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椎穴属于什么经络,拔火罐对身体有什么作用?
我拔火罐很多次,都是我表弟给我拔罐的,他手法特别手法娴熟。他是上海金山区某养生堂的保健推拿技师。说真的,拔火罐容易让人上瘾,你会发现越是大夏天的,拔火罐的人越多,相当于冬吃萝卜夏吃姜这种根据季节的自我保养。表弟跟我说夏季是他们生意最好的时候!如果你拔罐之后,后续不去拔罐,就相当于洗牙之后,半年不洗,那么牙结石就特别容易依附在牙龈上。
而拔火罐就相当于以毒攻毒,把体内淤积的东西弄出来,类似于刮痧,这种方法的目的就是让自己通则不痛,一次拔罐,下次你还想拔罐,类似吃了辣椒,加重口感,下次你不得不吃。
其实拔火罐还相当于用自虐的方式让自己从疼痛中找到安慰,类似于啤酒不好喝,那么多人还要喝,而拔火罐则用负压的方式让自己的皮肉鼓起来,然后压力正常后,火辣辣之后变的筋骨通体舒泰。还类似于吃辣椒,明明很辣,但还要吃,吃得嘴巴吁吁喘气还停不下来。
拔火罐在百科上是这样解释的: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明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驱散邪气的目的。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而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拔罐疗法。
我表弟是个资深保健技师,从业13年,他跟我说,未成年人不适合拔火罐,听他说的大概拔火罐的注意事项如下:
一、拔火罐都是成年人,年轻人不适合,好处还是多多的,很舒服,拔火罐可以驱走体内的湿气,产生正气。但拔火罐的频率确实不能太高。因为经常拔火罐会导致皮肤感染
二、表弟说很多人认为拔罐最少要半小时才能有效果,认为这钱花的值。他说其实拔火罐根据罐子大小、材质、负压的力度。但是一般以从点上火滑完罐到起罐不超过十分钟为宜。因为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于负压而不在于时间,如果说在负压很大的情况下拔罐时间过长直到拔出水疱,这样不但会伤害到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三、拔火罐后不能洗澡。表弟说可以洗完澡后拔火罐,但是绝对不能在拔罐之后马上洗澡。如果是洗冷水澡很容易受凉。所以拔火罐后一定不能马上洗澡,反而得不偿失。
四、表弟说有出血的病人、骨折病人不可拔罐,关节扭伤的,韧带受伤的不能拔罐。
五、皮肤过敏、破损的不能拔罐,背部有痘痘和脓包的不要拔罐。
六、刚吃饱还没消化完的也不能拔罐,表弟说有一次晚上给一个大吃大喝的人拔罐,那人最后都吐了,已经温馨提示他不要拔罐,喝多了就泡个脚,结果那人非要拔罐,结果吐了一床!
写在最后:
特别是夏季吹空调,吹的多了,一夜醒来,浑身乏力感,特别是背部好像郁结了一样,有时候枕骨以下到脖子僵硬,这个时候可以尝试拔火罐,虽然拔完后一片淤血发紫,表弟说越紫越是寒气重,大家可以试试,到一定要去正规的地方去做。
夏天做艾炙对身体哪几个部位有好处?
《黄帝内经》中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四时阴阳之气,做些必要的养生防护,还是很有必要的!
春夏养阳,在春夏季节,我们就应该多参加些户外活动,激发人体的阳气,夏天尤其是三伏天,是阳气最旺盛的时间段,最近几年火爆的三伏贴就是利用这个时间段,利用特定的中药,刺激特定的穴位,顺春夏阳气生发之势,激发人体的阳气,从而达到“起沉珂,祛顽疾”的效果。尤其是“虚寒证”,三伏贴还有楼主所提到的艾灸都是很好的治疗手段!
