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子息肉能活几年,预防肠癌需几年做一次肠镜?
这里说的肠癌,基本上指的都是大肠癌,因为大肠癌占了所有肠癌的90%以上,而且大肠癌当中,又差不多90%以上都是结直肠癌。因此,我们平时提到肠癌,肠镜,基本上指的都是结直肠癌和结直肠境,而对于小肠癌,则要选择小肠镜,这点大家要先了解。那么我们说预防肠癌需要几年做一次肠镜呢?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为什么我们要尤其重视肠癌的发病和预防?这当然离不开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据我国2019年最新发布的发病和死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排在了前五,而且从目前发病情况来看,在过去十年里面,不仅没降反而出现了明显增加,而且日益年轻化,像我遇到过的最年轻的肠癌患者才20出头,正准备结婚,结果被查出肠癌晚期,后来为了不拖累女方,依然选择了放弃。当然,我们说肠癌发病率主要还是集中在40岁以上的,因此,相比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来说,40岁以上的人更要重视肠癌预防。
从整体的肠癌的发病人群比例来看,男的要比女的高发,这种差异大概在1.4—1.5:1。
其次,对于为何要重视肠癌的预防,还有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我们说结直肠癌跟我们遗传因素有关,就是家里直系亲属有肠癌的,那么它未来发生肠癌的几率要远远大于其他正常人,但我们都知道这点是无法改变的,而之所以讲究肠癌的“防”,那就是因为它还有一些我们可控因素,即环境因素。
在环境因素里头,目前我们普遍认为跟我们大家平时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是密切相关的,过去我们说吃肉少,但是现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这跟老外比起来,肉吃的一点都不比人家少,什么汉堡,啥的,大家基本上可以看到这个店面都是爆满的,我们饮食结构早已经发生改变了,这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等饮食方式,早已经对我们肠道产生很大的影响,至少肠道负担相比以前是重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导致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的一个原因。
所以,我们说为什么要重视肠癌的预防,最主要两点:一是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可防;二是发病率逐年增加,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需要引起大家去正视,去注意的问题了。
那么我们说该如何预防肠癌的发生?首先,大家要清楚,所谓的预防肠癌,不是说我告诉大家怎么去防,做了哪些检查之后,这就一定能100%防住所有的肠癌,这有时候有人就存在这样的误区,他说我每年按照你的体检建议去做相关肠癌的筛查,但是怎么还是最后被确诊为肠癌,甚至还是晚期。
为啥?
是我们医生说的有错吗?
其实不是这样的,这当中最主要的是因为我们对于肠癌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目前我们只知道哪些因素会提高肠癌的发病率,但具体说一个人为什么会最终得肠癌,是还不清楚的,所以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方法可以百分百预防肠癌,如果有,那都是骗人的。
但是,我们说不能100%预防,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去做这件事情,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很多人说回归以前生活方式,粗茶淡饭,这确实是一个饮食方面比较好的预防肠癌的方法,但是大家想想,你可能回归吗?实际上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大城市生活饮食,还是大部分人会选择的生活方式,至少是年轻时候不会轻易放弃的,因此,让大能保持一个粗纤维的,粗茶淡饭的饮食,想法是好的,但是很多人是做不到的。
还有就是,环境因素改变,尤其是发展带来的一些环境污染,职业暴露,各种致癌物越来越多,我们同样知道,但是这个环境我们同样很难避免和排出去,尤其是要做到及时发现还是很难的。
因此,对于大部分来说,最好的预防肠癌方式应该是在自己相对健康的、习惯的饮食方式习惯去做,然后到了一定年龄段就应该积极找我们医生,比方40岁必须要找医生一次,然后45岁再找一次,50岁再找一下医生,如此积极,可能有不少大肠癌发生的情况就可以避免掉了!
那么我们说最靠谱早期发现肠癌方式是什么?预防肠癌需几年做一次肠镜?记住,早期发现早期肠癌,就是我们的肠镜检查,像其他一些一些无创性检查比如我们平时体检经常做的大便常规、大便潜血等等,都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很容易发现不了,比方说有一些出血很少肠癌病人,你做大便潜血是看不出来的,那就更谈不上我们说发现肠癌通过便血来早期发现了,这主要是因为早期肠癌基本上没有什么典型的症状。而且像便后滴血往往是痔疮的可能性大一些。所以,不管你是大便表面带血,还是大便混有血,还必须要做肠镜检查。
但是现实生活中,肠镜因为和胃病一样,属于一个侵入性检查方式,因此很多人因为怕,而拒绝做这检查,我们国家肠镜检查率还不到10%,这离我们说的要达到55%,还相差甚远。
所以,预防肠癌,还必须先改变对肠镜认识,现在其实肠镜还有无痛的,睡一觉就完成了,大家完全没必要过于担心。
那么肠镜要多久做一次?
这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没有固定答案。
比如你是在40岁以上开始做第一次肠镜检查,家里也没有肠癌家族史,也没有遗传的易感性,也没有溃疡性结肠炎,而且肠镜结果出来也看不到有肠息肉,没有一些肠癌的癌前病变,那么我们说,这你基本上可以5-10年再做一次。如果第二次、第三次检查还是很好,没有异常,那基本上后面可以不做了。
但是对于高发人群,那就不能像正常人那样,间隔那么长时间才做,对于有肠癌家族史、遗传易感性的,基本上3-5年就要做一次;
而像已经有炎症性肠病,有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那就要更短,可能1-2年就要筛查一次,因为这类病人发生肠癌的几率是其他正常人的8-20倍以上,必须要定期严格随访。
最后我们说,大家比较关心的,那就是肠镜发现有息肉的,怎么办?
