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霜影院观看手机,旅游的时候你去过的最爽的地方是哪儿?
小麦觉得是去芬兰追极光
曾被《孤独星球》评为“最佳旅行国家”的芬兰全国高速公路都是免费的地广人稀有些路线甚至10年不堵车
最北端的拉普兰冬夜里见北极光的平均概率几乎是两晚一次绝对是当之无愧的芬兰最佳极光观测点
那么在芬兰应该怎么追寻上帝的裙摆呢?首先小麦科普一下极光
极光怎样追?极光在白天和夜晚都会发生。但白天的太阳光亮度高,极光亮度低,所以在北极圈,由于夏季的极昼现象很难看到极光,而冬季的极夜现象则有利于看到极光。
观测北极光的一点硬科普:
时间:通常在9月至次年4月夜间10点至凌晨2点,最佳月份一般为11月至次年3月地区:通常在北极高纬度地区,严格来说是高磁纬地区条件:太阳风活跃、KP值越高越好、晴朗夜空无光污染关于极光指数再多说一点:极光指数分为十级 (0-9级),称作KP,KP指数越强,代表着极光的可见范围越大。KP=0 的时候极弱,几乎没有可能看到极光。KP=5 肉眼清晰可见。KP=9 则最强,范围也最大,很多地方都能够看到极光。 还有一个大家很关心的问题:在适合观测的地点停留几晚才能更高几率看到极光?小麦答曰:越多越好!如果只停留1晚,概率是比较低的,停留3-4晚,可能性会大很多哦~
01
#传统的方式#
雪上摩托、狗拉雪橇追逐极光
你可以采用传统的方式,穿着雪鞋、越野滑雪、驾着雪上摩托,或是坐着狗拉雪橇去追寻极光!
坐着狗拉雪橇驰骋林海雪原,在一望无际未受污染的森林里享受天地间浑然一体的感觉。
世间最美好的事就是“我坐着雪橇,二哈拉着我,极光在前方”。
02
#最浪漫最梦幻的方式#
躺在玻璃屋里抬头看舞动的极光
最享受的追光方式,就是躺在 360 度无死角的玻璃穹顶下,拥着温暖的被子,抱着心上人,领略极光神秘与浪漫!这样浪漫的玻璃穹顶屋称得上是观看世界上最为壮观的极光之秀的前排座席,景色浪漫得令人眩目!
想象一下,你躺在芬兰玻璃屋里,温暖将你包围,随心仰望窗外的美景,夜晚空中飘渺的极光和璀璨的星河,那感觉真的不要太舒服啦~
点击照片查看玻璃屋更多详情噢~
03
#奢华的追光方式#
包下私人飞机
麦友们都知道,看极光都是要靠运气的,要是当时的云层很厚,也是看不利于观测的噢~但最奢侈的追极光方式可以让你轻轻松松看到极光,那就是坐私人飞机追逐极光!
@视频来源燃烧的陀螺仪
我们可以帮您安排最专业的驾驶员,带你去追逐上帝的裙摆,看最浪漫的极光盛宴,不用担心白跑一趟看不到极光噢~
04
#童话般追逐极光方式#
罗瓦涅米圣诞老人村
圣诞老人村,位于芬兰的拉普兰地区罗瓦涅米以北8公里处的北极圈上,每年源源不断的游客从世界各地涌向这里,芬兰更是最早迎接圣诞老人安居的国家。
在圣诞老人村追逐极光,可能是很多麦友们的梦想了!就像是掉进童话的梦乡,只有在童话里才会出现的场景,没想到在现实中也会实现!
还可以来到圣诞老人办公室参观,每天上午十点半,圣诞老人都会准时出现在这里,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回答他们千奇百怪的问题,给他们讲故事,为游客送上美好的祝福~
每当接近南北两极的地方开始闪烁着变幻莫测的炫目光彩,有时像一条彩带,有时像烟火,有时瞬间即逝,有时却在苍穹中辉映几个小时……这样绮丽无比的自然奇观你不想看看吗?
