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硝唑片说明书,医保报销目录?
具体来看今年医保目录的调整情况:117种药品被纳入谈判范围,最终94种药品(目录外67种,目录内27种)谈判成功,总体成功率80.34%。目录外67种药品平均降价61.71%。
此前3年,医保局主导的医保目录药品准入谈判,降幅分别为56.7%、60.7%和53.8%。
其中备受关注的天价罕见病诺西那生钠注射液、阿尔茨海默症用药甘露特纳胶囊、红斑狼疮国产新药注射用泰它西普、乌司奴单抗注射液、依奇珠单抗注射液等通过谈判新增进入2021年医保目录;此次新增进入的还有3个中成药,分别是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关黄母颗粒。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之所以堪称“天价”进口药,是因为据《中国罕见病医疗保障城市报告2020》,诺西那生钠用于儿童治疗的费用以年209万元,居于6种儿童年治疗费用超过百万的、未纳入医保且无仿制药可用的罕见病药品的首位。
赛柏蓝梳理发现,67个谈判新增药品覆盖艾滋病、丙肝、慢性鼻炎、抗感染、造影剂、麻醉、糖尿病、乙肝、罕见病(血友病、遗传性血管性水肿、髓性肌萎缩症等)、肿瘤、高血压、抗焦虑、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分裂、心律失常、妇科用药、眼科用药、银屑病、肺病等疾病领域。
其中,罕见病用药新增进入医保的品种有7个:血友病用药人凝血因子IX、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用药醋酸艾替班特注射液、髓性肌萎缩症用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多发性硬化症用药胺吡啶缓释片、法布雷病用药阿加糖酶α注射用浓溶液、用于降血脂的依洛尤单抗注射液、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用药氯苯唑酸软胶囊。
此前国家医保局9月份答复全国政协委员提案时曾表示,已有40多种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国家医保基金在保基本的同时,对于少数人群的用药诉求关注度有增无减。
经过评审,7种目录外非独家药品直接调入,11种临床价值不高,可替代性强及近几年在国家招采平台采购量较小的原目录内药品被调出。
调整后的2021版国家医保目录内药品总数为2860种,其中西药1486种,中成药1374种。目录内中药饮片未作调整,仍为892种。
回看2020版医保目录,药品总数共2800种,其中西药1426种,中成药1374种,目录内中药饮片未作调整,仍为892种。
对比之下可以看到,今年医保目录内西药进一步增加,中成药和中药饮片数量保持不变。
02
国家医保保基本是重中之重
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分为5个阶段:准备阶段(2021年 5-6 月)、申报阶段(2021年 7-8 月)、专家评审阶段(2021年 9-10月)、谈判阶段(2021年10-11月)、公布结果阶段(2021年12月)。
回看本轮医保目录调整工作,6月30日《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正式挂网,标志着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正式启动,不过半年的时间,医保目录的又一轮常态化调整完成。
本轮医保目录调整的主要特点有:
一是坚持“保基本”的功能定位。将基金可承受作为必须坚守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弥补药品保障短板,重“雪中送炭”大于“锦上添花”,满足广大参保人基本用药需求
二是支持新冠疫情防控。紧盯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用药需求,高度重视新冠肺炎治疗药品的保障工作,及时将相关治疗用药纳入支付范围,以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
三是助力药品保障“升级换代”。通过引导药品适度竟争、调出药品或目录内药品再降价,腾出来的基金空间用于购买性价比更高的药品,实现同治疗领域内药品的替代升级。同时将一批罕见病用药纳入目录,极大缓解了患者经济负担。
四是取消部分药品的支付限定,扩大受益人群。本次调整新纳入的药品,绝大多数品种支付范围一律与说明书保持一致。同时,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也取消了目录内原有部分药品的支付限定,大幅提升药品可及性和用药公平性。
五是惠及的治疗领域广泛。新纳入药品精准补齐肿瘤、慢性病、抗感染、罕见病、妇女儿童等用药需求,共涉及21个临床组别,患者受益面广泛。
自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已连续4年开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累计将507个药品新增进入全国医保支付范围,同时将一批“神药”、“僵尸药”调出目录,引领药品使用端发生深刻变化。
2018年,国家医保局正式成立,此前三年连续调整,共计233个药品通过谈判成功纳入医保目录。另有数据显示,3年调整共433个新药、好药进入医保;183个疗效不确切、临床易滥用的药品被调出目录。
随着2022年实现全国基本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国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建立健全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做好国谈药品落地等工作仍是后续的重点。
服用感冒药以后?
