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肝火旺盛的症状,惊蛰是什么意思?
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满前莫问名。
惊蛰未闻雷出地,丰收有望看春耕。
——《惊蛰》吴藕汀
伴随着新年的第一声春雷,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已走到了我们面前。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仲春时节的开始。陶潜有诗曰:“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伴随着阵阵春雷,经历了早春的懵懂,仲春时节,这春意也渐渐浓了起来。
一、惊蛰的气候
惊蛰,古时候最早叫做“启蛰”,后来到汉朝的时候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讳而改为惊蛰,唐朝的时候曾有短暂的恢复,然后就以惊蛰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了。惊蛰节气一般在每年阳历的3月6日左右,太阳达到黄经345度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面解释说:“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春雷一响,沉眠在土里的虫子都醒了过来,所以这个节气叫做惊蛰。当然,今天我们知道,这个说法只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描述。虫子自然是听不见雷声的,之所以醒来是温度变化的结果。
惊蛰,仓庚鸣
古人将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一个节气都分为三候,用来更准确地描述节气的气候特征。惊蛰的三候是:“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桃始华,便是桃花盛开的意思。仓庚,就是我们常说的黄鹂鸟。这个鹰化为鸠比较有意思。鸠,就是布谷鸟。古语有:“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说的就是这种鸟。仲春之时,天空尚不见飞翔的雄鹰,只看到鸣叫的布谷鸟。在古人的观念里,就好像是鹰变成了布谷鸟一样。七十二候中有很多这样的表述,比如“腐草为萤”(大暑)、“雀入大水为蛤”(寒露),等等。其实这也反映了古人对世间万物变化消长的一种朴素认识。
二、惊蛰与百虫
“蛰虫惊而出走”,惊蛰,是一个和百虫相关的节气。当然,我国幅员辽阔,说惊蛰前后,初雷滚滚,百虫复苏,这实际上只是相对靠南的长江流域的情况。而在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地黄河流域,相似的情况可能要再晚上一些。但二十四节气的影响是巨大的,不管这一天是不是打雷,有没有虫子惊醒,在我国很多地方,在惊蛰前后,都形成了一些和百虫有关的习俗。当然,不管是传播疾病还是啃食庄稼,虫子对古代的人们来说大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惊蛰的习俗也多和驱虫、杀虫有关。
惊蛰,百虫复苏
比如在江苏的邗江一带,有个照蚊虫的习俗。在惊蛰这天的晚上,当地人要点燃春节祭祀的时候留下的红蜡烛,然后拿着在屋里、院子里到处照,还要念念有词:“惊蛰照蚊虫,一照影无踪”云云,据说这样可以驱走蚊虫。然后呢,当地人还会把送灶王爷时留下的糯米加糖炒成饭吃掉,叫做“炒虫儿”,就好像把虫子吃掉了一样。
在江西、广西的一些地方,当地人有用撒石灰的方式驱虫的习俗,墙根屋角都要撒遍,据说这是唐代药王孙思邈的遗泽。有的地方还要把住宅周围全都撒上石灰,还要撒出一把弓的形状,这可能是远古某种巫术的遗存吧。而在湖南的醴陵地区,当地人有惊蛰时节在屋里放鞭炮的习俗,叫做“爆惊蛰”,有吓跑虫子的意思。
惊蛰,撒石灰
而在湖北天门、孝感等一些地方,不只是虫子,连田里的青蛙也要打,当地人叫做“打虾蟆”或“赶虾蟆”。民国时候的《天门县志》记载:“惊蛰节晚,儿童辈敲锣鼓、木梆歌唱,谓之赶虾蟆”,小孩子们敲锣打鼓,田里的青蛙可就遭了殃。
