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症状,肠癌早期有什么症状?
临床上,将直肠癌诊断为痔疮的病例时有发生,大部分情况是出现便血后,患者自行判断为痔疮,或者有痔疮史,出现便血理所应当认为是“痔疮犯了”,最后却诊断为直肠癌。
痔疮是指?是常见的肛周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多见于久站、久坐者、便秘、妊娠期,若作息不规律、喜食辛辣刺激食物也会增加痔疮风险。
痔疮根据其所在位置和肛门齿状线的关系,可分为内痔(齿状线以上)、外痔(齿状线以下)、混合痔(跨越齿状线),其中混合痔最为常见,当内痔不断发展长大可能会跨越齿状线向下延伸,也就是痔核脱出肛门,如果痔核经常脱出且无法复位,可能会出现糜烂、坏死,形成嵌顿出现剧烈疼痛。
痔疮初期可通过改变饮食、清洗肛门、保持大便通畅、提肛运动、坐浴等方式来缓解症状,当痔疮便血明显、肛门不适可通过口服、涂抹药物来缓解症状,如果痔疮严重可通过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肠癌是指?肠癌也就是结直肠癌,因癌肿所谓部位不同,常分为结肠癌、直肠癌及小肠肿瘤,其中最易与痔疮混淆的就是直肠癌,其发病率高于结肠癌。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到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的癌,简单说就是发生在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根据癌肿距肛门位置,可分为低位(距肛缘5cm以下)、中位(距肛缘5-10cm)、高位(距肛缘10cm以上)直肠癌,其中低位直肠癌发病率较高,大多可在肛门指检时触及,也可通过肛门镜、结肠镜来明确。
肠癌属于恶性肿瘤,Ⅰ期可通过根治性手术,5年生存率能达到90%以上,当肠癌发展到中晚期,5年生存率会随之下降,只要早发现就能有较好的疗效。
如何从症状表现上区分痔疮和直肠癌?两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便血,之所以出现误诊,也多是因为便血症状相似,但除了便血外,直肠癌还有其他异常症状,因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常易被忽略,当出现明显异常症状后,直肠癌大多已发展到中晚期。
1、便血
痔疮:间歇性便后出血,多呈点滴状、喷射状,或手纸上带血,颜色较为鲜红,血液和粪便不混合,无黏液。
直肠癌:因肿瘤破溃导致出血,出血量较少偶尔发生,大便常与血液混合,且附有黏液(类似鼻涕样),有时仅为大便表面附着血迹,出血颜色较暗,如果癌肿距肛门较近,便血颜色可呈鲜红色。
注:除了痔疮和结直肠癌会引起便血,肛裂、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家族腺瘤性息肉病、阿米巴痢疾等也会导致便血,建议就诊明确。
2、大便性状改变
痔疮:无。
直肠癌:随着直肠癌肿不断生长,堵塞肠腔,可能会出现大便变细、变扁、有血痕凹槽等症状。
3、大便习惯改变
痔疮:无。
直肠癌:癌肿会刺激直肠神经,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拉不干净、腹泻便秘交替、黏液血便等症状。
注:不过当痔疮痔核较大时,可能会造成肛门、直肠堵塞,出现排便困难的情况。
4、肛门异常
痔疮:处于发作期,或出现血栓、感染、嵌顿时会出现肛门疼痛或剧痛,且伴有肛门瘙痒、潮湿、肿块等症状。
直肠癌:低位直肠癌发展到中晚期,可能会出现肛门下坠胀痛或肿物脱出等症状。
4、其他伴随症状
痔疮:无。
直肠癌:当直肠癌发展到中晚期,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同时还会伴有消瘦、乏力等恶病质表现;如果癌肿侵犯邻近器官,会出现排尿困难、骶部会阴疼痛等;如果癌肿转移肝肺,可能会出现黄疸、咳血胸闷等症状。
痔疮和直肠癌如何预防?1、痔疮预防
①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无憋便勿蹲厕过久,尽量在3-5分钟内完成排便,同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②勿久坐、久站,控制体重勿超重,备孕女性可事先处理一下痔疮,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③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勿过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勿便秘。
2、直肠癌预防
①保持健康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勿过食红肉、高脂肪、高动物蛋白、煎炸烧烤、腌制加工类食物,同时也要控制体重,勿久坐多运动,保持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②积极治疗肠道疾病,如肠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对于肠癌家族史、肠息肉病史、长期阑尾炎胆囊炎等人群要做好肠道检查。
③定期做肠道检查,如肛门指检、粪隐血试验、肛门镜、结肠镜等,可有效发现肠道肿瘤。
总的来说,当出现便血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做个肛门指检,可有效鉴别痔疮和直肠癌,以免耽误后续治疗。
了解更多“结直肠癌”“肿瘤”相关问题,点击关注【肿瘤专家姜争】。
新生儿腹泻咋办?
