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网安装下载,中医大专毕业可以直招士官吗?
可以直招士官的,但是前提条件是首先得是毕业生才可以。
1。直招士官针对的是大专以上毕业生,如果你大专毕业了,年龄在24岁以内,就可以考虑报名直招士官。
2。但是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你的专业必须得对口,这个你可以登录全国征兵网来进行查询,看自己的专业与所在省份征集的情况,如果有那么就可以报名,如果没有的话,就是没有办法报名的。
3。直招士官相比较义务兵入伍而言,确实会有一些优势,工资待遇要高出不少,而且因为属于直接招收,所以专业上相对而言会更加对口一些,而且一般起码要干到中士结束
白菊花和枸杞泡水有什么功效?
前一段时间,和一个小学家长聊天时,她竟然信誓旦旦地相信让孩子喝菊花枸杞茶可以防治近视,最近几年,花草茶、花果茶确实在人们生活中大行其道,但一些“江湖传言”我们也得引起重视。
那么,用菊花枸杞茶泡水能防治近视吗?
从中医的角度讲,菊花可以清肝明目、清热解毒;枸杞可以壮阳补血,还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所以我认为平时适量喝一点菊花枸杞茶对眼睛是有好处的;但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的医学或科学证据,证实菊花枸杞茶可以防控近视。
这就像有人相信转眼珠子可以防控近视一样,你相信吗?
首先我们要相信,近视所反映的是一种眼睛的屈光状态,我们可以去预防、控制近视,所以科学的认知应该是近视防控。
当然,到目前也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转动眼珠子能够防控近视。不过,从中医的角度去理解,适当的眼部运动确实可以放松眼部肌肉,通经活络,改善眼部血管局部微循环。所以,尽管转动眼珠子可以防控近视尽管没有“实锤”,但多动动眼睛也是有益无碍的。
王大妈和她的菊花枸杞茶的养眼之道已经60多岁的王大妈,视力依然保持得很好,看书写字从不带老花镜,即使偶尔穿针引线缝个袜子补个洞啥的也不求人,这都归功于王大妈的养眼秘诀——常喝菊花枸杞茶。
据王大妈介绍,年轻时候,经常害火眼(也就是红眼病),而且一连好几年,尤其是到了夏天,就会经常红眼病,害怕的王大妈总担心自己的眼要再不采取办法早晚会瞎啦。
后来,王大妈听了一位老中医的话,开始喝菊花枸杞茶,从此从未间断,给她最大的收获就是红眼病后来不犯了,就是年过六十眼也不花。
看到这里,有人就会问了,你说菊花枸杞茶可以防控近视有质疑,但又说常饮菊花枸杞茶可以清肝明目养眼。
那么,白菊花和枸杞泡水,究竟有什么功效呢?我们先来认识下这两样日常生活中可食可药的植物。
白菊花:久服利血气,作枕明目菊花,可分为观赏菊花、食用菊花和药用菊花三类。
菊花,作为药用,为菊科植物菊花的干燥头状花序,是一种常用中药,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的功效。早在《神农本草经》里就记载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奶志延年。”
后来的各代中医大家对菊花的使用和功能都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延伸,并有了更深的认知,譬如相传为魏晋时期陶景弘所著的《名医别录》就认为菊花可以“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
而到了唐代的陈藏器所著的《本草拾遗》中就开始明确菊花的“作枕明目”的功能。
菊花到了近现代时期,人们对菊花的分类、栽培、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临床疗效等就有了更多的报道,菊花药用在临床上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对心脑血管的影响、多胆固醇代谢的影响、抗菌作用、抗病毒作用、抗炎作用、解热作用、抗衰老作用、抗肿瘤作用。
菊花作为中药,用量大,产地多,加工方法也各不相同,在中国通过人工长期种植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菊花变种,2000年版的中国药典已经将菊花按照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收录了亳菊、滁菊、杭菊和贡菊四大类。而常用的药用菊花主要有九个变种,包括贡菊、湖菊、小白菊、大白菊、小黄菊、滁菊、亳菊、大牙马、大怀菊。
