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宝宝脑瘫的早期症状,造成脑瘫的原因有哪些?
脑瘫,听起来很可怕,实际上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吓人。
脑瘫产生的原因
它是因为脑部受损,而造成身体某种程度的瘫痪。
实际上不过是窒息时间太长,让脑细胞大量死亡,造成身体的某些机能无法正常工作。
人的脑细胞每天都在不断死亡,而且不会再生,也不可能复活,为什么正常人的身体机能不会受到影响?
其实是因为脑瘫患者一次性死亡的脑细胞太多,其中很多脑细胞本身是神经元。
脑部分很多区域,每个区域受损,产生的问题不一样。
脑瘫产生的问题表现为三种,智力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碍;这3类也是脑瘫的主要表现形式。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新闻报道,脑瘫患者考上好的大学,是因为他们的智力并没有产生受损,可能只是躯体的问题。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该如何治疗?
不论是门诊、后台还是微博,有些家长一直咨询关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问题。担心刚出生的时候缺氧,影响宝宝的智力,或者有些宝宝已经出现生长发育落后的现象,家长就担心是不是因为出生时缺氧或者当时头颅核磁显示有问题引起的?今天带大家认识一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什么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围生期(围生期是指妊娠28周至新生儿出生后1周)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
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有哪些呢?
宝宝出现窒息,反复呼吸暂停、或者患严重的呼吸道疾病,都可使得机体出现缺血缺氧,当缺氧缺血时会优先保证心、脑重要脏器的氧供。当缺氧缺血时间过长,即可出现脑细胞损伤。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组织有哪些改变?
一些家长来到门诊,会拿着宝宝刚出生时做的CT或者核磁,报告上会提示哪个位置有软化灶,哪个位置有出血等等。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脑组织到底有哪些改变呢?
脑水肿:早期的主要病理改变;
选择性神经元死亡,包括凋亡和坏死及梗死;
出血:包括脑室、原发性蛛网膜下腔、脑实质出血;
早产儿主要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脑室扩大和脑室周围终末静脉出血。
病理学改变属于专业的知识,家长可只做简单了解。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度
临床上根据新生儿的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改变、有无惊厥、病程及预后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为轻、中、重三度。不同的程度表示宝宝的各项表现以及预后都有差异,也就是为什么同样都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宝宝,有的宝宝没事,而有的宝宝就需要做早期干预。
少数宝宝在宫内已发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出生时阿氏评分可能正常,但是生后数周或数月逐渐会出现神经系统受损症状。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原则
支持疗法;
控制惊厥;
治疗脑水肿;
亚低温治疗;
其他治疗;
康复训练:病情稳定后,家长要警惕宝宝的各项发育情况。定期带宝宝体检,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行智力和体能的康复锻炼。早期的干预有利于促进脑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康复的方式建议以物理干预为主,0~6个月的宝宝我们建议早期综合训练,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每个宝宝的病情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治疗方案还需遵医嘱积极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宝宝的家庭护理
保持室内安静。避免有过激的噪音,避免频繁的移动宝宝或者是抱着宝宝。
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过热容易造成宝宝水分丢失,过冷会使宝宝体温不升或者是出现新生儿硬肿症。
预防感染。宝宝居住的卧室内,避免看望的人太多。尤其是有感冒、皮肤感染、传染病的人,应避免与宝宝接触。
加强宝宝口腔,肚脐,臀部的护理。
常见问题
1、不能通过某一项指标来判断宝宝就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网上咨询的时候,很多家长会上传宝宝核磁或者CT让看看是不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目前国内诊断是根据2005年长沙会议制定:
有明确的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异常产科病史,以及严重的胎儿宫内窘迫表现(胎心率<100次/分,持续5分钟以上和/或羊水Ⅲ度污染),或者在分娩过程中有明显窒息史;
出生时有重度窒息(Apgar评分1分钟≤3分,并延续至5分钟时仍≤5分和出生时脐动脉血气pH≤7.00);
出生后不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并持续24小时以上,如意识改变(过度兴奋、嗜睡、昏迷)、肌张力改变(增高或减弱)、原始反射异常(吸吮、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重时可有惊厥、脑干症状(呼吸节律改变、瞳孔改变、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和前囟张力增高;
排除电解质紊乱、颅内出血和产伤等原因引起的抽搐,以及宫内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其他先天性疾病所引起的脑损伤。
同时具备以上4条者可确诊,第4条暂时不能确定者可作为拟诊病例。
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没有后遗症,会不会导致脑瘫?
按照上述轻、中、重分度,轻度一般预后较好,不易出现后遗症。中度以上出现后遗症的几率更大。尤其是重度患儿,病死率高,存活者有后遗症的几率很高,甚至可能导致脑瘫。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细心观察,用心照顾,定期带宝宝体检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进行干预。
3、脑瘫如何诊断?
脑瘫诊断除了有脑损伤外,还有以下4点:
运动发育落后;
肌张力和姿势异常;
主动运动减少和/或出现异常运动;
反射异常等。
怎样提前检查孩子是否有脑瘫?
相对于在有可能做唐筛有高风险后,医生建议做羊穿来进一步检查孩子是否有脑瘫,前文也科普了如何检查及必要性,那么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管闭合不全“与脑瘫之间的关系。
神经管闭合不全包括无脑儿畸形和脑膜膨出,无脑儿畸形较严重,出生后不能存活,脑膜膨出多见于后枕部或颈枕部,脊膜脊髓膨出多见于腰骶部。神经管闭合不全可导致中脑导水管畸形儿引起阻塞性脑积水,使侧脑室扩大,脑皮质萎缩变薄,而引起脑功能障碍,发生脑瘫。
那么,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管是怎样形成的呢?