多数妈妈忽略的宝宝腹泻问题
1岁的宝宝正处于发育期,这个时候出现拉肚子的症状,妈妈们都很担心,这是因为宝宝们的肠道系统还处于适应和增强免疫力的阶段,所以会出现拉肚子的情况!
因此,这时候就需要爸爸妈妈注意了,为了尽量避免宝宝拉肚子,爸爸妈妈要注意以下这些问题,给宝贝认真仔细的呵护哦~|||— ❶ —|||||| 宝宝的喂养应该定时、定量 |||由于宝贝们的消化系统都不够成熟,肠胃的吸收功能还没有很完善,因此,对于宝宝的喂养的问题,妈妈们一定要格外注意!对于一些消化功能不好的宝贝来说,妈妈们的喂养要定时定量,千万不能宝宝一哭就喂奶,这顿喂的多,下顿又喂的少,这样是极为不科学的!|||— ❷ —|||||| 可以适当采取按摩的方式帮助宝宝 |||很多爸爸妈妈在宝宝拉肚后都不知道怎么办,看见宝宝哭又很心疼,其实,爸爸妈妈可以尝试给用按摩法缓解宝宝拉肚后的不适感~首先让宝宝平躺在床上,然后妈妈们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式按摩肚脐周围,切记手法一定要轻柔,多次重复后,就可缓解宝宝拉肚后的不适感了~|||— ❸ —||||||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注意腹部的保暖 |||婴幼儿对于冷暖的表达还是比较迟钝的,特别是还不会说话的小宝宝,只会用哭闹来作为传递情绪和感受的方式。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时刻注意宝宝是否会感觉寒冷,及时增添衣物。晚上睡觉时,有的宝宝比较喜欢翻身乱动蹬被子,这样一来小肚子就很容易受凉,刺激胃肠道功能紊乱,进而引起腹泻,因此,在晚上睡觉时,要给宝宝穿可以呵护肚子的睡衣哦~|||— ❹ —|||||| 适当调整宝宝的饮食,减少淀粉或糖类食物的摄入 |||宝宝的肠胃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因此经常会出现腹泻情况,腹泻必须要及时缓解。否则的话很有可能会影响到营养的吸收,因此,饮食禁忌一定要注意,以免加重腹泻啊!淀粉、糖类食物容易引发胀气,宝宝腹泻期间,本来消化能力就已经减弱了,如果再食用糖果、巧克力、甜点等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在肠内会引起发酵而加重胀气,加重不适感!|||— ❺ —|||||| 可以用肚脐贴,贴于宝宝肚脐眼上 |||有时,受凉也会引发宝宝的腹泻,这时,妈妈们就可以考虑给宝宝贴一个脐贴,同时注意保暖就可以了哦~在贴之前先用温热毛巾擦拭宝宝的肚脐处,还有妈妈们一定要注意的是,肚脐贴要24小时更换一次哦!宝宝的消化系统不完善,所以爸爸妈妈们会经常遇到宝宝拉肚子的问题,为了尽量避免,减少宝宝的不适感,爸爸妈妈在对宝宝的照顾中一定要仔细认真!猫咪肠套叠的表现?
