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椎穴准确位置图和作用,日常该灸哪个穴位比较好?
这远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的。我治病做了近四年的艾灸,取得了不少经验和认识,并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也许只有这样系统性的理解才能很好地说明这一问题。现谨把我写的经历与大家分享。
我的艾灸经历与心得(深刻体验认识)
我于2015年确诊患上了进行性肌无力症(强直型肌营养不良症)。这是一个疑难杂症,也可以说是不治之症,被称为第二癌症,其治疗尚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现阶段基本上可以说是无医可求、无药可吃。我从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了艾灸,又从电视上了解了一种叫作“热敏灸”的灸疗方法,四年来主要就是靠艾灸来维持身体正常机能,保持身体没有垮下去的。因此取得了大量的亲身经验和体会,掌握了一些艾灸的规律,深刻认识到艾灸确实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其效果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之所以能产生神奇的效果,个人多年反复琢磨认为主要在于在方法得当的情况下,其艾灸的热量通过身上的某些点(暂时可称之为反应穴位)进入身体内,能够调动气机使体内之气明显流动并带着热量向身体内组织传输,而且自寻病灶(身体内组织的淤堵)将之打通(所谓气至病所?),同时驱除寒湿,从而使身体通达如常(所谓气血通畅),疾病由此而除。尽管这一原理或治病机理尚不清楚,但艾灸中产生的现象和效果却是明显的。当反应穴位找到后长时间在此点上施灸,就好象有热量由此穴位向身体灌输一样,流入体内,然后向病灶传去,及至全身(是否是按经络尚不清楚,但首先传向淤堵的地方却是能明确感受到的),效果好时全身内部都会有热感且某些地方比如脚心手心寒湿重的部位能明显感觉到有寒气向外排出。好的时候,还可以观察到这样一个独特的现象,即艾条的火头会或轻微或剧烈的发颤抖动,极个别时候正会象磁铁样相斥。多次观察到这些现象后我才琢磨出,原来这应该是也是一种排寒(湿?)反应,是体内的寒气从反应穴位向外排吹动火头导致的(在反应穴位一边热量进入一边寒气同时排出多么神奇,不可置信但它确实就这么神奇,稍加用心都是能观察到的!)。所以在这些现象的基础上,长期艾灸还能够明确感受这样的效果,一是驱寒,热进寒散;二是调气活血(做艾灸更能明确感觉到中医所谓气血之气是存在的),解决气血不通的问题;三是化淤散结,笔者身上很多结节样的硬块都慢慢消融了,可能也是气血通的缘故;四是祛疼,五是止痒,笔者身上一度生了很多荨麻疹样的东西,又疼又痒艾灸后都取得了很好的改善,甚至是立竿见影;六是驱风。风邪是中医里一个说不请道不明的概念,到底什么是风邪说不清楚,但能感受到。据说身体上的不适在体内乱窜就是风邪作祟的结果,也是风邪的表现。艾灸时,有问题的肌肉表面会出现大片红晕,红晕里如果出现白色的斑块,据说这些斑块就是风邪被艾灸驱出来了的表现。这些说法到底是否正确尚不得而知,但这些现象都在我身上发生过,也确实感到似乎是这么回事。这六种现象之外,总体上还感到艾灸还有这样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自寻病灶,象如上所说,进入体内的灸热会首先向堵塞的地方涌去,二是双向调节,不论什么病症似乎都有效,可以自动调节平衡。这是笔者几年来亲身感受到的效果,至于中医上有可以疏经通络补气升阳等等说法,因为不懂中医而且不好感受,因此就不细说了。总之,效果是明显的,而且推论,正是由于其热力进入身体解决了气血不通的问题,从而激发了身体的自愈能力,最终方使疾病得到治愈的(所谓能治百病正是基于此吗?)。笔者正是抱着这样一种理念坚持做艾灸的(确实也因为无药可吃,吃了三年多中药有一定效果,但总认为艾灸作用更强,而且后来中药也实在吃不下去了。也扎过一些针刺,但因为没有热气那样的感觉效果一般且有惧怵心理就放弃了),近四年下来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要不恐早已瘫痪在床了。这个病的病程是第一阶段肌肉僵硬痛疼,第二阶段肌肉萎缩,第三阶段肌肉无力。我在三年前眼皮已经耷拉了,眼皮这个薄弱部位已到了第三阶段,现在不仅耷拉的眼皮恢复上去了,而且还长出了黑头发,不少僵硬的肌肉也逐渐在恢复弹性,尽管很多部位还仍然痛疼饱受痛苦折磨,但总体上能够保持基本生活正常。这都拜艾灸之功,使我这样无药可吃的疾病患者能够维持生命,或许这就是所谓“药之不到,针之不及,灸之所宜”的最好说明吧。