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稻蝗,蚂蚱什么季节最活跃?
蚂蚱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它们通常在春季和夏季活动最为频繁。这是因为在这两个季节里,气温升高、食物丰富,这些条件都非常有利于蚂蚱的生长和繁殖。
具体来说,蚂蚱最活跃的时间通常是在早晨和傍晚的时候。在这个时间段里,气温较为凉爽,空气湿度较高,这对于蚂蚱的呼吸和活动都非常有利。此外,在这个时候,植物也会散发出更多的芳香物质,吸引着蚂蚱前来觅食。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环境因素都会影响蚂蚱的活动时间和强度。因此,如果您想观察蚂蚱的活动情况,最好选择当地的适宜时间和地点进行观察。
蝗虫好吃不好吃?
蝗虫(蚂蚱)好吃,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我小时候捉蝗虫(蚂蚱)吃的趣事吧。
我的家在山东济南一个普通的村庄里,我们这里时代是农民,我们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还有副农作物像花生、芝麻、黄豆、地瓜、棉花等,我们的农作物就种植在我们村外的田野里,村外的这片田野便是我和小伙伴们的快乐场所,本期的故事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我们小伙伴一共7/8个人,我们常在这片快乐的场所里嬉戏、打闹、捉迷藏,当然做主要的乐趣就是捉各种小昆虫了,捉到的昆虫有螳螂、蛐蛐、蝈蝈、蚂蚱、磕头虫、知了等。除了蚂蚱和蛐蛐是捉回家吃以外,其它的昆虫一般都是把玩,本期主要说蚂蚱(蝗虫)。
每到秋季时节,正是农作物进入丰收的季节,到田野望去,到处一片成熟黄的颜色,农作物历经夏季的繁盛生长,都开始逐渐进入萧落,这个时候也是蚂蚱肉香肥美的时候,也是我和小伙伴们最快乐的时候,因为我们可以去田野里寻找期盼已久的美味了。小时候可能是物资缺乏的原因,感觉蚂蚱特别的好吃,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
秋季的田野就是我们的乐园,既可以获取蚂蚱这么美味的食材,又可以在捉蚂蚱的时候找到乐趣。我们捉蚂蚱是这样的情景:例如我们在花生地里,一般彼此相隔不到2米,并排着向前走,都低着头寻找,就像是扫雷一样,手里那根棍不停地敲打花生秧上,把藏在花生秧下的蚂蚱惊吓出来。如果看到有蚂蚱跳起来或者蹦跶出来,就抓紧蹲下用手去扣住它,十有八九都能捉住,当然也有例外,有的蚂蚱长着翅膀会飞,飞的还挺远挺高,我们就去追,一般追不上,因为在地里它一落下就藏起来了。
我们田野里蚂蚱的种类有很多,按颜色来说有灰蚂蚱、绿蚂蚱、黄蚂蚱、花蚂蚱等,按种类来说有油蚂蚱、小蚂蚱、平常绿黄蚂蚱、蹬倒山蚂蚱等,其中最有劲的、身上最硬的就是蹬倒山蚂蚱了,但蹬倒山蚂蚱的口味并不是很好吃。不同种类的蚂蚱一般也是分布在不同的的农作物,例如花生地里绿蚂蚱多,豆子地里油蚂蚱多,我估计这是它们根据自己喜欢的农作物而选择的。
不管什么种类的蚂蚱,我和小伙伴们都会去捉,每次去田野我们每个人基本都能捉到100多只,大约是一下午的时间,常记得总是傍晚了,我们就开始收工回家了。回家后先用热水烫死,清理出蚂蚱体内的排泄物,然后就开始上锅油炸了,说是油炸其实就是炒,因为那时候大人们总是不惜用很多油,倒在锅里差不多的油,待油温热后,就把蚂蚱放在锅里面了,来回翻炒几下,放上盐,那时候也不放任何调料,等待蚂蚱熟了,就出锅了。大人们也不吃,都是我自己吃了,吃着馒头就着油炸蚂蚱,对于我来说,就是最好的美食。
小时候捉蚂蚱(蝗虫)成了我难忘的快乐回忆,小时候吃的油炸蚂蚱(蝗虫)也成了我至今最难忘的美食!
蚱蜢读音是什么?
