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心得体会800,对于天天追养生讲座的老年人?
因为会销模式操作门槛低、容易复制、结构简单,太多的草根、莽夫都要来参与,于是构造出各种模式和玩法,但是这一构造不要紧,反而是暴露出人之本性:贪婪、自私。
为了满足自己心底深处的贪婪,在会销的基础上增加套路、忽悠、虚假宣传、无据承诺,更有甚者还因研究会销套路成立江湖“师门”,成群的徒子徒孙集中在一起研究他们所谓的新型模式,讲几天课、发几道礼、卖几次货……
好景不长啊,他们也没曾想到,这么多人一起研究会销模式,怎么如此用功费事的研究,现在却给自己的路堵死了。可恨的是,不仅仅是他们无活可干,无饭可吃的同时,还把大伙儿赖以生存的行业整得穷途末路了。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有道,有道才可长久,生意亦是如此,人在做天在看,相信上天是公平的,一切建立在损害他人利益的所得和事情都无法长久。

经历了执法部门的监管风暴,不少会销从业者都在感叹抱怨:“我们做的是健康产业,我卖的是国家批准生产、允许销售的产品,我也试图培训员工给客户做服务,为客户好,甚至通过我的努力还解决了社会的养老和就业问题……”
说到健康产业,扪心自问,有多少做会销从业者真懂健康,先不说员工如何,有多少老板是可以担得起这个称呼的?
且不说你是不是专业,就说你的发心吧,你是真的了解你卖的产品吗?是真的学习之后推介给客户的吗?产品是货真价实的吗?你为客户提供服务、售后服务和增值服务了吗?对待客户是真诚如一吗?客户通过使用你的产品消费你的服务身体的确有所改观吗?每天来到你这里客户快乐吗?……
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养生指南读者服务中心的员工是必须每天睡觉前自省的,并且店经历还要给考核、评价和答案,这是是否留用的基本条件之一。
现在一提到大健康产业,尤其提到保健品,不少人直接说,就是骗子,全都是骗子,就是用套路忽悠老人钱的……这是为什么?我想这叫自作孽不可活,现在社会大众对会销的如此评价,完全是大家自己造成的,透支了消费者对你的信任和依赖。只知道从客户身上去索取,而且不择手段毫无底线,上天是公平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果,曾经你怎么得到的,都会一分不少的还回去。
此时此刻你还不醒悟吗?是保健养生行业错了?是保健品本身错了?错的是从业人员贪婪的心,是我们愧对会销这两个字。
我相信每一个还计划在健康产业继续发展的人,都会考虑,未来的路到底应该如何走!会销保健品不能再用,同时监管部门也不允许这样运营,保健养生行业还可以经营下去吗?
可以!答案是肯定的,保健养生行业依然是朝阳产业,因为保健养生需要存在、而且长期持续存在,有需要就必须要有满足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但是从业者要回归营销本质,其实营销就是传播+产品+流通+服务,能把每个环节做到位、把好关就是一流的营销方案。

之所以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打造养生指南服务中心也是这个原因,我认为这些环节能完美的实现,必须有服务中心这样的终端场所,尤其是以服务中老年人为主的服务中心。
传播,养生指南本身就是媒体,同时国家一级学会医促会保健养生分会作背书,通过联合推动全面阅读、彩虹工程等公益活动,可以把我们是谁,我们的身份说清除说明白,可以把我们的文化、主张、理念表示清楚。
产品,服务中心对产品有要求,不仅要有层层的质量、资质筛选,还要有医促会权威专家的鉴定,同时要符合品质、功效、价格、安全的4C标准,真正输出货真价实的产品和服务。
流通,集全国服务中心的读者会员力量,形成巨大的议价能力,直接可以从源头对接货源没有中间环节,挤干价格水分,平价向会员供应吃穿住行用等多方面的产品与服务,以媒体做担保,切切实实的实惠,不只省钱还更加放心而且更加踏实有保障。
服务,养生大致分为情志、饮食、运动、药物、中医外术五大养生体系,养生指南致力于全生活养生服务的探索与落地,为读者会员的身体健康与精神满足,服务中心从精神文化、居家生活、基础营养、康复理疗、保健养生做产品和服务的规划,提供相应的服务、售后服务和增值服务。
通过养生指南服务中心可以完美地承载这一切,服务中心可以客观的反应、呈现任何一个产品或者项目,这里是实现与读者会员沟通的平台,也是产生销售的平台。

