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舌草加鱼腥草的功效,去吃了却让你非常失望的地方美食?
我自己经历过的比较失望的地方美食有:
1、长沙臭豆腐
比较喜欢吃臭豆腐,一直想知道正宗的臭豆腐究竟是如何的美味。2013年有机会去湖南长沙学习,特地抽了时间和朋友过去某条很繁华的步行街逛。其中看到几个卖臭豆腐的摊档都排了长长的队伍,于是我们也紧跟其后,排了半个钟才买到一份。但是入口才发现,还不如自己所在城市买的好吃。
2、北京烤鸭
也是去北京学习,去某大酒店吃了北京烤鸭,感觉真是一般般。可能因为去的不是全聚德吧?
3、厦门美食海蛎煎、沙茶面、姜母鸭
这三种去厦门时都吃过,姜母鸭还可以,但是海蛎煎感觉是不熟的,而且生粉很多,因此我和朋友吃了一口后都不敢吃了,怕拉肚子。沙茶面感觉也是一般,调味料太多,也不知道它的真正味道是啥。
4、肇庆裹蒸粽
很大一个,有粽叶的清香,但是糯米太大一团,没啥味道,里面也是很普通的五香粉腌制的猪肉,感觉没有粤西的粽子香。
个人感觉,很多地方美食都是靠包装、打广告响起来的,但真实味道让人大失所望。或许一开始是很好吃的,但是经过商业化的制作后,没有了原来的味道吧?
(以下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慢性肾盂肾炎能治好吗?
您好!您说的症状符合中医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范畴,您可以参照下面的内容进行调理、治疗。
欢迎关注我,为您提供优质的健康答案。
慢性肾盂肾炎是指肾脏及肾盂受细菌感染所致的炎症损害和由此而产生的病症。临床表现复杂,症状多端。
由于本病的诊断是临床上的难题之一,确切的发病率不明,尸检时慢性肾盂肾炎的发生率为0.23%~9.5%,甚至高达33%,其所致的慢性肾衰占全部慢性肾衰病例数的2%。
中医原无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名,据本病遇劳即发的特点,将其归属为中医“劳淋”范畴。以小便频急涩痛、尿有余沥、时作时止、遇劳加重或诱发为主要临床表现。
就临床资料分析慢性肾盂肾炎有以下特点:
1.发病因素 慢性肾盂肾炎由于急性肾盂肾炎得不到彻底治愈而反复发作,转为慢性,终致肾衰者日益增多。慢性肾盂肾炎60%~80%由大肠杆菌引起,多有混合感染存在。
2.常见的诱发与加重因素 ①尿路阻塞;②医源性因素;③尿液反流。
明确慢性肾盂肾炎的致病菌,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可以大大提高慢性肾盂肾炎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但是,滥用抗生素可使致病菌分布发生改变和诱导耐药性发生,尤其近年来致病菌对抗生素耐药性增加,而且耐药菌株可能传播,中医中药在治疗久治不愈、反复发作、耐药明显、改善证候、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较好的疗效。
【病因病机】
“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故慢性肾盂肾炎的病机特点以“肾虚”为本、“膀胱热”为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邪常易起伏而致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淋之初多由湿热毒邪蕴结下焦,致膀胱气化不利;若治不得法,或病重药轻,显症虽除,余邪未尽,停蓄下焦,日久则暗耗气阴,转为劳淋;此时,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和机体防御机能减弱,更易因感冒、过劳、情志不遂等因素而发作。
1.肾虚湿热 《诸病源候论》云:“诸淋者,皆肾虚而膀胱热也。”这一病机特点尤适用于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肾虚是劳淋发作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湿热屡犯,或湿热流连不解,耗伤肾阴,病初多为肾阴虚兼膀胱湿热,病久则肾气亦虚。故肾虚有偏肾阴虚与肾气虚之不同。湿热也有微甚之殊,病初则湿热盛,病久则湿热微。
2.脾肾两虚,膀胱湿热 脾肾为后天之本,二者呈互生互养的关系。肾虚日久,脾气必虚,故多见脾肾两虚。肾失所用,脾不生精,形成虚劳的证候。脾肾两虚,脾虚不能健运,水湿不化,下注于膀胱,助膀胱之湿,日久而成湿热;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虚无以温煦,膀胱之湿热无以祛除,致湿热留恋,缠绵难愈。
3.气滞血瘀,膀胱湿热 肝脉抵少腹络阴器,肝之疏泄有助于水道通调。劳淋每因情志变化而发作,又多见于女性,可见气滞在劳淋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气滞可致血瘀,湿热留恋亦致血瘀,病程后期多有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肝气郁结,气滞不行,三焦水道无以通利,湿邪无以祛,故每遇情志不畅而致湿郁加重;湿邪郁久不化,血液运行不畅而为瘀,瘀湿为患,故致病情缠绵难愈。