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艾灸效果神奇,但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要方法得当,二是要坚持。坚持一说大家都能理解,重点说说方法得当。什么是方法得当呢?从我的经验和体会,简单说重要点在于艾灸时要找到上面所说的那个反应穴位。如何找,根据笔者长期探索的经验大概可以分两步骤进行,第一步按三种情况来初步确定身体上的问题点(穴位),也就是初步明确位置。一种是完全健康身体没有任何不适的,主要是养生目的,这时建议从大椎、神阙、命门、中脘、关元、膻中、足三里、三阴交、涌泉、风池、风府、百会等公认的大穴位(对照国家标准经穴部位图很容易找到)中根据自己喜好选择几个即可。这些可以作为问题点(穴位),也可以作为反应点(穴位)直接予以艾灸;另一种是身体有不适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身体不适会在身体外表表现出来,表现为某些部位肌肉僵硬、痛疼、发痒、不适,甚至出现斑疹等,压之有痛感,这些姑称之为病理穴位(中医称“阿是穴”或“天应穴”),只要用心是能够发现或大致找到这些穴位的。再之古今医家对此也做了大量研究,对什么样的病症对应哪些穴位有着汗牛充栋的阐述,作为经验数据以此为指南把所称的穴位作为问题点(穴位)是完全可以的。根据这些我们在身体不适时大致可以找到和初步确定这些问题点(穴位);第三种情况是在艾灸过一段时间后,身体的意识会产生特别想要对某些部位予以艾灸的愿望,这就是所谓的病灶“喜灸”现象,把这些部位初步确定为问题点(穴位)一定确属正确无疑。在初步明确这些位置后,就要进行第二步艾灸精准探查定位艾灸。精准探查的方法如下:点燃18~20cm左右粗细的艾条将其火头在上述初步确定的问题点(穴位)的身体上方约3cm左右缓慢移动感受,当移动到某点时,身体会出现强烈的反应,这些反应包括烫、凉、透热、扩热、串热以及酸、麻、胀、痛、痒、凉,此处不热远处热等,有时还会有跳动的感觉,带动躯体颤抖及导致艾条抖动、象磁铁一样排斥的感觉等,总之出现的反应多种多样,这时这个点就是我们最后确定要艾灸的点,对应的点即为反应点或反应穴位。这时便不再移动,保持在这个点长时间艾灸下去(即所谓悬灸手法。需要说明的是多次尝试表明只有这样悬灸或类似悬灸才能达到这样效果,其它如盒子灸、随身灸、电热灸等这样的效果几乎没有),直到反应消失或不明显为止,然后再以同样方法寻找下一个艾灸点。以后每次艾灸时都要按这样的步骤进行。
这就是正确有效的艾灸方法,它简单明了,方便易行,效果明显,安全可靠。没有专业知识的人稍加了解就可以做,更适合自己给自己做,效果还更好,而且安全没有任何危险和副作用。我这些年就是按照上述方法坚持艾灸下来的,不料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最近身体上的一些变化更能说明问题。一般我下午做艾灸,吃完晚饭后要去和小区里的球友们打一会儿乒乓球(医生开的运动处方。阻止或减缓眼球肌肉僵硬只有乒乓球这项运动才有效果)。突然从六七天前开始,打约三四十分钟后后脖梗处大椎周边大汗淋漓发冷发凉,以手摸之象扎骨一样,让别人摸之也是一样的感觉,连续几天了都是这样,我们几个球友就思忖(球友们也都被我发展成了艾灸爱好者)这应是一种排寒(毒、湿)反应,是一种好现象,彻底祛病可能就要开始了。笔者并不懂医,可以说一点医学知识都没有,但自己身上所发生的却是事实,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的。因此笔者觉得有必要在这里把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认识写出来,一是以正视听让更多的人受益,让这个神奇的东方之草(也有人称为东方圣草)造福更多的人;二是如果有幸让一些科研人员看到这些文字也算提供素材,为他们的研究提供参考;三是借此宣传推崇让更多人了解神奇的艾灸。我经常能看到很多中医针灸大师对艾灸都十分隔膜,故弄玄虚混淆视听者更是不计其数,可见世人对艾灸的误解有多深,多么有必要对艾灸进行正确的宣传推广,以让效、验、便、廉的艾灸疗法在全国老百姓中得到全面应用普及。同时更希望身边有象我一样的肌无力病人或相同(类似)症状者的朋友们,请转告他们要尽早艾灸,以避免身体及早肌肉僵硬。如果身体僵硬发生了要想逆转会非常困难,我现在就是十几年前开始不知不觉身体肌肉僵硬逐渐形成,现在尽管艾灸效果不错但改变僵硬却太难了,估计要费上十倍的力气。所以在尚未僵硬前尽早艾灸以排除身体内的风邪寒湿,既使不能阻止也可延缓僵硬的到来,这在道理上应该是说的通的,同时艾灸也是减缓痛疼的好手段,对饱受痛疼折磨的人们也是福音。因此应该让我们这些病人知道,及早艾灸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望好心人多多转告。
对牛奶过敏的宝宝按摩哪些穴位增强体质?