有些朋友可能就觉得奇怪了,青蛙是益虫啊,为什么要打青蛙呢?这个原因呢有这么两个说法。一种说法是光绪八年的《孝感县志》里记载:“近水家以荆条击池陂水际,曰‘惊蛰打虾蟆,一打就哑’,盖恶其聒噪也”,这是说因为蛙鸣太吵而打青蛙,这也太霸道了。另一种说法比较靠谱,光绪年间湖南《耒阳县志》载:“惊蛰喜寒,不闻蛙鸣则秧种不坏。”也就是说对农业生产来讲,惊蛰时节气候稍微寒冷一些,是有好处的。而青蛙的习性,只有在天气比较暖的时候才开始鸣叫。所以如果惊蛰时节青蛙开始鸣叫,那往往预示着一个不好的收成了。
三、惊蛰话雷神
《周礼》云:“惊蛰,……蛰虫始闻雷声而动”,可见惊蛰这一节气,与打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古人也自然地在隆隆雷声的“熏陶”下,构建出了雷神的形象,这种对自然现象的神话,也是远古时期很多民族都有的一种普遍现象了。惊蛰始于雷,所以在古代的民间,在惊蛰前后也有很多祭祀雷神的民俗活动,比如贴上雷神的画像,摆上供品,以及去雷神庙里上香祷告等等。
雷公庙
说到这个雷神,或者叫“雷公”吧,这个神灵的形象从古到今还是经历了挺大的变化的。最早的雷神的形象,是“龙身人头”的,有种说法认为,中国先民构建的这个龙的形象,和雷的声音就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最早的雷神有个龙的身子也并不奇怪了。
大约到了汉代以后,雷神才逐渐的人格化了。东汉王充的《论衡》里面记载,当时的人们在给雷神画像的时候,一般都是画成一个大汉的形象,一手拿着连鼓,一手拿着上方下尖的锥子。当时的人认为,轰隆隆那个雷声,就是雷公用连鼓发出的;而比较尖利的雷声,则是雷公挥锥的声音。壮士奋挥锥,这雷公可谓是“爆裂鼓手”了。这个雷公的形象流传时间很长,唐代敦煌石窟里的雷公形象,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再到了后来,大概明清时期,雷公的形象又有了变化,变成长着鸟嘴肉翅,手持斧凿的形象。
初唐雷公图(莫高窟329窟)
咱们中国的古人在构建神灵形象的时候,总是喜欢把世俗生活中一些美好的东西加入到里面。比如大家都认为夫妻和睦是好的,于是古人们就给很多神安排了“对象”:看着西王母很孤单,就造了个东王公给她;看着雷公没人陪,于是设计了电母。电母的形象在典籍中出现,比雷公要晚得多。《宋史》中说当时的仪仗队里有“雷公电母旗”,到了《元史》里才说得比较清楚:电母旗上的电母,是一个绣衣、朱裙、白裤,两手运光的巾帼英雄形象。
雷公和电母
文史君说
春雷隆隆,惊醒的可不只是地里的虫子。依农时而论,惊蛰也标志着春播的开始,耕作的农民也要忙起来了。而对我们每一个工作、学习的普通人来说,寒冷而蛰伏的冬季已经过去,伴随着阵阵春雷,大家也该打起精神好好生活了吧?
参考文献:
张勃、荣新著:《中国民俗通志·节日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宋英杰:《二十四节气志》,中信出版社2017年版。
殷登国:《二月惊蛰谈雷神——雷公信仰与雷击的怪诞传说》,《紫禁城》2010年第3期。
贾鸿源:《清末民初湖北惊蛰打虾蟆习俗》,《寻根》2015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李一鸣博士)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肝火上亢?
首先必须纠正,中医学不说肝火上亢。
中医学有两个词,一个是肝火上炎,一个是肝阳上亢,看起来差不多,其实病因病机不同,调理方法也不同。区别我总结了一下,如图,(字丑见谅,凑活看吧)
调理方面,因为桑叶,菊花两味药都是既可以平抑肝阳,又可以清肝明目,对肝火上炎和肝阳上亢之证均有作用,且药味平和,可以煎汤代茶饮。如果有明显的腰膝酸软,头重脚飘的症状,可以加上枸杞子,或者嚼食黑芝麻。
太冲,行间两穴位,也是既可以平肝潜阳,又可以平肝泻火,选用这两个穴位,常常点按,或者刮痧,都有效果。如果肝火较旺,可以放血治疗。
如果腰膝酸软,可以加按太溪穴。
另外,中医气功学中的五行掌,在春天练习推法,可以疏肝理气、平肝潜阳,用于调理肝阳上亢和肝火上炎之证。
肝不好喝什么茶?