本病病位在肾与膀胱,病机乃肾之气阴不足,脾肾两亏,下焦湿热,久而肝气郁滞,湿热血瘀夹杂。
【诊断与鉴别诊断】
近年研究表明,慢性肾盂肾炎本身具有比较独特的病理改变,若尿路感染持续反复发作超过半年以上,同时伴有肾小管间质持续性功能和结构的改变,即可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有人提出慢性肾盂肾炎早期诊断依据如下:
(1)尿路感染史在1年以上,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2)膀胱穿刺尿细菌培养灭菌前、后均阳性,且为同一菌株生长者。
(3)经治疗症状消失后仍有肾小管功能减退,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
(4)肾脏指数≤45%(一侧或双侧),集合系统显著分离除外梗阻者。
以上4项全部阳性即可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
也有专家认为,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有赖于尸解典型病理表现或X线静脉肾盂造影的特殊征象,即局灶的粗糙的皮质瘢痕,伴有附属的肾乳头收缩和肾盏的扩张和变钝。
2.鉴别诊断
(1)肾小球肾炎:不典型肾盂肾炎病例常缺乏急性感染史,尿蛋白排出量较多,甚而出现水肿或肾病综合征表现,需与肾小球肾炎相鉴别。经仔细追问,有尿路刺激征及间歇出现脓尿或菌尿史,肾小管功能受损先于肾小球功能受损。同位素肾图与肾盂造影显示,两侧病变不一致或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盂肾盏变形,均有利于肾盂肾炎的诊断。
(2)肾结核:慢性膀胱炎症状长期存在且逐渐加重,一般培养无细菌生长,又找不到原发病时,应考虑肾结核。鉴别要点是肾结核多并发生殖器结核病(如附睾或睾丸结核)或有其他器官结核病史;血尿多与尿路刺激征同时出现,而膀胱炎时血尿为“终末血尿”,且抗菌药治疗有效。尿结核菌阳性及静脉肾盂造影更有助于诊断。
(3)尿频-排尿困难综合征:患者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但尿常规检验多无明显变化,尿培养多阴性或菌落计数<104/ml,称之为尿频-排尿困难综合征,或称急性尿道综合征,或症状性无菌尿。安定治疗效果甚佳,尿道并无炎症现象,此为鉴别要点。
【辨证论治】
1.下焦湿热证
证候:小便频数,点滴而下,尿色黄赤,灼热刺痛,急迫不爽,痛引脐中,腰痛拒按,苔黄腻,脉滑数。
基本治法:清热利湿,利水解毒通淋。
方药运用:八正散加减。常用药:瞿麦20g,萹蓄20g,通草15g,车前子(包煎)15g,滑石(包煎)15g,栀子10g,大黄7g,蒲公英30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15g。方中瞿麦、萹蓄、通草、车前子、滑石诸药合用,清热利湿、利水通淋;伍以栀子清泄三焦湿热,大黄通腑泄热,使膀胱、小肠湿热从大小便分利而出;甘草调和诸药且止茎中之痛;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利水解毒通淋之功。
加减:腹胀便秘甚者加用枳实,并加重大黄用量以通腑;腹满便溏者,去大黄以减泻下之力;小腹坠胀者,加川楝子、乌药以疏肝气;伴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者,加白茅根、小蓟、生地以凉血止血;伴有腰痛者,加熟地、枸杞子、薏苡仁、杜仲以补肾利湿。
2.阴虚湿热证
证候:低热烦闷,肢体困重,口苦而腻,颧红,盗汗,头晕耳鸣,腰酸痛,低热,手足心热,咽干唇燥,小便黄赤混浊成涩痛,舌质红,无苔,脉细数。
基本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运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常用药:知母20g,黄柏15g,熟地20g,枸杞子20g,山药20g,丹皮15g,茯苓15g,泽泻15g,车前子(包煎)15g,石韦20g,白花蛇舌草30g,蒲公英30g。方中熟地、枸杞子滋阴益肾;知母、牡丹皮、茯苓、泽泻渗湿浊、清虚热;黄柏苦寒燥湿;车前子、石韦清热利水通淋;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水通淋。诸药相合,共奏滋阴益肾、清热解毒、利水通淋之效。
加减:尿频、尿急、尿痛重者,酌加瞿麦、萹蓄以利湿通淋;腰痛者加菟丝子、杜仲、牛膝以补肾强腰;小腹胀者,加茴香、乌药以理气消肿;发热恶寒者,宜先解表,根据辨证结果用麻黄汤或桂枝汤;伴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者,加白茅根、小蓟、仙鹤草以凉血止血;阴虚甚者,加女贞子、生地以养阴清热。
