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座视频,当代社会到底还要不要中医?
中医不但适合现在人群,而且在中西医结合的情况下,更能进步发挥中医治疗的效果!如各种化验、壁超、C丅等,为中医望、闻、问、切、舌提供了更加精确的确诊!中医对于治疗慢性病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医包括:药疗、推拿、按摩、针灸、外洗……传统疗法,还有近来发展的粿粒配方等,在治疗慢性病和疑难病中,用辨证方式的药方加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还有一些需要做手术的骨外科病,中医用中药外洗、其作用很明显!
十六年前我得了脉管炎,京城跑了许多医院,甚至有的医生认为我的左腿很危险!走路困难,当时压力很大,又赶上医保刚刚改革,报销比例很低,后来住到宣武中医医院血管外科,霍风主任(政协委员)用中医疗法,为我治愈了!至今过快十六年了,走路、骑车都沒问题,这就是奇迹!三年前我颈椎病影响到:头晕不能站立、右手手指连一张纸也夾不住,到了大兴中医结合医院骨伤科住院,首席专家王小斌医生,为我用中医疗法治疗了二十八天,至今三年了,也未犯病!还有两次脚部出现了问题(见透视一、二)走路肿痛,有的医院建议手术,王小斌医生竟然用中药外洗,治愈了脚病,至今快二年了也未犯病!目前我老伴在东方医院(三级甲中医院)、找到外科曹建春主任、治疗甲状腺结节和肺部结节和心血管疾病,经过中药综合治疗效果己开始显现!还有前些年我老伴腿上长了无名肿物,有的大医院主张手术,当时老伴压力很大!我们找到了老中医王克勤,几乎沒花钱,他用中药外洗、老伴腿竟然好了!老伴一提起王大夫,始终不忘!王老至今八十三岁了,还在为病人奉献着!
我相信:中医在祖国的医疗事业发展中,作用越来越大!这次疫情发生,中医所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
你见过最好的中医是如何妙手回春的?
我一个朋友的老公是中医,今年应该65岁了吧。是西安医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又读了博士。现在在我们当地医院中医医院科工作,按年龄应该退休了,他还在上班。
去年我一个亲戚的孩子突然🉐️了嘴歪还抖动的毛病,在县医院看了,
吃了一个多月的药没有一点效果;又到市里拍片检查还是吃药,没有效果,医生说是神经的问题,不好治疗,当时孩子刚高考完,心里压力很大,犯病了。中间也好过几天,几天后只要不快乐,或者有压力就会犯病。
一天给我打电话说孩子的事儿,我说问问我朋友的老公。
我把症状告诉他,他说应该好治疗,就告诉我一个土单验方,吃了一周就好了,孩子好了就不吃了,大人也没有再说这事。
一个月后又犯了,我说你去找医生看看吧,总在电话上说,怕说不清楚,把孩子给耽误了,就带上孩子去见了医生。
还是吃的土单验方,一再嘱托需要吃够多少天才可以。现在已经过了半年,再没有犯过,医生说:半年不犯病就是好了。
关键是买药一共用了还不足200元。
中医的土方能治疗大病。我感觉很神奇哦。
你心中有哪位老师?