只要每个店长坚守平台的文化、理念和主张,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吹嘘,不要夸大、不要虚假,用产品品质,对比价格说话,讲事实、列数据而且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正好是你身体所必需的,我认为结合会销发展也无可非议,因为这才回归了会销的本源,即会销是一种营销模式。
中医遭受不应有的限制更难做?
中医医院西药疗法已是普遍现象。中医应该坚持传统优势。从国家顶层设计角度制定战略性发展规划。解析中医的优劣。从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基地做起,保质保量供应医疗窗口,保证消费者和患者实实在在的体验到中医中药的调理养生和独到的治疗效果。非此,不可持续。
想学中医学或者中西医临床医学?
不建议学习中西医结合,现在中西医结合毕业的很被嫌弃,西医看不起中医看不上。
再一个就业问题,根本不是问题啊,只要你学习好,本硕连读,再连个博,跟个好老师,毕业出来吃香着呢;
学习不好,也没关系,只要你喜欢,能一直喜欢,在学校学个入门,毕业出来,有认识的较厉害的中医了,就去跟着学;没有认识的,尽量在中医三甲医院找个工作,多去给那些医生帮帮忙,都会教你的,做到勤学好问,绝对也不会差。
关键是你自己爱好,学会钻研。中医经典,必不可少!
学医,是一辈子的学习,真的爱,那在这里就先祝你成功!
国家近两年为什么大力提倡中医养生?
中医学,本来就是研究人体、生命、养生和疾病四大内容的,国家大力提倡中医养生,是抓住了重点,抓住了关键,抓到了点子上。
中医学,研究生命、养生,目的就是预防为主,通过养生,对失去平衡的部分进行调整,使之恢复平衡,以促使人u的各个系统都达到平衡,平衡,则健康无病。这正是中医的强项,因此,近两年国家大力提倡中医养生,才是真正走上了正道。
人的健康与长寿,不是全靠治病治出来的,真正健康长寿的最根本的因素是健康,是没病。这一点,只有中医才能做到。由于西医没有研究养生的内容,只有中医才能胜任,其他别无选择。
道家养生与中医养生有什么建议?
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从黄帝内经中讲解一下,《内经》中养生可分为养神和养形两个层次,首重养神,养神是整个养生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养神即为情志养生。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有“粗守形,上守神”之说,特别强调了养神,即情志养生的重要性。养神重于守形,这是由于“神”在整个人体中处于主导地位,对人的各种活动都具有控制和支配作用。如何养神, 《内经》则以道家“无为”思想为理论基础,强调恬淡虚无、顺物合道、节制情欲。
1《内经》恬淡虚无与道家“无为”之“无欲无求”《内经》在情志养生方面吸收了道家恬淡虚无的养生思想,指出精神内守是养生防病的内在基础。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强调了情志养生,保持恬淡虚无的精神状态对于养生防病的重要性。张景岳在《类经》中解释道:“恬淡者,泊然不愿乎其外,虚无者,漠然无所动于中也。所以真气无不从,精神无不守,又何病之足虑哉,此治内之道也”。说明心神清静则不躁,神安则不乱,精神守于内,则邪气不能外侵,疾病就无从萌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此阐释: “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dan)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指出圣人所为是“无为”之事,安于保持恬淡的精神状态,居于虚无快乐的境界,故而寿命无穷,天以尽享天年,这就是圣人养身的方法。正如《庄子·天地》所言“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又说“不利货财,不近贵富;不乐寿,不哀天;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警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倘然不受。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又言:“且举世而淮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子·刻意》提出“恬淡寂漠,虚无无为”,又言“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不难看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是养生的最高境界,这正是道家所推崇的“无为”境界。
2《内经》顺物合道与道家“无为”之“顺应自然”所以到现道家养生与中医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