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艾滋病又出新药了,2021年国家新的医保目录?
2021年新版医保目录范围
新版国家医保目录调整结果出炉,通过本次调整,有119种新药入围,包括96种独家药品和23种非独家药品;另有29种原目录内药品被调出目录。
与往年相比,2020年谈判降价调入的药品数量最多,惠及的治疗领域最广泛。共对162种独家药品进行了谈判,最终119种药品谈判成功。谈判成功的药品平均降价50.64%。
2020年12月28日,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的通知。新版目录将于2021年3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用。
预计2021年可累计为患者减负约280亿元
去年8月,《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印发。共对162种独家药品进行了谈判,共119种谈判成功。
通过本次目录调整,共119种药品新增进入目录。
淋巴癌是个什么?
别名“最会伪装的疾病”,淋巴瘤成为夺命杀手
据统计,全世界每9分钟就有1个淋巴瘤新发病例。我国淋巴瘤发病率为0.02‰,每年新增病人约2.5万人,死亡人数近2万,淋巴瘤的威胁正在迅速显现。它已跻身我国恶性肿瘤前十名,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里排名第二。该病初起时症状很隐匿,被形容为“最会伪装的疾病”。在洲际地区,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率远高于霍奇金氏病,大约为9:1,由于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更差,所以一般谈到淋巴瘤就是指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我国,在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男性占第9位,女性占第10位。非霍奇金淋巴瘤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高发年龄为45~60岁。其中,罗京患的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简称DLBCL)。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属于侵袭性淋巴瘤,恶性度高,本病病程进展迅速,如不予以积极治疗,中位生存期不足一年。近些年来,淋巴瘤的研究和治疗都有了很大的进展,新药物新技术强势崛起!CAR-T疗法
其中以细胞免疫疗法中的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的表现尤为突出。它的出现代表了个性化癌症治疗的重大进步,特别是给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带来重生的希望。完全缓解!国内首个接受CAR-T疗法的晚期淋巴瘤患者顺利出院!
虽然都是罹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但是同病不同命,患有恶性淋巴瘤的陈先生就是一位幸运儿。据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新闻空间站》报道:8月31日,国内首例使用CAR-T细胞治疗的淋巴瘤患者达到完全缓解,顺利出院。罗京吴宇森,同病不同命,对抗淋巴瘤,抗癌新势力CAR-T崛起
陈先生罹患的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010年10月份病发后,曾经接受过多次化疗,但都差强人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淋巴瘤。采用免疫化疗后,60%左右的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但仍旧有40%的患者会复发。今年6月份,陈先生抱着尝试的态度,接受了CAR-T细胞疗法后,身体各项指标趋于正常。他欣喜地告诉记者,自己的身体状况比以前要好,出院后跟正常人无异。“活的药物”CAR-T疗法,让她完全缓解,展望没有癌症的未来
作为一种“活的”药物,CAR-T疗法与传统药物有着很大的区别。首先,该疗法需要从患者体内分离出T细胞,并在体外利用嵌合抗原受体(CAR)进行修饰,使其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最后再将改造后的T细胞扩增、回输至患者体内。与传统的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它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更为精准,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大幅减轻了毒副作用。罗京吴宇森,同病不同命,对抗淋巴瘤,抗癌新势力CAR-T崛起
国内知名血液科主任介绍道:CAR-T能够非常特意地去识别淋巴瘤,肿瘤细胞上带有的抗原,接上之后就直接发动攻击,不需要第二信号再刺激,而产生一种抗肿瘤作用,直接把它杀灭,所以它的特点一个是精准,第二个是强大。适用的范围现在还是一般的免疫化学治疗无效的复发或者是难治的弥漫大B淋巴瘤。CAR-T疗法FDA获批6款,国内CAR-T疗法迎头赶上!