3.脾肾两虚,余邪未清证
证候:面色不华,眩晕,易汗,短气,食少,倦怠,腹胀,便溏或见眼花,视蒙,耳聋,食不知味,少腹坠胀,小便点滴,舌淡嫩,苔白,脉虚缓。
基本治法:补脾益肾,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方药运用:无比山药丸加减。常用药:熟地20g,山药20g,茯苓15g,泽泻15g,白术15g,巴戟天15g,菟丝子15g,杜仲15g,牛膝15g,肉苁蓉15g,蒲公英30g,车前子(包煎)15g,白花蛇舌草30g,知母15g,甘草15g。方中山药、茯苓、泽泻、白术健脾利湿;熟地、巴戟天、菟丝子、杜仲、牛膝、肉苁蓉补肾填精;知母、蒲公英、车前子、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通淋;甘草调和诸药兼有解毒止痛之功。诸药相合,共奏补脾益肾、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之功。
加减:少腹坠胀,小便点滴而出,配合补中益气汤以益气升陷;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者,加黄柏、牡丹皮以养阴清热;面色白,畏寒肢冷者,加仙茅、淫羊藿以温补肾阳。
【其他治疗】
1.中成药
(1)三金片:主要成分为金樱根、菝葜、羊开口、金沙藤、积雪草。功能清热解毒、利湿。适用于下焦湿热所致的小便短赤、淋沥涩痛。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疗程为6周。
(2)妇科千金片:主要成分为千斤拔、单面针、金樱根、穿心莲、功劳木、党参、当归、鸡血藤。本品具有清热除湿、补益气血之功,适用于慢性肾盂肾炎膀胱湿热证。每次6片,每日3次,口服,30天为一疗程。
(3)大补阴丸:主要成分为黄柏、知母、熟地、龟板、猪脊髓。本品具有滋阴降火、滋补肝肾的功能,适用于慢性肾盂肾炎属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者。每服10g,每日3次。
(4)滋肾通关丸:主要成分为知母、黄柏、肉桂。本品具有清下焦蕴热、助膀胱气化之功效,适用于慢性肾盂肾炎属热蕴膀胱而证见尿闭不通,少腹胀满者。每服6g,每日3次。
(5)济生肾气丸:主要成分为熟地、泽泻、茯苓、山茱萸、丹皮、山药、熟附子、桂枝、川牛膝、车前子。本品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之功能,适用于慢性肾盂肾炎属肾阳不足而证见尿频余沥或小便不利,腰肿脚肿者。每服6~10g,每日3次。
(6)水陆二仙丹:主要成分为芡实、金樱子。本品具有补肾固涩之功能。适用于慢性肾盂肾炎属肾虚不固而证见小便频数,伴男子遗精白浊、女子带下或尿检有蛋白尿者。每服10g,每日3次。
2.单方验方
(1)解毒通淋方:石韦30g,黄柏15g,知母12g,车前草30g,金银花30g,水煎服。本方清热利湿通淋,用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
(2)清肾汤:党参20g,白术10g,黄精30g,五味子25g,黄芩30g,柴胡30g,水煎服。本方可用于本病慢性迁延期。若正气虚损而湿热又重者,方中五味子、黄芩常用量至90g始见功效。
(3)三子四草汤:五味子12g,女贞子20g,车前子(包煎)12g,旱莲草30g,益母草30g,白花蛇舌草15g,鱼腥草15g,水煎服。此方滋补肝肾、清利湿热,用于慢性肾盂肾炎湿热型兼肾阴不足者。
(4)灵苑透格散:硝石(不夹泥土,雪白者,生研为末)30g,每次服6g。本方清热润燥、通淋止痛,用于五种淋病(劳淋、血淋、热淋、气淋、石淋)及小便不通甚者。劳淋用冬葵子煎汤送下;血淋、热淋用温水调下;小便不通用小麦汤送下。
3.食疗
(1)滑石粥:滑石30g,瞿麦10g,粳米30~60g。先将滑石用布包,再与瞿麦同入水煎煮,取汁去渣,加入粳米煮成稀粥,空腹食用。
(2)葵根饮:冬葵根30g,车前子(包煎)15g,煎汤取汁,代茶饮。
4.针灸治疗
(1)主穴:肾俞、膀胱俞、中极、三阴交。配穴:关元、三焦俞,阳虚加炙;小便不利配阴陵泉;尿频配照海。方法:每次选3~5穴,采用补法,留针15~30分钟,中间运针2~3次,间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2~3个疗程。
(2)取肾俞、膀胱俞、脾俞、足三里,毫针刺,用补法,留针20分钟,可加灸,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适用脾肾两虚证。如偏于脾虚者加灸中脘,刺公孙、隐白;偏肾虚者,加灸命门、关元,刺三阴交、章门。
【转归及预后】
慢性肾盂肾炎,尤其是梗阻性慢性肾盂肾炎,有相当一部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患者有20%~30%为慢性肾盂肾炎所致。
【预防与调护】
1.预防 根除慢性肾盂肾炎的诱因,如矫正尿路畸形及反流,治疗尿路结石等。感染反复发作频繁者,可长期用抗生素预防。
2.调护