肝脏可以说是我们身体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也是我们身体的主要清洁工,清理身体内的垃圾,是消化系统的关键参与者,还能够排解毒素,调节血液当中的浓度等等。
肝脏排毒喝什么茶最好
1、金银花茶
金银花具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平肝凉血、补血养血、抗病毒、加强防御机能等作用,经常适量饮用此茶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春季养肝护肝时节金银花茶也是不错的饮品之选。
2、白菊花茶
春季多伴有肝火旺盛的表现,白菊花茶具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养肝护肝、清热解毒等功效,对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及肝阳上亢、肝火目疾等有很好的辅助疗效,因此饮用此茶适宜养肝、平肝。
3、枸杞茶
枸杞子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滋阴润肺等作用,对于肾阴亏损、肝气不足引起的肢体无力、头晕耳鸣、面色萎黄等是有一定辅助功效的,并且经常饮用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动脉肝硬化,因此春季养肝建议食用枸杞茶。
4、黄芩茶
黄芩6克,绿茶3克,将黄芩用200毫升水煮沸,然后用它来冲泡绿茶,5~10分钟后即可饮用。具有清热燥湿、泻肺火、解毒、利尿、降压、镇静等功效,主治热病烦躁,对肺炎、肾炎等病症有一定益处。
5、杞菊养肝乌龙茶
菊花适量、枸杞子20克、乌龙茶5克,开水冲泡,加盖稍泡片刻后即可饮用。此茶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VB、VC,多种氨基酸和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成分,经常适量饮用具有促进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预防肝内脂肪的囤积、滋补肝肾、疏风明目等功效,亦是一道养肝护肝的理想饮品。
平时喝什么茶对肝脏有好处
1、金银花茶
金银花20g,蜂蜜少量。将金银花漂洗干净后放入壶内,注入开水,盖上盖子,等10分钟左右,茶汤变成淡黄色就可以饮用了,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蜂蜜或冰糖即可。具有清热解毒、通经活络、抗病毒、清肝明目、平肝凉血、杀菌止痒、加强防御机能等作用,是养肝护肝的佳品。排肝毒的茶有哪些
2、三花清肝茶
菊花、金银花、茉莉花适量。将三种花放入茶壶,加入开水,5分钟后便可饮用。三花清肝茶可养肝、护肝。适度饮用可改善口苦咽干的症状。适用于时常熬夜、加班,眼睛视觉模糊,心情不畅者。
3、菊花蜜饮
菊花50克,加水20毫升,稍煮后保温30分钟,过滤后加入适量蜂蜜,搅匀之后饮用。具有养肝明目、生津止渴、清心健脑、润肠等作用。由白菊茶和上等乌龙茶制成的菊花茶,是每天接触电子污染的办公一族必备的一种茶。因为此茶具有去毒的作用,对体内积存的有害性的化学和放射性物质、都有抵抗、排除的疗效。甘菊,其味不苦,尤以苏杭一带所生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3次。也可用菊花加金银花、甘草同煎代茶饮用,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效。排肝毒的茶有哪些4.枸杞茶
取枸杞10克,加热水冲泡即可。枸杞茶能滋肾、养肝、润肺、明目、强壮筋骨、改善疲劳。适于肝肾亏虚、病后体虚、老年体衰者饮用。对长期使用计算机而引起的眼睛疲劳尤为适宜。
5、玫瑰菊花茶
玫瑰花6克、菊花2-3朵,沸水冲饮。疏肝解郁。菊花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对口干、火旺、目涩,或由风、寒、湿引起的肢体疼痛、麻木的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玫瑰菊花茶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也有美容养颜的作用。
6、绿茶
取绿茶适量,加热水冲泡即可。绿茶含有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茶氨酸等多种成分,具有排毒、清热祛暑、利尿解毒、调脂等功效,适量饮用不仅可有效减轻肝脏负担、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且有助消化和降低脂肪的功效,这对肝脏的养护是极为有利的。