分享完上述关于CAR-T疗法治疗的新闻报道后,我们言归正传来聊下CAR-T疗法。目前,CAR-T疗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重大成功。全球已有6款CAR-T细胞疗法在美国获FDA批准上市,2款CAR-T细胞疗法在中国上市。下图为国内外已上市的CAR-T细胞疗法。罗京吴宇森,同病不同命,对抗淋巴瘤,抗癌新势力CAR-T崛起
虽然我国CAR-T技术起步较晚,但国内市场规模大。根据 http://Clinicaltrials.gov 网站上的数据,中国成为2017年9月注册CAR-T试验最多的国家。截至2021年5月27日小编查询,全球总共有1301个CAR-T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中国注册的CAR-T试验的数量已达到478个!01 国内首款CAR-T疗法获批上市!中国迎来细胞免疫治疗元年
2021年6月22日,我国CAR-T领域的空白终于被打破!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最新公示,复星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复星凯特”)靶向 CD19 的 CAR-T 细胞治疗产品阿基仑赛注射液(又称阿基仑赛,FKC876)正式获批上市。这是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CAR-T疗法,全球第6款获批上市的CAR-T疗法。相信紧随其后,中国将迎来CAR-T细胞疗法井喷时代。02 短短1个月,中国第2款、全球第6款CAR-T疗法获批!
2021年9月3日,国家药监管理局最新公示,药明巨诺靶向CD19的CAR-T产品瑞基奥仑赛注射液(relma-cel,商品名:倍诺达)已正式获批。瑞基奥仑赛注射液此次获批的适应症为:用于治疗经过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成人患者的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LBCL)。瑞基奥仑赛注射液是中国第二款获批的CAR-T产品,也是中国首款1类生物制品的CAR-T产品。罗京吴宇森,同病不同命,对抗淋巴瘤,抗癌新势力CAR-T崛起
距离上次7月30日提交审批,不过才短短1个月左右,可谓是进展神速,可喜可贺!复发?难治?太棘手!CAR-T疗法助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脱离治疗困境!mp.weixin.qq.com/s?__biz=MzI1NjE1NzMxOQ==&mid=2652354624&idx=2&sn=dc51d3bf81426fdb5b3e5784662fee79&chksm=f1c9eba8c6be62be1dea814dc550c49229e50a068b4c5eb8e690a7fbd0c36fa6d69c88d5d717&scene=21#wechat_redirect
爆!中国首款、全球第2款BCMA CAR-T疗法获FDA批准!
中国CAR-T细胞治疗行业中的“黑马”——传奇生物的靶向BCMA(B细胞成熟抗原)CAR-T疗法西达基奥仑赛(LCAR-B38M/JNJ-4528,下称cilta-cel)一直备受关注,已经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试验中表现出卓越的抗癌活性。令人振奋人心的是,当地时间2022年2月28日,由杨森公司(Janssen)和传奇生物合作开发的BCMA CAR-T产品西达基奥仑赛(商品名Carvykti),已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MM)。这是中国首款获得FDA批准的细胞治疗产品,也是全球第二款获批靶向BCMA的CAR-T细胞免疫疗法。罗京吴宇森,同病不同命,对抗淋巴瘤,抗癌新势力CAR-T崛起
此前cilta-cel曾在5月26日被美国FDA授予优先审评资格,然而西达基奥仑赛的审批却遭遇延迟,由2021年11月29日调整至2022年2月28日,所幸最后终于获批,不负众望!cilta-cel是一种研究性B细胞成熟抗原(BCMA)导向的CAR-T疗法,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这些患者在治疗前平均接受过5种前期疗法,76%的患者接受过5种治疗,86%的患者对5种疗法耐药,其中包括CD38治疗,而且对蛋白酶抑制剂PI和免疫调节剂IMiD双重耐药。简单说就是复发难治、后续缺乏有效的疗法。此款CAR-T疗法的原理与目前的PD-1/L1不同,它是直接利用患者体内的T细胞,将其在体外进行改造,大量复制后再会输到患者体内,以达到杀灭癌细胞的目的。在2021年的ASH会议上,1b/2期CARTITUDE-1研究(n=97)的最新结果显示,中位22个月的长期随访,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98%,83%的患者达到严格的完全缓解(sCR),强调随着时间的推移缓解加深(sCR从2020年ASH年会上报告的67%增加到83%)。在18个月时,有66%的患者存活且疾病无进展。两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61%和74%。在2021年ASCO年会上将要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位随访18个月,总生存(OS)率为81%,缓解率在全部预先指定的亚组和不同治疗线数患者中具有可比性。美国研究显示cilta-cel长期疗效优异