在我的学生生涯中,每一位老师都那么尽职可亲,是的可亲,虽然有的老师很严厉,还打过我,但回想起来仍是对他们想念不已。要说终身难忘的也不止一位,但其中有一位常常让我在工作中忆起。他是在初中教我语文的张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
张老师那时四十岁左右,瘦瘦的,象极了阿累笔下的鲁迅先生,瘦的教人担心。老师虽然瘦,但挺笔直,穿衣中规中矩,几乎总是四个兜的中山装,深色裤。皮肤白净,眼睛大而有神,头发总是修得很短,额上头发稍长,嗯,好像头型有点像大上海时的鸭舌帽,对,很恰当。老师很少笑,但也不太严肃,偶尔笑起来会让我们感到异常亲切。
我常常想起我的这位张老师,不仅仅因为他是曾经教育过我的老师,宽厚、慈祥、稳重,更是因为他的与众不同。首先张老师的粉笔字写得特别的漂亮,老师在讲课时常常左手端着翻开的课本,右手用食指和中指夹着根白粉笔,边讲解边做着各种手势动作,这时老师那认真、专注的神情,优美、自然的动作,响亮、有力的声音就定格成了画面,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讲课过程中,老师会转身走向讲台中间,在黑板上写上几个字或一句话,只见老师的手从空中舞过之后,掌心一翻,大拇指便配合那两根颀长的手指捏住了那根白粉笔,轻轻松松便挥出几个刚劲有力的字,字的线条是那么流畅,那么柔美而又不失刚强,让人看了还想看,象赏花一样着迷。每一次看到老师在黑板上留下的粉宝我都会不厌其烦地感叹:老师写的字真漂亮!轮到我值日擦黑板时,我总是先看一遍,用心默描一遍再开始擦,而且擦一道再看一遍剩下的一半,看完一遍再擦一道,直到上课铃声响起,我才加快速度,立马完成值日任务。
张老师特别的地方还在于他是位有心人,说是有心人似乎也不能准确表达我的感受。张老师在表扬班里优秀学生时所发的奖品都是学生所喜爱的,我曾获得过一本字典,一本故事书,一本名言录,对于当时家庭较困难的我来说简直如获至宝,深深地感到语文很有趣,老师很亲切。
张老师是我初中对我影响较大的一位老师,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以至于现在站在讲台上,有时会不自觉地去模仿老师讲课时的动作和说话时的语调。
感谢给我影响至深的张老师!感谢教过我的所有老师!
辽宁省中医院好还是沈阳中医院好?
省中医院好。
省中院教授老上电视讲课。
中医都号脉。
(望,闻,问,切)切就是号脉。
推荐您受益最明显的中医书?
承蒙邀请。学习中医还在无从下手?医学生跟你分享个人经历。
我目前最喜欢的中医著作是《郝万山伤寒论讲稿》,这本书是伤寒论讲稿中的经典之一,如果再配合郝万山老师的视频课,对于伤寒论的学习理解更有帮助了。因为我目前的学习还处于加深对伤寒论的理解阶段,所以近几月来,我对这本书已经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但是这本书比较适合已经有了一定中医基础的人研读。
我们的题主大大要求推荐三本喜欢的中医著作。我认为不同阶段的中医人士适合看的中医著作不同。对于一些中医前辈,当然不敢班门弄斧给前辈推荐书籍;对于和我同一阶段的中医同门大家各有所求,我也就不推荐了。
所以以下几本书推荐给喜欢中医的中医爱好者。
《大医精诚·孙思邈传》——我大二看的一本书,里面讲述了药王孙思邈的很多故事。其中印象很深的是,药王因为自己给自己治疗痢疾而成为了治痢专家,从此开始给别人治疗痢疾,典型的举一反三呀!且药王的《大医精诚》篇目可谓是医学界医德的标杆,适合各位反复诵读记忆,我可是背会喽。对这本书印象深的除此以外,就是书中讲述他140+的高龄了,养生,药王可真是认真的。
《字里藏医》——徐文兵先生的启蒙书籍,通过用汉字与中医之间的联系来解释一些中医基础概念,引人深思的同时,又让人豁然开朗,更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医基础理论》——我大一的基础课程,也是我现在都还会备在手边的一本工具书。里面包括从古至今能够被运用于临床的中医理论,且我认为这是一本读《黄帝内经》的过渡书。对于刚开始接触中医的人来说有夯实根基的作用。
从古至今,中医著作数不胜数,所以刚接触中医的朋友我不建议选读太过高深的著作,我认为多看一些基础类的书籍更能事半功倍,因为打好基础总是不会错的嘛。
最后,还是那句话,当大家有什么问题的时候,可以寻求专业人员的指导,所谓“术业有专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何乐而不为呢?
欢迎大家指出我的不足。和我交流,共同进步。下面附上我推荐的书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