(1)生活护理:慢性肾盂肾炎多因劳累、情志及遇寒加重,应注意休息,适当活动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保持良好心态、注意天气变化则可减少再次感染或复发的机会,有利于本病的进一步治疗。
(2)饮食忌宜:一般认为,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不宜过食油腻之物,应多饮水,以利于多尿,冲洗尿道,防止细菌在尿道中生长。
【临证经验】
1.防止慢性肾盂肾炎的复发 慢性肾盂肾炎的复发,西医认为,可能与抗生素的选择不当、疗程不足、L-型细菌感染,或耐药菌株的出现等方面有关。中医认为,主要与余邪未尽、正气虚弱、生活调理不当,或存在其他易感因素等有关。因此,有效地防止慢性肾盂肾炎的复发,是辨治难点之一。
(1)除邪务尽:慢性肾盂肾炎在临床中存在较易出现复发且较难控制的情况,主要由于有些患者对此病认识不足,在治疗过程中症状稍缓解即停止用药,或因无明显的全身感染及尿路刺激症状而忽视治疗,致使治疗用药不能保证足够的剂量和疗程,毒邪未能尽去,细菌在适宜环境下复发或再感染。所以,治疗应注意除邪务尽,药物的剂量要足,疗程要够。对于某些顽固病例,需审证求因,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是否患有其他疾病等方面的因素,对具体病例作具体分析,以提高疗效。如对女性患者必须询问经带,对于合并月经不调、带下异常者,在辨证的基础上兼以调经止带;对老年患者,要注意老年肾亏、天癸绝,治需补肾填精;对于男性患者,若兼有会阴胀满、溲后余沥不尽、舌淡暗红,多为血瘀毒滞之象,治疗上应以清解瘀毒与清利小便兼施,以利祛邪。当临床症状消除时,应该结合现代理化检验手段,以细菌的阴转作为疗效的标准(连续两次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否则,应守方服用一段时间,以防止余邪未清、死灰复燃。病情严重时,可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并在两次中段尿培养阴性的情况下方可停药。
(2)重视生活调理:慢性肾盂肾炎的复发多与过度劳累、感寒、过度憋尿、情志失调等有关。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一定要告诫患者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居处环境要寒温适宜,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多饮水、勤排尿,尤其性生活后要排尿等,并要适当加强体育锻炼,调畅情志,以稳定机体内环境,增强机体抵抗力,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减少尿路感染复发的机会。
(3)寻找易感因素:对慢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者,应做尿路的X线检查,必要时做泌尿外科有关检查,以确定尿路有无畸形、梗阻、反流等可引起尿路不畅的易感因素。此外,还应了解肾的形态及功能情况,尽可能纠正引起尿路感染的解剖或功能上的异常。
2.复杂性尿路感染的中医药应用原则 复杂性尿路感染是指尿路有器质或功能上异常的尿路感染,如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留置导尿管、囊性肾病、膀胱输尿管反流、神经源性膀胱等引起的尿路感染,均为复杂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多数为肾盂肾炎,可引起肾组织损害,虽然近年来有大量抗生素新品种问世,但因易感因素复杂、病原体耐药、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等诸多治疗矛盾,往往达不到理想的疗效,甚至被迫停止使用抗生素。从近年来文献资料报道看,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是在尽可能解除易感因素后,疗效可有明显的改观,一般采用的原则有以下几方面。
(1)尿路结石和前列腺增生是复杂性尿感最常见的易感因素。对于尿路结石合并的尿路感染,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通淋排石,尤应重视的是凡结石停留必使气血阻遏,而结石之排出又必依赖气血之宣通以推动之,故常治以行气活血软坚化积之品,一方面使气血畅通,另一方面使结石溶化,可收到较好效果。前列腺增生并发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的男性老年病之一,本病之所以为老年常见病,是与老年人肾气虚弱、邪气易于阻滞的生理病理特点密切相关的,肾主水而司二阴,肾虚则膀胱气化失司,日久湿热瘀血阻滞,故小便淋沥不适,或伴尿频尿痛。治疗首先益肾,增强膀胱气化功能,辅以活血利湿清热,常用滋肾通关丸与六味地黄丸合用加桃仁、赤芍、瞿麦、萹蓄、白花蛇舌草等,可明显提高疗效。如结石过大或前列腺增生严重,造成肾积水,或存在尿路狭窄、畸形等情况,中药治疗难以奏效时,在掌握好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可考虑手术治疗。