感谢邀请!
常见的感冒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缓解感冒症状的解热镇痛药,成分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另外,如果还后口服了抗生素类的药物,这就更不能喝酒,因为很多种抗生素不仅是头孢会与酒精引起双流仑反应!⚠️一旦出现双流仑反应,抢救不及时是会导致死亡的。
哪些药物可导致双硫仑样反应?
(1)头孢菌素类药物中的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先锋Ⅴ号)、头孢拉啶(先锋Ⅵ号)、头孢美唑、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氨苄(先锋Ⅳ号)、头孢克洛等。其中以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报告最多、最敏感。如有患者在使用后吃酒心巧克力、服用藿香正气水,甚至仅用酒精处理皮肤也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这些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化学结构上共同的特点是,在其母核 7-氨基头孢烷酸(7-ACA)环的 3 位上存在于双硫仑分子类似的甲硫四氮唑(硫代甲基四唑)取代基,其与辅酶Ⅰ竞争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中心,可阻止乙醛继续氧化,导致乙醛蓄积,从而引起戒酒硫样反应。
理论上说,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磺啶、头孢唑肟、头孢克肟,因不含甲硫四氮唑基团,在应用期间饮酒不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但是有报道称头孢曲松虽然不具有甲硫氢唑侧链,但有甲硫三嗪侧链也可引起此类反应,另有头孢他啶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报道,故头孢曲松、头孢他啶也归为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
(2)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灭滴灵)、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
(3)其他抗菌药如呋喃唑酮(痢特灵)、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磺胺类(磺胺甲恶唑)等。
网络上有人说吃了甲硝唑不能喝酒?
甲硝唑,又称灭滴灵,为人工合成的硝基咪唑类化合物, 目前广泛用于抗厌氧菌感染, 也有强大的杀灭滴虫和阿米巴原虫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预防由厌氧菌引起的系统或局部感染, 也常用于口腔厌氧菌感染的治疗, 还是治疗阴道滴虫和阿米巴原虫的首选药。但应用甲硝唑后饮酒,就会出现双硫仑反应,即醉酒反应。为什么服用甲硝唑后不能饮酒?具体作用机制是什么呢?这还得从酒精在人体的代谢说起。
酒精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乙醇,人体饮酒后,乙醇会通过吸收进入血液,在肝脏内酶的作用下代谢,首先是通过肝脏的乙醇脱氢酶作用,乙醇转化为乙醛,然后,代谢生成的乙醛在肝脏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酸,最后,乙酸通过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而戒酒药双硫仑能够抑制肝脏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使得乙醇转化为乙醛不能快速转化为乙酸,从而使乙醛在体内堆积。出现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潮红、出汗、口干、胸痛、神志不清、心动过速、急性心衰、低血压、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甚至心肌梗死。
而甲硝唑和双硫仑的作用机制是一样的,也会抑制肝脏乙醛脱氢酶的作用,出现上述的双硫仑反应。除甲硝唑外, 其他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还有替硝唑、呋喃唑酮(痢特灵)以及含有硫氮四唑的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美唑、头孢米诺、头孢替安、拉氧头孢、头孢噻肟、头孢孟多等。
因此,在服用或输注甲硝唑及其他可引起双硫仑反应的药物时,在5~7d内不能饮酒或接触含有乙醇的制品, 包括饮用含乙醇的饮料、应用以乙醇为溶剂的药物、酒精擦浴(物理降温)等, 尤其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应注意。对于24 h内接触过含乙醇制品的患者, 在临床用药中应尽量避免使用上述药物。
孕前一直吃安眠药?
怀孕前一直吃安眠药,现在孕28周,有问题吗?