先给大家上张图,看看神经管是怎么形成的吧!
从图上可以看出,在胚胎在子宫体着床大约17天,由脊索诱导外胚层增厚,形成神经板,神经板下陷,在脊索处于19天形成神经沟,神经沟下陷渐渐闭合,于21天时闭合形成神经管。
我们很多人听说过,如果孕妈妈缺乏叶酸,会造成胎儿神经管畸形,其实就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管闭合不全。
而神经管在将来,是会形成我们的中枢神经,要分化成脑、垂体、松果体、视网膜等,如果闭合不全,刚会出现无脑儿、脊柱裂等等。
生命的进化是一个很神圣也很严肃的事情,从受精卵到胚,再到胎儿,发育的每一步过程中,都面临着可能发生的风险,那么,在此也请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位有缘与我们相遇的宝贝,提前做好备孕工作,提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持续到生产,把可能发生的神经管闭合不合的畸形风险,降到最低,也是我们每位准爸妈都应该做的事情!
最后,祝我们的爸妈都拥有健康可爱的小天使!
我是双妈,一双儿女的妈妈,国家高级营养师,高级育婴师,一级健康管理师!
家长应如何对待脑瘫患儿?
面对脑瘫患儿,父母应当如何做
当发现宝宝有异常表现时,妈妈一定要及早带宝宝就医,尤其是高危儿(难产儿、早产儿、出生时窒息),有无异常表现也要定期就诊。
若能在生后3个月内超早期或出生后6一9个月内早期发现,并开始长期正规治疗,协调障碍程度较轻的患儿可基本治愈。此外,可以对宝宝采取强化主动运动的训练方法,如按月龄增长做相应的抬头、拉坐、翻身、坐、爬、站和走等运动,促进运动发育。应在正规医院康复师的协助下,进行训练:
0~2个月
俯卧抬头。早产儿满40天开始俯卧练习,吃奶前1小时,空腹觉醒时,俯卧位用语言和玩具引导宝宝抬头。每次训练3~5分钟,每日训练4~6次。
母子面对面训练法。宝宝俯卧于妈妈身上,妈妈可与宝宝对话鼓励宝宝抬头。
侧卧对称性姿势。使宝宝侧卧于床上,双上肢及双手保持在躯干的正中位,此姿势可控制异常性非对称性姿势及异常性的伸肌紧张。
3~4个月
俯卧抬头训练。继续让宝宝进行俯卧位抬头训练。
翻身。用玩具诱导宝宝翻身,帮助宝宝翻身时可一手握位宝宝的手,另一手在其肩部轻轻地向对侧翻身,每日至少练习7~8次。
平衡训练。将宝宝仰卧位放置在被单上,两位家长分别抓住被单两头进行左右摇荡。每日2~4次,每次3~5分钟。
手口协调性训练。仰卧位,让宝宝两手抓双足放至口,练习手口眼协调性动作。
抓握训练。将玩具放在中线的位置,诱发宝宝的上肢向前伸出、手指分开进行抓握。每日进行7~8次。
5~6个月
坐位训练。宝宝双下肢分开、躯干前倾,双上肢前方支撑坐,也可练习靠坐。每日练习5~6次,每次10分钟。
俯爬。家长可在其前方用玩具逗引,后方抵住宝宝足底帮助向前移动。每次5~10分钟,每日练习7~8次。
主动抓握训练。宝宝坐位,将玩具放在身体前远近不同的位置,让宝宝练习从远近、高低不同的地方够取玩具。每日练习5~6次。每次10分钟。
7~8月
手膝位爬。用手膝位支撑的姿势进行爬行训练。要求每日爬50~100米。
拾取动作训练。立位扶宝宝的双膝防止膝屈曲,在宝宝前面放上玩具,让其练习弯腰拾取。弯腰的幅度从高到低。从易到难。此动作每日练习2一4次,每次10一30个。
双手捏取的动作。到7个月左右宝宝能够使用拇指,此时可以给他一些小的玩具,让其练习使用手指,让宝宝从大把抓握到拇指与其他手指一起使用进行捏的精细动作。
9~12月
扶站、蹲起、独站和独行练习。并根据宝宝情况,请医生帮助制定下一阶段的训练内容及方法。
宝妈提示
脑瘫一定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看,发现越早,脑和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越大,治疗效果越佳。专家认为,脑组织在一岁以内尚未发育成熟,还处在迅速生长阶段,而脑瘫的脑损伤也处于初级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所以这一时期的可塑性大,代偿恢复能力强,在这一时期进行康复治疗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妈妈可以选择一家专业的康复诊所康复诊所,请专业人士进行康复。妈妈自己也可以在旁边学习,回家后帮助宝宝训练更有效。
5个月早产儿头抬不起是正常的嘛?
一般的足月婴儿在两个半月左右已经可以抬头了,而早产儿的各项技能相对会推迟一点。如果早产儿在5个月时还是抬不起头来的话,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早产儿的各项器官发育并不完善,很容易引起脑瘫、癫痫等后遗症,产龄越小越明显,所以一旦发现早产儿发育异常就需要及时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