不同品种的菊花中活性成分和含量也不尽相同,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的菊花之间差异也很明显,加工方法对成分组成特别是有效成分也有显著的影响。比如中国学者对不同药用品种菊花中绿原酸含量做了分析,结果表明含量从高到低分别是工具、怀菊(大黄菊)、中华贡菊、怀菊(小白菊)、杭菊(微波干燥大洋菊)、杭菊(小黄菊)、怀菊(大白菊)、亳菊等。
具体来说,菊花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有萜类、挥发油类、黄酮类。有机酸类等化合物。
枸杞: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枸杞,作为药食同源植物,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是人们日常食物的原料之一。
对于枸杞,《神农本草经》将其定义为能“轻身益气,不老延年”的上品,是养生滋补的佳品,“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
魏晋时期的陶景弘在《本草经集注》中说:“枸杞根、实为服食家用。”
而东晋时期的道教医学家葛洪则说得更为明白,认为枸杞是助人得道成仙的“仙药”之一,形象地誉为“仙人之杖”,经常食用枸杞可以达到养性延命、长生久视之目的。
到了明清时期,尽管枸杞的种植技术没有大的创新,但种植规模逐渐扩大。根据明代方以毅所著的《物理小识》中记载“惠安堡(疑为宁安堡,也就是今天宁夏中宁)枸杞遍野,秋实最盛”。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宁安(今宁夏中宁)一带,家种杞园。各省入药甘枸杞,皆宁产也“。说的就是中宁枸杞作为药用是最好的。
至清乾隆年间,枸杞药用用的都是人工种植,野生枸杞作为药用就退出了医药市场,直到今天。
那么枸杞,有啥作用呢?
枸杞,是茄科灌木枸杞的成熟果实,是中国2000多年来传统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常以果实、花、叶、根皮入药。
枸杞植物在全球有八十多种,分布在美洲、澳洲、亚洲、南非等地,在我国枸杞产地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共十多个品种,其中中华枸杞、宁夏枸杞最为出名,而宁夏枸杞又是为一个被载入中国药典的枸杞品种,具有很好的保健和药用价值。
宁夏枸杞不但是名贵中药,而且也是人们最喜爱的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枸杞多糖、黄酮、多酚、类胡萝卜素、生物碱和其他化合物。
那菊花和枸杞排水有啥功效呢?
菊花-枸杞,作为中药药对的功效研究菊花,具有养肝平肝、养肝明目的功效,特别适合春夏秋冬饮用。菊花古时称为”延寿客“,有”久服利血气,轻身耐劳延年“的作用,这在上面已经说了。《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作为药用,历代医家都认为菊花可以疏散风热、清肝火、明头目,对于肝热导致的头痛、目赤胀痛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而枸杞,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的功效。
所以古今中医很多经方验方都把菊花-枸杞,作为药对来使用。
为了证明这对药对的临床上在清肝明目等方面的实证研究,很遗憾并没有找到。但却在2015年第7期的《中国美容医学》杂志上发现了陈丽娟等人发表的题为《十精丸中菊花、枸杞养肝药对组合抗皮肤光老化作用的研究》,简介如下——
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的氧自由基损伤是导致皮肤光老化的重要原因,但目前预防和治疗多集中在防晒化妆品、口服或外用抗氧化剂方面,而中药或天然植物中寻找安全搞笑的自由基清除剂是当前较为热门的研究。
肝与面部肌肤状态关系密切;肝主疏泄,司血海,与肾、脾等参与气血生成、统摄和运行,调节诸脏腑功能,使气血调和,上荣于头面,以滋养面部肌肤,因此面色反应气血之变,也可以察肝之功能,所以谓肝其华在面。肝为气机升降之枢,全身气血津液运行主要取决于肝,肝的功能正常,脾则运化功能旺,华源充沛,气血运行流畅则可延年悦面、抗衰驻颜。
研究者的方法就是在确定了中药十精丸美容作用的最佳剂量基础上,按中医学方法将十精丸菊花、枸杞养肝药对按原有剂量水煎,然后通过灌胃方式分别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试验周期为六周。结果显示十精丸中菊花枸杞养肝药对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皮肤组织中抗氧化酶水平,提高机体整体抗氧化功能,修复皮肤光损伤,改善皮肤光老化的作用。
但愿上述回答对题主和条友理解白菊花和枸杞泡水的作用有帮助。
关注我,用严谨态度,科普健康;用爱心,传递快乐。为什么现在网上有些人打击中医这么厉害?