安眠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中枢神经处于抑制状态,从而诱导睡意促进睡眠。
小剂量可以起到镇静催眠作用,大剂量应用可以使人呼吸减退,心率减慢,昏睡或昏迷状态。服用大剂量的安眠药,呼吸心率逐渐减慢减弱甚至死亡。
长期使用一定剂量的安眠药,虽然可以有效的帮助睡眠和改善睡眠质量,避免因失眠给身体造成的严重危害(如精神焦虑,抑郁等)。但是长期使用可产生药物的依赖性,所以服用安眠药一定要注意服用方法,一般每星期服用一到二次,或者每三天一次,这样就不会轻易的出现药物的依赖性。
安眠药在体内半衰期最短3—5小时(普通安定1/2–1片,佳乐定也就是阿普唑仑1/2片)最长12—15小时。药量越大在体内维持时间越长。中毒量这里就不好说了……
安眠药的副作用主要是,服用后头晕目眩,困倦无力,抑制植物神经的兴奋性,(驾驶员禁止服用)但是对孕妇可以导致胎儿畸形等。
孕前一直服用安眠药。现在怀孕28周,胎儿基本上发育成形,建议你做个四维B超全面仔细检查一下胎儿发育情况,如果有问题及早采取措施。毕竟现在是优生优育。胎儿正常的话要按时做孕检,继续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我能想到的就这些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幸福快乐的同时生一个健康活泼的宝宝!
抗生素药物有哪些?
抗生素是一种神奇的药物,它从曾经致命的感染中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使得复杂的手术不再困难。另外,其在畜牧和水产业及动物防疫方面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及治疗成本,对保障食品安全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然而,由于抗生素滥用、误用,已使得其耐药性成为全球卫生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它在世界各地造成的影响已经上升至危险高度,危及到我们的传染病治疗能力,并将全球所有人置于危险的境地。
生活中,有些人不管得了什么病,首先就想到服用几粒抗生素;有些人却不管病得多严重,坚决不用抗生素。这两种极端现象的存在,足以说明大众对抗生素产生了很大误解。抗生素并非“神药”,但也不是一点都不能碰,只要正确认识,抗生素也能被大家很好地利用。
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转基因工程菌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可能引起哪些不良反应?
抗生素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包括对老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的影响等。在不同的个体,这些不良反应的表现方式和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服用抗生素会使你的天然肠道细菌平衡被打破,这可能会导致长期的腹泻症状。
对肾脏的损害
通常药物经肠道吸收,吸收后均以原型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易受到药物损害。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头孢噻啶及高剂量喹诺酮类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继而出现血尿,少尿。发现肾损害后及时停药,大多可逆。
对肝脏的损害
通常抗生素吸收后在肝脏代谢,故肝脏易受抗生素损伤,可致肝损害的药物有无味红霉素、利福平、磺胺类、异烟肼、四环素类等。
对胃肠道的损害
各类抗生素,尤其是口服给药者均可由于药物本身刺激作用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等反应,肠道菌群失调也是胃肠道反应原因之一,如林可胺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也可引起腹泻。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万古霉素均可损及第八对脑神经,可致听力或前庭功能损害,喹诺酮类可引起兴奋、失眠等,在肾功能不全、有癫痫等病史的患者尚可发生抽搐等严重反应,氯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可致精神症状发生。
对造血系统的损害
氯霉素、磺胺药、半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有可能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其中氯霉素所致者为多,严重者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且不可逆。
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大剂量林可霉素静滴可引起晕厥、心跳呼吸停止,红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等静脉给药时易发血栓性静脉炎。
造成营养不良
应用四环素类、磺胺类等广谱抗生素抑制肠道菌群不仅影响胃肠道的动力.还降低营养物质的吸收,使其合成维生素B、K等缺乏,出现口腔黏膜疹、舌炎、肛门刺激症等。
其他
四环素类可致牙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全及骨骼生长抑制,喹诺酮类可导致骨关节损害,对幼龄动物可引起负重软骨病变,导致疼痛和跛行。
感冒发烧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而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对于发烧来说,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如果是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引起的发烧,给予抗生素只会加重病情;还有不少患者频繁更换抗生素,觉得一种抗生素效果不佳,立马换另一种,这样只会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一些患者将抗生素当消炎药用,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
哪些药物属于抗生素?