(2)对于一些病情复杂、严重的疾病,如慢性肾衰竭、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合并尿路感染者,因其原发疾病的存在直接影响尿路感染的疗效,治疗时有必要采用中西药并用的治疗方法,如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的应用、西药的抗感染治疗、调理饮食等。中药的应用尤其应注意标本兼顾、扶正祛邪等以提高疗效。
(3)对于留置导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应严格掌握使用导尿管的适应证,插导尿管要严格注意无菌操作,要由训练有素的护士照料留置的导尿管,必须使用无菌的密闭引流系统。如患者有尿路感染症状,应即予中医辨证治疗,可在内服中药的同时,予以膀胱冲洗,以提高疗效。及时更换导尿管,必要时考虑改变引流方式;如患者没有尿感症状,而仅有无症状细菌尿,也应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并争取尽快拔除导尿管。
(4)对多种抗菌药物使用后均有不良反应或过去使用有不良反应及使用西药无效或失效者,应以中药治疗为主;因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免疫抑制剂后,产生耐药菌株和二重感染者,应停止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可根据病情减量,同时应用中医药治疗。
3.慢性肾盂肾炎的分期辨治 慢性肾盂肾炎属中医学“劳淋”范畴,因其病程较长,且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中医治疗根据证候虚实不同可分为急发期、转化期及恢复期辨证治疗。
(1)急发期治疗以祛邪为先:膀胱湿热在此期表现特点最为突出,治疗应以清热利湿为先。膀胱湿热可因少阳外感、肝郁气滞、肝胆湿热、阳明腑实等原因出现或加重,治疗中应注意针对诱因进行治疗。
(2)转化期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淋之初多为湿热毒邪蕴结下焦,致膀胱气化不利,若治不得法,或病重药轻,显症虽除,余邪未尽,停蓄下焦,日久正气耗伤。此时,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和机体防御机能减弱,更易因遇劳、外感、情志不遂等因素而发作。此期正胜则邪退,邪退则正安;邪胜则病复加,正不胜邪,则疾病反复。虚实夹杂为转化期的病机特点。临床正气耗伤有气阴两虚、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及气滞血瘀等不同情况,均以其性质、程度决定攻补方法,总的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
(3)恢复期治疗以固本为主:此期为邪去正复之调理阶段,患者出现一派虚象,故治宜扶正固本,增强机体抗御病邪能力。临床常见病机为肾阳不足,膀胱气化失司及脾虚气陷,膀胱失约,治疗应注意健脾益气、补阳固肾。
【验案举例】
1.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属下焦湿热证(邹云翔主诊)
藏某,女,29岁。初诊日期:1972年3月18日。
患者于4年前曾尿频急痛、腰痛,某医院疑为“肾盂肾炎”,使用呋喃妥因和青霉素、链霉素治疗,症状消失。1972年3月上旬又出现与上次相似的症状,同时见发热、尿赤如浓茶等症,在某医院用呋喃妥因及中药等不效。尿检有大量白细胞,尿培养为大肠杆菌≥105cfu/ml,乃于1972年3月18日由急诊室收住入院治疗。高热39.7℃,恶寒,腰痛如折,尿频尿急尿痛,尿色如浓茶,头昏,面部微浮,恶心欲吐,不能饮食已3天,脉细数,苔薄白腻。产后(产后4个月)体虚,湿热下注。拟方从独活寄生汤意治之。
处方:炒独活4.5g,桑寄生15g,十大功劳叶15个,川断肉12g,穞豆衣15g,佛手片9g,法半夏9g,茅根60g,芦根60g,云茯苓12g,车前子(包煎)12g,滋肾丸(包煎)12g。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3月25日):药后,翌日上午11时体温降至37℃,但下午又升至39.7℃,恶寒已解,尿频尿痛稍有改善,恶心已止。至第3日,体温退至37℃以下,腰痛、尿痛已解,尿频急仍未尽除,微微有汗,纳谷不多,脉细,苔薄。此为气血不足之体,肾虚湿蕴下元。再拟原法出入。
处方:炒独活1.5g,桑寄生9g,潞党参15g,十大功劳叶12g,川断肉9g,西当归9g,佛手片9g,云茯苓12g,小红枣(切开)5个,滋肾丸(包煎)9g,茅根60g,芦根60g。
以此方出入调理,病情日渐改善,症状除觉腰酸、小便偏黄外,余无不适感。4月7日尿培养阴性,尿检见白细胞少许。住院32天,于4月18日出院。
