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区别和症状及用药,中医方面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有什么区别?
感冒中医认为感受外邪,侵袭于肌表所致,在气侯突变,寒热失常,淋雨受凉,调摄不当等为诱发因素。
外邪之中,冬春以风热、风寒为主,夏季多为暑湿。症状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咽痒为主要症状,多兼咳喇,兼症可伴有呕吐,腹泻,腹胀或高热惊厥,咳喇,咳痰。
风寒型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喇口不渴,咽不红,苔薄白,脉浮紧,治法辛温解表,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中成药感冒清热颗粒。
风热型发热较重,恶风,有汗不解,头痛,鼻塞或流黄涕,咳喇声重,痰粘白或稠黄,咽红或痛,口渴欲饮,舌红,苔簿白或薄黄而干,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银翘散加减,轻症也可用桑菊饮加减。中成药银翘解毒丸。
挟惊 可加菊花、钩藤、石决明、蝉蜕。
挟食滞 可加神曲、山楂、枳壳、莱菔子以消食导滞或用保和丸加减。
挟痰 寒痰二陈汤加苏子温肺化痰,属痰热加海蛤壳、桑白皮、葶苈子清肺化痰。
暑邪感冒、虚证感冒就不一一介绍了。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既然区别明显?
中医上将感冒区分为风寒和风热感冒。
而风寒和风热感冒症状上最明显的区别就是风寒感冒流清鼻涕而风热感冒是流黄鼻涕。风寒感冒如果治疗不当或治疗不积极,就会使得风寒化里从而导致风热感冒。这就是你所说的同时存在。
所以说如果感冒了就要进行积极地治疗,否则病情加重,多浪费的还是自己的金钱和时间。
风寒和风热感冒的区别是什么?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 没有明显的界限 一般风寒很快会转变为风热感冒的夏季风热感冒多见 也有风寒感冒,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
1.症状表现的区别:风热——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风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2.用药区别:风热——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服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患风热感冒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可以喝萝卜汤或梨汤。患风热感冒也可以服用验方:薄荷3克、芦根30克、板兰根15克、生甘草6天,每日一剂;或竹叶10克、薄荷3克、杏仁9克、连翘9克,每日一剂。风寒——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
伤风感冒是风热感冒还是风寒感冒?
感谢邀请!
风热感冒是中医外感病的一种证候类型。它是指机体感受风热邪气之后,出现的以发热,头胀痛,鼻流黄浊涕,出汗,口干口渴,咽喉疼痛,伴有咳嗽,痰液黄稠,舌尖红,舌苔薄黄为主要表现的外感疾病。
其发病特点以发热、咽痛为主,怕冷的症状不太明显。一般在春季较为多见。
说到伤风感冒,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见的普通感冒。通常以头痛、鼻塞、喷嚏、流涕、发烧、怕冷、全身不适等症状为主,包含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证候类型。
中医伤风感冒与时行感冒相比,其病情比较轻微,不具有流行性病程也比较短,一般持续5-7天可自愈。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两季发病较为多见。
此外,伤风感冒初起,一般多见鼻咽部痒而不适,鼻塞、流涕、喷嚏、声重、怕风、怕冷、头痛等。伤风感冒后期,多见发热、咳嗽、咽痛、肢体关节酸楚不适等症状。
怎样区分风热感冒还是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的症状是清水鼻涕,喷嚏多,患者同时还会伴随有怕冷,发热,汗比平时少的症状,还有就是,就是咽喉不红,舌头会变淡红色,苔薄白等表现,而风热感冒就是浊涕,可能是黄色,比较粘稠,患者也不太怕冷,汗出的比平时多,有口渴的感觉,舌苔是是薄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