那重点灸哪些部位呢?既然是想激发人体的阳气,那阳经就是我们选择的重点了!督脉为诸阳之会,一身阳气之所主;太阳为巨阳,五脏六腑之背俞穴皆分布于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治萎独取阳明”,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三条经脉上的一些重要穴位就是我们艾灸的重点,比如督脉十三穴:百会、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长强;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背俞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足阳明胃经的重点穴位: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等。
除此之外,部分阴经具有补益性作用的穴位也是重要的艾灸部位,比如:膻中、中脘、神阙、气海、关元、阴陵泉、血海、涌泉等等!
疼痛麻木类疾病,除了相关穴位,也可以痛点部位为施灸点,其实这也是中医所说的“阿是穴”!
艾灸也是有禁忌症的,《伤寒杂病论》中云:“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比如热病、阴虚、出血类疾病等就不适合做艾灸治疗,艾灸最好能够多喝点水补充液体,因为艾灸能激发阳气,也能耗伤阴液,见过做过督灸嗓子沙哑的说不出话来的,经中药调理好长时间才得以恢复,这就是伤阴的后果!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
“把看病故事化,将治疗通俗化”,我是威海中医院中医全科医生宋国政,结合临床生动的案例,用中西医两种思维来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希望能够在中西医融合、学术交流、养生保健等方面,为同行、朋友、民众提供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帮助!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关注或点赞,如果您的家人朋友也有这方面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需要的他们,谢谢了!
颈椎旁边的大筋紧绷?
颈椎,正在成为中国人的死穴,看看你中了几条?
前一段时间,微博大V薛蛮子,写下《告全国低头族同胞书》,讲述了自己开刀换骨的可怕经历。他患有严重的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头颈剧痛。近日更是忽然间,双腿无力行走,赶紧送到医院,医生告诉他,已经严重到必须换上一截人工骨头的地步。
手术要从脖子开刀,“穿越喉管呼吸道食道绕过声带才能找到问题颈椎骨,要用刀换下一块压迫神经的骨头,换上人工骨头。是个很复杂的过程。这里是脑神经与骨髓相连的神经密布的地区,稍有差池产生后遗症会影响你一生”。薛蛮子在手术室待了整整三个小时才被拉出来,多亏了医生医术高明,才没留下后遗症。
这么严重的颈椎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答案估计你也想到了:低头玩手机。
薛蛮子自述:“我是八年前也就是2010年上的微博,迅速变成‘微博控’。每天低头玩手机,平均每天四到六小时。当时就经常感觉颈椎不舒服,但是沉迷于此,不以为意。”
结果八年以后,终于严重到要开刀换骨。(来源:蛮子文摘)
「薛蛮子」
曾经看到过一个统计数据:中国人一天平均点击手机的次数是600次。假设点击一次手机看一分钟,那么一天的时间用在手机上就是600分钟,整整10个小时。
是的,你没看错,平均每天10个小时花在低头玩手机上!像这样坚持几年下来,大部分中国人的颈椎问题,只怕将来比薛蛮子还要严重得多!
颈椎,位于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颈椎上承头颅,下接躯干,既是脊椎中活动最多部位,也是神经中枢最重要部位,更是心脑血管的必经之路,一旦发生故障,后果严重。
小小脖子酸痛可能会引起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等等。
以下给大家分享颈椎养护以及解开气血3个结节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真相一:
放松肩颈,其实是要解开阻碍气血的3个结节
一按一个疼的三个结节,就像是身上的三个死穴。这三个结节,其实是颈椎长期气血不畅影响最深的三个穴位,他们的不通畅,又会使颈椎问题日益加重!
