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病都是有哪些症状,能否推荐几本解决心理问题的经典厉害的书籍?
一、《亲密关系》 克里斯多福·孟
在亲密关系中,所有的一切都是重要的部分,即使是令人不悦的冲突与不适的情境。
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
二、《自我关怀的力量》 克里斯廷·内夫
人只能给出自己拥有的东西。只有你把自己爱够了,才能真正爱别人。只有你给自己的关怀足够了,才能真正关怀他人。
三、《教出乐观的孩子:让孩子受用一生的幸福》(经典版) 马丁·塞利格曼
父母与老师只重视孩子的感受而忽略了孩子的所作所为,比如掌控感、坚持、克服挫折与无聊以及应对挑战,这使孩子更容易抑郁。
我们需要的不是鼓励儿童“感觉满意”,而是教导他们“表现满意”的方法。
四、《真实的幸福》 马丁·塞利格曼
真实的幸福来自找出并培养你最突出的优势,并且在每天的工作、休闲、亲子游戏中运用它。
五、《非暴力沟通》 马歇尔·卢森堡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有些人用非暴力沟通理解自己,有些人用它改善人际关系,还有人借助它改进工作。在世界各地,非暴力沟通被用来协调各个层面的争论和冲突。
心里一直不开心?
因为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要想每天都是乐呵呵的,很难。
在人的生理周期中,也分高潮期和低潮期。高潮期时,精气神格外饱满,做事效率高,心情愉悦,乐观,进取意识强。
但在低潮期,看啥都不顺眼,动不动就发脾气,感觉生活和工作上尽遇到不顺心的事,怎么努力都没有收获,人生好灰暗。
俗话说:“境由心造”。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而不能由情绪去控制我们的行为。
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点去调整:
1、当心情不好的时候,要搞清楚,是什么事情导致了不良情绪。(寻找原因)
是不是有人说了让你不开心的话,或者工作不顺心,还是身体不舒服……
情绪低落,不是没有来由的,它总会有个触发点。
2、面对这个让你心情不好的事情,梳理这个事情,是不是自己高估了它的影响程度。(面对情绪)
有些时候,由于太敏感,别人的某个不经意的行为,会被解读为明显针对自己的攻击。
这种情况,往往在事情过去后,发现不过是自己内心的独角戏,是一场错位的误解。
3、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和乐观的、有生活目标的交朋友。(学会调节)
当意识到有不良情绪袭来时,要转移注意力,千万不要钻牛角尖,和自己过去不去。
如果悲伤,允许自己流泪,但不要做伤害自己的事。去看场电影,和好友聊天,运动也是释放自己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最后我想说:不要闷着,不要任由不良情绪驻留。这些浪费时间的事,对我们来说,太贵了。
可以一时不开心,可不要一直不开心。没有什么事值得让我们这样耗费自己。
“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一起共勉。#情感写作小能手#
我是@云间看生活 ,喜欢读书写作,爱美爱生活,一直行走在成长的路上。
希望我的文字能帮到你。
心理阴影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谢谢邀请。心里阴影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心里阴影对一个人的人生有着重要影响,要说有多大,要因人而宜。我个人认为,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都会在人生中经历不同的顺境或逆境,没有谁的人生永远是鸟语花香,花团锦簇。人生就像在大海中航行,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惊涛骇浪,有时会遇到友好的鸥鸟和小鱼,有时也会遇到恶浪和鲨鱼,所以人活着就要心胸宽广,以平常心应对生活中的急事难事,以宽容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一个朋友大龄青年四十未嫁,周围的同事讥讽她一句:“看你永远也嫁不出去了。”她竟因此患了抑郁症。因为旁人一句走心的话,她心里的阴影挥之不去。其实想想何必呢,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才会认为自己最重要,大家都在忙忙碌碌做自己的事情,没有人会一直关注你,别把自己看的太重要了,开心做好自己,心胸宽广一些,对周围的同事微笑着不动声色的回击一句,还会有抑郁症吗。所以,我们大可以把一切事情放宽,什么事情别太放在心上,过去就过去了,有点阴影就顺其自然不要总去想了,太阳也有黑子,月亮也有太阳找不到的地方,人生而不易,何必自己给自己找不愉快呢,多想想快乐幸福的事情和人,还会有什么阴影呢,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是最疼自己的人,只有自己爱自己,多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多想让自己的生命更美好的事情,不是很好吗。像我这样神经比较大条的人,对于所有的恶人恶事从来不放在心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什么事情过去就像风吹过一样,或许当时还在心上刮起一点风波,但是过后依然快乐。所以,心里阴影就是一句话,天空飘过五个字,那都不叫事。另外,请你记住,凡是使你痛苦的必然使你强大,珍珠也是经历沙粒磨合的痛苦而形成的,有阴影的地方必然也有光,把所有的阴影变为阳光,让自己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成熟,不断的丰富完善自己,直至看到另一个更美好的自己。
有时总感觉心里空空的一直没状态?
