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经络大全,中医中讲的经络是不是一种物质的东西?
这个问题,中医爱好者们各显其能,畅所欲言。显得那么可笑。
我这里截取到目前(2022.04.09)的所有回答,看看好笑在哪。
当然,光看他们对经络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就足以知道他们的回答都不靠谱了。
这位回答是【血脉的路线】。
反驳:大胆回答,你们针灸就是针刺血管吗?
这位认为【精确的传递性】。
反驳:因为外伤、肿瘤切除肢体、内脏后,这经络有没有断?如果没断,怎么连接的?如果断了,怎么能“精确传递”?
这位果断回答是“气”。
反驳:针灸的时候,你扎那个“气”干嘛,你敢说吗?
这位回答是“能量通道、行气通道”。说着说着就开始打比方,这也是中医爱好者一贯的表演技能。
反驳:你敢说针灸和你的能量通道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这位先肯定是物质,然后让别人去找😁真是好大的脸面。
这位回答是“电流”,又说无线电是有形的。这位要是初中能毕业,也真是奇迹。
这位回答是“神经、灵魂意向”。敢问针灸就是针刺神经、针刺灵魂意向?您知道自己在说啥吗?
这位回答是“身体内的空道”。关键点是细菌可以通过。
现代医学早就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菌,而这位认为细菌能通过经络,那经络“直径”得比细菌大了,居然一百多年过去了解剖无法发现这“空道”?
这位回答是“气血通道”。
反驳:跟前面一个回答类似,如果能通过血液,那就必须能通过红细胞、白细胞,现代医学早就能通过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白细胞,那比细胞还大的经络没法发现,这可能吗?
这位大概是集“大乘”者,神经、血管、结缔组织、生物能……把他知道的名词罗列几个。你说他是知道呢,还是胡扯呢?
综上所述,中医爱好者回答千奇百怪。他们的共同点是虽然没有证据,但就是相信经络存在。
这种没有证据就相信的现象,我们一般称之为【迷信】。
经络是怎样产生的?
什么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简称。经脉中流淌着血液;络脉中流溢着津液。是两条功能性不同的代谢通道,其中经脉中的载体是水,络脉中的载体是气。水和气所承载的是腑器所消化的食材之精微,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血液只在在血管中流而不外行,其中代谢废水经肾过滤后贮于膀胱而排出体外,同时带出生理垃圾;津液不仅在膜片上流,而溢行于细胞之中及全身体表,废气和废水排出体外,同时也带出生理垃圾,进气交之中。
经络也可以理解为体内两条不同质的熵的运行通道。六腑消谷揚气产出营卫二气,营血经心到肺内加氧后变赤成为荣血。荣血流行于动脉内,营血行于静脉内,形成血液循环经脉系统,血脉深不可见,只在寸口、人迎处触而可感。卫气熏于盲膜,由阴(脏)络从腹走四末,阳(腑)络从四末走头和体表。形成络脉系统。络脉有穴位可循,穴位内都有膜对应,膜上的津液内都富集有传导作用的钙等金属介质,所以络脉有固定的感传线路,前几十年对经络声、光、电等的科学实验,已证实了络脉感传线路的真实存在,也佐证了古人对络脉认知的正确。因为经脉中没有穴位,所以没有感传线路。十二经络图,应是十二络脉图。在经脉和络脉中运行的血液和卫气,都是经膜滤出的有序的负熵。排出的血管废水和废气及生理垃圾都是正熵。生命体都是引入负熵,排出正熵而存活。
经脉和络脉在体内都对应的组织结构体,经脉是血管;络脉是膜片。它们都分布在肌肉骨骼之间,,都无形显现,在体表出现的静脉血管,古人还误认为是络脉。古人认为色脉就是络脉和经脉的外象,络脉畅通在体表启动了微毛细动静脉血管的大量血液交接,使体表红润光泽,色相好。这就中医说的“气是血之帅”,和道家说的“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黄中为卫气,理是腠理。经脉的外显在寸口脉膊,脉膊必须合四时之气,五脏六腑之五行之气。观色为望诊;把脉为切诊,望切二诊融合方可知体况,方称神明。是
把经脉和络脉合为一体,就是让水和气两种载体放在一个通道内。如果在体内寻找一套水气共一体,并在体内循环无端,周而复始密封的结构体。是根本找不到的。
经脉是古哲人通过简单的解剖和长期对身体的触摸而发现的。络脉和体内卫气应该是具有可以看到红外线辉光的特异功能的巫所发现。卫气悍疾而行热气,它具有发射红外线的条件。人体辉光早已被苏联科学家发现,现代红外经络检测仪,已投入航天和医学领域的使用。
经络通与不通有什么区别?
