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的原理是什么,高温天气开空调真的会吹出病来吗?
大家好,我是兆麟堂的小伙计小麒麟。
最近气温不断升高,很多北方城市也终于将一只脚迈进了夏天。正午的阳光一天比一天灿烂,有些按捺不住的人,已经开始开空调了。
虽说开空调能降温,但空调开的太早,太久或是温度太低,都对身体没有好处。现代人容易生病的原因之一,就是体内寒气太重。这就与夏天空调开的太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今天小麒麟就来跟您说一下,夏天应该怎么开空调,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1、空调越狠,寒气越重中医认为,“风邪”为百病之长,寒邪是折损人体内“阳气”最厉害的邪气。
而我们人造的寒邪——空调,可比自然的寒邪厉害的多,把寒气一层一层地压在体表,继而引起头痛、慢性鼻炎、感冒、腹泻、痛经等疾病。
夏季,如果出现了寒邪入体的情况,往往是因为开空调的方法不对。
夏天,我们在室外容易出汗,这其实是一个身体自然排毒的过程。如果此时,你猛地扎进空调房里,就会强行打断排毒,让寒气进入体内。
空调开得太低,还会把我们刚出的汗凝结在表面,形成寒湿。
吹得久了,皮肤变得冰凉,毛孔就会打不开。就算没得病,也会抑制阳气的生发。
2、开空调的正确方式既然错误地开空调会对身体造成损伤,那开空调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刚出完汗,不要立即开空调。最好能让汗液自然风干,或是把汗擦干。等一刻钟以后,身体适应了再开。
气温不要过低。夏天有些人为了凉快,空调一开就是一天,温度还调的特别低。咱就说,您不生病谁生病?
我们的身体其实很娇弱,如果不和外界的环境保持一致,就会产生各种疾病。
因此开空调的时候,不能比室外温度低6°C,否则很有可能被空调病找上门。
晚上睡觉前开空调。在室内温度可以忍受的时候,白天最好不要开空调,只在晚上睡前开上一小会儿。
夏天出汗,是身体除湿的最好时机。在这个该出汗的季节,就不要非得和气温对着干了,最好能顺应天时,多出点儿汗。
白天热一点、晚上凉一点,正是每日气温升降的规律。因此晚上睡觉前开空调,就很符合自然的节律性。
3、空调病并不可怕家里的空调我们可以控制开关,但到公共场合,我们就无能为力了。有时候坐个地铁,都能把老寒腿冻出来。
但小麒麟提示您,虽然开空调对人体不好,但造成的损害和个人体质有关系。只要保护得当,就能把伤害降到最低。
很多人吹了空调之后容易脖子疼、腰疼,是因为这些部位本身就有毛病,而不是单纯吹空调吹出来的。
寒气使得肌肉血管瞬间收缩,被吹到的肌肉自然就变得僵硬了。
要是您腰、颈、肩、膝等部位本身就生过病,容易着凉,在进地铁,或是冷气足的地方时,最好能多带件衣服、围脖之类的,遮挡一下。
要是觉得出去带衣服麻烦,您也可以试一下中医的土方法,比如搓一搓风池穴、风府穴,或者大椎。如果你身体的某些部位,例如腰部比较脆弱,也可以搓一搓,或者放一个暖宝宝,这些都能起到不少防护作用。
开空调虽然能让您清凉一时,但开的太久,落下病根,可就得不偿失了。
如果您已经有了感冒、风湿、关节炎等寒气入体的病症,也不用太恐慌,欢迎给小麒麟留言咨询哦!中医治疗寒症那可是手到擒来~
老寒腿一年复发一回?
