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以后每天一片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真的可以随便吃吗?
阿司匹林被叫做能够降低多种癌症发病风险的神奇药物呢!
现在已经发现了200多种癌症,每一种都是根据其细胞来源而命名的。关于癌症的统计资料显示:
每3个人中就有1人在他生命的某个阶段出现癌症;
4种癌症——乳腺癌、肠癌、肺癌和前列腺癌占新发癌症病例的54%;
64%的新发癌症病例发生于65岁及以上人群;
在0-14岁儿童中,癌症的发病率不到1%;
尽管在男性中很罕见,乳腺癌却是英国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死因是肺癌、胃癌和肝癌;
原发灶不明的癌症占新发癌症病例的4%——诊断发现是晚期癌症,而当时不清楚其原发灶及类型;
全世界估计每年约有1270万新确诊的癌症病例。全世界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癌症。
阿司匹林与癌症预防各种层面的研究都显示,阿司匹林在预防某些癌症方面起一定的作用。COX-2酶一直被认为是癌症预防的一个潜在靶点,动物实验显示:在癌前组织和癌症组织中,COX-2酶的水平升高;经繁殖后有COX-2缺陷的实验动物,肿瘤的形成和生长减少;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处理的实验动物,肿瘤形成和生长速度减慢。
1998年,多个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研究了COX-1和COX-2的作用,推测阿司匹林通过两种方式减少癌症风险:抑制COX-2——防止癌症细胞形成新的血管。这意味着肿瘤不能建立起自己的血供体系,不能“喂养”自己。抑制COX-1——这可能对血管的内皮细胞有一定的作用,抑制血管长入肿瘤之中,也就意味着肿瘤将缺乏它生长所需的营养,因为它缺乏充足的血液供应。
在一般人群的研究中发现,与不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相比,规律服用阿司匹林的人,发生肠道腺瘤型息肉、结肠癌和死于结肠癌的概率都下降了。
阿司匹林与结直肠癌2010年10月,《柳叶刀》杂志发表了罗斯威尔教授及其同事的一篇重要研究论文。题目是:“阿司匹林对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长期作用:对5项随机试验的20年随访观察”。研究结论显示:每日服用75毫克阿司匹林5年以上,可显著降低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
阿司匹林与肺癌关于阿司匹林对肺癌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研究是2011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一项荟萃分析,题目是“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对癌症致死的长期风险的作用:对随机试验患者资料的分析”。
研究发现,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死于肺癌的风险——但是这一作用需要5年时间才变得明显。死于腺癌的风险降低了30%,对于小细胞或鳞状细胞癌,则没有发现明显的降低。
阿司匹林与乳腺癌2010年,《临床肿瘤》杂志发表了美国哈佛大学霍尔莫斯博士领导的团队的一篇论文。它研究了已经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可能作用。这是第一项关于使用阿司匹林作为乳腺癌辅助治疗的研究。
研究团队得出的结论:服用阿司匹林与转移、死于乳腺癌和其他原因的风险下降相关;通过每周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发生癌症转移的风险降低43%-60%;与对照组相比,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死于乳腺癌相关疾病的风险降低64%-71%。但是,研究人员清楚地说明这只是一项观察性研究,还不足以说明阿司匹林能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他们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阿司匹林与前列腺癌
《美国流行病学杂志》曾发表过一篇病例对照研究,美国多个研究中心组成的小组研究了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对前列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
结果显示:与那些从不服用阿司匹林的男性相比,当前在服用阿司匹林的男性,发生前列腺癌的风险降低了21%。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某些癌症的总体发病风险,包括结肠癌、直肠癌、胃癌、肺癌、食管癌、前列腺癌等等,但是这一效果需要在服用阿司匹林至少5年以后才能体现。使用时间越长,风险降低的程度越大:服用20-25年可以达到最大保护效果。在此之后,出血的风险将增加。