谢谢观赏~喜欢可以关注WX号:麦趣自由行 或者 麦趣自由行Fun
辽宁省附近有什么旅游的好地方?
谢谢应邀!
作为一个辽宁人,太知道辽宁周边,都有那些旅游景点了,做为东三省之一的辽宁,其中的每一个城市,都有适合旅游的景点,供大家闲暇时间去游玩。
今天我就把每一个城市,最主要的景点简单的罗列出来,这个问题我好像,不厌其烦的回答了无数遍,今天就不详细的赘述,其中的每个景点的详细情况,只是详细的罗列景点而已。不一定说的全,望大家见谅。
一.省会沈阳
1.故宫博物院,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
2.清昭陵,清朝第二个皇帝,皇太极的陵墓
3.沈阳的大帅府,东北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名人故居。
4.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
5.沈阳怪坡风景区,4A级景区
6.关东影视城,里面拍过200多部电视剧、电影,由赵本山出资修建
7.北陵公园,沈阳最大的公园
8.沈阳的福陵,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墓
二.大连
1星海广场,亚洲最大的城市广场
2.大连的金石滩黄金海岸,中国北方最大的天然浴场
3.大连的威尼斯水城,在海边
4.大连的圣亚海洋世界,有118米的海底隧道
5.大连的俄罗斯风情街,很有特色
6.大连的发现王国主题公园,疯狂小镇,神秘沙漠,金属工厂
7.大连的中山广场。东北地区最大的圆形广场
8.大连的金石滩,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9.大连的劳动公园,大连中心最大的公园
10.大连的金石园,称为海蚀动物园
11.大连的老虎滩,海兽馆,虎雕广场,鸟语林
12.大连的发现王国主题公园,魔法森林,传奇城堡,婚礼殿堂
三.丹东
1.凤凰山,海拔836米
2.虎山栈道,建在悬崖边,长1000多米
3.虎山长城,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
4.鸭绿江断桥
5.锦江山公园
6.天桥沟国家森林公园
7.抗美援朝纪念馆
8.大孤山
9.丹东獐岛
10.东汤温泉
四.本溪
1.本溪水洞5A级
2.关门山4A级
3.五女山4A级
4.铁刹山4A
5.本溪摩天岭
6.大雅河漂流
7.汤沟风景区
8.大冰沟森林公园
9.佛顶山
五.鞍山
1.千山 4A级
2.鞍钢集团展览馆 4A级
3.鞍山玉佛苑 4A级
4.岫岩清凉山风景区 4A级
5.鞍山市龙泉湖风景区 4A级
6.汤岗子温泉 3A级
7.张老道家宅
8.厝石山公园
9.海城大悲寺
六.辽阳
1.广佑寺4A级
2.龙石风景区
3.太子河
4.王尔烈纪念馆
5.龙峰山景区
6.柳壕湿地公园
7.华表山
8.辽阳汤河景区
9.王宫温泉水城
七.锦州
1.笔架山
2.辽沈战役纪念馆
3.北普陀山
八.葫芦岛
1.海滨浴场
2.九门口水上长城
九.营口
1.鲅鱼圈
2.望儿山
3.青龙山十.盘锦
红海滩
十一.阜新
海棠山摩崖石刻
十二.朝阳
1.劈山沟
2.凤凰山
3.白石水库
4.清风岭
邵氏起源于哪个世家?
邵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4%.
