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与健康知识,广播电视里讲健康养生节目的人?
【小马老师来解答】
你好,我就是你说的“广播,电视里的养生栏目老师”。
1,在这里呢首先,我给你保证,我的所有头衔,职位,经历,都是真的。我所说的每一个知识,来源都是可靠的,经过很多专家老师验证过的,我才敢往外说。
2,但是,很多栏目,为了收视率,确实台词什么的是栏目组设计的,但他们录制之前会和我们来碰,看看有没有错的。但现在确实有些栏目,在说的时候,道理是对的,但是用词不准确,有时候会误导大家。
3,还有很多伪专家,他们的名头是假的,经历是假的,白话的内容,先说很多真的,让你无法反驳的时候,再代入很多假的东西,以便洗脑,卖他们的假药。
4,也有或被花钱买通了的,不要脸了的,退休或者堕落的专家,为了钱去当狗,胡说八道,这样的也有,不过电视节目里的少,广播里,的多。广播是可以花钱买的,买了时间段,想说啥说啥。
5,最后,怎样分辨一个专家是真的假的说的对不对呢?
1看名头,职称,资质
2看就职单位
3看所引用的数据来源。
4百度他的名字加“骗子”二字。如果搜索结果真的有好多人说他是骗子,那有可能真是骗子(可以百度搜一下我,营养师小马老师,营养师马小马,等等)
你们对中医养生怎么看?
在大部分人看来,中医就是把手搭在病人的腕部号脉,开出一个中药方,然后就是每天煎药熬药喝药。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是中医的画像大概就是这一个样子。
无疑,这是中医,但是这绝不是中医的全部。仅仅以看病而言,这样的看病就远远没有掌握中医的精髓。中医应该是望闻问切,但是只是这样的功夫,又有多少人精通呢?而且外面排队等待看病的病人,排成长长的队列,又怎么有时间慢慢望闻问切呢?
而诊病治病也不是开出一个中药方那么简单,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这应该是中医诊治的必要内容。但是,又有几个中医大夫这样做了呢?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经典,但并没有一开始就告诉人们怎么切脉看病,而是告诉人们怎么不得病: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其实才是真正的中医精髓,中医第一要旨就是让人们不得病,而不是治病。
那么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本身就是一种养生的功夫。而《黄帝内经》在后面提到的食饮有节,起居有常,都是养生的内涵。
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因素有许多,无非就是这样几个:遗传、心情、饮食、习惯、环境等等。而中医恰恰在这些方面都有涉猎,这也就是中医养生。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中医,重点挖掘中医养生的内涵,让人不得病,让中医治未病。这才是中医之大医。
如何学好中医养生学?
多运动,多健身。
因为养生就是一个既想偷懒又想健康的伪概念。
中国人迷恋养生,食疗,什么天人合一的养生方法,养到最后平均寿命还没外国人高,食疗补出一堆心脑血管病患者。最关键身体素质还没有外国老人强。
还养生?忽悠懒又不读书的人罢了。
中医养生知识有哪些?
这个话题太宽泛了,中医养生概括起来就是治未病。治未病包含三种意思,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养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预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中医将治未病思想,作为奠定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尚目标,倡导珍惜生命,注重养生,防患于未然,养生的内涵是延长生命时限和提高生活质量,治未病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作为中药学奉献给人类的先进和超前的思维。
正统中医认为治病第一治神,第二养生,第三针灸,第四汤药,需要上汤药的情况,基本上,都是病的太严重,非毒药不能攻邪,才不得已用汤药。《黄帝内经》认为,方剂毒太大,非不得已,最好不要用。
所以,《黄帝内经》里讲了三百六十五种证,却只给出了十三个方子。
岐黄派和神农伊尹派交汇于张仲景,形成了后世以用兵为主的中医的基本面貌,这一点,虽然时逢东汉末年的大乱世,受客观条件的影响,但方剂派的思想,已经与正统的中医思维相背离了,也直接影响了后世的中医思维。
中医药养生保健专业怎样升本科?
中医药养生保健专业根据资料显示是无法升本科的
中医养生保健是一门专科类专业,修业年限为三年,专业代码为620803。该专业隶属健康管理与促进类专业类别,是医药卫生大类学科下的一门专科层次专业。
因为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本身就是一门专科专业,所以不存在本科一说;其次,目前国内也并没有本科的医科大学开设这个专业,所以如果想要专升本可能还要等几年,但是目前南京中医药大学已经申报中医养生学这个专业,如果到明年能够申报成功,那么南京中医药大学很有可能就会成为国内第一个开设有此专业的本科大学了,而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很可能也会升格为本科专业了。
中医养生保健拓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