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症状跟新冠肺炎差不多,哈尔滨教育局最新通知小学1~4四年不开学?
哈尔滨教育局最新通知小学1~4年级不开学,对此决定你怎么看?
6月4日,哈尔滨市教育局发布了最新的开学消息,初、高中非毕业年级和小学毕业年级采取“分年级、分时段、小班化”办法,自6月8日起陆续返校上课。具体安排如下:高二年级6月8日开学,高一年级6月18日开学,初中八年级6月10日开学,七年级6月15日开学,六年级6月20日开学,小学毕业年级6月20日开学,其它年级继续实施线上教学。
据哈尔滨卫健委通报消息,6月5日0~24时,哈尔滨市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4月9日至6月5日24时,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66例,均以治愈出院;累计报告本地无症状感染者23例,均已解除隔离。 截至6月5日24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4例,均以治愈出院;累计报告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6例,均已解除隔离。 全市当日发热门诊诊疗人149人。目前追踪到密切接触者9218人(含外地病例的本地密切接触者),已解除医学观察9193人,尚有25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为进一步做好 “ 六稳 ”、“ 六保 ” 工作,迅速贯彻落实哈尔滨市政府出台的《利用城市公共空间搞活流通、促进消费的 “ 十条措施 ”》,哈尔滨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从维护全市经济发展的工作大局出发,制定了《关于迅速落实 “ 十条措施 ” 开展疫情防控和防范打击工作的通知》, 并下发至各分县(市)公安局,要求各单位全力做好各项服务和保障工作。6月4 日清晨,哈尔滨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组织道里公安分局、松北公安分局治安部门民警,分别对道里区、松北区部分早市的疫情防控和防范打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根据哈尔滨新冠疫情防控具体形势,结合国家相关中小学开学政策规定,以及防控专家们的科学建议,哈尔滨市作出的开学决策是科学合理的。前段时间,教育部给出校园疫情防控指南强调,“为保障学生的安全,各地学校严格把控,积极准备各项事宜,为返校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卫生、有序的生活学习环境”。随着进入炎热的夏季,给防疫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在高温30多摄氏度下,如何确保学生戴口罩上学?中小学生复学返校后,怎样做到不聚集?类似的问题还有不少,都需要仔细认真考虑。所以,哈尔滨市作出1~4年级中低年级学生不开学,是科学合理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哈尔滨市近日做出的开学规定,既符合当地疫情防控形势的实际,又符合国家教育部对于中小学疫情期间开学的基本规范要求,决定让1~4年级中低年级学生不开学,是非常科学合理的!
有专家建议学校缩短寒暑假时间?
作为老师,我个人认为要适当调整寒暑假的时间,而不是一味的缩短。
原因有三:
第一,学校之所以设立寒暑假一定有它的道理,而不是专家说什么就是什么。每年寒假30天,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孩子容易感冒,传染性疾病又多,并且已经上完四个月的学,对于学生已经相当疲惫,如果有寒假休息放松一下,对孩子的身心未尝不好。暑假一般50天,也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容易中暑,人又相当疲惫,休息放松也正好是时候。
第二,对孩子来说,活动应该是终身的,在学校可以活动,在家里同样也可以活动,天气好的时候出门锻炼,不宜出门的时候看书,动手制作,这又有何不可。
第三,假期已经延续了这么多年,对于学生来说已经适应了这种时间分配,如果突然调整,会让人觉得很不适应,甚至反感。
综上所述,我认为,稍微调整一下就可以。如果光听专家,不考虑实际,这么随意,还是算了吧,毕竟这个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家觉得呢!
今年适合旅行或者说出国旅行吗?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今年适合旅行或者出国旅行吗?我的回答如下,
2020年受疫情影响,大家宅在家里三个月之久那么在疫情得到控制之下,现在适合旅行或者出国旅行吗?我的回答是,如果国家允许我们跨境跨省旅游,那就是安全的,不过不建议出国旅游,毕竟国外的疫情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没有得到完全的控制,所以出国游就是不建议了,那么国内旅行安全吗?现在我们国家出行都有安全吗?扫码就知道你途径的地方,如果国家让你出去旅行,我觉得还是没有问题的不过选择目的地一定要大自然或者草原,或者海边的城市,以自然景色为主,不要去一些景区,避免人多注意些,人多的环境,毕竟出门安全第一,
旅游目的地推荐如果国家允许我们跨省出来旅游,我觉得国内旅游还是安全的,大家也不用那么恐慌如果有时间,有经济,还想出来旅游,我觉得来一场说走旅行还是可以的,在这里我推荐我的家乡呼伦贝尔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上最美的草原,在这里不光体验美景,还可以品尝美食,一路都是自然景色,
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是一片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净土,出产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连牧草也大量出口日本等国家。它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出生地,同时这里也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总面积一亿四千九百万亩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就是这样一片令人神往的土地,它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因境内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每逢盛夏,草原上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处处“风吹草低见牛羊”;蓝天白云之下,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牧民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尽收眼底。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国现存最丰美的优良牧场,因为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所以又有“最纯净的草原”之说。在几千条大小河流的滋养下,每到夏季,这里莺飞草长,牛羊遍地,你可以在草原上骑马、骑骆驼,观看摔跤、赛马、乌兰牧骑的演出,吃草原风味“全羊宴”,晚上的篝火晚会,更让你尽情体验游牧民族的独特风情,想要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你最好的选择,如果朋友们喜欢呼伦贝尔大草原,可以关注我,谢谢@呼伦贝尔谷哥
你觉得低风险区学生是否需要戴口罩?