其实早在2021年3月27日,FDA就批准了首款以BCMA为靶点的CAR-T疗法,用于接受过4种以上疗法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成年患者。相关文章:突破!总缓解率高达98%,CAR-T疗法JNJ-4528有望拿下复发难治性肿瘤!mp.weixin.qq.com/s?__biz=MzI1NjE1NzMxOQ==&mid=2652355951&idx=2&sn=fdfb18a48850610e4e0c48ab3be640e8&chksm=f1c9ee87c6be67919da487e38f93016f01272af6fa0465f273bf7e52894d1942d8afcc47e75e&scene=21#wechat_redirect
28天免疫治疗后癌细胞清零,全球首例复发难治性淋巴瘤!CAR-T或是癌患新希望?mp.weixin.qq.com/s?__biz=MzI1NjE1NzMxOQ==&mid=2652362129&idx=2&sn=911811499fc9bd91d2bce19bc3c3fca7&chksm=f1c98679c6be0f6f1b50c5b4849d77e6df8ae3f1773cb7bedafe1351b5885b4c710b74a79b47&scene=21#wechat_redirect
惊喜!首例CAR-T治愈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超5年!
国外的Emily在2021年成功迎来了无癌生存的9年,俨然成为全球CAR-T疗法的“代言人”。在中国也存在这样一位被CAR-T疗法彻底改变了命运的幸运儿。闵先生在54岁被确诊患有一种特殊的罕见病——多发性骨髓瘤。家庭经济贫困的他当时没有药物可用,有幸参加了CAR-T疗法的临床试验。虽然治疗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但经过3次的治疗后,闵先生身上的包块全部消失,疼痛没有了。惊喜的是,截至2021年6月4日,闵先生无癌生活整整5年了,这才癌症治疗领域,就是理论上所说的临床治愈。罗京吴宇森,同病不同命,对抗淋巴瘤,抗癌新势力CAR-T崛起
目前,无癌家园有多款血液肿瘤及实体瘤的CAR-T临床试验正在进行研究中。罗京吴宇森,同病不同命,对抗淋巴瘤,抗癌新势力CAR-T崛起
精准爆破癌细胞的“生物导弹”ADC,强势加入淋巴瘤治疗队伍!
化疗抗癌,常常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抗体药物,能够精准找到肿瘤靶点,但有时候战斗力不足。要是能给抗体药物上安上化疗药物“弹头”,是不是就能更精准地打击癌细胞了?基于此,一种被称为“生物导弹”的ADC(抗体药物偶联物)横空出世。抗体偶联药物就像是生物导弹,由两部分核心功能组成:第一是抗体(导弹体),第二是强化疗药(核弹头);这种设计会使抗体带着化疗药去找肿瘤细胞,然后精准地给肿瘤细胞下毒,毒死它们。这种药物设计结合了靶向药的精准和化疗药的高效,既避免了全身使用化疗药的毒副作用,也比单独使用靶向药具有更强的杀伤能力,一举两得。抗体偶联药物示意图注:(A)ADC结构的一般描述;(B)ADC的作用机制
全球已获批14款ADC药物,为后线患者带来延长生存期的希望
目前有100多种ADC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大多数ADC已从I期进展到 II 期。一些 ADC 的III期试验显示积极结果;截止2021年9月20日全球目前已有14款上市的ADC药物,治疗领域主要集中在血液瘤和实体瘤方面,并且主要是用于患者的后线治疗,包括晚期、复发/难治性以及转移性的肿瘤适应症。全球已获批14款ADC药物
从疗效数据来看,ADC药物给后线患者带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延长生存期的希望,有多款药物的客观缓解率或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相比化疗提高了一倍。CD30靶点面面观,F0002-ADC新药一炮而红,挤入淋巴瘤赛道
CD30是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可通过激活不同的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或凋亡,2020年,注射用维布妥昔单抗(Adcetris)国内获批上市,CD30声名大噪。Adcetris作为一种靶向CD30的抗体偶联药物,对霍奇金淋巴瘤(HL)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有效率分别达到73%和86%,是近30年中在霍奇金淋巴瘤治疗领域首次获批的新药,也是首次以CD30位靶标的药物获批,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目前国内布局的关于CD30的ADC新药仅有F0002-ADC,这款新药由三部分组成,人鼠嵌合抗CD30单克隆抗体、硫醚连接子(MCC)和DM1,自2016年启动立项以来就身负众望!目前针对复发/难治性CD30阳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正在临床招募中!这对于复发/难治性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来说,又多了一条治疗的新选择!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淋巴瘤患者提供新选择!
