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用量,茯苓丸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丸具有燥湿行气、软坚化痰的功效。临床上经常治疗肩周炎、颈椎病、慢性支气管炎、全身水肿等由体内痰湿所致的常见病。症状包括两侧肩膀疼痛、双手无力、双手无力、四肢肿胀等。临床上,茯苓丸可用于各种痰病,也可与其他药物合用。茯苓丸在应用过程中,作为祛湿化痰的药物,必须引起重视。
岳西白茯苓是干什么用的?
白茯苓的主要价值
性味归经:甘;淡;平。心;脾;肺;肾经。[3]
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3]
用于脾虚泄泻,白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白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白茯苓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白茯苓又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4]。
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5][6]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茯苓的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茯苓对用试管法的抑菌试验结果是无抑菌作用。茯苓的乙醇提取物在体外能杀死钩端螺旋体,但水煎液无效。[6]
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另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6]
3、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含水溶性小分子多糖的茯苓水提液能使离体健康人红细胞2,3-DPG水平上升约25%,并能有效地延缓温育过程中2,3-DPG的耗竭。[6]
4、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茯苓煎剂按5-10g/kg 腹腔注射,对预先给与咖啡因或未给与咖啡因的小鼠,均有镇静作用。茯苓与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茯苓煎剂(10g/kg)未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用40g/kg的剂量则使麻醉时间较对照组更显著延长,随着剂量的加大,镇静指数也随之增加
蒲公英加茯苓治什么病?
蒲公英和茯苓都是常用中药材,二者各自有自己功效与作用。
中医在使用药物治疗疾病,讲究不同药物之间搭配使用,也就是中药的配伍。
中药的配伍中医叫"君、臣、佐、使",
就象一个团队里有主要领导、付职、工作人员一样,虽然各自工作职责不一样,但在领导定下目标后,上下作用、协同工作才能发挥团队的最大合力。
在一剂方药中,主药主要是针对疾病的主要病因和症状,其他药物加强和配合主药治疗主要症状及兼顾他症。
下面我们看一看公英和茯苓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蒲公英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蒲公英治疗的病因病机为热毒炽盛、湿热蕰蒸。
热毒炽盛发于肌表则为疔、疮。
犯于胸肺则为乳腺炎、肺炎等。
上聚于眼、喉则目赤咽痛。
湿热蕰蒸肠胃则易发为肠炎、黄疸、小便热痛不利。
茯苓茯苓性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
茯苓的功效主要体现在淡渗利湿、健脾宁心。
茯苓治疗病因病机主要是脾失健运,水湿不化。
人体内津液和营养主要靠脾运送、消化、输送到人体各个地方。脾失健运,脾的输送运化功能减弱,津液聚而不化,凝结为水湿而发为水湿之病,常见水肿、少尿。
脾失健运则见食欲不振、大便溏。
水湿上犯则眩晕、头痛。
水湿扰心则见心神不安、失眠、心慌、心悸。
通过以上对比,蒲公英清热解毒功效较强,茯苓健脾去湿功效明显。
蒲公英十茯苓蒲公英加茯苓增强了公英祛湿排毒的功效,从而有利于疔、疮、肿、痛的消肿散结的作用,也有利于湿热从二便排出。
二者组方后也增加健脾祛湿改善纳呆、大便溏及湿热扰乱神明而出现心慌、心烦、失眠的症状。
我是鲁人郎中,感谢大家的关注、点赞和收藏,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温中散寒的中成药有哪些?
温中散寒类中成药以温里药为主组成,具有温中祛寒、止痛等功能,用于治疗中焦虚寒证,临床表现多见脘腹冷痛,手足不温,不思饮食,或恶心呕吐,吞酸吐涎,或腹痛下利,口淡不渴,舌苔白滑,脉沉细弱或沉迟。即现代医学的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胃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等。下面逸仙药师为大家介绍临床上常用的较经典的温中散寒中成药。
1、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脘腹冷痛,肢冷便溏。
2、理中片
成分:党参、白术(土炒)、炮姜、炙甘草。辅料为硬脂酸镁。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健胃。用于脾胃虚寒所致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
3、桂附理中丸
成分:党参、白术(炒)、炮姜、炙甘草、肉桂、附片。
功能主治:补肾助阳,温中健脾。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
4、温胃舒颗粒
成分:党参、附子(制)、黄芪、肉桂、山药、肉苁蓉(制)、白术(炒)、山楂(炒)、乌梅、砂仁、陈皮、补骨脂。辅料为糊精、蔗糖。
功能主治:温胃止痛。用于慢性胃炎,胃脘凉痛,饮食生冷,受寒痛甚。
5、小建中胶囊
成分: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嗳气吞酸,食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6、香砂养胃颗粒
成分: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姜半夏、醋香附、枳实、豆蔻、姜厚朴、广藿香、甘草。辅料为:蔗糖、糊精。
功能主治: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胃脘满闷或泛吐酸水。
7、复方田七胃痛胶囊
成分:三七、延胡索、香附、吴茱萸、川楝子、瓦楞子、白芍、白及、甘草、枯矾、氧化镁、碳酸氢钠、颠茄流浸膏。
功能主治:制酸止痛,理气化痰,温中健脾,收敛止血。用于胃酸过多,胃脘痛,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慢性胃炎。
8、茴香橘核丸
成分:小茴香(盐炒)、八角茴香、橘核(盐炒)、荔枝核、补骨脂(盐炒)、肉桂、川楝子、延胡索(醋制)、莪术(醋制)、木香、香附、青皮、昆布、槟榔、乳香(制)、桃仁、穿山甲。
功能主治:散寒行气,消肿止痛。用于寒凝气滞所致的寒疝,症见睾丸坠胀疼痛。
温中散寒类中成药,其用药依据是“寒者热之”,主要用于治疗里寒证,应用时需辩清寒热之真假,对真热假寒的热厥证禁用。用药量需要因人因时调整,夏季炎热,或素体火旺者,用量不宜太大,中病即止,以防伤阴。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以及难消化的食物。因为此类药物多含附子,干姜等温热药,对于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本答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永康提供)
欢迎关注“逸仙药师”,内有关于各种疾病合理用药的文章!茯苓用量一般多少克?
您好,茯苓用量得由您的使用方式决定,一般可分为食疗与药物治疗。食疗一般可用到10g,熬制中药内服用量可以为15g。茯苓不属于保健药,应在正规医生指导下服用。茯苓作为利水渗湿药,具有利水消肿,渗湿,宁心,健脾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水肿、心悸、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