蚂蚱[mà zha] 蝗虫的俗称。蚱蝉[zhà chán] 俗称知了。昆虫。体长4—4.8厘米,是最大的一种蝉。前、后翅基部黑褐色。斑纹外侧呈截断状。雄性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发音,声音尖锐。幼虫栖于土中,吸食树根液汁。蝉蜕可供药用。
蚱蜢[zhà měng] 昆虫。类似蝗虫
中华稻蝗是什么样的?
中华稻蝗的形态特征:雄成虫体长30毫米左右,雌成虫40毫米左右,草绿色。从复眼到胸部两侧各有一条深褐色纵纹,前胸腹板有锥形瘤状突起。卵深黄色,香蕉形,多成块产于田埂等处的土中,外有褐色胶质的卵囊包被。
若虫灰绿至浅绿色,5~6龄,三龄后长出翅芽。
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了?
蝗灾与水灾和旱灾并称为三大农业自然灾害。在我国历史上,蝗灾曾经多次出现,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只是近几十年来才比较少见了,但是在世界范围内,蝗灾仍然很常见,去年4月份开始,一场源自于东非的蝗灾就曾经横越红海席卷西亚诸国,直达数千公里外的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给这些国家的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
至今那里的人们对去年的蝗灾记忆犹新,然而今年更甚,从1月份开始,东非就爆发了蝗灾,蝗虫多到遮天蔽日,据俄塔斯社报道,2月2日索马里农业部长侯赛因·伊德发表声明,索马里政府因蝗虫入侵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不只是索马里,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也已宣布因为蝗虫进入紧急状态。而且监测发现这些蝗虫还正在进入坦桑尼亚,南苏丹,乌干达等国。
在肯尼亚东部,飞行器拍到有一群蝗虫,形成了一个长达60公里宽约40公里的蝗虫群,犹如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覆盖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左右。还有人统计发现一个沙漠蝗虫群每平方公里可容纳多达1.5亿只蝗虫,那么保持密度计算的话这个蝗虫群的蝗虫数量将可达3000亿只,这样规模的“蝗军”是不是让人感到恐怖?置身其中,感觉周围的蝗虫简直是无边无际,飞起来的时候沙沙作响,犹如席卷天空的“虫云”。
蝗虫群喜欢随风迁移,一天可以覆盖100到150公里,所到之处将会席卷所有的植物,就连枯木枯草都会啃食掉,地上长的庄稼、蔬菜等农作物当然是它们的食谱首选,因此其所到之处,必然给农业生产带去极大危害。
联合国粮农组织来到当地后也很吃惊,粮农组织紧急服务主任多米尼克·布尔根(Dominique Burgeon)表示,非洲爆发的蝗灾是“前所未有的”,他呼吁国际援助来平息这场危机,蝗虫这种昆虫的繁殖力极强,如果不能有效消灭这些蝗虫的话,那么到今年6月份,这些蝗虫的数量或会增长500倍,蔓延至30个不同的国家。
不只是东非地区,南亚的巴基斯坦等国也正在发生蝗灾,巴基斯坦也于上周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当地爆发的蝗灾被认为是27年未见。巴基斯坦新闻部长菲尔杜斯•阿西克•阿万2月1日宣布正面临20多年来最严重的蝗灾,蝗虫成群结队,数量多达千亿只,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这一威胁,目前蝗虫在靠近巴印边境的沙漠地区,数量正在增长,或将造成更大的农业损失。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屈冬玉也在为东非和南亚及西亚地区的蝗灾忧心,因为蝗灾很可能会造成粮食短缺等人道主义危机,他呼吁为消灭蝗灾和避免蝗灾发生地粮食短缺而紧急拨款,粮农组织负责气候和自然资源的副总干事玛丽亚·塞梅多则呼吁各国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因为“蝗虫不会等待”,只要灭蝗不力,它们的数量每天都会增长。
参考资料:
1,《环球日报》1月18日文章《恐怖蝗灾侵袭东非:单个蝗虫手指长,每平方公里1.5亿只》
2,《亚太日报》2月11日文章《东非蝗灾肆虐,令人毛骨悚然的照片流出》
3,《南方日报》2月4日文章《巴基斯坦进入紧急状态!无数蝗虫遮天蔽日入侵,27年来前所未有》
4,《上观新闻》2月11日文章《非洲爆发蝗灾,已波及印度巴基斯坦》
5,《界面新闻》2月8日文章《时隔27年再战严重蝗灾,巴基斯坦进入全国紧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