寻根溯源
邵姓来源有三: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通志·氏族略》、《万姓统谱》等所载,周文王第五子召公奭(音shi),食邑于召(今陕西省东岐山西南),后又封于燕,至太子丹时为秦所灭,子孙遂以召为氏,后加邑为邵;2、据《姓谱》所载,周文王第十子季载之后都有邵姓;3、出自他族改姓。如清满洲八旗乌雅氏有改邵姓者;明清时云南定边土把事有邵姓;今瑶、彝、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姬奭。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当时著名政治家。因他食邑在召,所以又称为召公、召康或召伯。姬奭曾辅佐周武王在灭商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成王时被封于燕国(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他派长子去管理燕国,自己留在镐京(今陕西长安县)任太保,是周初三公之一。他的子孙世袭其位,也都称“召公”,与周公共同辅掌周朝国政。周王室东迁后,召公的采邑也随着东移,迁徙到今山西省垣曲县东。公元前222年,燕国为秦国所灭,召公子孙就以原封地“召”为姓。汉代以后,召姓子孙大多把“召”改为“邵”,从此诞生了邵姓。他们尊姬奭为邵姓的姓始祖。
繁衍播迁
据有关史籍记载,燕国灭忙后,其王族子孙主要散居在中原地区,包括今河北南部、河南、安徽西部。两汉时期,散居在河南的燕国王族子孙,多改为邵姓,经繁衍发展,在安阳、汝南等地形成望族。三国魏晋时,邵姓主要聚居于河北安平及河南安阳、汝南一带,其中在河北居住之邵姓以“博陵”为堂号。西晋末年,这一支邵姓开始南迁,后辗转到达福建、广东等地。而其他地域之邵姓也于此期大举南迁。据有关资料记载,唐代有籍贯为广东翁源的邵谒,宋代有籍贯为福建政和的邵知柔,可见在此之前,邵姓已落籍该地。北宋时,有著名哲学家邵雍随其父邵古由河北范阳徙居河南共城(今辉县),后子孙昌盛,族大人众,发展成为洛阳望族。宋代时,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多有邵姓居住,另外山西、湖北、湖南亦有邵姓族人。南宋末年,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袭扰,邵姓为避祸已广布于江南各地,而邵雍之后为避祸,有一支徙居豫西山区,目前,河南豫西之邵姓,大多为邵雍的后代。邵雍的十六世孙邵重英,元代任户部给事中,其子邵质明初为华盖殿大学生,邵质子邵仲美任清江知县,仲美子邵让于明初自山西举家迁到河南新安县克昌村,为邵雍十九世孙。他的后代发展成为大族,分居在嵩县、渑池、伊川、宜阳、洛阳、洛宁、汝州、郏县、内乡等地。除了这一支外,姓邵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历清朝至现在,邵姓的分布更为广泛。从清朝开始,有邵姓迁至台湾,后来有的又移居海外。如今,邵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山东、甘肃、安徽、湖北等省为多,上述五省的邵姓约占到全国汉族邵姓人口的65%。
郡望堂号
邵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博陵郡,东汉治所在博陵(今河北蠡县南),西晋移至安平(今属河北);2、汝南郡,西汉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东汉移至平舆(今属河南);3、洛阳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4、安阳县,治所在今河南安阳。