免疫疗法治疗癌症,与放化疗相比,具有更显著的抗癌效果及很小的副作用,例如现在很火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抗体,不仅在实体瘤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方面也渐显其优势,地位不可撼动!与PD-1/PD-L1类似,CD47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CD47也被称为整合素相关蛋白,表达于细胞的表面,肿瘤细胞更是出现了高表达。CD47可以与巨噬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向巨噬细胞释放"自己人,别吃我"的信号,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抗CD47单克隆抗体对抑制肿瘤的生长和预防各种类型的癌症转移作用明显。淋巴瘤注射用IMM01书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针对免疫调节靶点CD47,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作用,并将吞噬处理的肿瘤抗原递呈给T细胞,从而发挥强大的肿瘤免疫治疗效应。目前这款药物已经在中国、美国、日本获批发明专利。幸运的是,目前淋巴瘤注射用IMM01正在进行临床招募中,主要适应症为:经组织病理学确诊难治或复发性淋巴瘤患者1. 复发或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2. 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3. 复发或难治性NK/T细胞淋巴瘤;4. 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5. 复发或难治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 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并不可怕,治疗要“量体裁衣”
淋巴瘤并不可怕,是可以治好的。比如弥漫性大B淋巴瘤有50%以上可以治愈,也有一些类型淋巴瘤5年的生存率达70%~80%,霍奇金淋巴瘤的治愈率可达85%~9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用规范化的手段,以化疗+放疗+生物免疫治疗和生物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手段,淋巴瘤的治疗目标已不再是缓解症状,而应是获得治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朱军教授认为,淋巴瘤的分型是否准确,首次治疗成功与否,决定疾病能否得到控制,也就是说第一次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但目前国内不少淋巴瘤患者首次治疗时未予充分重视,治不好了才找名医名院、用贵药治疗,结果反而引发耐药性。如果患者一开始就能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就有可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患者可以存活20年以上。当然,经过正规治疗后,肿瘤得到完全控制、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仍面临肿瘤复发的风险,特别是治疗后的1~2年,故定期随访复查必不可少,包括常规体检、血清学及影像学检查。患者前2年可每3个月复诊1次,后3年每半年复诊1次,如果不明原因出现症状,也应及时就诊。最后,小编要说一句,淋巴瘤并不可怕,要想预防淋巴瘤的发生,最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心态;学会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多吃绿色蔬菜与水果;最后,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每半年或一年做1次健康体检。本文为无癌家园原创
什么叫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这几年肿瘤治疗领域最大的突破,上市之后,全世界已经有几十万癌症患者受益,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充分肯定。但免疫治疗并不适合所有肺癌患者,下列病人不适合免疫治疗。
1.器官移植者 因血液病进行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因肝肾功能衰竭进行过肝移植、肾移植的患者不适合使用,因为脏器移植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如果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过度激活免疫功能引起宿主抗移植物的排异反应,造成移植器官的衰竭。