有个很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看药名,介绍几种常见的抗生素命名方式。
1.XX西林
会叫这种名字的药,基本上就属于青霉素类的抗生素,比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氟氯西林等,有青霉素过敏史的孩子一定要避开。
2.头孢XX
属于最常见的一类抗生素,比如一代的头孢唑啉,二代的头孢呋辛、头孢克洛,三代的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四代的头孢吡肟等,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类抗生素。
3.XX霉素
最常见的如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
4.XX沙星
比如左氧氟沙星等。
5.XX硝唑
比如甲硝唑、奥硝唑等。
6.磺胺XX
磺胺类抗菌药,用作词头。如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
看说明书也能分辨抗生素!
在药品标签或说明书的“适应症”或“药理毒理”一栏中,凡表明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疾病的药物,具有抗菌作用或抑菌作用的药物,就是人们指的抗生素,即用于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
如在阿莫西林的说明书上“适应症”:用于敏感菌(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的下列感染”,说明书上“药理毒理”栏上说,“......等均有抗菌作用”。凭此,可认定阿莫西林是抗生素类药物。自然,根据前面的办法,从“西林”二字就知阿莫西林是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
抗生素是处方药,不应自己去购买使用,医师药师都知道那些是抗生素,可以多咨询。一般药店,抗生素都是专柜销售,这也是一个识别标志。
10种常见病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1.慢性咽炎
急性咽炎治疗不及时,会转成慢性咽炎,出现干呕、嗓子痒等症状,但一般并没有任何病菌,只是由于咽部黏膜已有慢性炎症的病理改变,如黏膜充血、肿胀、肥厚、干燥、变薄、萎缩等。除非有细菌感染,如咽部有脓点、出现发热等症状,才需要使用抗生素,且遵医嘱。
2.妇科炎症
慢性盆腔炎,慢性子宫颈炎治疗上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只有急性炎症发作,才需要抗生素,而且必须是医院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药物。而对于阴道炎、外阴炎等,只有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需要抗生素,其他都是不需要抗生素治疗的。
3.前列腺炎
据多项研究调查,只有约5%-10%的慢性前列腺炎有明确的细菌感染,需要口服抗生素治疗。而且慢性前列腺炎的抗生素治疗,应依据下尿路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而不是觉得自己发炎不舒服而随意服用抗生素。
4.腹泻
腹泻病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之分,抗生素对于非感染性腹泻病没有必要使用。由于病毒引起的寒湿型腹泻、暴饮暴食引起的伤食腹泻,以及脾虚引起的脾虚腹泻,都不适合用抗生素。
5.感冒
90%的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并无作用,起不到任何治疗作用。病毒引起的感冒大约病程5-7天,大多数患者都可自愈。如果症状持续,或伴有高烧、气喘,应及时就诊。即使某次感冒合并了细菌感染,医生开了抗生素服用,下次感冒又出现同样症状,也不可使用上次剩下的药,因为感染的细菌可能不是同一类。
6.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为高烧、呕吐等症状时,确实要遵医嘱用抗生素。但慢性中耳炎是否要用抗生素,应听从医生建议。如果觉得耳朵发炎而自己不规律地使用抗生素,可能增大耐药风险。
7.腮腺炎
腮腺炎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常见发热、头痛、咽痛、食欲不佳、呕吐等,数小时腮腺肿痛。腮腺炎是由病毒入侵引起,所以一般抗生素和磺胺药物无效。
8.鼻窦炎
鼻窦炎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患者很难分别,应请医生判断。约有1/3的鼻窦炎患者会继发细菌感染,需要用抗生素对症治疗。
9.胃炎
胃炎有的是感染性炎症,如由幽门螺杆菌或其他细菌引起,但幽门螺杆菌的清除却不能套用一般的抗生素治疗,它顽固得很;而如果是因为物理化学因素造成的胃炎,如长期过热、粗糙食物、饮酒、药物等,服用抗生素更不会有效。
10.尿路感染
急性膀胱炎是下尿路感染的一种,一般女性常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或可有血尿或者发烧。尿路感染需要查明有关细菌,再进行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
本文的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三甲医院网删除。
本文编自网络,不代表三甲医院网观点,其中若有文字或图片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三甲医院网删除。
想要了解更多的看病攻略,欢迎关注“就医搜”微信公众号,每天都会有实用的文章推送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