感谢邀请!我很高兴参与本话题的讨论。
如果心里一直有空空的感觉,这会影响你的心理状态,日久也会损耗你的精神,但是,您提出问题寻求帮助,说明您已经开始慢慢摆脱这种心理状态了。
每个人的经历、所处的环境、面临的问题以及认知世界的模式不同,所以心里空空感觉的成因每个人也不一样,但是,表现出来的状态大体相同,迷惑、茫然,不知该做什么,甚至还伴有焦虑感、抑郁感。
心里有空空的感觉,一方面也说明您是一位有追求的人,因为有追求,所以,您茫然。有的人一日三餐外,不想未来,每天也很乐呵,因为他对现状满意,不存在心里空空的感觉。
有的人认为,有了目标,加上意志力,就解决了问题。果真如此吗?我认为不尽然。
为什么有的人有目标,每天都忙于工作,但脸上却看不到一丝真切的笑容呢?甚至,很多工作狂送上年轻宝贵的生命。
那么,什么才是科学的解决之道呢?
生命有动力,才有生命力,而目标和意志力并不能产生真正的动力。动力,也称作驱力,驱动一个人向前走的力量。
这个驱力,不是来自外界,不是因为外界给一个赞美,或一个奖励,或一个社会地位,或荣誉光环。大量实证表明,这些只能给予一个人短暂的快乐,激发您短暂的动力,身边这些实例也不少。有些名星、成功人士因癌症而撒手人寰的并不在少数。
也有很多在文学、艺术、科学以及其他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人士,都很健康,甚至有很多老寿星。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喜欢他们做的事,他们热爱。
他们在自己的生存、社会需求以及自己的喜爱之间找到了切合点,因为喜爱,所以愿意去做,成为驱动力。既成就了事业,也成就了自己,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所需。
所以,关键问题不是目标,不是意志力,而是我们需要静下来了解一下自己,什么才是内心最爱?想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定位,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把这些问题清晰化以后,便有了方向,再拟定总目标,再细化具体目标,管理好时间,每天具体做什么。
人们因为喜爱而会坚持,因为坚持而会取得无数个小成就,因为成就又会增加动力,这是一种良性互动。
喜爱才是产生人生动力的源泉。不喜爱的事,即使有目标,有意志力,能坚持做下去,也不会有发自内心的喜悦,甚或带来的只是压力,这方面的实例并不少。过多的压力导致精神、躯体的疾病。
希望我的发言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欢迎关注我,留言交流。
到底是心理有问题还是心脏有问题?
身体不舒服,心理恐惧不安,到底是功能性问题——心理问题还是器质性问题——心脏问题?如果没有其余特殊信息,是应该首先排除器质性疾病(心脏问题)的。
诊疗原则器质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精神科有一句话叫精神病不死人,因为我们的疾病更多的事影响日常思维和行为,但不会直接去损害我们人体的某个器官,更不会直接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安全。
比如惊恐发作时,患者明确感受到濒临死亡的感觉,但实际上远没有那么严重,患者也不会因为急性焦虑发作而死去。
但心脏病是死人的,而且还是中老年人的主要死因之一,所以需要先排除心脏的问题。
焦虑的表现排除心脏问题后大概率是焦虑引起的心悸和胸闷气短的感觉了。其实这也是焦虑症最常见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心悸、胸闷、气促、出汗、发抖、尿频症状。
而心里不安甚至恐惧本身就是焦虑症的常见主诉,所以应该说你的焦虑症状还是很典型的,内心紧张不安、预感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导致行为的异常,躯体的不适,并出现痛苦的体验。
其实在综合医院内科门诊中,内科病患者焦虑的发病率占前三位的是:1.高血压2.慢性疼痛3.更年期综合征。所以焦虑在外面普通人群的发病率还是很高的。
说一说我的观点排除心脏问题的前提下,焦虑是可以先行进行认知行为治疗的,没有任何坏处,而且对焦虑症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其它精神疾病。但同时心理治疗有明显的治疗起效期,起码3周左右才会看到疗效,而且一些心理治疗接受度低的患者可能根本看不到疗效。所以,同时开展抗焦虑药物治疗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