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陵泉与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梁丘准确位置和作用及功效是什么?
梁丘准确位置和作用及功效是什么
梁丘穴位于膝盖附近,具体位置是在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有祛风除湿(祛除体内风邪和湿气),活络、止痛的功效。
梁丘穴是十四正经里足阳明胃经上面的一个腧穴,同时也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位于膝盖附近。
多用于治疗急性胃痛、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尿血以及乳痈、乳痛等疾病。治疗这些疾病时,常与内关,中脘,天枢,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阳陵泉,曲池等穴位相配伍,以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
日常可按揉或者艾灸该穴位来获效,切勿自行进行针刺,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如何为疲劳的人按摩?
在大量的运动之后,或者是做了重体力的活动后,往往身体就会感到酸痛、疲惫,其实像这种全身感到不舒服、疲惫是可以通过按摩来进行缓解,那我们在疲劳时该如何进行按摩放松呢?
【1】毛巾热敷
在进行按摩前可以先用热毛巾热敷5-10分钟左右,热敷可以缓解身体关节处的僵硬感,这样按摩时就不必用大的力气就可以达到舒缓的效果。
【2】按摩的顺序
我们都知道人体的血液是从上往下流的,所以按摩时也应按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从肩颈、手部、腹部、腿部逐渐往下按,这样能更好地达到去疲劳的效果。
【3】推摩的方法
对于腰部、背部、腹部、四肢我们可以采用推摩的手法,大拇指分开,其余四指并拢,放在需要按摩的部位,然后慢慢向前推摩,力度从轻到重。
【4】揉捏的方法
揉捏适用于手臂或、腿部和背部,揉捏时大拇指和其他四指捏着肌肉轻轻的往上提,然后向前做旋转动作,柔和的进行挤压。
【5】按压的方法
按压比较适合于腰部、背部、踝关节和腕关节。用手掌和手掌根压在要按摩的地方,按摩时力度不要太大,要轻缓,不要太用力了。
【6】按摩的穴位
头昏背痛:可以自太阳穴至风池穴,反复推揉3~5次。点按太阳、百会、风池、大椎、曲池、内关、足三里等穴位,每穴点按1分钟。
周身乏力:可以用双手拇指点按大椎、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神门等穴位,最后以双手掌重拍足三里穴。
肢节疲劳:可以点按双侧膝眼、血海、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位,力量可以大一些,以到达最佳的缓解疲劳的效果。
漆关节酸困按那个穴位?
1按对侧手三里穴、曲池穴;
2按揉患侧:阳陵泉穴、阴陵泉穴、鹤顶穴、犊鼻穴;
3拍打双膝关节;
4敲打双足三里穴、风市穴、丰隆穴。
腿部穴位图解大全六个重要穴位解读?
1.膝眼穴
标准定位: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
取穴:患者屈膝取穴。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髌韧带与髌内侧支持带之间、膝关节囊。分布有隐神经的髌下支。
功用:活血通络,疏利关节。
主治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膝关节病,髌骨软化症等。
刺灸法:屈膝,从前外向后内或从前内向后外斜刺0.5-1寸,可灸。
2.梁丘穴
取穴方法: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解剖: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疾病: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尿血。
人体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中脘穴治胃痛。
刺灸法:直刺 1~1.2寸。
附注:足阳明经郄穴。
3.梁丘穴
别名:鹤顶穴,跨骨穴。
穴义: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3.复溜穴Fù liū(KI7)
主治疾病:泄泻,肠鸣,水肿,腹胀,腿肿,足痿,盗汗,脉微细时无,身热无汗,腰脊强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后溪穴、阴郄穴治盗汗不止;配中极穴、阴谷穴治癃闭。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附注:肾经经穴。
4.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解剖: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
主治疾病: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
人体穴位配伍:配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配曲池穴治瘾疹。
刺灸法:直刺 1~1.5寸。
别名:百虫窝穴,血郄穴。
穴义: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
腿部穴位图解大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5.承山穴
取穴方法:人体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解剖: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股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
主治疾病: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大肠俞穴治痔疾。
刺灸法:直刺1~2寸。
别名:鱼腹穴,肉柱穴,伤山穴,鱼肠穴,肠山穴,鱼腹山穴,玉柱穴,鱼腰穴。
穴义: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7.解溪穴 Jiě Xī(ST41)
取穴方法:位于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解剖:在拇长伸肌膜与趾长伸肌胫之间;有胫前动、静脉;浅部当腓浅神经,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人体穴位配伍:配阳陵泉穴、悬钟穴治下肢痿痹。
附注:足阳明经所行为“经”。
腿部穴位图解大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6.解溪穴
别名:草鞋带穴,鞋带穴。
穴义: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散流四方。8.委中穴 Wěi zhōng(BL40)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解剖: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层为腘动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胫神经处。
主治疾病: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人体穴位配伍:配大肠俞穴治腰痛。
刺灸法:直刺 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
附注:足太阳经所入为“合”。
有哪些可以自己按摩并立竿见影的穴位?
现下穴位按摩是人们养生的方法之一,我自己学了几个穴位的按摩:
1、合谷穴。位于大拇指和食指之间(手背第一掌骨之间),当牙疼、嗓子疼的时候很快就会缓解。
2、商阳穴,在食指端指甲根部(靠大拇指一侧)。在吃多了不消化时点按商阳穴,很快就不撑了。
3、后溪穴。在手背位于第五掌指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处。颈椎、后脖颈酸疼时按摩,或者两手后溪穴对后溪穴对敲,很快疼痛就消失了,长期敲打可防止颈椎病。
4、列缺穴。这是止咳穴,止咳很快。
5、委中穴。在腿后窝处。腰疼腰酸时按揉,几分钟缓解。
6、承山穴。在小腿后凸起的肌肉下。关节疼痛立止。
7、丰隆穴。在膝眼与外脚踝连线居中处,痰多、湿气重时敲打、按揉,止痰利水。
8、太冲穴。在脚大拇指和二拇指中间往上骨缝中,缓解感冒症状。
这些都是平常用来救急的穴位,一试便知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