腰腿疼,不管是热还是凉,都是常见的小毛病,很容易治好。什么时候发病,立即就要治,让病人“疼着”,等到夏天来了再治,不应该这样。可是,你在这里说能治,就有喷子醋意大发,骂你是江湖郎中,骗子,实际是抢了他们的生意。还有那些慕洋犬,他们根本就不会治这种病,他们就说你的中药没有经过双盲实验,这是自愈性疾病。你如果发几个医案出来,他们就会说是讲故事。有时候想一想,大医院的专家,中医西医,他们有证,治不好病,治不了病,好像是应该的!病人活该倒霉,他们“没毛病”,而一旦有一个民间中医说能治,反而有毛病了!马上就会被骂的肉都发臭。好多人就认为他们经过了“系统医学教育”,民间中医江湖郎中没有经过院校的“系统教育”,无证,是骗子!其实,自古以来几千年了,中医就是在民间传承发展的,能治病就会生存,不会治病,就没有病人上门。病人只看能不能治病,根本就不看有没有证。有点时间,有多说了几句。
大暑有什么说法?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所以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来说,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防暑是养生保健的关键大暑气候炎热,暑气逼人,心气容易亏损,是中暑发生的高危期。人体容易出现头晕、心悸、大量出汗等症状,所以大暑节气防暑是关键。
养生食谱推荐南瓜块300克,绿豆200克,薏米50克,山药片30克,盐适量。
锅内放清水、绿豆、薏米,以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加入南瓜、山药烧开后改用小火慢炖,至南瓜、山药成糊,绿豆酥烂,加盐调味即可出锅。大暑食用此汤可防上火。
养生药膳方推荐绿豆、芦根各100克,紫苏叶15克,姜10克。将芦根、姜、紫苏叶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煎汤,去渣,留汤汁备用。绿豆洗净,与煎好的汤汁一同放入锅中煮熟即可。
此粥可帮助人体排除毒素,还能和胃止呕、利尿解毒,同时也适用于湿热呕吐及烦渴、小便赤涩等,适合大暑时节食用。
运动养生身体健康的人,可以做一些幅度较大的运动,发发汗,使身体有一种舒服的畅快感。身体虚弱的人群及老人、小孩可选择运动量小且平缓的运动。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会出现心烦意乱、思维紊乱、急躁焦虑等症状。这是“情绪中暑”所引起的。
医学研究者认为,人的神经细胞对夏日的气温、气压、湿度和气流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极度敏感,高温的气候会影响人体的情绪调节中枢,继而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和激素的分泌。因此,此时节应该尽量保持心情平静,切莫动“肝火”。
伏前解毒是什么意思?
就是在三伏天前用针炙等解毒。三伏天是一个特殊时期,也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很多人都注重伏前解毒,这个一般是在三伏天前十天,一般用针炙、拨火罐等。
三伏贴治疗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说起三伏贴我们三溪堂每年都会有开展贴三伏贴的活动,一般的都是在每年的六月就可以开始预约了,已经开展七八年了,顾客反馈一直不错,今天我就借此机会给大家说说三伏贴吧!
三伏贴是运用中医天人合一的思想,配合节气阴阳变化来对人体进行调理的、中医讲究把人体与外界环境地理,四季,万物看作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时令、节气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个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变化,所以从古代开始许多医家就非常重视自然时节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运用规律配合药物外贴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三伏贴、还有三九贴就是运用“冬病夏治”、“热病寒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指导下保健,祛病的!
因为三伏是一年中的阳中之阳,这时,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药力最易渗透到体内。冬天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这两个时间贴敷穴位,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最适合易感冒,寒喘、气管炎、久寒咳,风湿关节炎,肾阳不足的尿频、怕冷以及体虚胃寒的人群。
三伏贴主要是在每年夏季的7月中旬开始到8月中旬结束,配方以温阳散寒、辛热祛湿、补虚益气的中药碾成细粉用生姜汁调匀搓成枣核大小放入贴膏内,根据病情,体质按穴位外贴!那么我们在贴三伏贴时要注意哪些呢?首先患者要在贴之前要保持贴药部位干净清洁,干燥不要有皮肤损伤或皮肤病,皮肤对药物、贴膏是否过敏等,皮肤出汗要晾干再贴,不然贴上会脱落,如果有感冒,发烧,吐泻最好延迟几天再贴,另外女孩月经期也要推迟再贴。
贴过后皮肤会出现红肿,热痛甚至皮肤起泡的情况都是正常反应,那是因为药物吸收充分,穴位敏感造成的,反应强烈的反而效果明显,如果起泡怕感染贴够时间揭掉后可以涂一点消炎的软膏,过几天就好了,贴膏时间一般为4-6个小时小孩子2-3个小时就可以了!每隔十天贴一次,共可以贴三次,如果想效果好一点还可以在伏末在贴一个加强贴就可以了!
三伏贴不能段段虚虚的贴要连续贴上两到三伏才会有后期效果,抱着试一下的心情去贴效果不明显!小孩子年龄在三岁以下或皮肤严重过敏的一般不建议贴,过热体质的也不建议贴!在贴过之后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易上火的食物!还有冷饮,雪糕也不要吃,多吃一点清淡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