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医养生理论,有哪个看书软件可以看有关中医养生方面的书籍?
书,《中医基础理论》,《岳美中论医集》,可以当入门书籍,网站(APP):灵兰中医,大象中医,可以先看看他们的微信公众号(里面有一些文章很好,有一些文章有问题,最好有一定基础再去看)
中医仁心宣传文案?
1、国粹中医,养生世家——天然好养生。
2、专注中医养生,拥有天然好身体。
3、天然好健康,养生予民众,乐中医世家!
4、华佗扁鹊李时珍,养生世家自然好;无毒无害传千年,加强国人免疫力。
5、天然妙手真奇术,不施针砭天然好。
6、天人合一好医道,中医国粹惠万家。
7、中医世家技术高,养生还是天然好。
8、世家传承医德俱,治病疗心一身轻。
9、万物同源,天然好,医养之道——天然好养生世家。
10、三代中医济天下,天然好养生世家。
保健技能证书是什么?
国家承认的保健养生资格证书有养生保健师,营养保健师,健康管理师,经络调理师,公共营养师。1、养生保健师是利用中医体质养生理论和传统养生保健技术,对个体或群体的体质情况进行分析、评估、调理、指导,通过综合性、针对性的调养措施,制定出不同体质类型人群的个性化养生方案,实现阴阳平衡协调,以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专业养生保健技术人员。
2、营养保健师是运用营养学和保健食品学,食品卫生学以及医学的相关知识对各类人群的营养给予指导、疾病予以营养防治并向大众传播营养食品与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
3、健康管理师是从事个体和群体从营养和心理两方面健康的检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主要从事的工作内容包括:采集和管理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信息;评估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和疾病危险性。
4、经络调理师运用中医经络技术,通过刺激人体经络、穴位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脏腑功能,调整、改善各种慢性病及“亚健康”状态的专业人员。
5、公共营养师主要从事营养咨询、营养指导、营养知识宣教等营养顾问工作和根据不同人群和年龄,进行营养食谱编制指导工作,属于职业技能型人才。
中医养生应该划在文化领域还是健康领域?
穿越历史的长廊,回望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古铜青瓷等源远流长,流芳溢彩。当然,还有一种文化根深叶茂,灿烂夺目,它就是传统中医养生文化。
起源《十问》尧问于舜曰: “天下孰最贵?”舜曰:“生最贵”。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主》一书。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
我国传统中医养生文化起源甚早。有关养生文化的文字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
到了西周,养生思想进一步发展,提出饮食调理要与四季气候相适应等理论。战国时期我国养生文化发展迅速,各种历史著作都体现出了人们养生的观点。先秦时期,出现了儒家、道家等养生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养生思想的范围逐渐变得广泛,养生方法也呈现多样化,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越来越迅速。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世界文明古国,相较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养生文化而言,中医养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实践经验,它汇集了我国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融合了儒、 道、佛及诸子百家的学术精华,堪称一棵充满浓厚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之树。
传统中医养生之道,涵盖了七大方面
1.神养;包括精神、情趣、品质等方面的调养。2.行为养;起居行为调养。3.气养。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体育健身活动。5.食养;食疗调养。6.药养;中医常有“药膳”之说。7.术养;即利用按摩、推拿、艾灸等疗法进行养生。
传统中医养生文化的三大特点
1、防重于治,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医古典医著《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预示人们从生命开始之初就要注意养生,防病于未然。《子》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故无患也。这种防病抗衰思想与中国文化中的祸患意识一脉相承,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精华。2、顺应自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养生,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不可违背自然规律,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黄帝内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顺应自然养生,即顺应四时气候和阴阳变化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综合调养的养生方法,其宗旨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自然,以葆健康。
3、阴阳五行,平衡统一 五行从人体来讲,又代表着五脏。自古以来,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通过“肝主木,心主火,脾主土,肺主金,肾主水,五行配五脏”的辩证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并借此来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掌握人体运行机制。
艾灸养生,传统中医养生中的一朵艳丽奇葩
作为与传统养生文化同气连枝、血脉相连的艾灸,艾灸养生文化在我国中医养生文化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不管是从未病先防、顺应自然,还是阴阳五行学说的任何一方面出发,艾灸都以其独特的养生魅力征服无数华夏儿女。上至炎黄孔孟,下至村夫走卒,无不珍视艾草;而在已被考证的中医古籍中,涉及艾灸的记录更是达到200多处。
艾灸养生——未病先防
《扁鹊心书》:“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通过艾灸,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滋养脏腑养气,以提高免疫力,未病先防。艾灸取穴方案:关元穴: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位于脐下三寸处。足三里:滋长气血,补肾益气
神阙穴:温经散寒,平和阴阳,调理气血
艾灸养生——顺应自然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在中医养生中,古人讲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根据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这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艾灸养生结合二十四节气,有自己成套的养生系统。艾灸养生——阴阳平衡
中医养生学认为阴阳分别代表人体内相对的双方,《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说明人的形成和生长进展的规律离不开阴阳。在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维持阴阳相对平衡,如果出现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过盛,就会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出现病理状态。人体养生,防止衰竭,贵在调和阴阳,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艾灸养生,也是一个讲究滋阴补阳的过程。比如,在夏季,就是阳气最旺的季节,在这个时候艾灸承山、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与艾火的纯阳之火结合在一起,有益于祛除因梅雨季节等带来的寒湿,打通经络,达到阴阳平衡。
承山
阴陵泉、三阴交
沧海桑田,和风细雨,走不散的都是缘分,断不了的都是历经千年的情意。从历史中走来的传统中医养生文化,承载了先人五千多年深邃凝重的智慧,并在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焕发勃勃生机。
同时,艾灸文化作为中医文化一朵艳丽的奇葩,也重获新生,成为当代人养生新风尚。
时值农历五月,艾草收割旺季,养生的好时节。
墨疗是什么?
墨疗法是传承千年的药墨集药墨特性、中医按摩、推拿、点灸、火疗、刮痧、锤疗、透皮疗法等养生方式的优势于一体。
药墨一般由42味中药发酵而成,形成墨随血走,内通五脏六腑,外透经络肌肤的效果。外用药墨既不会给身体带来任何副作用,药效又可直达病灶。
墨疗养生立足于大健康产业,成为未病养生界的新宠。墨疗法主要是“治未病”。
大家可以看看气虚质与血瘀质两种不良体质的辨识与墨疗法调理:
1、气虚体质的辨识与墨疗调理
气虚体质即疲乏派,属元气虚衰、机能不足,以疲乏、气短、汗多,易患感冒,以及病后康复缓慢等为主要特征。
墨疗法调理气虚者:使用经络墨柱选取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三条经络线进行点灸,再配合药墨贴敷点灸之处。
2、血瘀体质的辨识与墨疗调理
血瘀体质面斑派,属血行不畅或血行瘀阻,以肤色晦黯、面癍较多、口唇黯淡,易患痛证、易生包括等为主要特征。
墨疗法调理血瘀者:使用经络墨柱选取足厥阴肝经及背腧穴进行点灸,再配合药墨贴敷于点灸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