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俞穴最简单取穴,脚脖子肿按什么穴位比较好?
就题回答了。
首先脚脖肿要先明白是扭挫伤还是水肿
在排除无骨折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按摩一下几个穴位有效的减轻肿胀。
昆仑:外踝尖和后边的跟腱连线的中点,有凹陷
太溪:内踝尖和后边的跟腱连线的中点,有凹陷
太冲: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解溪穴: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
上巨虚:犊鼻穴下6寸
下巨虚:犊鼻穴下9寸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
阴陵泉: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水肿水不自行,赖气以动,主要考虑肺、脾、肾三脏的问题,可以分为阳水、阴水两类辩证。
阳水:又可分为风寒、风热、湿邪困脾。取穴:肺俞:在背部,自己够不着
列缺穴:肺经,四总穴,我第一篇头条图文就写了这个
三焦俞:背部,自己够不着
水分:任脉,腹部,前正中线,肚脐上1寸
阴陵泉: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阴水:又可分为脾阳虚、肾阳虚。脾俞:在背部,自己够不着
肾俞:在背部,自己够不着
水分:任脉,腹部,前正中线,肚脐上1寸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
按揉什么穴可以改善睡眠?
中医是如何认识失眠的?
生活中很多朋友有失眠、多梦、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不好,导致第二天萎靡不振、疲劳乏力、心情不悦等问题。
不仅如此,长期失眠多梦,睡眠不足对身体的健康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西医学认为失眠与神经衰弱、围绝经期综合征、焦虑症、抑郁症、贫血等多种疾病有关。
很多朋友失眠多梦会吃一些镇静安眠的西药,时间久了也会有一些毒副作用。
有没有不吃药,不打针就可以改善睡眠的的方法呢?
首先来了解一下我们老祖宗是如何认识失眠的,中医把失眠往往称为不寐。
中医认为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唾眠、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唾眠时间不足、多梦、易醒、严重者甚至彻夜不眠为特征的病证,亦称"失眠"、"不得卧"。
导致失眠的原因有那些呢?失眠的发生与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等因素有关,如中医当中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说法。
中医认为“心主神志。”所以一般认为失眠病位在心,与肾、肝、脾、胆、胃等脏腑密切相关。
主要的病机是心神失养、心神被扰、心神不宁,或阴、阳跷脉功能失衡,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主要的症状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甚则彻夜不眠等症状。
经常失眠往往会伴有情绪不宁、急躁易怒、头晕头痛、胸胁胀满、心悸健忘,纳差倦怠、面色无华、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多梦易惊、善惊多恐、多疑善虑等症状。
按揉那些穴位有助于改善睡眠呢?1、安眠穴
安眠穴位于在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之中点处。
安眠穴安神利眠,是改善睡眠的经验效穴。
生活中简单取穴的方法:
转头,从耳后翳风(TE17)穴向后推至胸锁乳突肌停止部乳突下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
2、神门穴
神门穴手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凹陷处。
神门穴为手少阴心经的原穴,按揉神门穴有宁心安神、助眠益智的作用。
生活中可以简单取穴:
手腕横纹与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交点处,即为此穴。
3、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三阴交为肝、脾、肾的交会穴,按揉三阴交可以益气养血安神。
生活中也可以用简单取穴法:
找到内踝最高点,向上量4横指,与胫骨内侧缘交点处有一凹陷,即为此穴。
4、照海穴
照海穴位于脚踝部,内踝尖下方的凹陷中,照海通于阴跷,可以调和阴阳。
5、申脉穴
申脉穴位于脚踝部,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
申脉穴通于阳跷,有调节阴阳的作用。
6、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在前、后发际正中连线的中点向前1寸凹陷中。
百会穴是督脉的穴位,督脉入络脑,按揉或拍打百会有清利头目,安眠调神的作用。
另外如有其它症状也可以配合其它穴位。
肝火扰心 配太冲、行间、侠溪穴。
心脾两虚 配心俞、脾俞、足三里。
心肾不交 配心俞、肾俞、太溪穴。
心胆气虚 配心俞穴、 胆俞穴
脾胃不和 配丰隆、中腕、足三里。
多梦噩梦 配厉兑、隐白穴
头晕头疼 配风池、悬钟穴
重症不寐 配神庭、印堂、四神聪。
总结:生活中如果有睡眠不好的情况,除了要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心态平和、戒烟限酒适当运动等良好生活习惯,也可以经常按揉拍打以上穴位,希望大家都有一个好的睡眠,健康的身体。
本内容仅为家庭健康知识参考,如有健康问题请及时就医进行科学治疗。
本文所用图片仅为大家容易取穴的参考,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体除湿是哪个穴位最好?
