钱,但概不外借!”反正历史上评价他很吝啬,绝不会轻易借给别人一文钱。
曹丕年轻时好交游,要上位,必须拉拢人才,这些都是要花大本钱的。但他经常觉得钱不够用,堂叔曹洪是个大富翁,肯定是借钱的目标了。可是,曹丕想不到的是,曹洪拒绝了。曹丕只觉得这堂叔不给面子,却不知道曹洪是本色出演,因为他信奉“老婆和钱,概不外借”。
因为这件事,曹丕很不高兴,再加上一些别的小事,曹丕就记住了,等机会报仇。等啊等啊等,直到曹丕称帝后的第七个年头,他才找到机会,借曹洪的门客犯法的事情,把时任骠骑将军的曹洪打入大牢,打算处死,那些大臣再三说情,都不通融。
三,别人借钱怎么办?
这些年,我借过钱给别人,也因为没钱拒绝过外借;也和别人借过钱,也被别人拒绝过。
我们读历史,是为了从中学习一些东西,而不是单纯消遣,也是因此,我们才要好好读读曹丕和曹洪这点事。
有人说,拒绝借钱给别人,最多是得罪一时,或者说脸红一时,借钱给别人,别人不肯还,那就得罪一辈子,或真正得罪了。大概这个意思吧。因为,借钱出去容易,把钱要回来难。
确实,我也试过要自己去苦苦追讨的这样的事情,有些人喜欢把别人当傻子,意思自己有本事借的钱,干嘛要还?
但是,其实,对一部分出于无奈借钱的人,借钱也是很不容易的,不容易开口。不借钱给别人,也确实是得罪人的事情。
所有,有些人是这样的策略,舍小保大,比如借一万,担心一万有去无回,就说没有,只有一千,这一千元还不还的无所谓。
如果像普通老百姓之间,不借就不借,担心你还不上,我就不借,你也奈何不了我。但是,碰到这种上级借钱的事情,虽然说那时候曹操传位给曹丕还是曹植,一直也未定,但是曹丕也是人选之一,而且一旦曹丕真的继位,那是对曹洪有生杀大权的,那时候,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啊。
所以,曹洪真的草率了,曹丕过来借钱,比如借一万两银子,如果说不舍得那么多,怎么也给个两千银子啊,不要那么不给面子。
毕竟,曹操是何等人物,他的那些个儿子,有几个是省油的灯,曹洪也真是胆肥,敢不给曹丕面子。
好在,那时候,卞太后还在,找到皇后,说如果曹丕执意处死曹洪,她便会要求废黜郭女王的后位。郭皇后百般哀求哭谏,曹丕才极不情愿的释放曹洪,但依然废他为庶民,把官位、爵位、封邑收回。之前那么多钱,都不肯借给朕一点?家产全部没收!当然,后来卞太后又为曹洪说话,帮他要回了家产。
以上纯粹一家之言,不是个人建议,看到历史比较好笑,评说评说。古往今来帝王将相那些事,大家有意见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