猫咪肠套叠是指猫咪一段肠管嵌套或内陷于邻近的另一段肠管内,猫咪的肠套叠对于猫咪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一经发现就要立即送医就诊,以免耽误病情危及猫咪生命。
腹部触诊是诊断肠套叠病例最基本最有效也是最实用的一种诊疗方法,此种方法要求临床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灵敏的手感。我们接触肠套叠时,一定要摸到具有“杯口状”的香肠状物(质地较坚实、光滑、有游走性,直径比周围管腔稍粗),才能初诊为肠套叠。 虽然医生通过触诊,已经有了一定的方向,但还需要结合X线片进行确诊。医生给患猫灌了钡餐拍X线片,若钡餐在腹腔内受阻,这会进一步证明患猫得了肠套叠。X线钡餐造影或B超检查是诊断本病的常用方法,如果发现钡餐在腹腔内受阻,结合触诊,基本可以确定患猫得了肠套叠。去医院做B超提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这个问题很有普遍性,值得回答。
这里存在2个问题:
1 孩子经常说肚子疼,可能的病因。
2 孩子的肠系膜淋巴结炎。
我倒过来回答。
一、肠系膜淋巴结炎
1 定义:肠系膜的淋巴结肿大引起腹部不适,一般孩子的腹部淋巴结都在10mm左右,>15mm引起腹痛明显。
2 可能的病因:便秘、肠道功能紊乱、病毒和细菌等感染等等。
3 可能的病理生理:
淋巴结是通俗讲就是人体的“垃圾中转站”,也是小儿的一道免疫防线。
在6~7岁前与颈部淋巴结、咽部扁桃体一起保护孩子健康,也是首先受到病毒等攻击。
人体垃圾不及时被转运,就可能引起肿大。
与成人,尤其是60岁以后的成人不同,后者多见于癌症。孩子多见于病毒细菌或者垃圾堆积为主,淋巴瘤和癌症的可能性非常小,但也不排除。
4 可能危害
一般危害很小。
极少患儿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可能淋巴结表面出现渗液,流到阑尾处,可能继发阑尾发炎,肿大。
5 一般口服适当药物,即可缓解。
二、肚子疼
1 把肚子疼,简单理解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不对的,也是非常危险的。
2 肚子疼的常见病因:
2.1 受冷引起肠痉挛:
热敷脐部即可好转,这也是老祖宗留下的穿肚兜的好习惯和道理。
2.2 腹泻腹胀引起的腹痛:
多见于大便1~3天未排大便,腹痛明显,开塞露通便,缓解腹胀,排气排便即可。
临床上多次遇到腹痛剧烈,甚至喊救命的患儿,开塞露通便后舒服,活泼乱跳,甚至唱歌的孩子。
2.3 消化不良,饱腹后剧烈运动,导致腹部不适。
所以不建议饱腹后剧烈运动,因为饱腹后血液需要进入腹部,帮助消化,如果剧烈运动,血液基本分布到四肢或者重要脏器,腹部尤其肠道血液就会减少,不利于消化。
2.4 肠系膜淋巴结炎
2.5 肠套叠
2.6 阑尾炎
2.7 其他疾病或者功能性腹痛(笑得肚子疼)
如何鉴别和诊断呢?
1 如何仅仅只有腹痛不适(肚子疼),没有其他伴随症状和体征。
建议开塞露通便,温毛巾温敷腹部,绝大部分情况会好转。
2 腹部B超检查:可以看看肠系膜淋巴结大小,有无腹部包块或者肠套叠和阑尾炎儿科急诊腹痛情况。
3 如果简单认为:肚子疼=肠系膜淋巴结炎,那可能会误诊或者遗漏某些疾病。
我把自己遇到的几个病例分享一下。
3.1 哮喘:患儿主诉腹痛,其实是哮喘,故需要望闻问切和听诊心肺。
3.2 阑尾炎,病情会进展,次日加重,必要时腹部CT检查。
3.3 胆总管囊性扩张和狭窄,轻微腹痛一个月,腹部CT确诊,血肝功能转氨酶197和198.