首先感谢邀请回答!
夏季多雨水天气,这种天气对于风湿痛患者并不是很友好。夏代表着暑,湿,想要除湿,就要先了解什么是“湿”。在中医上,湿气不仅与气候潮湿等环境有关,还与脾失健运,津液不布导致水湿凝聚有关。
湿气重有哪些症状呢?容易发胖,爱睡觉易犯困,舌苔厚腻,食欲不振胃口差,大便黏腻,头昏脑胀,关节疼痛或肿胀等
中医认为按压以下10个穴位有利于人体除湿:1.丰隆穴按摩丰隆穴可以把脾胃浊湿排出去。
2.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按压阴陵泉穴有健脾除湿的作用,按压此穴位会有酸胀感,随着按压时间增加,酸胀感减轻,这是湿气逐渐被排出的表现。
3.足三里穴位于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按揉足三里穴有健脾疏风除湿的功效,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下肢和足背发散。
4.复溜穴复,再也。溜,悄悄地散失也。复溜名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再次吸热蒸发上行。每天按揉3~5次,促使水液代谢正常。
5.极泉穴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长期按揉此穴位,可以调理肩臂冷寒疼痛,肩关节炎等。
6.曲池穴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 可以清泻阳明,清利湿热,调理大肠气血,对于湿热停滞大肠引起的腹痛腹泻便秘等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7.中脘穴中脘穴是奇经八脉中的任穴,可以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按揉此穴位可以驱寒除湿健脾。
8.巨阙穴巨阙名字的意思是指胸腹上部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指尖按压此穴位,可以改善因湿热导致的胃痛。
9.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涌泉穴外涌而出体表,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湿气多从脚底入侵,夏季多按揉涌泉穴,可以防止湿气入侵。
10.承山穴在小腿后面正中,在委中和昆仑穴之间,找这个穴位的时候,只要伸直小腿,或者将脚跟向上提,在腓肠肌的肌腹下面,就会出现一个尖尖的凹陷,这里就是承山穴所在处。
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上行而来的脾土与水液的混合物,是排出人体湿气最好的穴位。刚开始按揉的时候会有明显的酸胀感,因为体内有湿气,时间久了身体会感觉到热,湿气会随着热气排出体外。
失眠了按哪些穴位?
失眠了按什么穴位?
很多人都有失眠的情况,甚至一些人严重到必须靠每日采用一些药物或者像褪黑素这类东西吃了才能睡着的地步,但是这些药物吃多了肯定会对身体有一定损伤的,并且失眠的原因有很多,不能盲目地靠药物去维持睡眠。
那么通过按摩穴位改善失眠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并且没有什么副作用,既能疏通穴位,还可以帮助睡眠,那么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
失眠在中医里面来说,一般多由阴阳失调,营卫失和引起的。而引起的失调的原因也有许多,比如长期阴虚火旺,肝脾不和,痰湿较重,心肾不交等等都会引起失眠的情况。
那么一般可以按摩哪些穴位可以调理失眠?第一:太冲穴太冲穴,太冲穴是肝经上的最易堵塞穴位,肝火旺也会引起失眠,太冲穴又被称为“消气穴” ,尤其是肝胆的怒气和郁气,如果你平时容易生气发怒,发脾气,经常气的睡不着觉,容易烦躁不安,请一定按一按这个穴位,能够疏肝解郁,疏肝理气,消除烦躁的情绪。
第二:涌泉穴涌泉穴是人体的一大保健穴,位于足底前1/3和后2/3的交界凹陷处,这是肾的反射区,人的能量都是从这个地方涌出来的,慢慢按压会有酸痛感,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滋阴补肾,活跃肾经内气,引血下行,调理失眠。
第三:劳宫穴(手心)经常用我们的手心搓脚心,就是劳宫穴搓脚心的涌泉穴,可以使水火交融,阴阳平衡,很多人的失眠就是通过这个简单的动作搓好的。
感谢您的关注,为您推送实用的养生小知识!宫寒怎么调理?
“宫寒”是子宫寒冷的简称。女性阳虚体质会出现体寒,气血不足也会导致宫寒不孕。临床表现怕冷,腰膝酸软,手脚冰冷,气色差,月经不调等。
1⃣️鹿胎膏,温开水送服,一日两次。
2⃣️多喝白开水,增加运动,多穿衣服避免着凉,不要吃寒性食物。
3⃣️鹿茸血酒每天一两。
4⃣️鹿胎炖汤,或者鹿胎粉泡水,每天10克。
5⃣️鹿角帽粉,每天5~10克。
6⃣️鹿茸片泡水,每天2~3克。
7⃣️鹿角胶。
8⃣️银耳莲子汤,参茸老母鸡汤,山药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