7、百合莲子银耳茶
莲子6粒,银耳4克,大枣4克,百合4克,糖20克,水200毫升。将所有材料用水洗净,百合、大枣、银耳泡软,备用。先煮莲子至半熟,去掉水,再放入百合、红枣加水同煮。等锅中三种材料均煮烂后,放入银耳、糖,待糖溶解后熄火,放温后即可食用。此茶有养肝和胃的作用,对促进脾胃功能与养肝有不错的作用。
8、桑叶枸杞茶
桑叶6克、枸杞12克、绿茶3克。将上述三味原料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闷泡五分钟后即可饮用。滋阴润肺,且养肝明目的保健茶。桑叶,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枸杞,有扶阴固本、补精益气的功效。
9、太子参大枣陈皮茶
太子参15克,大枣5枚,陈皮3克。将太子参、大枣洗净,连同陈皮共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饮。有理气和胃的功效。
10、玫瑰茉莉花茶
玫瑰花1克,茉莉花1克,红茶3克,冰糖适量。上述用料一同放入茶碗,加入沸水,加盖3~5分钟即成。有疏肝理气的功效。11、薄荷茶
薄荷6克,红茶3克,冰糖适量,三者同放入茶碗,加入沸水,加盖5分钟,频频饮用,有清热疏风解表的功效,可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咽痛、头痛者。
12、理气消滞茶
苏叶6克,陈皮3克,炒莱菔子6克,炒山楂3克,四者一同放入茶碗,加入沸水,加盖5分钟,即可饮用,有解表化湿、消食化滞的功效,适用于胃肠不适、胃脘胀闷之症,或外感寒湿、内有积滞的感冒患者。
13、佛手茶
佛手6克,切碎,以沸水冲泡,加盖10分钟,频频饮用,有疏肝理气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春季肠胃胀闷、右胁不适、恶心等症。
常见给肝排毒有哪些药材
枸杞
枸杞中的所含有的多糖对于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促进肝损伤的修复。另外,专家在进行枸杞抗实验性高血脂肝量效关系和毒性的研究发现枸杞能够有效的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并且有促进肝细胞新生的作用。
针对肝血不足所导致的双目干涩、视物不清、头晕眼花、视力疲劳等症状,枸杞同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日常长时间使用电脑所造成的眼睛疲劳等症状,枸杞泡水饮用可以滋阴明目。另外,在天气比较热时,也可用泡水喝的方法来清除肝火。
决明子
决明子是一种中草药材,也叫草决明、还瞳子、狗屎豆、假绿豆、马蹄子、千里光,豆科草本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成熟种子,味苦、甘而性惊,具有清肝火、祛风湿、益肾明目等功能。决明子泡水喝还有清肝泻火、减肥、排毒排油等作用,是电脑族、电视族等电子产品一族的绝佳饮品。
决明子10克,白菊花5克,金银花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有清肝明目,解毒的作用。适宜于糖尿病伴口干、口苦、头痛、眼红肿疼痛、眼分泌物多、便秘等有内火的患者;对糖尿病合并毛囊炎、疖、痈的患者也有效;也适宜于上班族,有降火、增加肠胃蠕动、改善习惯性便秘的疗效。
五味子
五味子,性味归经:温;酸、甘;归肺、心、肾经。对肝损害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有降低作用。另外,五味子具有消炎作用,以制止肝脏损伤,激活合成代谢过程以促进受损肝细胞的修复,并能增强脱氧核醣核酸(DNA)合成物和鸟胺酸脱羧酶的活性,再生肝脏细胞。
中医建议,五味子泡水喝,养护肝脏。五味子100克水煎代茶,频频饮用,每日1剂。安神定志,调节肝肾,主治更年期综合症,夜眠不宁,乱梦纷烦,急躁健忘等症状,一般服15天左右见效,可连服30—60天。
甘草
甘草含有甘草酸等成分,可以抑制补体,防止肝细胞受损,进而保护肝脏,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阻止病毒入侵肝细胞,以抵抗病毒。除此之外,它还可以聚集在肝细胞内抑制乙肝病毒,所以,在乙肝的治疗过程中,甘草有着确定疗效。但是要注意,长期服用甘草很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浮肿等,因此,高血压或肾脏功能受损的患者应当慎用甘草护肝。
哪些食物不建议吃?