【第一个气血结节:肩井穴】对侧手微握拳,用小指的指间关节轻敲肩部最高点(不是骨头),初次探查很疼痛,痛点处即是“肩井穴”。
【第二个气血结节:肩贞穴】肩贞穴在腋后皱襞上1寸,用力按一下会有刺痛感。
【第三个气血结节:天宗穴】天宗穴也是特别影响肩颈气血的一个结节,在后背肩胛骨中央的凹陷处。这里特别容易聚寒气。
天宗穴属于小肠经,小肠有寒时这儿会特别疼。
“通则不痛,痛则不痛”,痛点一般都是气血淤积的重灾区,这些痛点每天艾灸一下,一般一周就可以把痛点推散开了。
也可以在天宗穴、肩贞穴拔罐,每次15分钟。拔两天、歇一天(如果出现有黑斑,紫斑不要怕,那是寒气、瘀阻排出体外的反应。如果没有黑斑,紫斑了,就可以停止了。)
2.真相二
脾气大,颈椎多有问题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
古人认为,肝与外界天地相联系的通道在“颈项”。所以脾气大、易发火、肝气不舒的人,颈椎多有问题。
“硬颈”,在粤语里通常是说一个人很倔强,脾气也相对有些大,看来不是顺便乱说。
敲揉或艾灸肝经的“阴包穴”、“太冲穴”使肝气顺畅,不仅可以改善颈椎的功能,而且把脖子揉软后,好多人发现脾气变好了。
【两个穴位舒肝解郁,让脖子变软】
阴包穴:膝盖上方、大腿内侧五指宽。(正坐位双脚分开,轻敲大腿内侧,由上至下3—5遍后,膝盖上方五指宽的“阴包穴”会有强烈痛点,严重者痛不可摸)
太冲穴:脚面最高点,大脚趾与二脚趾分叉处的凹陷中。
3.真相三
颈椎病,是能量不足和能量的流通障碍
「颈椎周围有骨质增生、椎间盘或者小关节的错位,这只是物质层面的表现,其实整个人体骨骼、肌肉、肌腱这些支撑受力系统的失衡,内脏系统的疾患代谢、循环系统的功能低下,都可能是原因。
也就是说,颈椎病还不仅仅是局部问题,你可以想象,是身体整体出了一些问题,只是在这个人身上,表现出以颈椎病为主的一系列症状而已。
所以这时候的颈椎病,不单要局部治疗,还要考虑增强全身的身体状况。
“我自己有过表现出颈椎病症状的经历。
由于长时间久坐在电脑前,保持一个姿势不动,今年前半年脖子及肩部明显变得僵硬,甚至有时会感觉酸痛。
自己很快意识到这是颈部出现问题了,就开始每天坚持在工作中以站桩、跪坐的姿势办公,同时又配合每天甩手功夫,颈部很快改善,感觉活动也自如了。
开始甩手时感觉肩胛骨有明显“咯吱”声,后来逐渐消失,以至于现在每天做数百下甩手动作时也感觉不到肩部有疲劳感。
建议:大家在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养护身体,有颈椎不适感,也不要时时忧心,把太多的注意力都放在颈椎上,而是考虑改善自己整体的身心状况。
先从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开始,早睡觉、多运动,可以有计划的多做一些下蹲、甩手功,关节操,或者八段锦,八部金刚传统运动。
5分钟太极禅,让你的身体温暖起来
简单易学的颈椎能量操,每次只需3-5分钟,就可以一次性锻炼到脖、颈、肩、胸。
1. 微屈、吸气、手抬至头顶
2. 让我们一起来掂三下!
3. 呼气、手落下
4. 吸气,手再次缓慢上升至合十
5. (侧面图)手在顶点时往后,脖子往前
这个小操,每隔1小时就可以做一次,会有能量重新流注到肩颈、脑部的感觉,颈椎气血通畅时,脸色也会随之红润、工作效率也会提高。
只为你健康的身体,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后续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
记得关注。
脖子一扭就咔咔响?
在电脑前坐了一天,脖子酸痛到不行,经常会习惯性的拉一拉脖子。
伴随着几声“清脆的咔咔声”之后,瞬间觉得脖子像做了一套马杀鸡一样酸爽!
虽然很舒服,但有的人还是担心,有弹响是不是得了颈椎病。
之前我们探讨过膝盖的弹响,那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脖子的“咔咔响”是不是正常的?
01
脖子咔咔响正常吗?
脖子的咔咔弹响就像我们平常掰手指一样常见。
一方面这些弹响可以帮助释放脖子或其他部位上的压力,另一方面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不使劲掰出点“响声”心里难受。
但说实在的,脖子弹响到底正常吗?时间久了会不会对颈椎造成伤害呢?
