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传染吗,会不会空气传染?
关键在于核酸检测人员,每一检测一人后都要做一次消毒处理,现在出现的异变病毒无孔不入,传播速度非常快,不怕一万 就怕万一,严格消毒杀菌是最好的方法。
网上买的口罩也传染病毒吗?
你好!我是半坡起步君,很高兴为你解答!
这几天,全国人民都在关注口罩
kn95、n95、GB2626-2006
各大网店上线的口罩更是种类繁多,很凌乱,到底如何选择呢?
口罩国家标准有二种!
第一种:GB2626-2006 《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和检疫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国家标准。适用于防护各类颗粒物的自吸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不适用于防护有害气体和蒸气的呼吸防护用品以及缺氧环境、水下作业、逃生和消防用呼吸防护用品。
第二种:GB/T32610-2016 《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
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和检疫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国家标准,又称“新标准”,是我国首个民用防护型口罩的国家标准。适用于在日常生活中空气污染环境下滤除颗粒物所佩戴的防护型口罩。不适用于缺氧环境 、水下作业、逃生 、 消防 、医用及工业防尘等特殊行业用呼吸防护用品,也不适用于婴幼儿 、儿童呼吸防护用品 。
注意到GB2626-2006 和GB/T32610-2016 两个标准都有"GB"国标字眼。从含义上GB指的是国家强制性国际标准,而GB/T指的是推荐性国家标准。多数口罩还是列出 GB2626-2006 的检测报告,但口罩业者现在都是选择送测新国标 GB/T32610-2016。
1.“强制国家标准”是与标准相关的企业、个人都必须无条件执行及符合的。
2.“推荐国家标准”是与标准相关的企业、个人可以根据自己具体情况是否执行。
强制性国家标准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标准中的内容必须强制执行,没有商榷的余地。
推荐性国家标准是指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国家标准,企业在使用中可以参照执行。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内部生产情况、技术要求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也可以指定企业标准,前提是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企业不管使用的是推荐性国家标准还是企业标准,一旦在产品上明示就是强制执行,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哪个标准更严格呢?让我们用数据对比解释!
一、GB2626-2006
该标准规定的过滤元件(滤毒罐、滤毒盒、滤尘盒、滤料)有六种类型,就是最近常看到的:
KN90、KN95、KN100、KP90、KP95、KP100。KN类只适用于过滤非油性颗粒物,KP类适用于过滤油性颗粒物。这六种过滤效果是不同的,标准要求如下:
具体而言:
KN系列:
KN100:对于0.075微米以上的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大于99.97%
KN95:对于0.075微米以上的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大于95%
KN90:对于0.075微米以上的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大于90%
KP系列:
KP100:对于0.185微米以上的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大于99.97%
KP95:对于0.185微米以上的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大于95%
KP90:对于0.185微米以上的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大于90%
那么N95又是什么?
N95是美国呼吸器的认证等级,由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研究所(NIOSH)认证。这类口罩在指定气流量(85L/min)条件下,能够过滤掉超过95%的非油性颗粒物(气溶胶),所以得名N95。而如果能够过滤超过99%的颗粒物(气溶胶),就称为N99口罩。
与N95对应,KN95是经我国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标准认证的口罩。KN95和N95口罩防护级别相当,只不过是遵循不同国家的测试标准。KN95口罩遵循的是中国标准,N95口罩遵循的是美国标准,二者对于非油性颗粒物(实验用氯化钠颗粒物)的防护效率皆不小于95%。
二、GB/T32610-2016
GB/T32610-2016是2016年的新国标,兼顾油性与固体(改称为盐性),且各级别要求有所提高,具体如下:
上表中指标好多好复杂可以不看
来看过滤效率!
分为I 级、II级、III级
并且标准规定:
当口罩防护效果级别为A级,过滤效率应达到II级及以上,相当于KN95;
当口罩防护效果级别为B级、C级、 D级过滤效率应达到Ill级及以上,相当于KN90。
综上:
目前网络上kn标准的口罩能够满足大家需要,没有必要专门买新国标口罩,物资紧缺的当下,医用级别口罩留给最可亲可敬的医务工作者们。所以,如果有人买到的包装上标明N95、防护等级A、执行标准GB/T32610-2016 都有话的可以不用担心。都是国家或企业适用的执行标准,是属于我们所要的kn95口罩。
这是我的建议希望能帮助到你!
新冠病毒性传染吗?