我个人认为:
1. 中医是古中国人几千年治病、防病、养身经验的总结,是东方文化的成果,其影响面波及世界的东方。我们作为中国人,必须要传承下去,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
2. 西医是建立在近现代生物科学和化学、物理学等理论与方法发展起来的应用科学领域。不可否认的是,西医在全人类的疾病预防与治疗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3. 中医和西医并不矛盾。中西医的目的是统一的,它们最终都是为了治病救人。客观和批判性地看,中医有中医的优势,西医也有西医的强势,但二者也都有各自的缺点。中西医相结合的路子可以为人类未来的医学发展开拓新的领域。
4. 经验上有效的中草药可为人们筛选有效化合物或其组合的研究工作提供方向性和目的性,为寻找活性化合物分子模板、活性机理、分子构效关系和新药创制等奠定基础。中医中的一些西医无法解释的理论也可成为西医基础科学(如神经生物学、神经生理生化学等)探索的未知领域。
5. 中医也应广泛吸收西医或其他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特别是要借鉴或移植微生物学、生理生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神经生物学、营养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的知识、理论、技术与方法。要使中医变得更有说服力和更有逻辑性。经验要上升为可证伪、可重复的理论,才具有更大的应用与预测价值,才能突破个体或人群特的殊性或差异性,才能为更多的人服务。
6. 我个人是个老病号。我自己的病,中医、西医都无法治疗,只有调整心态、稳定情绪、加强锻炼、平衡营养、再辅之西药来维系生命系统、力求系统运转。
7. 所以中西医的争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应共存互鉴,共同攻克人类中存在的各种疑难杂症,如狂犬病、艾滋病、多种癌症、很多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病、遗传病、心理疾病等。如果连常见的小病都治不好,吹得天花乱坠、甚至吹成宇宙第一,除了骗骗无知的人群以获取某利益之外,还有什么意义呢?
中医养生的典故都有什么?
中医四大典故分别为:苍生大医、杏林春暖、在世华佗与橘井泉香。接下来我将为您介绍这中医四大典故。
一、苍生大医
唐代药王孙思邈少时因病学医,不但对医学有较深的研究,而且博涉经史百家学说,兼通佛典。
中医四大典故是哪四个_中医四大典故介绍_中国历史网
他医德高尚,堪称医界的楷模,在《千金要方》一书中,他提出了“大医精诚”的思想,并被后世视为行医的道德标准。
他主张:“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深心凄怆,勿避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成苍生大医。”后人便将医德高尚的医生尊称为“苍生大医”。
二、杏林春暖
三国时的名医董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他为人治病有个特点,既不受谢又不收礼,只要求治癒者在他房前栽杏树作为纪念。
中医四大典故是哪四个_中医四大典故介绍_中国历史网
重症愈者种五棵,轻症愈者则种一棵。多年后,住处蔚然成林,红杏累累。处方开药需要杏果时,他又嘱咐病家不用付钱,只要拿一斗谷子换一斗杏果即可。
这样一来,用杏果换来的谷子堆积满仓,等到灾年的时候,他就用这些谷子救济贫民。当地的人们非常感谢他,送给他的匾额上写着“誉满杏林”、“杏林春暖”等话语。
这些赞誉之词久经流传,便成了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代名词。
三、再世华佗
华佗是东汉著名医家,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尤其擅长外科。施针用药简而有效,行医各地,声名颇着。
一次出诊的途中,华佗碰到有人家出殡,他看见棺材缝里流出来的血血色鲜红,凭着医生的本能,他认为病人尚未死亡,决定立即开棺救人。
中医四大典故是哪四个_中医四大典故介绍_中国历史网
经过抢救,终于救活了尚未死亡的休克产妇,遂被人们誉为“神医”。后来,人们在赞扬某位医生医术高明时,常会情不自禁地伸出大拇指说道:“您真是再世华佗啊。”
四、橘井泉香
相传西汉文帝时,湖南郴州人苏耽,医术精湛、助人为乐,为人治病不收报酬,笃好养生之术,人们称他为“苏仙翁”。有一次,苏耽有事外出,需三年方回。
对他的母亲说:“明年天下会发生一场大的瘟疫,咱院子里的井水和橘树就能治疗。患者如恶寒发热,胸膈痞满者,给他一升井水,一片橘叶,煎汤饮服,立可痊愈。”
后来的情况果然如苏耽所言,天下瘟疫大行,求井水橘叶者,远至千里;饮井水橘叶者,也即刻痊愈。此后人们便以“橘井泉香”来歌颂医家救人的功绩,医家也将书写在匾上以明志。
可以长期喝茯苓吗?
