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经络穴位图解大全下载,五脏六腑为啥要用经络连到四肢?
问题有些奇怪。五脏六腑与经络相连,四肢也与经络相连,脏腑与四肢都是经络的循行通道。而谈不上用经络把五脏六腑连接到四肢。立论错了,理解自然就困难了。
经络的本质现代科学仍然没有完全揭示出来,经络对于人的意义,也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毕竟科学发展时间不够长,不足以解读中医经络。但经络通行身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经络、穴位可以作为身体调节的手段,这是中医针灸存在的价值。
脏腑与肢体相通,至少存在一种可能,人可以通过四肢的针灸、按摩、艾灸、火罐等等外用手段,对身体脏腑进行调节,改善身体,治疗或减缓疾病的发生发展。
按摩穴位可以很好的养生?
作为营养科医师,我愿多年的临床经验给老铁们提供一些简单实用合理的健康养生知识,欢迎关注。按摩穴位是保健养生的重要一环,不像吃药般担心,不像食疗般麻烦,是绝对的简单、有效养生方式。
六大养生必要穴位
众多的穴位中,有六个是你必须知道的:
涌泉穴--人体长寿大穴;
足三里穴--胃经大穴;
命门穴--长寿大穴;
百会穴--人体保健大穴;
会阴穴--肾经大穴;
神阙穴--要害大穴。
六大穴位的按摩方法的养生作用
【涌泉穴】
取穴:足底中线,脚趾方向1/3处,足趾弯曲,足底前凹陷处。
按摩:睡前端坐,用双手手掌来回搓摩脚底和涌泉穴108次,感觉发热发烫为度。然后用大拇指点按涌泉穴49下,感觉酸痛为止。
功效:充足肾精、明目聪耳、增强性功能、强壮腰膝腿脚、延年益寿、改善头痛、耳鸣等。
【足三里穴】
取穴:腿部外侧膝眼下3寸处,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
按摩:双手大拇指点按足三里穴。每次108下,用力感觉到酸痛为宜。
功效:健脾壮胃、扩张血管、改善血凝集、消除疲劳、改善便秘、止泻治痢疾等。
【命门穴】
取穴:后背两肾之间,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平对的位置。
按摩:手掌摩擦命门穴和两肾,感觉发热发烫为宜。
功效: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延缓衰老、强壮腰膝等。
【百会穴】
取穴:两耳廓尖端连线和头部前后正中线的焦点。
按摩:睡前端坐,手指来回摩擦百会穴108次。也可以用右手空掌心轻轻叩击百会穴。
功效:增补元气、调节心脑血管、益智开慧、延年益寿、治疗头疾、改善失眠、缓解神经衰弱。
【会阴穴】
取穴:生殖器官和肛门中间凹陷处。
按摩:睡前或早起,半卧半坐,用手指点按108下,力度感觉酸痛为宜。也可以通过提肛方法按摩会阴穴。
功效:疏通经络、促进阴阳循环、强化性功能、治疗痔疮、便血、便秘、尿频等。
【神阙穴】
取穴:人体肚脐。
按摩:每晚睡前,双手搓热,左下右上叠放在肚脐,男性顺时针揉动,女性逆时针揉动,每次360下。
功效:充盈真气、恢复体力、强壮腰膝、补养气血、益寿延年、治疗腹痛肠鸣、水肿腹胀、泻痢脱肛等。
以上回答属于个人观点,欢迎留言评论,分享看法。收藏转发,分享给身边朋友。
更多健康资讯请关注@营养科李医生,每天听三甲营养主任医师道健康,致力成为您身边最贴心的健康养生专家。
人体一共有多少个穴谢谢了?