新冠病毒性传染吗?这个问题很简单,新冠病毒只要互相之间有接触,比如:握手,面对着讲话,空气胶原飞沫传播等众多途径,所以说,新冠病毒性传染是肯定的,因为近距离接触,肯定会传染,但是性交是不会传染的,它不是艾滋病,艾滋病才会通过性传播的。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传染病,所以我们出外必须戴口罩,少接触和触摸室外物体,回家用清洗液反复洗手,能不出门尽量不出门,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为了避免感染新冠病毒,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出门。少与陌生人或者熟悉的朋友接触,不聚集在一起打牌搓麻将及娱乐活动等,如果其中一旦有一个人有新冠病毒,那所有接触的人就会有全部感染的危险。
2、戴口罩。由于新冠病毒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所以我们出门在外要戴口罩,避免飞沫传播,并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要尽可能把室内和室外周边能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将病毒杀灭。
3、提高自身免疫力。疫情期间,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很重要。要尽量保证营养丰富,摄入各种蛋、禽、鱼、肉,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多喝水,一天至少有1500毫升以上的饮水量。
4、注意作息的时间,早睡早起。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调节是在夜间进行调解。要适当运动,每天在室内尽量进行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运动,提高一定心肺功能。
5、保持室内的通风,一般每天要通风3-5次,每次要15-20分钟。
6、吃饭前、大小便后勤洗手。
和家人吃饭或者两个人接吻会传染吗?
感谢邀请!
回答这个问题要慎重,看回复的人也要认真
,不可盲目对号入座。知识就是力量,但不代表有知识的人,就不会得病。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大传播途径以外的传播方式很少见,包括不卫生的拔牙、纹身、修脚等过程中,长期反复的艾滋病毒暴露。
接吻是性爱过程中重要而频繁的行为,几乎不可避免会发生,要了解接吻会不会传染艾滋病,就必须对艾滋病毒进入并感染的机制有一定的了解。接吻的问题解决了,吃饭会不会传染,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艾滋病毒怎样进入人体而感染?艾滋病毒(HIV)通过破损进入人体之后,必须找到人体的一些细胞安身立命,并以此为根据地,向全身扩散。这样的细胞叫做靶细胞,靶是打靶的靶,其实就是一个精确的攻击目标。
HIV的靶细胞有好多种,最常见的靶细胞是CD4+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HIV-1进入人体的方式,最常见的是通过肛门、生殖器粘膜,病毒包膜表面的GP-120是一种包膜蛋白,首先与树突状细胞上的CD4分子结合,再通过复杂的一系列途径进入人体的其他靶细胞。
所以,病毒初始接触的器官或组织有没有这种树突状细胞是会不会感染的一个关键。宫颈阴道上皮细胞、扁桃体和腺样组织的树突状细胞就可以作为生殖器口交传播感染的初始靶细胞。
这些初始靶细胞与CD4T细胞随之发生融合,引起病毒扩散。
在粘膜暴露两天内,可以在区域淋巴结中检测到HIV,3到5天内可在血浆中检测到HIV,一旦病毒进入血液,就会广泛传播至各器官,如脑组织、脾和淋巴结等。
接吻会不会感染?接吻会不会传染艾滋病,主要取决于有没有伤口和血液暴露,血液暴露量的多少也是很关键的。
倘若是普通的礼节性接吻或者表浅的舌吻,由于唾液接触的量少,不伴有摩擦行为,加上没有明显血液污染的唾液本身病毒量少或没有,感染的几率是非常低的。
而如果是动作剧烈,伴有有大力的吸允动作的法式深吻,导致双方牙龈出血或产生口腔粘膜的破损,风险就要加大一些。总结艾滋病感染者能否像正常人一样,和家人一起生活,这是涉及到几十万家艾滋病家庭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为一种传染病,艾滋病不再会被隔离。公共卫生和感染病专家都认为,艾滋病感染者对公众和家人不会构成威胁(和性伴侣发生无保护性行为除外),这就表明,除了特定的传播途径之外,普通的生活接触,在没有血液暴露和伤口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是不会被感染的。
网上贴吧里,所谓莫名其妙感染的说法,要么可能是各种行为太多,要么可能是故意不承认自己有过高危行为。
会不会再传染他人或者是终身携带病毒?
8月12日湖北荆州通报:8月9日荆州市一名68岁女退休职工因病住院时,核酸检测为阳性。而该女性为2月8日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数月后复阳,非新发病例。
目前该患者再次隔离治疗,其所有接触者均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其居所和活动区域均已彻底消毒,风险完全控制。
我们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新冠肺炎患者康复了,身体中应该有抗体了,不会再次被感染,也不会再传染给他人。这怎么还会“复阳”呢?
但就如荆州此例时隔数月再次复阳的新冠康复者一样,只能说,病毒显然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狡猾。
康复出院之后核酸检测又转阳的现象之前也曾出现过,武汉市曾对44位康复患者进行核酸检测,其中有26位“复阳”。
不少专家认为,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再次被感染的可能性较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能获得免疫,所以存在“复阳”的情况,而因素很多,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复阳病例存在传播风险,所以我们不必恐慌,但是这确实也在提醒我们:病毒不笑,疫情不止,防疫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