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池穴的神奇功效,艾灸有什么顺序吗?
你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是一名资深艾灸从业者,拥有丰富临床经验。也是一名艾灸教师。为很多企业,单位学校做培训。教出很多具有实战能力艾灸从业者。也帮助了很多家庭艾灸爱好者,学习艾灸。
《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次后从头向右而渐下”。《明堂灸经》也指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宜慎之”。《千金翼方》说:“凡灸法先发于上,后发于下,先发于阳,后发于阴。” 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施灸的时候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头部,后灸四肢;施灸时间以舒适为适合初学者
按以上的顺序进行,先阳后阴,从阳引阴,不会有失眠上火问题。从上后下,可以避免面部哄热、咽干口燥等不适之感。先少后多,主要是使艾条的火力由弱增强,以使人能易于接受。需要灸多是人,可先用小艾条灸起,逐渐更换大艾条,或者使用小艾条多时间代替。
临床施灸的时候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因病制宜,特殊情况宜灵活掌握,不可以拘泥于此
艾灸还要注意烫伤问题,晕灸等等。艾灸虽好,需要学习一定中医基础知识,经络穴位后,掌握基本艾灸手法。坚持不懈,遇到排病反应及时调整方案。才能做出满意的药果
我是专业艾灸文化传播蕲艾种植者,喜欢老吴和蕲艾的请关注加评论。
大肠湿热按摩哪里?
可以按摩下腹部或肚脐眼周围,促进肠胃蠕动,加快大便的排泄。从而达到去湿热的效果。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学位进行按摩,例如曲池穴、丰隆穴等。可以起到清热和祛湿的作用。还能够排出体内的毒素,并且还具有减肥的功效。按摩只是个辅助治疗,建议您还是到医院配合祛湿热的药物进行治疗。
怎么才能祛除湿气?
在工作生活环境压力这么大的今天,因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引起的肠胃湿气等问题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生活中经常听人说“最近越来懒了,身体乏力,贪睡早晨又起不来,喝水都会发胖……”
中医上讲这些都是体内湿气重啊!那么,湿气是从何而来的? 湿气过重的表现都有哪些呢?怎样才能祛除湿气的困扰呢?
湿气从何而来?1.吃了过多的油腻物,爱吃火锅,爱吃涮肉,消化不了,堆积成湿,中医认为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
2.爱喝冷饮、爱吃凉菜、冰镇啤酒和各种冷冻食品。
3.还有就是环境、季节因素的影响,比如冬有暖气,夏有空调,很容易湿气缠身,导致身体倦怠无力。
这三种症状归根结底都和“脾气”有关系,“脾气”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糟粕的能力,如果这种能力下降了,营养吸收不了的同时,糟粕也排不出去,留在体内就成了湿。带着这些废物,身体自然就觉得疲劳了。
湿气过重都有哪些表现?湿气过重身体会出现以下几种重要的表现:
1.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 小肚子大(常有胀气),身体浮肿。
2.身体发沉、发重,头也发蒙,虽然头不疼,但是不清爽浑身无力。春天尤其明显,俗称“春困”。
3.皮肤上会有湿疹,胃口也不好,吃什么都觉得没味道,嘴里发黏。
4.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睡觉打呼噜,痰多,咳嗽,睡觉流口水,口臭,身体有异味,耳内湿,毛发粗糙,易脱落。
5.舌头伸出来时,舌质很胖,颜色偏淡。症状严重的,舌头边上会有齿痕,这叫“裙边舌”。
6.眼袋下垂,黑圆圈严重,肥胖,减肥后反弹,机能衰退,对房事不感兴趣质量不高。
如果你有以上1~2种症状,马上要引起注意了,说明体内有湿气。湿气不除, 是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
怎样祛除湿气?祛湿首选红豆薏米 : 如果世上有一种药,又能当饭吃,还能当茶喝,不仅美容养人,还能解决大问题。它们一是薏米,一是红豆。
熬薏米红豆粥是有很多技巧和讲究的。薏米很硬,红豆也很硬,如果放在锅里一直熬,大概熬一个多小时还不烂,很浪费火或电,搞不好还会把水烧干,造成糊底。所以建议煮之前,预先用水泡上3小时。
薏米红豆粥有个好处,就是怎么熬都不会发黏发稠,底下总是熬烂了的红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红色的汤,而薏米和红豆的有效成分大半都在汤里。熬粥的时候,水放得多一些,这些汤就够我们喝半天了,正好可以当茶喝。这汤看似简单,功效可非同小可。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在中药里称作“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
薏米和红豆的“消肿”作用,不要以为是水肿,现在的人,10个里面起码有5~6个身体发福,这也是肿,叫做体态臃肿。在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意味着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人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水肿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程度有深有浅而已。
祛湿性很好的红豆薏米粥,能祛除这些滞留在人体的水液,所以,薏米红豆粥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尤其是对于中老年肥胖者,效果尤其好。
有一点要切记 : 红豆薏米千万不能加大米进去!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红豆和薏米都祛湿,本身不含湿,所以它们怎么熬都不稠,汤很清。
运动排汗 : 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方法。特别是夏天尽量不要开空调,多开风扇,让身体里面的汗排出来,否则你的湿气太重,到了冬天肯定会得病的。 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运动可以舒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环境祛湿法 : 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水分摄取要适量。
均衡饮食祛湿法 : 肠胃系统攸关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此外,适当午睡、戒烟戒酒、饮食清淡适量也是祛湿途中应该注意的。
经常牙肉发炎按摩什么穴位及食疗方?
牙肉发炎可以按摩手部的合谷穴,可以快速缓解疼痛。除这个穴位,按摩下关穴、颊车穴、曲池穴也对缓解疼痛很有用。饮食方面,可以多吃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下火的食物,比如黄瓜、苦瓜、冬瓜、绿豆等,甲鱼、薏米、党参等煲汤也有效果。还可以多喝菊花茶,它也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小孩晚上发烧?
小孩发烧的快速治疗方法:
小孩年龄最小1岁以下,最大10岁。
体温:38.5℃——39℃
采血点一:
【主要穴位】手指四缝,手十并
治疗方法:
以针刺四缝、手十并(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泽双侧)为主,治疗小儿发热,效果较好。各穴连刺使其出血,针四缝穴时,以点刺四缝穴处的静脉出血。
采血点二:
【主要穴位】风池,大椎,曲池,合谷
治疗方法:
先刺风池、大椎,再取曲池、合谷。壮热配十宣、耳尖、风府;速刺,得气后即出针,
摇动针孔、任其自然出血,不出血者挤压出血2~3滴。十宣及耳尖用三棱针放血4-5滴。日针2次,每取主穴外,再刺配穴2~3穴。结果均在2天内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