其实如果我们平时都是比较轻微的或者只是偶尔让脖子发出响声,并没有什么大碍。
但是如果太频繁或太用力,有可能会引起之前没有的不适甚至疼痛。
02
造成脖子弹响的三个常见原因?
- 关节压力的改变
这个说法类似于之前提到的膝盖弹响的原因,关节中存在囊和液体,而液体中是有气体的。
就脊椎而言,脖子的两侧会有成对的小关节,当我们拉伸脖子时,关节囊也被拉伸,关节内的压力会发生改变。
一旦压力改变,液体中的气体会以气泡的形式释放,继而会发出类似于爆裂的弹响声。但这是没有损伤且正常的现象。
- 韧带或肌腱在骨骼上的移动
韧带和肌腱是连接关节中骨骼和肌肉的纤维,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我们在拉伸脖子时,关节会发生移动,继而带动韧带或肌腱。
韧带或肌腱可能就会在移动过程中发出咔咔弹响,主要原因是肌肉和组织太紧了,或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的弹性降低。
- 关节炎
如果存在关节炎,关节中的软骨会失去其光滑度。
随着关节表面变得粗糙,会造成关节或椎骨之间相互摩擦,产生咔咔的弹响声。
另一方面,椎间盘退变也可能引起类似摩擦,导致咔咔弹响。
03
脖子咔咔弹响竟然还有好处?
物理复健师在对不舒服的脖子进行调整时,会偶尔让颈椎发出一样的咔咔响声。
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弹响和压力的释放或关节的成功调整有一定关系。
另一方面,即使没有释放压力或关节没有完全调整,仅听到这个弹响声也会使人感到舒服。
这是因为这种弹响声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效果,就是所谓的“安慰剂效应”。
还有这种操作?
除此之外,这种弹响还会促进内啡肽在关节区域的释放,因为内啡肽可以帮助控制疼痛,所以会让人感到非常愉悦。
但在这里说明一点,切记不要太过用力、太大幅度或太高频繁的让颈椎弹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疼痛或韧带松弛。
甚至骨关节炎,所以保持正常范围放松肌肉即可。
04
哪些状况代表脖子弹响不正常?
- 当伴有疼痛时:
如果脖子咔咔弹响伴有疼痛、肿胀时,有可能是关节炎或椎间盘退变的征兆,建议尽快咨询专业人士。
- 当引起头晕或其他不适时:
颈椎弹响并感到同侧变热,或者有点头晕恶心手麻,这可能表示影响到一根或多跟神经了。
- 弹响频率过高:
一般正常的颈椎弹响是间断性的,要隔一段时间才会有。
如果我们的脖子左右转一转都会出现咔啦咔啦的响声,有可能是关节活动度受到限制,或半脱位的征兆。
当出现这些不正常情况时,建议尽早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士。
在古代真有点穴吗?
“葵花点穴手……”,在电视剧《武林外传》中,白展堂的招牌动作就是点穴手,往人身上一点,就把人给定那儿了。而且,在一些古代影视剧中,我们也能看到有“笑穴、死穴”这样的穴位描述,那么,在古代,是否存在着这样的点穴功夫呢?
点穴功夫应当是有的,不过应该没有影视剧中那么神,一点就把人定那儿。
人体确实有穴位存在,据说在人身上,有七百多个穴位,在这些穴位中,就有着人体的要害穴位,如太阳穴,若是这样的要害穴位遭到攻击,严重的话,是可以致死的。而所谓的“点穴神功”,应当就是一种通过对人体穴位的攻击,从而制服对手的一种功夫。
而点穴的“功夫”也不只是存在于电视剧中,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能见到,比如说针灸、按摩就是这种功夫,而且是不以攻击为主的点穴神功。
像针灸、按摩这样的“点穴神功”,在当下我们是能够见到的,也能亲身去体会,这些也是通过人体穴位,通经脉,调气血,达到一种治疗的作用。
不论是武功江湖还是养生,点穴“神功”都是存在的,而且就运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