按语:邹老认为,肾为至阴之脏。治疗慢性肾盂肾炎,寒凉药物特别是苦寒之剂宜慎用,清利之剂亦不宜过用,以防损伤肾气。就是在急性发作期,出现湿热下注标象,亦不宜纯用苦寒清利之剂。本例西医确诊为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期。邹老认证为产后体虚,肾气不足,而湿热之邪乘袭所致,治以独活寄生汤意,而不泥其方,用独活、桑寄生、川断肉强肾和络;知母、黄柏、十大功劳叶、穞豆衣、车前子、芦根、茅根清利湿热;肉桂反佐知母、黄柏,以助膀胱之气化;佛手、法半夏、云茯苓和中运脾,标本兼顾,虚实并调,疗效满意。
2.慢性肾盂肾炎属肺肾阴虚证(邹云翔主诊)
理某,女,47岁。初诊日期:1976年5月19日。
患者童年曾患肺疾,大肠燥结,至成年而苦习惯性便秘。嗣闻咸味能软坚,即倍食咸味之食,大便坚结难解如故。婚后大产7胎,小产4次。近4年来因工作繁忙,又不时腰痛,以右侧为甚,小便频急,且有热痛感,结合化验检查,确诊为肾盂肾炎。经抗生素治疗,暂得控制。缘未能根治,稍一劳累,即行发作,伴头痛一症又有年余。现在症见小便淋沥难净,口干作苦,咽喉起燥,头时胀疼,血压偏高,大便秘结,数日一行,苔少舌质偏绛,脉象细弦。尿检:白细胞(++),红细胞少许,蛋白(+++),尿培养有大肠杆菌生长,肺肾阴虚,既失通调化气之职,又无润肠濡肝之能。治当养肺阴,益肾气,润肠濡肝和络。
处方:百合30g,北沙参15g,麦门冬9g,川贝母(杵)4.5g,天花粉9g ,海蛤粉9g,黑玄参12g,黑芝麻15g,云茯苓9g,白蒺藜9g,明天麻4.5g,炒独活1.2g,桑寄生9g,炒川断9g,鲜芦根(去节)60g,滋肾丸(吞服)1.2g。
二诊(5月24日):上方服5剂,诸症消失。继连服40剂,血压正常;尿常规检查正常;尿培养多次阴性。
按语:《诸病源候论》虽指出“诸淋者,肾虚而膀胱热也”,但能导致肾虚而膀胱结热,气化不得宣行之因是很多的。临床所及,有因肺经蕴热,高源化绝,而致金不生水者;有因房事或产育过多,用力过度,或汗后入水,而耗散真元之气,乃致肾水内亏者;有因先天禀赋不足者。本例患者,自幼即有肺疾,而成年后又苦便秘,致肺体不足,高源化绝,金不生水。婚后又生育过多,操劳失度,以致肺肾俱亏。如此,既不能通调水道,又不能蛰藏化气,既失润肠之津,又乏濡肝之液,故有上述诸症。邹老治从固本入手,用赵蕺庵百合固金汤意合滋肾通关丸,酌加独活、桑寄生之类,滋水之源,清水之流,壮水之主,以镇阳光。
3.慢性肾盂肾炎属脾肾两虚证(邹云翔主诊)
闻某,女,41岁。初诊日期:1974年9月22日。
患者于4年前患痢疾,并发肾盂肾炎,经用西药抗生素治疗,暂时控制,但未能根治,经常反复发作。尚有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及神经衰弱病史。来诊时,腰痛及腹,尿频日解20余次,大便不实,纳少,腹胀,舌苔黄厚,不时低热(体温常在37.5℃)。尿检:白细胞(+)~(++),红细胞(±)~(+),蛋白(±)~(+),尿培养有大肠杆菌生长。最近曾使用土霉素、新霉素、金霉素、合霉素、多黏菌素等西药治疗,初用之时,尚觉有效,续用则不敏感。证系脾肾两虚,脾虚则运化失职,肾虚则摄纳无权。苔色黄厚者,乃兼有湿热蕴伏不化,又土虚将及肺金。故当治以脾肾两补、宣湿和络,佐以清养肺金,复方治之。
处方:土炒党参12g,土炒山药15g,土炒于术9g,炒扁豆12g,云茯苓9g,制苍术2.4g,焦白芍9g,炒陈皮4.5g,法半夏3g,炮干姜3g,干荷叶12g,补骨脂4.5g,炒独活3g,桑寄生9g,炙黄芪9g,北沙参(米炒)9g,炒青蒿9g,煅鳖甲3g,川贝母(杵)3g,香连丸(吞服)1.8g,滋肾丸(吞服)2.4g。
二诊(11月10日):患者连服上方近50剂,诸症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尿培养阴性,随访10月余,未见复发。
按语:本例患者因病痢疾,并发淋疾,虽经西药抗生素治疗后获效,但因未能治本,且又纯属苦寒败胃之施,故不免酿成时而复发之苦,出现腰痛牵及腹部、小便频数、纳少运迟、面黄肢肿、大便鹜溏、舌苔淡白、脉象濡细等脾肾阳虚,气陷不固的证候。故邹老用缪仲淳资生健脾汤合东垣滋肾通关丸之意治之。患者既往有支气管扩张症、慢性支气管炎等疾患,故佐清养肺金之品。
【小结】
慢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复杂,症状多端。属中医“劳淋”范畴,以小便频急涩痛,尿有余沥,时作时止,遇劳加重或诱发为主要临床表现。邹老认为,其病因病机可分为肾虚湿热、脾肾两虚、气滞血瘀、膀胱湿热。辨证分为下焦湿热证,阴虚湿热证,脾肾两虚、余邪未清证。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慢性肾盂肾炎的复发,除邪务尽,重视生活调理,寻找易感因素;急性发作期治疗以祛邪为先,转化期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恢复期以固本为主。对于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留置尿管及一些复杂情况导致的本病尤应注意。
农村田间地头有许多半枝莲?