2.自身免疫性疾病 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或正在接受原发病治疗的患者,比如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有可能在接受免疫治疗后出现原发病症状的恶化后出现新的免疫症状,有时会危及生命,比如重症肌无力。尤其是免抑制药物,不能控制,或需要大剂量免疫制药物控制病情的患者,禁忌使用肿瘤免疫治疗。
3.不可控制的感染性疾病 如果存在不能控制的感染性疾病,比如活动性肺结核、败血症等,暂时不可以使用免疫治疗,必须待感染控制后再评估。
4.活动性肝病或HIV患者 慢性肝炎活动期及艾滋病患者不考虑使用免疫治疗,因使用后可能会使原有病情加重。但有病毒性肝炎病史的患者是免疫治疗的潜在人群。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的肝癌患者,也可以安全使用免疫治疗,且疗效与未感染者相当。
5.怀孕或哺乳期妇女 妊娠母体对胎儿是天然免疫耐受的胎盘表达的PD-L1万参与其中,因此,妊娠期妇女如果接受免疫治疗,有可能会打破免疫耐受,导致流产、死胎和新生儿死亡的风险增加。
6.使用过免疫治疗出现过4度以上不良反应者 如果既往使用免疫治疗出现过4度以上不良反应,则需要永久停药,不再使用,否则弊大于利。
7.一般状况较差的患者 对于体力状况评分很低,病人虚弱,免疫力极度低下,使用免疫治疗效果较差,需谨慎使用免疫治疗。对于终末期肺癌病人,预期寿命低于3个月,不考虑使用免疫治疗。
8.特殊基因表达的患者 有研究显示,MDM2家族扩增患者易发生超进展;DNMT3A突变患者易发生爆发式进展;11q13染色体扩增患者易发生超进展。这类患者需谨慎使用。
9.接种过活疫苗的患者 在免疫治疗过程中,允许使用灭活或灭活制剂的疫苗,但不建议在免疫治疗期间接种活疫苗。有回顾性研究发现,在127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接受纳武利尤单抗(O药)治疗期间接种了流感疫苗,免疫相关毒性发生率为26%,与未接种疫苗的患者基本一致(22%)。
10. 敏感基因突变阳性者 对于敏感基因突变阳性肺癌患者首选靶向治疗,耐药后重新寻找其他靶点和靶向药,如果所有靶向治疗失败,才可以考虑免疫治疗。但基因突变阳性肺癌病人免疫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最重要的一点,如果经济不允许,不要勉强,毕竟免疫治疗药物价格昂贵。免疫治疗药物不是神药,达不到“起死回生”的效果。免疫治疗与其说是“雪中送炭”,其实“锦上添花”更为贴切,这需要患者有一定的自身免疫能力,这样免疫治疗才能发挥出更大作用。
如果你得了癌症你会怎么做?
作为一名医生,我们当然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治疗病患,当然,对于癌症的治疗,病人及家属的期望值有时候会高于我们能够做到的极限,这里面有医疗水平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在里面,说实话,您这个问题我不好回答。
但是如果您碰到这种情况并且决定积极治疗,可以不妨听我絮叨絮叨科学防治癌症,如果您不感兴趣,也可以选择忽略。
得了肿瘤还能活多久?
这是每个患者及家属心里都想知道的,也是我们这些肿瘤大夫经常被问到的,这个问题嘛,好回答也不好回答。
说好回答是这样的:综合国内外的大规模数据,医生能推测一群同样病情的病人平均能活多久,比如肺癌脑转移不接受任何治疗平均只有1-3个月寿命,而接受治疗的则可达到6-12个月,大部分不超过1年。
同时,也说不好回答是因为:这些数字是基于总的数据算出来的均值,具体到实际某个人肯定会有变化。就如我们经常看到的故事戏剧性结局:医生对主角下了判决书说只能活3个月,主角放飞自我,结果5年后仍然活的好好的。
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也都是独一无二的,所接受的治疗反应也会有所差异,针对某个特定的病人,事实上是没有任何人能够未卜先知具体寿命,每天都可能发生意外或者惊喜。
所以,与癌症抗争的过程更需要病人和家属抱有积极乐观、随遇而安的心态。
如果不能手术,只能等死?!
“一刀不就治好肿瘤了么”,这是大家特别常见的想法。的确,手术是大部分早、中期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手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是有风险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
外科医生会充分考虑病人年龄、一般身体体力状况、有没有冠心病、脑梗塞、糖尿病等基础慢性病、手术能否完整切除肿瘤、手术过程中对周围重要器官损伤大小等等多种因素。
如果手术风险大或者晚期肿瘤,不能手术,怎么办?