小克先来说说肝火旺主要的主要原因,如下:1、情志因素
情绪抑郁,导致肝疏泄功能受损,肝气停滞于中焦,气不能上行,久郁化为肝火;暴怒使肝气上行太过,上行的多余之气形成肝火。
2、饮食因素
平素饮食不节制,如摄入高脂肪、高糖饮食,过量饮酒等容易在体内生“湿”生“热”,进而郁化为肝火。
3、其他脏腑热邪传至肝经
根据中医经络学说,人体的经络是互相关联的,若其他脏腑遭受热邪侵袭,可循经而行传至肝经,进而影响肝脏。或胆经有热,亦可内传于肝。
肝火旺的症状
一、典型症状
肝火旺主要表现为头晕、面红、目赤、口苦、急躁易怒等。
1、头痛眩晕、眼红、眼痛、面赤、口苦。
2、胸胁部胀满疼痛、尿黄、便秘。
3、急躁易怒,舌边尖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二、早期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发狂,或呕血、咯血、衄血等。
三、晚期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发狂,或呕血、咯血、衄血等。
并发症
肝火影响广泛,传至他处可引起多种病例变化。如灼伤肺胃,引起咳血、吐血;暴怒之后,引起气火上逆,使血郁于头,则突然昏倒,例如脑出血;热盛日久耗伤阴血,导致肝阴不足,发展为阴虚阳亢;热传至肺中,肺肃降功能受损;干扰同属中焦的脾胃,使胃和降功能受损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肺部感染、肺癌、肺纤维化、睡眠障碍、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偏头痛、紧张型头痛、高血压、神经衰弱、凡梅尼埃病、脑动脉硬化、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反流性食管炎等多种疾病。
饮食建议
饮食宜清淡,以素食为主,可以进食清凉清泄肝火的食品如菊花茶、决明子茶、夏枯草茶、绿豆汤、冰糖雪梨水、莲子百合汤、西瓜汁、黄瓜汁、西红柿等。
1、菊花枸杞茶
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菊花“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菊花富含维生素A,能够维护眼睛健康,对肝火旺盛、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
2、夏枯草茶
夏枯草有清肝明目、清热散结的功效,为清肝火、散郁结的要药,主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头痛、晕眩等症。
那么肝火旺的人不能吃哪些食物呢,如下:
①肝火旺不能吃辛辣食物
肝火旺盛时一定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的食物,因为辛温燥热的食物,容易助长体内火热,使本来上火的症状更加严重,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②肝火旺不能吃油腻食物
上火的人群应该要注意少吃或不吃油腻.粘稠的食物,这类食物比较容易助长体内湿气而生热,湿热内盛会更加加重火气。
③酒水
肝不好的人,要做尽量不饮酒,经常饮酒会导致酒精中的醇类成分刺激肝脏,从而使肝脏代谢速率下降,进而出现肝炎、肝硬化等现象。所以肝脏不好的人,为了避免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对于酒水尽量要做到忌口,从而养护肝脏健康,利于日常养生。
④肝火旺不能吃高糖食物
糖是非常能产生热量的食物,积累在体内的热量会不利于身体里的火气发散出体外,所以会加重上火的症状。
⑤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不仅热量很高,而且含有丰富的脂肪与油脂,肝不好的人经常吃油炸食品,会导致肝脏难以代谢油脂,从而形成脂肪肝现象。多吃油炸食品,还会为血管增加负担,导致血液粘稠现象的发生,所以肝不好的人,对于油炸食品要尽量忌口。
⑥肝火旺不能吃热性水果
温热性的水果是不宜在上火期间食用的,火上加油会导致上火的症状更严重,上火也得不到缓解和治愈。
肝不好的人,可以多吃雪梨、苦瓜这2种清肝热、降肝火的食物。要学会不吃甜品、油炸食品、酒水这3种为肝脏带来负担的食物(加大肝脏的代谢负担、不利于肝脏排毒)。肝脏对人体尤为重要,学会合理养护肝脏,才能帮助我们养生。
我是小克大夫关注我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会发出1痒2黄3舌的肝脏求救信号?
肝,是人体的排毒中枢
肝脏受损,人体健康系统的生态就被破坏了,各种毒素不能正常解出,
各种疾病随之而来,所以这恰恰验证的这句话“养肝就是养命”。
肝硬化是指肝脏细胞大规模的变性坏死,此时的肝功能已经严重受损。
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任其自由发展的话,很有可能会演变为癌症。
肝开始“变硬”时,身体会发出4次警告1、脸黑无光
当肝功能出现异常时,患病人的脸色会发黑,且皮肤没有光泽。
这真是因为,肝有造血功能,一旦肝出现问题,会造成脸部供血不足,营养不够,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皮肤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可能会因为贫血,脸变得惨白、苍老。