但是目前,阿司匹林并不能成为癌症患者的替代疗法,如果患者恰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以预防心血管疾病,那么上述癌症发病风险降低的可能就成了额外的益处。
服用阿司匹林应该注意的问题1、服用适宜的剂量,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
经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预防应用阿司匹林的剂量,每日 50~100 mg(大多推荐每日 75mg)长期服用最为适宜。这样既可达到最佳的预防作用,又可使药物的毒性反应减到最少。
阿司匹林应该早晨还是晚上服用?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没有定论有争议,有到底是晚上还是早晨服药各执一词。其实,在哪个时间段服药并不重要,只要长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就能获得持续的血小板抑制效果。从药效来讲目前专家们的共识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作用是持续性的,早晚没有多大区别,关键是坚持。
2、避免与其他抗血栓药或致消化性溃疡药合用
阿司匹林还会与布洛芬和萘普生等非甾体抗炎药、华法林等血液稀释药物以及氯吡格雷或噻氯匹定等抗血小板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
3、老年人胃粘膜损伤
老年人胃粘膜对损害因素的适应能力减退更易引起胃粘膜损伤。
4、预防ASA所致胃肠出血的并发症
可同时服用预防胃粘膜损伤的药物,采取预防性抑酸药物治疗和胃粘膜保护剂合用。
5、选用合适的阿司匹林剂型
目前在临床上对长期服用低剂量 ASA 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均应用肠溶衣型或缓释型 ASA,这样可减低对胃粘膜的局部直接损伤作用。
6、重视服药者的病史
目前一致认为,过去有消化道溃疡或出血史者,尤其是过去服用非载体抗炎药(NSAID)或阿司匹林(ASA)时曾发生过类似病史者,这些患者属服用ASA易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应慎用和禁用。
7、服药前和服药期间进行检查
在用药前最好先查血,如红细胞、血小板、出凝血时间,期间如患者有上腹不适,应及时检查,或停药。
8、做过支架的患者该如何服用阿司匹林?
在临床上经常遇到因冠心病做过支架的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12个月后,停了阿司匹林服用氯吡格雷。这是不正确的,目前研究证实,氯吡格雷不能替代阿司匹林用于二级预防。
正确的做法是,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12个月后,停氯吡格雷,单服阿司匹林。如果患者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或者阿司匹林过敏,可以用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
服用阿司匹林存在的问题很多人是通过“自诊”服用阿司匹林的,《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刊登一项涉及 6.8 万名患者的新研究发现超过 1/10 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不当。
1、未经过专业医生的风险评估
如果未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不可经常服用阿司匹林。心脏病或卒中风险取决于已知和未知的多种因素。如果医生对患者心脏病和卒中风险评估不准,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和卒中就不一定恰当。当然如果停用,也不能随意停用,也需经过专业评估。
2、隐瞒阿司匹林服用病史
患者因其它疾病就诊时,应向医生说明。因为阿司匹林与其它药物有相互作用,更常见的是如果这段时间要接受其它手术,应了解手术的额外风险。
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抗凝血作用,会使手术出血风险加大。平诊手术,医生会建议患者在手术、检查或拔牙前至少 5 天停止服用阿司匹林。如果急诊手术,则需再次评估手术必要时。
3、阿司匹林并非灵丹妙药
阿司匹林与青霉素、安定一起被认为是医药史上三大经典杰作。但阿司匹林并非灵丹妙药,并非万能药物。
在心脏病和卒中预防方面,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服用阿司匹林更重要,而不是单纯服用阿司匹林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免于心脑血管病了。也有人将它当作降脂药物使用,误为他汀类。
4、阿司匹林是床头救命三宝之一?真有这么神奇吗?
网上传言阿司匹林是床头救命三宝之一,所有怀疑心脏病发作的人都需要立即服用阿司匹林救命。真有这么神奇吗?
