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的药用功效与作用,白术黄芪党参的功效作用是什么?
白术黄芪党参的功效作用是什么
白术、黄芪、党参都属于补气药,具有补气功效。除此之外,白术还具有止汗,安胎,治疗自汗(白天不自主地出汗,稍动出汗就加重)等;黄芪具有升阳举陷(升提机体的阳气,以托举下陷的脏器),治疗疮疡不愈等;党参具有补血,生津,治疗各种气血虚证等。
1.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功效。治疗脾气虚证,气虚自汗,脾虚胎动不安证。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不宜用。
2.黄芪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气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排出毒邪,促进肌肉生长和伤口愈合)功效。治疗脾肺气虚证,气血亏虚,疮疡难以腐熟(初步消化食物,形成食糜)愈合疾病,还可以治疗痹症与中风后遗症等。
3.党参具有补脾肺气,补血,生津,扶正祛邪(扶持体内正气并祛除体内邪气)功效。用于治疗脾肺气虚,气血两虚,气津两伤证,气虚外感或里实热结而气血亏虚等邪实正虚证。不宜与藜芦同用。
中草药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辩证服用,不能随意自行服用,避免发生不良影响。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王凤儒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白术和炒白术的区别?
白术和炒白术的区别
白术即生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炒白术为白术的炮制加工品;二者功效也不同。
生白术是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润透切片,晒干而得;炒白术为白术的炮制加工品,是将蜜炙麸皮撒入热锅内,待冒烟时加入白术片,炒至焦黄色,溢出焦香气,取出筛去麸皮而得。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性状和功效作用。
性状:白术为不规则厚片,外表皮灰黄色或灰棕色,切面黄白色至淡棕色;炒白术形状与白术相同,但表面为焦黄色。 功效作用: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对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有治疗作用,长于健脾通便;炒白术的功效偏重于燥湿、健脾和胃,对脾气虚弱引起的脾气虚弱乏力、食少、胎动不安等有治疗作用。不过,白术和炒白术药性都偏温,阴虚津亏者、热病伤津者不宜服用,气滞胀闷者禁用。
本内容由河北省中医院 药学部 副主任药师 陈红艳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的功效与作用?
其作用是健脾止泻、柔肝止痛。临床上常有腹泻、急慢性肠炎、结肠炎、神经性腹泻等。白术芍药散可调节和治疗这些疾病。现代研究表明,白术芍药散具有放松平滑肌、缓解肠痉挛、抑制肠蠕动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白术泡水喝的功效是什么?
白术是可以燥湿健脾,固表止汗。还可以提高免疫安胎的作用。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 临床上主要用于脾虚导致的腹泻,消化不良等症。还可以治疗水谷代谢失常导致的水肿,咳嗽痰多。一般入汤剂,比如四君子汤。
炒白术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炒白术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炒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其含有的有效成分对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有治疗作用。
炒白术可分为清炒白术、麸炒白术和土炒白术,清炒白术的功效偏重于健脾和胃,麸炒白术功效偏重于健脾消胀,土炒白术功效偏重于健脾止泻,具体如下。
1.清炒白术:对脾气虚弱引起的脾气虚弱乏力、食少有治疗作用。
2.麸炒白术:药性缓和,对脾胃不和、食少胀满、运化失常、倦怠乏力、表虚自汗等有治疗作用。
3.土炒白术:土气助脾,对便溏、泄泻、脾虚食少、胎动不安等有治疗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炒白术中的有效成分具有促进胃肠运动,增强免疫功能,抑制子宫平滑肌,利尿,延缓衰老,抗肝损伤等作用。不过,炒白术药性偏温燥,阴虚津亏者、热病伤津者不宜服用,气滞胀闷者禁用。
本内容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临床药学部 副主任药师 解皓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