2、激素紊乱
这正是因为肝脏对人体血液中性激素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肝硬化的早期症状时雌激素增加,雄激素减少,男性可见乳房增大、胀痛,睾丸萎缩。
对女性来说,早期症状会引起月经紊乱、乳房缩小、阴毛稀少等。
3、食欲下降
不想吃东西看到喜欢的食物也没胃口,甚至有些患者看到油腻食物会出现恶心、呕吐的表现。
这些都是食欲下降的表现,这主要是因为早期的肝功能受损累及其它脏器所致的。
肝功能异常身体也很容易疲劳,总是会出现全身无力的情况。
4、出血倾向
肝硬化使肝功能受到影响,就会导致患者机体内的凝血酶原以及其他凝血因子的合成减少,
再加上血小板数量的减少,患者就会出现各种出血倾向、
可能是口鼻出血、消化道出血、身体瘀斑等。
肝脏是吃“硬”的,三样东西总往嘴里塞,肝脏终会“硬化如石”1、油腻食物
像肥肉之类的油腻食物,会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诱发肝病。
脂肪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场所就是肝脏,若脂肪摄入过多,容易使脂肪代谢紊乱,促使脂肪堆积在肝脏内,诱发脂肪肝。若患了脂肪肝,不积极治疗,便可恶化成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更不能吃油腻食物,太多的脂肪需要更多的胆汁分解,但肝硬化患者的胆汁分泌量一般不足,再吃油腻的食物,会使其肝脏不能承受,加重病情。
2、甜食
糖分虽然是人体运转所必需的物质,但每天不可过量食用巧克力、糖果等甜食。
糖容易发酵,食用过多便容易在体内转化成为脂肪,还会加速肝脏对脂肪的储存,从而导致脂肪肝的发生。为肝硬化埋下隐患。
而且,甜食食用过多会增加胃肠道的酶分泌,从而影响食欲。
3、酒精
喝酒是肝病最明确的致病因素之一,尤其是长期、大量喝酒,甚至可导致肝癌发生。
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酒精中的醇类成分刺激肝脏,降低肝脏的代谢速率,很容易导致肝炎、肝硬化等。
对于已经存在肝病的人来说,喝酒更会加速病情恶化,治疗期间应尽量做到滴酒不沾。
日常保肝,做好三件事:第一件:饮水保肝
喝水,是促进身体排毒的良好方式,一方面可以稀释身体中的毒素,一方面还可以促进生成尿液,减轻肝脏的负担。
金蓝菊根茶
喝水的同时,可以在水中放入一些保肝的小植物,如金蓝菊,制成金蓝菊根茶,每日代茶饮即可。
金蓝菊根,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小植物,日常可以作为代茶饮长期饮用,对于饮酒者,其具有很好的保肝作用,可以加速肝脏细胞的修复。
不管是对化学性或者是酒精性肝脏损伤都可以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研究发现,金蓝菊根中的营养成分,对四氯化碳导致的肝损伤具有治疗作用,对四氯化碳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并且近年研究发现,金蓝菊根的有效组分不仅可修复肝损伤,且能综合调节血脂代谢,降血脂、降尿酸效果突出,是日常调理身体不错的选择。
第二件:饮食护肝
《黄帝内经》认为,肝主青色,青色入肝经,所以日常常见的青色食物具有保肝的功效。经常食用可以泄肝火,通肝气,养肝血,多方面的调理肝脏的健康。
而生活中青色食物也不必少见,例如韭菜、菠菜、西兰花、芹菜等,都在青色食物的范围当中。
第三件:睡眠养肝
长期的熬夜,会影响到毒素的外排,毒素堆积于肝脏,就会导致肝脏受到损伤,且不可逆转。
事实上,在晚上十一点以后我们最好就进入休息的状态,现代人,熬夜、玩手机,用电子产品,都在损耗着肝血,所以,养肝血,势在必行。
一方面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方面可以午睡一会,睡十到二十分钟即可,不宜过长。
第四件:运动强肝
现在刚刚立春,所谓“春困秋乏”,人们普遍较为懒散,不喜欢运动,但其实春天春年花开,是非常适合运动的时节。
适当的运动,不但可以对抗春困,还可保护肝脏健康,强健肝脏,促进其排毒。
日常可以多散散步,是运动较为简单又容易实现的一种方式,在走路的过程当中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肝脏排毒,还可以强健肝脏,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
长期饮酒,除了伤肝,这两个地方也会严重受损,也一起查查吧:
1、喝酒伤“心”
酒精会伤害心脏,引起酒精性心肌病,因为乙醇会损伤心肌细胞,导致心肌间质水肿和纤维化。
相关的数据显示,一个人饮酒如果超过了十年,对于心脏的损伤是难以逆转的,所以,对于本身心脏就不好的人,更要注意戒酒。
2、喝酒伤“胃”
酒精的主要成分乙醇进入胃部后,会直接的接触胃部黏膜,正常的胃黏膜上分布着均匀的上皮细胞,酒精的接触会导致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损伤毛细血管,使组织缺氧坏死,从而诱发胃粘膜的糜烂、溃疡。
酒精还会刺激胃部,出现胃酸,胃痛的不适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