微信上,经常接到患者家属咨询 “ 外科医生说不能手术了,建议放疗、化疗,病人身体能吃的消不,意义大不 ” 。
首先
让我们了解下放化疗:
化疗是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出现,至今已经有六七十年的历史,一步步发展为现代肿瘤成熟的治疗手段。
已有确切证据、并且国内外医师已经达成共识,化疗是可以延长患者生命、防止复发的重要治疗手段。
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相关配套治疗措施能最大减轻患者恶心呕吐等痛苦,而且好多患者及家属担心的掉头发也只是短暂的,化疗结束后几个月内可以恢复的。
放疗是除了手术另外一种能“定点清除”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
通俗说,就是利用放射线代替手术刀“瞄准”肿瘤,把它活活“烧死”。
放化疗参与肿瘤治疗大致有3种情况:
1、肿瘤不早不晚,不大不小。
医生推荐先吃吃药、打打针、放放疗,让肿瘤缩小一点,然后再给手术。这样呢,手术做起来简单一些,更有把握一些,效果更好一些。比如一些晚期直肠癌患者通过术前放化疗避免“失去肛门”。
2、肿瘤切完了,防止肿瘤卷土重来、东山再起。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过吃吃药、打打针、放放疗,把躲在隐蔽角落里的 “看得见、看不见”那一撮小火苗彻底掐灭,防止肿瘤复发转移。
3、肿瘤晚期,手术做不了。
化疗控制全身病灶疯狂生长,而当肿瘤患者出现单个或者少数几个转移灶,比如:骨转移,疼的厉害;出现了脑转移,头痛恶心呕吐的患者,放疗可以最大程度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网上说
有些新型药物可以治疗肿瘤?
网络信息发达,得知罹患肿瘤消息后,大家都会首先上网查询,“ 基因检测、二代测序、免疫组化、荧光染色、分子分型、靶向药、免疫治疗 ” 这些名词,频繁出现,甚至还些创造奇迹的案例。针对于此,我来集中科普一下这些 “ 高大上 ” 的名词们。
科学家发现,人类基因在一系列“致癌物”等诸多因素日积月累的作用下会发生改变,当到达一定限度,就可能发展为癌。
于是,科学家就通过各种检查(基因检测、二代测序、免疫组化、荧光染色等都是具体的检查手段),找出到底是哪个地方发生了改变,而这其中哪一个是最主要、最致命的,从而设计直接针对这些致命改变点的药物,这样一来,治疗更直接、疗效更好,也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生物导弹”。
其次,它不像 “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传统治疗手段那样,副作用会小很多,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比如治疗肺癌的易瑞沙、特罗凯,乳腺癌的赫赛汀,肠癌的爱必妥等。
但后来很快我们发现靶向药最初奇效维持的时间并不长,而且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例子:2007年,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拉尔夫·斯坦曼教授不幸罹患有“癌中之王”之称的胰腺癌(总体生存期不超过1年),此时他正在全力研究肿瘤免疫治疗,于是他本人成了第一批志愿者,虽然最终没有彻底击退病魔,却让斯坦曼教授延长了4年多的寿命,并让他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死后依然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
最近三年,肿瘤免疫治疗先后被美国《science》杂志、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评选为排名第一的年度重大突破。PD-1抗体、CTLA-4抗体、CAR-T技术等这些都是免疫治疗范畴,正在不断成熟,但这些新药和新技术首先内地都没有正式批准上市,而且就目前已经获得的数据显示它们也并不是万能的。
如果您对其中的某一种或者几种感兴趣,请一定详细咨询业内的专家(直接到大医院找相关科室专家请教,切不可轻信所谓的“专家”),看看是否合适于自己,谨慎行事,切莫轻易上当受骗。
最 后
希望所有的患者朋友们,都能理性乐观地对待自己的病情,
将肿瘤看成和“高血压”、“糖尿病”一般的慢性病来看待,
不急不躁,
不恐不惧,
保持乐观开朗心态,
勇敢而坚定地抗击病魔。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