心肌梗死发作时,阿司匹林可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延缓疾病发展有一定作用。对心肌梗死急救时,服用阿司匹林可使死亡率下降 20~30%。欧洲的胸痛指南中建议,怀疑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应立即呼叫急救,同时服用阿司匹林。
但非专业人士对心脏病缺乏鉴别知识,消化道疾病或主动脉夹层情况服用阿司匹林反而有害,建议怀疑心脏病发作时首先呼叫急救,在急救专业人员指导下用药。急救时,剂量不能太小应达到 300 毫克,应嚼碎服用,吸收迅速尽快发挥药效。
5、与其它药物合用,要慎重
阿司匹林与维生素 B1 同服,会增加患者的胃肠道反应;
阿司匹林与抗凝药中的双香豆素合用,易致患者出血;
与降糖药 D860 同用,易致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
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易诱发溃疡;
与甲氨蝶呤同用,可增强其毒性;
与利尿剂同用,容易造成患者水杨酸中毒。
对于预防癌症,小剂量阿司匹林安全有效。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影响与低剂量时一样有效。因此,临床医生可以权衡服用阿司匹林的风险和益处,以及减少出血的风险,出血的话是摄取过多的阿司匹林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当然,考虑到低剂量阿司匹林的摄入量时,医生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还是起着相对关键的作用,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一个权衡。
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公众号“癌度”,了解更多关于肿瘤和基因的资讯。
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公众号。
遗传高血压能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吗?
你好!
遗传性高血压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我们平时说的高血压就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原因不明),占90%以上的高血压人群(另一些为原因明确的继发性高血压)。
1、高血压患者在什么情况下服用阿司匹林获益大?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和其他危险因素一起,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并可损害心、脑、肾等靶器官,使这些器官功能慢慢衰竭。
在防治方案上不仅只降压,同时保护靶器官的损害,包括调脂、抗栓治疗等。阿司匹林用于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二级预防(对已经发生冠心病和其它动脉粥硬化性血管疾病的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症状、防止病情进展、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疾病的复发),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据支持,目前全球几乎均一致同意其重要性与必要性。阿司匹林抗栓治疗的二级预防,其基石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2、高血压患者在什么情况下服用阿司匹林风险大?阿司匹林在抗栓的同时,有引起出血的风险,如消化出血、脑出血等。如果出血的风险大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则不要使用。
一级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时,全球学术争议非常大!有建议:没有明确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与缺血性脑卒中等),没有较为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不伴有严重程度的管腔狭窄,没有发生急性血栓事件的风险很高的患者,不要过度使用阿司匹林。
无任何危险因素年龄≥65岁的女性,无心血管病、无肾功能不全或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的高血压患者,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不应使用阿司匹林。
3、高血压患者什么情况下服用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动脉狭窄程度<50%的粥样斑块同样会破裂或侵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从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软斑块)。
中国《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强高,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时),应把握获益大于风险的原则。
高血压合并以下≥3项危险因素,10年心血管粥样硬化性疾病风险≥10%者,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进行一级预防。这些危险因素有
(1)、男性年龄≥50岁或女性绝经期后;(2)、高血压;(3)、高胆固醇血症;
(4)、肥胖;(5)、早发心脑血管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等)家族史;(6)、糖尿病;(7)、吸烟。
总之,高血压患者要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观察服用,定期随访体检,预防出血风险。服用阿司匹林有什么利弊?
首先来说说阿司匹林为什么能抗血栓吧!