北京市下周一初三学生开始返校了,关于戴口罩,有了一些指导,那就是在课间操时间可以不戴。如果降低到低风险,应该是可以不戴的。
其实,戴与不戴,和人数有关,和本身的情况有关。
1、近期初三猝死的事件,让人们开始纠结,口罩到底该怎么戴。剧烈运动不能戴,这是常识。
2、如果人员密集,那就要戴。咱不说一定有事,但一下子有10几个发烧的,就算最后都确诊没事,这过程也够让人纠结的
3、在空旷的地方,可以不戴口罩。经常一起,天天见面,不外出的人,可以不戴口罩。但距离远点
4、现在天热了,容易中暑,戴口罩时,感到不舒服要及时摘下。
5、只着别人来提醒是不行的,自己要有意识,就像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一样。运动不戴口罩,戴口罩不运动。
低风险地区都陆续开学了,孩子们上学,家长们就可以解放了。希望北京的孩子们也早日返校。
我是快乐生活的悠悠妈,你现在居住的地方,开学了吗?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留言交流
高温到底预示了什么?
高温到底预示了啥?
一、先说离我们最近的生活影响:
我们经常会收到手机上的天气预报说高温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其中:
黄色预警:表示天气闷热,一般指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达到35度以上;
橙色预警:表示天气炎热,一般指24小时内气温将要升至37度以上;
红色预警:表示天气酷热,一般是指24小时以内气温将升至40度以上。
如果大家看到了气象部门发布了任何高温预警信号,预示着:我们就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了,以免出现晒伤,中暑等情况的发生!
二、再说全球的高温情况:
相信我们从小学的时候就有在地理、自然科技课上甚至语文作文的题材中接触过,全球都在升温,两极冰川正在逐渐融化,全球海水位会上升......之类的内容,这仅仅是十几二十几年前的说法了,根据最新的自然科技调查,全球的高温将给我们全人类带来什么后果预示着什么,我们接下来一一给大家分析,记得点赞关注支持老李,原创内容禁止商业搬运,如有转载私信说明!
1.冰川融化
两极地区面积减少,部分生物会失去生存空间,从而造成物种灭绝;海洋面积水平线上升,洋流运动增多,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频繁增多;陆地面积减少,人类人口数量在不断地增多,可利用的陆地面积和资源会越来越少2.农业影响
对于内陆:高温干旱天气极度影响了粮食的产量和发育质量;对于沿海:自然灾害频发,洪水、台风、海啸甚至可以导致农作物水果颗粒无收!直接造成粮食资源紧缺、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了,是表面现象,对于世界而言,往极端了思考,为了争夺更好的资源,而发动战争将会是很频繁的事情!
3.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
会出现更多新的疾病类型,极端天气造成病毒病种变异、传播等等,完全可以参考非洲地区出现的疟疾、埃博拉.....如果高温得不到很好的控制,还会造成更多的新的疾病出现~当人们不适应高温的环境的时候,会消耗更多的资源来创造舒适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消耗的资源会再次造成整体的温度升高,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后总结,
从生物的角度讲:我们整个地球是一个大的生物圈,里面存在着各种平衡,才是维持长期发展的根本,如果有一个物种得不到控制的发展就会打破这个平衡,最终一定会受到大自然平衡的惩罚!
从物理的角度讲:地球是一个整体物质,一切都是遵循能量是守恒定律的,当生产过多过剩和消耗的越来越多,而降解清除的越来越慢,打破了这个平衡,这个物质也必然会发生变质、爆发,不再适合人类的发展!
人类虽然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在商业利益面前,却永远都没有做到位,最后希望全人类能够做到我们和地球和平发展,维持大自然的平衡,维持住能量的生产与处理的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