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最严重的十种表现,肝郁脾虚的症状是什么?
肝郁脾虚是指因情绪衰竭、肝郁泄泻、气滞肝郁、饮食不当、脾虚健康而引起的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有头晕、耳鸣、眼干、眼涩、面红、口喉酸涩、气急急躁、畏寒畏寒、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失眠、乏力无力、四肢麻木、抑郁、食欲减退、食欲不振、打嗝打嗝、异物等咽部体感,舌尖微红,舌苔发黄,舌体微胖或开裂等。
肝郁气滞是怎么回事?
肝郁气滞中医上简称为肝郁证,多因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阻遏肝脉,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所致。肝郁气滞证是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异常,疏泄不及而致气机瘀滞所表现的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情志抑郁或易怒、善太息,或见咽部异物感,或颈部瘿瘤,或胁下肿块。
肝郁是怎么回事?
肝气的疏泄对于人体的气机调畅有关键的作用,“肝气郁结”就是这个功能失常。
导致“肝气郁结”,跟我们平常的情志也有很大的关系,情志也会影响到肝,例如,一个人频繁心情不畅,多愁善感,焦虑,长期保持着种状态,很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最大的症状就是心情不畅、胸胁部隐痛或者胀闷,心情不畅也会影响到脾胃,产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或男性性欲低下、前列腺、早泄、下腹部坠胀,甚至胀痛,如果是女性,还可能会乳房胀痛、月经不调、长斑、痛经等表现。
气郁容易导致血瘀,从而影响到人体其他脏腑的气血流畅,功能也受到影响,出现各种症状,以下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根源在于肝气郁结。
肝郁脾虚,肝气不能协助脾胃运化,导致脾虚,大多数情况下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痛、便溏腹泻等症状;气郁血瘀,肝气调达能协助血液运行,失去肝气则会形成血瘀,从而出现胸胁闷痛、月经血块、闭经、头痛、面部长色斑等症状。
肝气犯胃,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从而影响消化吸收,导致呃逆、胃胀、食欲不振、胃痛、泛酸等症状;肝郁化火,肝郁不畅,气郁容易化火,这时候经常出现脾气暴躁、口干口苦、面红目赤、头晕耳鸣等现象。
上面的病因能解释为什么心情不畅会产生各种疾病,因此,在生活中要保持心情舒畅,就是最好的一种养生方式。
总之,肝气条达对于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平常保持好的心情,这是第一;然后在饮食上,也可以多吃一些“疏肝理气解郁”的食物:例如陈皮、柑橘、橙子、佛手、萝卜、玫瑰花、山楂、柚子、山楂等食物。
在药物调理上,逍遥散是疏肝解郁最经典的配方,由柴胡、当归、茯苓、薄荷、白芍、白术等中药组合而成,能起到疏肝解郁、养血调经的作用,可以适当的加减,对于气郁结所产生的各类症状都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更多中医文章内容,关注郑医生,有疑问可留言评论。
肝郁有哪些症状?
肝郁有哪些症状?
肝郁即肝郁气滞的简称,主要症状有: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情志抑郁或易怒、善太息;梅核气或瘿瘤,瘰疠,或见乳癖、胁下积块;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甚则闭经;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肝郁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症状。一般以情志抑郁,肝经循行部位的胀闷疼痛以及女性月经不调为主要表现。肝郁气滞,疏泄功能失常,不能调畅情志,则表现为情绪抑郁或易怒,喜叹气。
胸肋是肝经循行经过的部位,肝郁气滞则气血不畅,表现为胁肋、乳房、少腹等胀闷疼痛或窜痛。肝气郁结,气郁生痰,便会出现梅核气或瘿瘤,瘰疠,或见乳癖、胁下积块。
肝郁气滞,气滞则血瘀,女性就会出现经行不畅,月经不调,痛经,甚则闭经。
如果出现上述肝郁的症状,需注意从情绪、饮食、生活上综合调节,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疏肝解郁的中药或中成药治疗。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脑病科 副主任医师 马大勇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肝郁是什么?
其实在古中医学中我们不直接称呼肝脏,因为这一称呼它不能如实反映肝脏的功能,称呼肝木才是合适的。这在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的医案中就可以看得很清楚。看到肝木我们很直接就能看出肝脏具有木的特性。我们观察树木,树枝树干都是向上向外生长的状态,这就是肝脏的特征。它具有向上向外舒展气机的作用。人体内血、津液的运行都和肝气的疏泄密不可分。急躁易怒最易伤肝,使肝气郁结,出现胸肋疼痛、口干口苦,女性还会出现月经不调、内分泌紊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