堂号:“博陵”、“种德”、“嘉会”、“天远”、“安乐”等。
宗族特征
1、邵姓名人多学者,为中国文化的贡献甚巨;
2、历史上的邵姓名人,多出生在宋代以后;
3、召、邵同宗,至于召姓改为邵姓的原因、时间,还待有识之士去考察。而当代召姓人氏却稀有;
4、邵姓字行辈分排列有序。
邵氏族规十条
以下十条,不过仅举大略。教家之道,千条万绪,非语言文字能罄述。然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为父兄者不可不知,欲求好子孙,末有不自贤父兄培植而来者也。教子无方,莫要于读书。必能读书乃能明理,能明理始能成器,始能保家,至进取成名。登科、发甲,固视乎命运。然超琼所识科甲中人,其家三世读书而发始达者,十居八九;若先世目不识丁,而其身崛起田间,至豋甲、乙榜者,百中仅一二焉。俗语所以胡“书读三世发”之言也。兹所定族规十条,皆幼时闻于吾祖、吾父,所以教吾兄弟者之言。即族祖南村公、族叔宇喧公平日所以教族人者,亦未尝不同。故簒而存之,刊之于谱,愿与族之子弟,世世共遵守之。或有遗漏及应添立规条,异日重重刻时,固可增入。
奉祖先
水源木本,理可不忘。但思身所自来,则由吾父而吾祖,一一追溯,虽十世、百世固不得以为远也。奉先思孝,古训昭垂,帝王且然,况大夫、士庶哉。吾家自远祖以来所立家规:凡先世考妣生日、忌辰,家中必当设祭之礼岁首、岁除、端午、中秋亦如此。新岁暨清明,必相率扫墓,古人所谓上冢也,各家无论老幼,必当亲诣墓前,行三叩首礼。虽大风雨雪,不得惮劳。此乡族所同,子孙宜永永循守。庶几因时感慕,不至忘春露、秋霜、之恩乎。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但有心知,亦可共明此理也。
孝父母
属毛离里,怀抱恩深;择傅延师, 劬劳念切。苟或不孝,禽兽何别。但不孝匪一端,如《孟子》言,世俗所谓不孝者五,大略该之。而好货才防、私妻子,尤为乡俗通弊,不可不以为切戒。至于违犯教令,律有明条。凡子孙于父母及父母,骂者罪即绞决;殴则斩决;杀者凌迟处死。例禁森严,虽下愚亦当知畏。苟念生我、鞠我、抚我、育我之德,则服劳、致敬、就养,无方天性所流,自有不能已者,何至尚有忤逆哉。倘有不孝之子,合族须预为教戒,俾知悛改。庶免酿成枭人,贻累族人。
和兄弟
长枕大被,天子且然;让枣推梨。昔人称美。但人家兄弟,当幼时无不十分友爱。其后之不睦者大抵因妻子、争财产而已。抑或此贫彼富,有求莫应,若秦、越人之相视。同气参商,半皆由此。夫一父之子,即非同胎共乳,有前后嫡庶之别,亦属一气所生。骨肉至亲,尚成嫌隙,子孙尤而效之,有不破家者乎?堂从兄弟,尚宜和睦,况在同气乎?族中宜互相教戒,共笃友于,则出入怡怡,家风不损,亦同宗之光矣。
睦宗族
贵贵贤贤,义无偏诎亲亲长长,分有常伸。凡子姓之分支,皆祖宗之一脉。尊卑之分,轶然不淆。长幼之情,蔼然相浃。喜则相庆,忧则相吊。贫弱之一,富实者宜时周恤之。愚鲁之徒,智贤者时教导之。总以相扶、相助为念。至干尊长,尤不得与卑幼戏虐,致为有识者所笑。此吾乡之陋俗,不可不切戒矣。
和乡邻
岁时款洽,谊笃比邻;患难扶持,世称会里。我先世以忠厚传家,凡属子孙,务必谦虚乐易,与人无争。不得恃血气以凌人,逞奸诈以滋事,徒害邻里,终累身家。若有不肖子弟,恃强恃诈,或倚仗族人之势,欺侮乡党者长辈亟戒责。尤宜念睦任恤之风,实为古道,待人务从乎厚,处世毋涉乎骄。至于修桥、补路、拯溺、救饥、恤寡、孤、劝善、教不能诸事,凡有益于桑梓者,量力行之。生长聚族之邦,其亦共有所赖也夫。
教子弟