问:农村田地间有不少价格高的半枝莲,为啥农民不种植却跑去种庄稼呢?
与农民不采集名贵的野生药材而偏偏要种地是一个道理。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闻趣事。万事万物,在有需求人的手里全是宝,但若没需求,即便是黄金也可能只是一抔粪土。农村田地里除了农作物,还有不少野菜和草药等植物,这些植物里或许有一种就是名贵的草药或花草,农民只要认识并卖给需要的人,就能得到一笔不要本钱的收入。据说半枝莲就是其中一种,既然如此,农民何不专门种半枝莲来卖呢?刺楸认为该问题有误导的嫌疑。
一、半枝莲并不名贵,可替代性强半枝莲是唇形科黄芩属的草本,从其分类为黄芩属就猜到算是一种草药,半枝莲也确实如此,在古籍中也有记载。它生长在山地、林下,刺楸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路边等地方也常看到。在农村,农民偶尔有点伤风感冒之类的小病就喜欢去找草药自用,常用的草药都认识,而实际上有些草药所起作用可用其他草药来代替,只是由于不知晓罢了。像半枝莲,虽是草药,但就有一些草药有类似的作用。
二、有些农民不认识半枝莲田地里的野草千千万,除了少数常割来喂猪喂牛的之外,多数不为普通农民认识,还有许多野草即便经常出现在农民面前,农民也对它们很熟悉,但也仅此而已,并不知晓其名,更不晓得其用途。刺楸虽在农村生活,也见过半枝莲,但之前一直没听过「半枝莲」这个植物名称,也问过村里的老人,但认识并了解其作用的也就两个常采药的,之后刺楸也是从书上偶然识得。
半边莲做草药用得少,且植株上有不少柔毛而使得农民不会割来喂猪,久而久之就成了「相见不相识」。
三、半枝莲市场行情并好说半枝莲虽为草药,但其市场行情并不明朗,好的时候几元钱一斤,而不好的时候可能没商贩收购,种多了到时或许只有哭的份。
最好的例子就是刺楸提到过很多次的艳山姜(「砂仁」)蒴果,十几年前生的都可卖十多块钱一斤,而如今却只能卖几毛钱的价,难道是终端卖价低?其实不然,干的艳山姜蒴果在超市卖百多元一斤。因此,农民种草药能不能挣钱有时其实与商贩有关,很多时候钱都被商贩赚走了,农民没挣到钱,消费者也没买到便宜的货。
四、种植粮食有得吃「家有余粮,心中不慌」,种粮食再不挣钱,但起码有粮食吃,而若都跑去种半枝莲,在供大于求时,最后或许只能当柴烧。
以上就是刺楸对农民不种半枝莲而种庄稼的分析,如果觉得回答得还行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可以说说你家乡已经有人大量种殖的有哪些吗?
感谢邀请。这是一个值得讨论交的话题。不过首先请题主注意,题目中出现一个错别字,是种“植”,而不是种“殖”。广西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独特的地理位置,生长着丰富的中草药品种,是一座天然的资源宝库。在我们广西不仅有比如玉林、靖西这样特色中草药材市场,还有许多已经发展成为规模化、产业化种植中草药种植基地。
我是一名“三农”创业者,拥有几千亩的山林,对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十分有利。这些年来,我一直关注中草药种植产业的发展情况。对本区的产业分布有所了解和印象。在这里,愿意参与讨论,试着回答,有五点。第一,罗汉果种植
广西罗汉果主要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和龙胜县,据网络介绍,永福种植罗汉果历史300多年。2个县年产量占全国百分之90%,罗汉果是桂林名贵的土特产,也是国家首批批准的药食两用材料之一,其主要功效是能止咳化痰。第二,草珊瑚种植
在广西,南宁市横县、邕宁区、柳州融安县、桂林灵川县以及贺州市、百色市都规模化种植,广西区属国有高峰林场也有种植基地。其中,横县种植规模上万亩。草珊瑚的功效是能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消肿止痛、抗菌消炎。目前草珊瑚除了药用之外,还成功茶叶产品。第三,铁皮石斛种植
我所知道的,铁皮石斛最早产业化种植者,是广西崇左市人。曾经是中泰药材商,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他从泰国回来,全身心投入铁皮石斛种植开发,累到吐血,终于成功。据了解广西铁皮石斛主要种植区在玉林市容县,百色市凌云、乐业县,桂林的平乐县,河池市的巴马县等。《中国药典》介绍,石斛主要功能是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第四,牛大力种植
广西中草药牛大力规模化种植形成于2104年左右。在我认识的朋友中,就有2位就投入这个产业,其中一个人规模面积60多亩。广西牛大力种植规模化发展比较好的,有南宁市、钦州市、玉林市等区县。牛大力的功效是补虚润肺,强筋活络。对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治肺热,肺虚咳嗽,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炎等。第五,苦丁茶种植
苦丁茶也是一味好中草药。在广西苦丁茶原产地在崇左市。上个世纪80年代,崇左市大新县林业局技术人员苦丁茶育种繁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迅速发展成为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当年不少人在屋顶育苗就能发财。现在广西苦丁茶产业主要分布仍然崇左市大新、天等县等。苦丁茶功效是祛风清热,明目养液。
除上所述,广西还有玉桂、八角、金银花、五指毛桃等中草药的规模种植。其品质、产量比较稳定。这就是的了解和回答,抛砖引玉,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我是“三农”创业者、守望者,请关注我,让我们一起探讨“三农”创业,分享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广东人为什么爱喝凉茶?