血栓是如何形成的?体内的花生四烯酸在环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PGG2,再在血栓烷A2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血栓烷A2,血栓烷A2(TXA2)是体内最强的血管收缩剂和血小板聚集剂之一。
药理作用小剂量时,阿司匹林能与COX活性部分丝氨酸发生不可逆性乙酰化而使其 失活,可减少血小板中的TXA2的合成。大剂量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 PGI2 合成,而PGI2是TXA2的生理对抗剂,PGI2合成减少可促进血栓的形成。因此临床上常用小剂量(50-100mg)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心脏病、脑缺血病、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它手术后的血栓形成。能够预防心机梗死和脑血栓,降低死亡率和梗死率,减少短暂性脑缺血的发生率。
不良反应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胃肠道刺激。口服可直接刺激胃粘膜,引起上腹不适、恶心、呕吐,主要是因为阿司匹林本身含有羧基,是酸性基团,有刺激性。较大剂量口服会引起胃溃疡及无痛性胃出血,原有胃溃疡者,症状加重。餐后服药或同服止酸药可减轻胃肠道反应。
阿司匹林不可逆地抑制COX,对血小板合成TXA2有强大而持久的作用,这也是其发挥抗血栓的前提,但是合成TXA2的能力恢复需等到新生血小板补充,需7-8天。所以血小板凝集时间延长,抗血栓的同时,会导致血液不易凝固,出血时间延长。
总的来说,阿司匹林抗血栓还是利大于弊的!!!或者可以考虑其他抗血栓药物。
丹七片而丹七片是中成药,有活血化瘀,通脉止痛功效。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心痛,眩晕头痛,经期腹痛。是否有抗血栓效果,不清楚。
此外,对于其中含有小G蛋白,就需要对小G蛋白作一解释!
小G蛋白小G蛋白(Small G Protein)因分子量只有20~30KD而得名,同样具有GTP酶活性,在多种细胞反应中具有开关作用,但与跨膜信息的传递没有直接相关。
第一个被发现的小G蛋白是Ras,它是ras基因的产物。其它的还有Rho,SEC4,YPT1等,微管蛋白β亚基也是一种小G蛋白。
小G蛋白的共同特点是:当结合了GTP时即成为活化形式,这时可作用于下游分子使之活化,而当GTP水解成为GDP时(自身为GTP酶)则回复到非活化状态。这一点与Gα类似,但是小G蛋白的分子量明显低于Gα 。
可笑的是,这是人体细胞膜上的一类信号转导蛋白,不知为何会出现在药物中,是否题主被人忽悠了?另外,不知道将小G蛋白和抗血栓联系起来是为何意?目前只是有科研结果显示,小G蛋白与癌症相关。阿司匹林能天天浇花吗?
不能,阿司匹林浇花的时候要注意浇灌的频率,不能浇的太频繁。具体的次数要根据植株生长的速度来定。
若是生长速度比较快的植物,对养分的需求量比较高,最好是每隔一个月就浇一次。
若是生长速度比较慢的植物,对养分的需求量也不高,浇的频率就要延长些,两个月浇一次就行。
70岁以上患者吃阿司匹林注意事项有哪些?
70岁以上患者吃阿司匹林注意事项有哪些
70岁以上患者吃阿司匹林有用法用量、用药期间定期检查、禁忌证、药物相互作用等注意事项。建议服用肠溶片或肠溶胶囊。
用药注意事项:老年人出汗过多,易致虚脱,已有脱水的患者应减少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应餐前服用,因进食会升高胃内pH,使肠溶片在胃内提前溶解产生刺激,其他剂型建议在餐后30分钟服药,以减少胃肠道不适;长期大量用药时应定期检查血细胞比容、肝功能及血清水杨酸含量;可引起凝血障碍,所以外科手术患者应在术前5天停用。
禁忌证:对阿司匹林过敏;有使用水杨酸盐或含水杨酸物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哮喘史;有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胃肠道出血或穿孔史;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和(或)出血者,有溃疡、出血病史;哮喘、鼻息肉综合征;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疼痛;严重肝肾衰竭;重度心力衰竭;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等。
药物相互作用:与抗凝药、溶栓药合用,会增加出血的风险;与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合用,会使降糖效果增强、加速;高剂量阿司匹林与ACEI类药合用,可减弱抗高血压作用。
70岁以上老年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没有阿司匹林适应证的人群不可随意用药,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本内容由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药学部 副主任药师 李祥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