子弟以读书明理上。为父兄者必延聘名师,慎择益友,俾得朝夕渐摩,学问有所成就。遇则掇科取第,不遇亦不失为通人。光前裕后之图,计莫逾此。其有资质不能读,及力不能读者,则为农、为工、为商,即佣雇营生,亦属正业。总当责以勤俭,教以安分,令其学为好人,切不可任令游手好闲,习致败坏家声。至于富贵之家子弟,性质即有琰刘,亦当以师为约束,切铁娇养溺爱,终受必家之富。所谓子孙虽愚,经书不可读也。
戒习染
习俗之坏人子弟,事不一端。其显者则嫖也、赌也、酒也、烟也、而近年尤有入会、结盟等恶习也。江湖无赖随处煽诱,年轻子弟每为所牵。轻则有玷行为,重则显干法纪,其祸不可胜言。即轻薄之行,狷利之语,戏虐、骂言、欺诞、狂挑市井恶少情形,为大雅所深鄙,亦当引为切戒。至于干预词讼,习以为能,亦非立身之道,歇若不人公门之为愈乎。又隶卒贱役,例不准子孙与考,凡族中子弟虽至贫困,应不准当差。违者黜之勿齿。
奖名节
忠臣孝子,代有表章;潜德幽光,岂容湮没。族中如有孝子、悌弟、义夫、节妇。确有实迹,未经旌奖者,应由族人备录行状,会众覆实,联名举报,或请匾额,或请旌表。斯亦一族与有荣焉之事,不可不知。
慎婚嫁
玉洁冰清,固称佳偶;荆钗布裙,不失良姻。凡族姓为男配,为女择婚,必须清白人家,门户相当者,方许联姻。不得贪图财物,轻信冰人,不辨薰莸,苟且作合。万一结朱陈,使日后儿女竟不齿于乡曲,深为可惜。嗣后,如有不分良贱,不论可否,与奴隶娼优等位姻者,合族公屏之,不复与齿。
急赋税
践土食毛,自应输赋;急公好义,岂许逋粮。况国家惟正之供,按季征收,如额而止,先后不免。何苦延挨观望,伺候公庭,自取鞭扑耶?凡吾族于本户地丁漕粮各项,须依期投纳。即近年筹饷捐输,亦朝廷万不得已之举,亦不可逾延拖欠。庶催科不扰,门户晏如,岂非乐事?至佃田耕种,亦宜早纳年租。荒歉求减,必须情理相商。族中宜交相劝导,谕以急公。此所谓国课早完,自得至于乐者也。邵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4%.
寻根溯源
邵姓来源有三: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通志·氏族略》、《万姓统谱》等所载,周文王第五子召公奭(音shi),食邑于召(今陕西省东岐山西南),后又封于燕,至太子丹时为秦所灭,子孙遂以召为氏,后加邑为邵;2、据《姓谱》所载,周文王第十子季载之后都有邵姓;3、出自他族改姓。如清满洲八旗乌雅氏有改邵姓者;明清时云南定边土把事有邵姓;今瑶、彝、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姬奭。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当时著名政治家。因他食邑在召,所以又称为召公、召康或召伯。姬奭曾辅佐周武王在灭商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成王时被封于燕国(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他派长子去管理燕国,自己留在镐京(今陕西长安县)任太保,是周初三公之一。他的子孙世袭其位,也都称“召公”,与周公共同辅掌周朝国政。周王室东迁后,召公的采邑也随着东移,迁徙到今山西省垣曲县东。公元前222年,燕国为秦国所灭,召公子孙就以原封地“召”为姓。汉代以后,召姓子孙大多把“召”改为“邵”,从此诞生了邵姓。他们尊姬奭为邵姓的姓始祖。
繁衍播迁
