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俞穴位精准位置图,三伏贴贴那些穴位?
三伏贴贴常用的穴位以人体的十二经及督脉腧穴为主。治疗肺系疾病的常用穴位主要有肺俞、心俞、膈俞、膏肓、定喘、中府(均为双侧),每次选用3个腧穴(多选用前三个腧穴(,若局部有破溃或者瘢痕,可以选择其他3穴;根据体质、病情辨证,可加取风门、脾俞、肾俞、足三里、大椎、天突、神阙、关元、中脘、内关等穴。治疗骨关节病的常用穴位大椎、肝俞、脾俞、肾俞、命门。另外,胃寒贴中脘,肾阳不足贴肾腧、命门,气血不足贴膈腧等穴位。
降血糖穴位有哪些?
降血糖穴位有哪些?
降血糖穴位最常用的有足三里、三阴交、胰俞,内庭、太溪、脾俞、肾俞、胃俞等。
1.足三里:本穴是胃经的合穴,针之可以健胃消食、益气健脾。本穴位于犊鼻穴下方三寸,胫骨外一横指的位置。
2.三阴交:本穴是足三阴经于小腿内侧交会点,具有益气健脾、滋补肝肾以及活血化瘀的作用。本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3.胰俞:为奇穴,是降血糖的经验效穴。位于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4.内庭:位于胃经在脚背2、3趾之间后方白肉处,为胃经荥穴,能清胃火,对于糖尿病多食易饥、口干多饮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5.太溪:太溪在足少阴肾经上,位于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属肾之原穴,能益肾滋阴,对于缓解糖尿病小便次数多、尿量多及大便干结有很好的作用。
脾俞、胃俞、肾俞:脾俞、胃俞可以调理脾胃,缓解糖尿病所出现的食量大又容易饥饿、消瘦等症状。肾俞可以滋阴益肾,对于由肾阴不足所致的消渴尤益。本内容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针灸科 主任医师 王桂玲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涌泉穴的正确位置是哪里?
涌泉归属足少阴肾经,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
可以针刺,可以艾灸,可以按摩,可以贴药。
主治的是头项痛,音不能言,惊风,黄疸,咽喉肿痛,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足心热痛,癫狂,休克等。
解剖来看,针体穿过皮肤→浅筋膜→跖腱膜经趾短屈肌→第二状肌→第二、第三骨之间的第一趾侧骨间肌内。
支配该皮区的神经是足底内侧皮神经。
讲一下具体的运用。①涌泉是足少阴肾经五输穴中的井穴,属木。为肾经的子穴。涌泉穴在人体最下面的足底部,传统针灸取穴是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故艾灸涌泉可治疗久治不愈的神经性头痛、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
②按脏病取井穴方法,涌泉又为昏迷、休克、中暑、小儿惊风等神志疾病的急救要穴。
③肾为先天之本,人身之元阴元阳,精之所舍,胞之所系,井穴可治脏腑之病。故灸此穴,可使不正之胎位获得矫正。和昨日讲的至阴穴一样,至阴穴是膀胱经的最后一个穴位,也是沟通膀胱经与肾经。
④厥证伍肝俞、脾俞、丰隆,以疏肝郁、运脾气、化痰浊治其本,佐神门、心俞宁心气养神明,方名“涌泉平厥愈癫方”。
⑤治狂证,伍大陵、曲池消心火除热邪,佐人中、隐白、少商醒神开窍,辅丰隆和胃化痰降浊,方名“涌泉省神愈狂方”。
⑥治痫证,佐丰隆以杜生痰之源,伍神门、间使以开窍醒神,取筋缩以缓筋松节而定搐,方名“涌泉定搐愈痫方”,昼发者辅申脉,夜发者辅照海。
⑦治小儿急惊风,伍人中、大椎、合谷、十宣、太冲、阳陵泉,以平肝熄风,清热开窍,镇惊安神,方名“涌泉急惊方”。
⑧治慢惊风,佐中脘京门、食窦、天枢、足三里、行间,以温补脾肾,培元息风名“涌泉慢惊风方”。
经常按摩什么穴位对肝脾胃有好?
中医的按摩以及艾灸现在广泛应用于临床,因为其绿色,对身体没有危害,容易操作,而且还很容易被人接纳,对于肝脾胃,有很多穴位可以经常按摩,都有一定的好处,比如肝俞,脾俞,胃俞,三阴交,太溪,太冲,足三里,对于穴位的按摩应该坚持,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双脚水肿按摸那个穴位有效?
双脚水肿,如果是运动过量造成的血管压力过大,可通过泡脚并按摩,揉捏阴陵泉,三阴交,委中等穴位缓解,如果是疾病比如肾炎水肿,则建议上泌尿科查看,可以按复溜穴(先按尺泽)溪穴中极、脐中、气海,水分、肺俞、脾俞、关元、肾俞、列缺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