穴道位于“经络”——能量的通路上。
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
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
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
仅仅如此,便是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更何况其他的地方也有穴道。
经络以外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后来又陆续发现了“新穴”,这些穴道若全包括,人体穴道的总数远超过1000个。
我在这里大致列出人体各部位的穴道名称,以便让你有所了解。
头部穴位(正面):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沟穴、瞳子髎穴。
头部穴位(背面):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哑门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
头部穴位(侧面):太阳穴、下关穴、客主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中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气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门穴、日月穴、天枢穴、气穴、大巨穴、大赫穴。
人体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阳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门穴、腰俞穴、腰阳关穴、上仙点穴、六华灸穴、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阴俞穴、三焦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
人体上肢穴位:内关穴、外关穴、曲池穴、尺泽穴、治痒穴、孔最穴、列缺穴、阳池穴、神门穴、合谷穴、中渚穴、少冲穴、落枕穴、指间穴、太渊穴、口内穴、胃肠穴、手三里穴。
人体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复溜穴、阴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百里穴。
人体足部穴位: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脉穴、丘墟穴、昆仑穴、足临穴、行间穴、里内庭穴、下痢穴、高血压点穴、第二厉兑穴、第三厉兑穴、阿基里斯腱穴。
【人体穴位常识】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
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
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乏锭催瓜诎盖挫睡旦精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
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
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
歌诀有: ‘百会倒在地, 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中, 十人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 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 膝下急亡身。
‘
有多少个公认的穴位?
所谓的经络和穴位都是骗人的,人类就没有经络和穴位。
目前中毉认为穴位大多都是在经络上,但经络不过就是古人对血管的一种粗浅认知。
《黄帝内经》中记载:“若夫八尺之士......其死可解剖而视之。……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说的非常明白,经络是可见可量的,且十二经脉中或多或少或清或浊的含有血和气。(血管中本没有气,之所以发现有气是因为人死后动脉中血液回流心脏造成的。)《内经》又说:“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当数者为经,其不当数者为络也。”显然,经络是皮肉之间肉眼可见的管道,大而数目少的叫经脉(即现代医学的大动脉和静脉),小而数目多得无法数的叫络脉(小的浅表静脉网和毛细血管)。所以,经络概念诞生之初并不是现如今这般说不清,道不明,找不到的东西。后来中毉之所以把经络虚化,就是因为中毉不愿意承认经络就是古人对血管的粗浅认知这一事实。
如今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医院中,每天给病患进行的手术简直不计其数。但谁可曾听过某个大夫在做手术时需要让手术刀避开患者的某条经络?某个穴位?没有。如果这些经络穴位真的存在那得出多少医疗事故?比如开胸手术的时候手术刀划过檀中穴人不就得死了?事实上并没有这种事发生。
那么有人说了,神乎其技的针灸不就是按照经络穴位行针的吗?很多人都觉得针灸有效果啊。实际上国外对针灸做过很多实验,在镇痛方面,针灸确实有效。但同时需要清楚的是实验的对照组,不按穴位行针的假针灸一样具有相同的疗效。也就是说针灸的疗效并不在于穴位。研究人员认为,人体对疼痛反应有一个统一的机理,施针治疗(无论真假针灸)改变了脑部对疼痛信号的接收方式从而导致疼痛缓解。
中医经络方面有什么好的书籍推荐?
你说的是针灸方面的问题吧,初学阶段建议买本科教材包括针灸学经络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各家学说等。通俗易懂,有点基础后建议读以下书籍。
1. 中医瑰宝:九灵针经 (平装)
作者 : 仿佛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2. 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
作者 : 吴绍德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3. 黄竹斋针灸医案选编
作者 : 赵寿毛/赵苏阳
出版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 魏稼针灸经验集
作者 : 邵水金 谢强
出版社 :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5. 针灸临床经验辑要(第三辑)
作者 : 焦国瑞
出版社 : 人民卫生
6. 承淡安针灸师承录.针灸临床家
作者 : 承淡安
7. 靳三针临症配穴法
作者 : 柴铁劬
8.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五辑)
作者 : 方慎庵
出版社 : 人民卫生
9. 元代珍稀针灸三种
作者 : 黄龙祥、黄幼民整理
10. 针灸大成
作者 : 杨继洲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11. 针灸甲乙经
作者 : 皇甫谧
出版社 : 人民卫生
12. 针灸聚英
作者 : 高武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13. 灵枢经
作者 : 田代华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14. 针灸资生经 针经摘英集
作者 : 王执中
出版社 : 人民卫生
15. 中医针法集锦
作者 : 刘冠军
出版社 :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
但愿对你有所帮助,感谢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