据有关史籍记载,燕国灭忙后,其王族子孙主要散居在中原地区,包括今河北南部、河南、安徽西部。两汉时期,散居在河南的燕国王族子孙,多改为邵姓,经繁衍发展,在安阳、汝南等地形成望族。三国魏晋时,邵姓主要聚居于河北安平及河南安阳、汝南一带,其中在河北居住之邵姓以“博陵”为堂号。西晋末年,这一支邵姓开始南迁,后辗转到达福建、广东等地。而其他地域之邵姓也于此期大举南迁。据有关资料记载,唐代有籍贯为广东翁源的邵谒,宋代有籍贯为福建政和的邵知柔,可见在此之前,邵姓已落籍该地。北宋时,有著名哲学家邵雍随其父邵古由河北范阳徙居河南共城(今辉县),后子孙昌盛,族大人众,发展成为洛阳望族。宋代时,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多有邵姓居住,另外山西、湖北、湖南亦有邵姓族人。南宋末年,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袭扰,邵姓为避祸已广布于江南各地,而邵雍之后为避祸,有一支徙居豫西山区,目前,河南豫西之邵姓,大多为邵雍的后代。邵雍的十六世孙邵重英,元代任户部给事中,其子邵质明初为华盖殿大学生,邵质子邵仲美任清江知县,仲美子邵让于明初自山西举家迁到河南新安县克昌村,为邵雍十九世孙。他的后代发展成为大族,分居在嵩县、渑池、伊川、宜阳、洛阳、洛宁、汝州、郏县、内乡等地。除了这一支外,姓邵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历清朝至现在,邵姓的分布更为广泛。从清朝开始,有邵姓迁至台湾,后来有的又移居海外。如今,邵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山东、甘肃、安徽、湖北等省为多,上述五省的邵姓约占到全国汉族邵姓人口的65%。
郡望堂号
邵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博陵郡,东汉治所在博陵(今河北蠡县南),西晋移至安平(今属河北);2、汝南郡,西汉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东汉移至平舆(今属河南);3、洛阳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4、安阳县,治所在今河南安阳。
堂号:“博陵”、“种德”、“嘉会”、“天远”、“安乐”等。
宗族特征
1、邵姓名人多学者,为中国文化的贡献甚巨;
2、历史上的邵姓名人,多出生在宋代以后;
3、召、邵同宗,至于召姓改为邵姓的原因、时间,还待有识之士去考察。而当代召姓人氏却稀有;
4、邵姓字行辈分排列有序。
邵氏族规十条
以下十条,不过仅举大略。教家之道,千条万绪,非语言文字能罄述。然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为父兄者不可不知,欲求好子孙,末有不自贤父兄培植而来者也。教子无方,莫要于读书。必能读书乃能明理,能明理始能成器,始能保家,至进取成名。登科、发甲,固视乎命运。然超琼所识科甲中人,其家三世读书而发始达者,十居八九;若先世目不识丁,而其身崛起田间,至豋甲、乙榜者,百中仅一二焉。俗语所以胡“书读三世发”之言也。兹所定族规十条,皆幼时闻于吾祖、吾父,所以教吾兄弟者之言。即族祖南村公、族叔宇喧公平日所以教族人者,亦未尝不同。故簒而存之,刊之于谱,愿与族之子弟,世世共遵守之。或有遗漏及应添立规条,异日重重刻时,固可增入。
奉祖先
水源木本,理可不忘。但思身所自来,则由吾父而吾祖,一一追溯,虽十世、百世固不得以为远也。奉先思孝,古训昭垂,帝王且然,况大夫、士庶哉。吾家自远祖以来所立家规:凡先世考妣生日、忌辰,家中必当设祭之礼岁首、岁除、端午、中秋亦如此。新岁暨清明,必相率扫墓,古人所谓上冢也,各家无论老幼,必当亲诣墓前,行三叩首礼。虽大风雨雪,不得惮劳。此乡族所同,子孙宜永永循守。庶几因时感慕,不至忘春露、秋霜、之恩乎。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但有心知,亦可共明此理也。