謝邀;人体经络是生物电,气,血及营养的输送循环通道。它象国家的供电网络和公路网一样,如果是一个村的路不通了,它影响的只是局部,如果是通往一个省的路不通了,就是大问题了。经络也是同样道理,如果是某只脚或手的部分经络不通,它影响的是那只手或脚,如果大椎堵了,可能就要命了,它影响的是头部供血不足,出现头疼,头晕,手疼手麻,若堵塞严重了,脑部血供不上去了,人就可能死了。还有五脏六腑,那个脏腑的经络堵了,它就病了,工作就不正常了,同时,五脏六腑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一个脏腑病了,其它脏腑工作也就不正常了。所以,中医讲,经络可决生死,处百病,不可不通也,经络堵,百病生,经络通,百病消。只要把经络疏通了,许多病可不治而愈。因此,外行人说人家包治百病。疏通经络不针对病,只针对身体的健康,身体健康了,病就不在了。夲人的粗浅见识,说得不对的,请熟悉的指正。不欢迎不懂的乱咬。
人体的穴位只在经络上吗?
腧穴是中国古代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陆续发展,并逐步累积起来的。腧穴的发展存在定位、定名、归经三个阶段。
腧穴的归经在《黄帝内经》中就已奠定了基础,当时论及的穴位名约160个左右,发展到清代李学川的《针灸逢源》定经穴名361个。
人体的腧穴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十四经穴、奇穴及阿是穴三类。
十四经穴是归属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循行线上的穴位,有固定的名称、位置及归经,是腧穴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奇穴,又叫“经外奇穴”顾名思义,是不归属于任何经脉的穴位,这一类腧穴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但不在经脉的循行线上。这一类的腧穴,一般来说治疗比较单纯,其中很多还对某些特特定的病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我们熟知的太阳穴就是奇穴,还有位于背部的定喘穴,手背的落枕穴等均属于经外奇穴。
阿是穴,又叫不定穴、压痛点等,这类腧穴既无固定的名称也无固定的位置,一般是以身体上的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酸、胀等)作为针灸施术的部位。阿是穴之称首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一书,据说医者按压并询问病人“是不是这里?”,病人痛叫“啊”,答“是”故此得名阿是穴。
人体中的经络和穴位?
古代中医流传至今的经络是人体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通路,它分布于全身,内联五脏六腑,外连四肢、五官,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联络网。经是直行的主干通道,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络是经上分出的大小分支,遍布于全身。而穴位,一般是经脉上的治疗有效位置,有名称有作用的有四五百个,无名称有作用的也有几百个。经络穴位系统是一个相当繁杂的中医治疗系统。它的发现过程应该是一个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由偶然到必然的过程。刚开始,某些人通过某些运动、休息、各种气候、各种环境的刺激发现了某条或二三条经脉或几个或十几个穴位,这是偶然。而又有某些人通过模仿虫、鸟、鱼、兽的运动方式,发现道、理、法。发明了丹田修炼方法,经过多年修练,一次可打通躯干部和下肢部多条经脉。再经过多代人探素深入修炼,逐步打通全身经脉,也很容易发现几十个穴位(这是必然)。再加上后代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不断摸索归纳总结,从而形成了现代比较完整的经络穴位系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