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脘准确位置和作用,脾胃虚弱艾灸哪些地方好?
脾虚的调理方法是比较多的,可以让大众接受的是最为常见的就是饮食调理喝艾灸调理的,食物方面的调理是一吃一些益脾养胃食物为主,同时还可以艾灸足三里和中脘穴位,在配穴上可以选择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艾灸这些穴位可以达到健脾补血、活血化瘀的作用等等情况。
哪位知道肚脐正上方三指处是什么具体位置?
肚脐正上方三指处应为中脘穴,这个部位发现问题也可能是胃部的问题,也可能是肠道的问题,具体什么情况,我们要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根据那个检查的结果来决定怎么治疗,尽量不要盲目的去随便吃药,以免耽误病情,只有查清楚病因,才能够对症治疗
脾胃的保健穴位有哪些?
脾胃的保健穴位有足三里、中脘穴、内关穴、丰隆穴和公孙穴。足三里穴位于髌骨下缘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公孙穴属于足太阴脾经,位于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肠胃有问题按穴位按哪里?
1、按摩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手厥阴经的循行线上,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它是一个止痛穴位,经常按摩可以缓解压力和疲劳,减缓胃部腹胀感,对于胃痛、晕车、胸痛、心悸失眠等有较好的改善,时常进行双手按摩对于胃病有极大的缓解作用。
2、按摩上腹部三大穴: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
这三个穴位对于缓解肠胃病都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其中按摩中脘穴对胃病治疗效果更佳。通常采用指压法对这些穴位进行按摩较好,按摩时平躺放松用指头反复按压穴位5到6次,就可以明显可缓解胃病的痛苦。
3、按摩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是强身大穴之一,有着调养脾胃的功效,按摩足三里,能通经活络、疏风化湿,补肾益精的作用,每天按摩此穴,重复5到10次,就有利于产生胃酸,缓解胃病 ,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4、按摩天枢穴
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位于腹部,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按摩天枢穴可治疗恶心呕吐、肚子疼、肚子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肠胃病,可仰卧在床,以三指按压天枢穴,反复按摩3到5分钟即可,可舒调肺腑,理气消食,减轻肠道功能紊乱而导致的胃病。
5、按摩四缝穴
四缝穴是经外奇穴,位于第2到第5指掌面,第一二节横纹中央。其具有治疗小儿疳积、胃脘痛、腹痛、蛔虫症、呕吐和增强免疫力的能力,后来科学研究证明此穴同样对成人一样有效,主治消化不良造成的胃病,用手指按压即可。
肚子胀气按那个穴位?
肚子胀气按那个穴位
腹胀,可通过按压中脘、关元、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合谷、内关、建里、太冲等穴缓解症状。中医学认为,腹胀多由脾胃虚弱或肝胃气滞导致气机升降失常所致。在相应穴位上按压能调畅气机,调整胃肠脏腑功能,从而减轻症状。
除按摩外,肚子有胀气还可参考以下方法:(1)喝温水:饭前稍微喝一两口温水,通过水刺激胃肠蠕动,有利于排出胀气。(2)缓步慢行:饭后1小时在室内或室外缓步慢行,通过舒缓的运动排出胀气。(3)按摩腹部:按摩方法为双手放在肚脐两边,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36圈,辅助肚子排气体。
本内容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脾胃病科 副主任医师 苏晓兰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