宝妈最最最最最最需要的小儿日常保健推拿手法,防病还能长智力!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但凡有点小病小痛,当父母的比自己生病还心疼。与其当孩子生病的时候各种抓狂、烦躁、心疼,不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给孩子做做小儿保健推拿,帮助宝宝提高免疫力,让宝宝少生病、不生病。以下是几个可以在家做的防病调理、强身健体及助长益智的小儿保健推拿方法推荐给大家。
一、摩腹
1、适用年龄:6月龄起
2、位置:腹部
3、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4、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环指的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每分钟100次左右,操作1-3 分钟。
二、捏脊
1、适用年龄:6月龄起
2、位置:背脊正中,尾骨末端至大椎处。
3、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和脏腑、培元气的作用。
4、操作:龟尾穴至大椎穴(督脉)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提、放的前后顺序,自龟尾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捏一遍,如此循环,可捏拿 4-6遍。
三、按揉足三里
1、适用年龄:18月龄以后
2、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 3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3、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4、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 1-3 分钟。
四、按揉迎香穴
1、适用年龄:18月龄以后
2、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3、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4、操作:单手食、中两指按于两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 1-3 分钟。
五、按揉四神聪穴
1、适用年龄:30月龄起
2、位置:在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
3、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
4、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聪穴,再按前后神聪穴,每次 1-3 分钟。
以上几个简单的宝宝日常保健推拿方法,具有预防疾病、提高宝宝免疫力的功效,家长很容易操作。在推拿的过程中手法需轻重适度,节奏要相对慢些。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以他感觉舒适作为判断你手法轻重、快慢的标准。孩子皮肤上也可涂抹适量的润肤油。
但如果宝宝生病了,最好尽快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需要进行小儿推拿治疗时,还需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儿童发烧按摩哪个部位可以退烧?
合谷穴就是常说的虎口位,发高烧时按摩此处非常有效果,同时还有治疗鼻塞的作用。可按摩风敷穴位,顺着后脑勺往下摸,摸空处就是风敷穴位,感冒发烧时按摩这个位置可以解决风寒。可以按摩大椎点,大椎点在颈背中线,第七颈椎突以下。大椎穴主全身的阳气,主要治疗发烧、感冒、体弱等疾病。
人身体为什么老是感觉臊热?
你好,你的这个情况,应该是阴虚内热的表现。阴液不足,不能制阳,阳气偏亢,故发为虚热症状。
指导意见:
你的这个情况,可以服用一些滋阴清热的中成药来调理,比如地黄丸,就应该有比较好的效果。同时,可以结合自己按摩一些穴位来调理。选取太溪、三阴交、大椎、合谷等穴位,每天按摩20分钟,以局部酸胀感为度,坚持一段时间,效果也当显著。具体穴位定位可以网上搜索穴位图。
你们有身体排寒气的经验吗?
我身体里寒气非常重,十多年了,膝盖积液手指会肿,都是身体里寒气太重的缘故。
为此多次进医院,花了大几万,但是身体还没有全好。
今年八月份,手指又开始肿了,去医院挂水一周,只是减轻,还没有完全好。
在头条问答上看到你最惊艳的国货是什么?
有说吃骨仙片吃好了筋膜炎的。
还有说喝玉屏风口服液喝好了怕风的。
还有说喝米酒可以排除寒气的。
于是,把头条上这些朋友所说的有效的东西,我都买了,喝了。
骨仙片买了三盒,前两盒很守时的吃了,第三瓶感觉身体好多了,到现在也没吃完。
玉屏风口服液买了三盒,前面也是认真喝,现在就剩这几只了,没怎么喝。
米酒刚买时,是早上和晚上都加水家鸡蛋加红糖米酒煮开一起喝,已经喝完两瓶了。
今天醒来,试试我的手指,里面已经没有疼的感觉了,虽然从外观看,手指关节还是没有恢复原样。
以前这样冬天天气,我是不敢在屋里静坐的,因为只要超过五分钟不动,膝盖里面就痒痒的,冷的缘故,上冻的感觉。就得用热水袋或者电暖器烤烤。
昨天今天一直在室内做着看书玩手机,没了不舒服感觉,身体里寒气应该不重了。
感觉身体好多了,不过还得继续加油,喝米酒,多锻炼,让身体一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