关于我对凉茶的记忆
每当我上火的时候,妈妈总是会熬一碗凉茶给我喝。凉茶与其名不符,并非是凉的茶,相反是温热的茶水,带着些许苦涩。我也问过妈妈,为何我们这边的人爱喝凉茶,妈妈给的答案一般都是凉茶的好处,有利于身体健康,喝了不生病等等的说法。
从小在广东长大,不得不承认,广东人爱喝凉茶。它的来源以及功效广东的凉茶是汉族传统凉茶文化的代表物之一,凉茶是广东人根据本地的气候、水土特性,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基础,最终共同研制了一类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的饮品。
广东的凉茶一般是将药性寒凉以及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熬制而成的,装在瓶子当做日常饮品享用。它是一年四季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之一,不仅能够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还能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
为什么广东人爱喝凉茶1、地理位置
广东地处中国国土的南方,按照中医学来说,南方炎热,与“火”温热、炎上的特性相类似,故南方属火。《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曰:“南方生热,热生火”。清代《医碥》又曰:“火在天为热气,暑气,在地为五行之火,在人身为君、相之火”。因此,广东人发病以火热、暑热为多见,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发病率是相当高的。为了能够预防疾病入侵以及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凉茶其降火和解火的优点使得许多广东人爱上喝凉茶。
2、气候条件
广东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地理位置处于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潮湿,发病以湿温、湿热为多见。而凉茶中有许多道草药具有祛湿清热的功效,能够一定程度抵御疾病的入侵,使得越来越多的广东人爱上喝凉茶。
3、饮食习惯
广东人喜食辛辣肥甘厚味,海鲜山珍野味。烹调方法多用煎、炒、炆、炸、炖、烧、烤等。烹调配料多用姜、蒜、葱、椒盐、豆豉、花椒、八角等辛温燥热之品,因而广东人多以燥热、湿热发病。因此,广东人独特的饮食习惯在某些时候容易使人肠胃失调,再加上有的人嗜食辛辣、味重食物,难免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上火、口舌生疮、咽喉肿痛、食欲不佳等症状。这时,凉茶能够缓解这些症状,人们又可以继续享有美食,自然会深得广东人喜爱。
4、历史的继承
凉茶本是广东人的最爱,自古以来,广东人喝凉茶便是闻名天下。“广东凉茶”更是名副其实的老字号品牌,象征着广东凉茶连绵不断的文化。如今,随便在哪个搜索引擎都可以搜索到广东凉茶的做法、来源、成分等等,可见广东凉茶不仅得到广东人的认可,也越来越深得其它地区的居民的喜爱,这都证明广东凉茶的广泛性和实用性。典型的例子,“不二碗”便是广东凉茶历史文化的代表产物之一,它的存在不仅体现了广东人对凉茶文化的继承,更是诠释着广东人爱喝凉茶最真实的本质。
5、医疗费用的提高,广东百姓注重养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现在的社会医疗费用是越来越贵。虽然广东百姓的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得到提高,但谁都希望自己身体棒棒的,不要去看医生,吃西药会降抵抗。想让自己的身体健康,那么就要未雨绸缪,防患然于未然,自然离不开凉茶的辅佐。现在的广东人除了所居住环境本身湿热以外,历史遗留下来的饮食习惯自然根深蒂固,影响着广东人在饮食上会毫不顾忌,然而凉茶只能起到缓解预防的作用,并不是能够药到病除的神药,但这些小作用足以让爱养生的广东人喜欢上“喝凉茶”这件事。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感谢你的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