现在,很多人生活忙碌纷繁,亚健康一直困扰着许多人,尤其是脾胃虚弱和失眠健忘的烦恼。脾胃弱,人就会有各种不舒服,而失眠健忘,不仅影响工作状态,也会影响生活质量。有人可能会问,到底有没有针对亚健康的养生方法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在这里,想给大家介绍一种常见中药,它叫茯苓,早在古籍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它被赞誉为能安魂养神、宁心安神,健脾胃,除湿气,从病根祛痰的良药。
中药茯苓一般寄生于松科植物的树根上,属于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深埋于地下20-30厘米处,大多数是野生,在7—9月间挖取。几千年以来,中医都将茯苓列为养生佳品。
根据茯苓的各个部位的差别,茯苓可分为茯苓块、茯苓皮、赤茯苓、茯神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大多是茯苓块。而对于“茯神”,很多人不理解,其实它是茯苓中间有松树细根穿过者,又名抱神木。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痰饮眩悸,水肿尿少,心神不安,脾虚食少,便溏泄泻,惊悸失眠等。
随着研究的进步,人们还发现茯苓含有茯苓多糖、茯苓酸等活性成分,具有利尿的的效果。因此,有水肿或排尿不畅的人,是可以服用茯苓的。
茯苓还可以用在治疗脾虚泄泻这方面,对脾虚引起的拉肚子,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茯苓还具有养心安神和抗肿瘤的作用,常吃茯苓,可谓是益处多多。
脾喜燥而恶湿。中医认为,茯苓既能补脾,又能除湿气,所以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佳、大便不成形等问题,都可以使用茯苓,并常与白术和甘草等同用;特别的是,对于脾胃虚弱并且湿盛者,茯苓又常与薏苡仁和白术一同使用。
中医还持一个观点,即脾胃是生痰之源,痰与湿常被统称为痰湿,而茯苓健脾胃并且除湿,能从病根上祛痰。正可谓:“脾胃之气盛则痰湿自去矣!”
虽然在前面我介绍了吃茯苓的好处很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食用,茯苓食用禁忌如下:
1、肾虚的人不适合服用茯苓,如果你有尿频尿急的现象,茯苓利尿,会让你尿频尿急的情况更严重;对于肾虚的老年人,我直接建议不要食用茯苓,以避免损害肾健康。
2、如果你阴虚火旺、咽喉干燥,那就不适合食用茯苓。如果你不听劝阻硬要喝茯苓茶,那就很有可能会加重这些症状,不利于恢复健康。
3、不可过量食用茯苓,一次用量最好不要超过15克,因为过量食用会导致小便次数增加,伤害泌尿系统,损伤身体元气。
因此,大家在食用茯苓之前,一定要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做一个判断,切不可乱服或者过量服用。
(特约专家/湖南省名老中医 宋力文 采写/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