胰腺管狭窄。这种都少见。
3.4 周期性呕吐。
所以儿科医生,要仔细分析患儿病情,也不能吓唬孩子家长,但千万别说绝对话。
一般腹痛,可能与受冷或者吃坏肚子引起的肠痉挛和肠系膜淋巴结炎为主。
极少数是肠套叠、阑尾炎、哮喘。
罕见为先天性狭窄或者畸形或者癌症(神母细胞瘤等等)。
以上是个人知识和儿科临床经验十六年的总结,仅供参考和学习,无法律效力。
肠息肉和肠癌在症状上有什么区别?
通过症状是很难区分肠息肉和肠癌的,两者在早期并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即使出现便血、腹泻、里急后重等,很多人也会自认为是痔疮、肠胃功能紊乱,继而忽视、耽误治疗。
肠息肉是指?主要有哪些症状?肠息肉,是指肠粘膜隆起性病变,病理后可分为炎症性、增生性、错构瘤性、腺瘤性肠息肉,多数不会引起症状,肠镜下观察,可能仅是一个凸起、表面光滑或粗糙、大小各异的肉疙瘩。
对于炎症性、增生性、错构瘤性肠息肉,一般不会癌变,也称为非肿瘤性肠息肉,如果体积较小,可以随访复查,视情况进行摘除,而腺瘤性息肉,放任不管,持续生长数年后,有一定几率会发展为肠癌,一经发现需立即摘除。
肠息肉多数不会引起不适,部分人可能会出现便血、黏液、黑便等,如果息肉距肛门较近、体积较大,可能会出现息肉脱出、里急后重、肛门坠胀、大便性状改变、肠梗阻等症状,但大多数人不会有明显异常不适,也不会出现持续腹痛。
虽然肠息肉生长较为缓慢,但也不能忽视,摘除后需要做好定期随访复查,多数也不需要住院,如果肠息肉数量较多、体积较大、已有癌变,需要住院手术治疗。
肠癌是指?主要有哪些症状?肠癌,属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逐渐增高,根据肿瘤所处部位,分为结肠癌、直肠癌、小肠肿瘤(较少见),其中直肠癌发病率要高于结肠癌,肠镜下观察,可能是体积较大、菜花型、乳头状、表面粗糙出血或溃疡的瘤体,有时还会堵塞肠腔,导致肠镜无法通过。
早期肠癌同样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可能仅是便血,随着肿瘤进一步生长,出现破溃、感染后,可能会出现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腹泻便秘交替、放屁腥臭、排便次数增加、腹痛、腹部包块、消瘦、乏力、贫血等症状,如果肠癌侵犯邻近组织,或转移到肝肺等,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腰骶疼痛、黄疸、胸闷、腹水等症状。
相比其他恶性肿瘤,肠癌早发现、早治疗,预后较好,对于中晚期肠癌,积极配合医生,规范合理治疗,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同样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期。
日常如何预防肠息肉、肠癌?单纯从症状是无法鉴别、诊断两者的,可通过肠镜检查、病理来明确,如果出现便血、腹泻便秘交替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做直肠指检、钡剂灌肠、肠镜等检查,早明确早治疗。
对于两者的预防,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
1、饮食生活方面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减少红肉、高脂、高动物蛋白、辛辣油炸、腌制加工类食物摄入,可适当摄入维生素C/E含量高的食物。
最好戒烟酒,加强体育锻炼,避免久坐,控制体重,保持规律排便,同时也要学会纾解压力,避免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担忧情绪中。
2、重视肠道健康
平时要饮食有节、避免腹部着凉,如果患有慢性肠炎、痢疾、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要坚持、积极治疗,以免久治不愈,病程迁延。
如果有长期便秘、腹泻史,要尽早就医,明确原因后,针对解决,同时也要重视肠镜检查。
3、定期体检
除了有肠癌家族史、息肉病史、炎症性肠病史人群外,4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也要做好肠道筛查,包括便常规、粪隐血试验、直肠指检、肠镜检查等,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了解更多“结直肠癌”“肿瘤”相关问题,点击关注【肿瘤专家姜争】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