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感染者,是不是己经产生了抗体?
无症状感染者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无症状向有症状过度阶段,也就是病毒潜伏期,这个阶段的人还没有抗体,所以这种就是我们最需要提防的,第二种是身体各项指标正常了,但核酸检查还是阳性的恢复期,这不可怕,人已经在医院治疗,就等两次核酸检查阴性就可以出院。第三种就是最特殊的一种 ,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已经把病得完,形成抗体自愈了。这种人也不具传染性,但却有很好的研究价值。所以我们目前就是警防第一种,研究第三种,这对我们尚且还没完全掌握这个新冠病毒是非常有好处的。特别是凤毛麟角的第三种人的血浆,可能是治疗危重症和研究疫苗等方面的一把金钥匙也说不定。
无症状感染者去哪里了?
这个问题是个谜,一般人无法回答,只能提出疑问。不只是这一个疑问,更加令人不解的是,我们放开不到一周的时间,这疫情就在全国各地城乡全面爆发。几亿人几乎同时被感染。说是疫情海啸一点也不为过。我们所看到的是,所有被感染者绝大多数都有明显典型的临床症状。而无症状者很少很少。为什么和放开前我看到的景像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和专家预估的完全不一样?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7月16日至17日12时?
已经回答过国家已经有经验有能力对付解决新冠疫情,听从国家疫情防控计划和方法。
如我国新疆少数民族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几例病毒确诊本身,自然是对付不在话下了。应该是全凭当地政府是都不行的,何况是少数民族地方,还是在国家和国家专家们的关心帮助指导下,才不会滋生出大的问题。过来有专家也提到了个人防控方法的话题,认为在我国这一点应是提倡而且还不能松懈的一点。
在隔离点三天被出差无症状感染者家人会被感染吗?
无症状感染者说明自己已经在隔离点被感染上了新冠,如果回家后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家人感染的几率会很大,但是没有症状的话传播速度会慢一些,让家人做好防护措施,坚持做核酸检测。
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生物原理是什么?
传染病中有三个重要的元素,分别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单独以新型冠状病毒为例,这次传染源指携带病毒并能排出病毒的人或者动物。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就开始感染的过程,具体来讲,感染过程的表现分清除病原体、显性感染、隐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
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即人体受病原体感染后不出现症状,但能产生特异性免疫,这种隐性感染可见于很多传染病,如乙肝、甲肝、结核等疾病,我国是乙肝大国,很多人感染乙肝都是阴性感染,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没有症状,却在查血时发现乙肝相关标志物阳性。新型冠状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在专业中又称之为“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的发生是由于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者侵入的病毒的数量不多、毒力较弱,被感染后对机体的损伤较轻,因此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这一部分人群就称之为“隐性感染者”,这一部分人就表现为病毒核酸阳性,但他们没有或只有较轻微的症状(给我们的错觉就是他们没有患病),但由于他们的体内也存在病毒,因此他们却能传播病毒。
对于目前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国家已经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来干预,因为其传染性强,而且普通大众,不论年龄、性别、种族都普遍容易被感染。因此切断疾病的传播,需要从三个方面下手:
1、隔离传染源:对于明确的感染者,隔离不成问题,但是对于隐性感染者,因为没有发病,就不容易发病,这部分人造成的传染控制就是一个难题,这也是为什么要求少出门、不出门,因为你也不知道你出门碰到的路人到底有没有感染这个病毒。
2、切断传播途径:由于该病毒主要通过控制传播,存在空气中,因此戴口罩就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研究发现也可能存在通过接触传播、粪便传播,因此勤洗手也是预防的重要手段。
3、保护易感人群:疫苗是预防很多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但是疫苗的研发需要时间。不接触传染源,加强消毒,不出门也是保护自己不受感染的重要措施。
预防控制疫情,需要落实到我们每个人的行动,任何可能引起疾病传播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同时也不要心存侥幸,认为我出门一小会不会被感染,少出门,做好防护措施才是避免感染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