孝父母
属毛离里,怀抱恩深;择傅延师, 劬劳念切。苟或不孝,禽兽何别。但不孝匪一端,如《孟子》言,世俗所谓不孝者五,大略该之。而好货才防、私妻子,尤为乡俗通弊,不可不以为切戒。至于违犯教令,律有明条。凡子孙于父母及父母,骂者罪即绞决;殴则斩决;杀者凌迟处死。例禁森严,虽下愚亦当知畏。苟念生我、鞠我、抚我、育我之德,则服劳、致敬、就养,无方天性所流,自有不能已者,何至尚有忤逆哉。倘有不孝之子,合族须预为教戒,俾知悛改。庶免酿成枭人,贻累族人。
和兄弟
长枕大被,天子且然;让枣推梨。昔人称美。但人家兄弟,当幼时无不十分友爱。其后之不睦者大抵因妻子、争财产而已。抑或此贫彼富,有求莫应,若秦、越人之相视。同气参商,半皆由此。夫一父之子,即非同胎共乳,有前后嫡庶之别,亦属一气所生。骨肉至亲,尚成嫌隙,子孙尤而效之,有不破家者乎?堂从兄弟,尚宜和睦,况在同气乎?族中宜互相教戒,共笃友于,则出入怡怡,家风不损,亦同宗之光矣。
睦宗族
贵贵贤贤,义无偏诎亲亲长长,分有常伸。凡子姓之分支,皆祖宗之一脉。尊卑之分,轶然不淆。长幼之情,蔼然相浃。喜则相庆,忧则相吊。贫弱之一,富实者宜时周恤之。愚鲁之徒,智贤者时教导之。总以相扶、相助为念。至干尊长,尤不得与卑幼戏虐,致为有识者所笑。此吾乡之陋俗,不可不切戒矣。
和乡邻
岁时款洽,谊笃比邻;患难扶持,世称会里。我先世以忠厚传家,凡属子孙,务必谦虚乐易,与人无争。不得恃血气以凌人,逞奸诈以滋事,徒害邻里,终累身家。若有不肖子弟,恃强恃诈,或倚仗族人之势,欺侮乡党者长辈亟戒责。尤宜念睦任恤之风,实为古道,待人务从乎厚,处世毋涉乎骄。至于修桥、补路、拯溺、救饥、恤寡、孤、劝善、教不能诸事,凡有益于桑梓者,量力行之。生长聚族之邦,其亦共有所赖也夫。
教子弟
子弟以读书明理上。为父兄者必延聘名师,慎择益友,俾得朝夕渐摩,学问有所成就。遇则掇科取第,不遇亦不失为通人。光前裕后之图,计莫逾此。其有资质不能读,及力不能读者,则为农、为工、为商,即佣雇营生,亦属正业。总当责以勤俭,教以安分,令其学为好人,切不可任令游手好闲,习致败坏家声。至于富贵之家子弟,性质即有琰刘,亦当以师为约束,切铁娇养溺爱,终受必家之富。所谓子孙虽愚,经书不可读也。
戒习染
习俗之坏人子弟,事不一端。其显者则嫖也、赌也、酒也、烟也、而近年尤有入会、结盟等恶习也。江湖无赖随处煽诱,年轻子弟每为所牵。轻则有玷行为,重则显干法纪,其祸不可胜言。即轻薄之行,狷利之语,戏虐、骂言、欺诞、狂挑市井恶少情形,为大雅所深鄙,亦当引为切戒。至于干预词讼,习以为能,亦非立身之道,歇若不人公门之为愈乎。又隶卒贱役,例不准子孙与考,凡族中子弟虽至贫困,应不准当差。违者黜之勿齿。
奖名节
忠臣孝子,代有表章;潜德幽光,岂容湮没。族中如有孝子、悌弟、义夫、节妇。确有实迹,未经旌奖者,应由族人备录行状,会众覆实,联名举报,或请匾额,或请旌表。斯亦一族与有荣焉之事,不可不知。
慎婚嫁
玉洁冰清,固称佳偶;荆钗布裙,不失良姻。凡族姓为男配,为女择婚,必须清白人家,门户相当者,方许联姻。不得贪图财物,轻信冰人,不辨薰莸,苟且作合。万一结朱陈,使日后儿女竟不齿于乡曲,深为可惜。嗣后,如有不分良贱,不论可否,与奴隶娼优等位姻者,合族公屏之,不复与齿。
急赋税
践土食毛,自应输赋;急公好义,岂许逋粮。况国家惟正之供,按季征收,如额而止,先后不免。何苦延挨观望,伺候公庭,自取鞭扑耶?凡吾族于本户地丁漕粮各项,须依期投纳。即近年筹饷捐输,亦朝廷万不得已之举,亦不可逾延拖欠。庶催科不扰,门户晏如,岂非乐事?至佃田耕种,亦宜早纳年租。荒歉求减,必须情理相商。族中宜交相劝导,谕以急公。此所谓国课早完,自得至于乐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