实际上,我们说息肉要看具体类型,不是所有肠道息肉都是容易癌变的,比较容易癌变的就是我们的结肠腺瘤样息肉,看到这个,我们医生也基本上会提醒你,1年后要复查,复查后没事,那么3年后还要接着复查,这复查间隔,要根据每次息肉变化来制定,而作为病人,要做的就是严格尊重医嘱。
还有一点要提醒的就是,对于肠镜检查早期发现早期肠癌,不是中老年人才需要的,准确来说40岁以上都是有必要的。
关于肠癌,大家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下方留言,我坚持用大家看得懂的文字,最原始的码字方式给您带来最好、最全面、最实用的健康科普。如果你觉得不错,可以关注“医学小侦探”并转发哟,让身边更多的人受益!
胃息肉有什么危害?
胃息肉是属于一种比较严重的胃部疾病,胃息肉不仅会引起恶心,呕吐,眩晕等等,还会引起胃部疼痛。对于胃息肉来说,最好的检查方法是进行胃镜检查,在胃镜检查可以取胃部的息肉进行活组织检查,如果胃息肉是良性的并且比较大,那么需是需要进行手术切除。
一个人有食管白斑?
你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涉及食管、胃、肠三个器官,并且是四种疾病,但是都不严重的疾病。老刘只能分别说说这些病。
食管白斑食管白斑症是食管黏膜过度增生,形成食管黏膜多发的、白色透明扁平隆起,过去认为该病是一种正常状态,近来研究发现有恶变倾向,为食管癌癌前病变之一。食管白斑可由鳞状上皮角化不全衍变为鳞状上皮轻度-中度增生,也可由鳞状上皮、局灶上皮不典型增生衍变为棘层肥厚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但其癌变进程较缓慢。可在内镜下通过氩离子凝固术等方法治疗阻止其向食管癌进展。
关于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寄生在胃黏膜表面的一种细菌。其实幽门螺杆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幽门螺杆菌在世界上已经存活十万年了,绝大部分情况下它们都能与我们人类和平共处。
我们国家是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大国,统计发现有超过7亿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事实上,这个庞大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中,只有15%-20%的人会出现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溃疡,这之中患胃癌的人更是不足1%。所以说幽门螺杆菌阳性并不一定都要治疗。
肠结核肠结核和肺结核一样都是由于结核杆菌引起的病变。如果诊断明确采用抗结核治疗大部分患者可痊愈,出现并发症如肠穿孔、肠梗阻可采取手术治疗。
肠息肉肠息肉是肠黏膜局限性隆起病变,是凸出于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表面常较光滑。通俗地讲,就是长在肠管里面的“肉疙瘩”。肠息肉大多为良性,炎性息肉以治疗原发肠道疾病为主,炎症消失后,息肉自然也消失了。小息肉一般在行肠镜检查时就已予以摘除送病理检查。尤其是瘤性息肉是癌前病变建议内镜切除。
直肠癌患者可以活多久?
直肠癌患者可以活多久,要看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术式选择、术后辅助治疗、患者年龄、体质、心态等,具体生存期多长,因人而异,数月到数年不等。
不过肿瘤分期越早、高分化腺癌、根治性手术、对放化疗敏感、患者心态积极乐观、体质较好,术后定期复查,大多可达到临床治愈,生存期较长。
当然,也有早期直肠癌患者,术后无需放化疗,但一直担忧、恐惧直肠癌复发,生存期短,也有中晚期直肠癌患者,术后积极治疗,心态乐观积极,定期复查,日常注意护理,生存期较长。
直肠癌患者术后该如何护理?1、围手术期
直肠癌患者从确诊、评估、决定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结束为止,即何时饮水、进食、下床活动、出院回家,这段时间就是围手术期,包括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此时患者住院有医生护士照料,一般会交代患者、家属注意事项,家属如果有想要了解的事项,也可以和医生护士沟通。
确诊直肠癌到治疗这段时间,患者、家属都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可能会有焦虑、恐慌、消极、担忧等情绪,家属要注意调节,也要多陪伴患者,手术前要做好肠道准备,保持充足睡眠,保持一个好的状态进行手术。
术后患者需要禁食几天,家属要注意观察引流管、胃管、呼吸、血压等监测,此时护士也会协助,等病理结果出来后,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直肠癌患者因涉及到保肛,如果做了肠造口,患者和家属需学会肠造口护理,避免出现并发症。
2、放化疗期
直肠癌患者放化疗时间,多根据患者病情而定,部分患者是术前放化疗,部分患者是术后放化疗,对于术后放化疗的患者来说,一般在伤口愈合康复后,全身状况较好的情况下,尽早开始化疗,也就是术后3-4周开始放化疗,6-8个疗程,约半年左右。
对于四期直肠癌患者,或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多采用姑息治疗,或同步放化疗,或联合靶向药物一起使用,如果有获益,多采用维持治疗,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化疗期间因为药物副作用,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食欲不振、骨髓抑制、手脚麻木、脱发、口腔溃疡等情况,一般有相应的药物进行缓解,此时饮食以高营养、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等为主,来补充能量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在药物作用高峰期进食。
3、放化疗结束后
●饮食方面,应多吃不同颜色的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鱼类,瘦肉,蛋奶等,也要多饮水,避免进食辛辣刺激、腌制、烧烤、煎炸类食物,如果吃不下饭,可适当进食些质软、易消化的半流食,最好戒烟酒。
●生活方面,劳逸结合,适当运动,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如果出现便秘,可吃一些乳果糖促进排便,直肠癌保肛患者会持续一段时间排便不正常的情况,要注意护理,可做提肛运动,做了肠造口的患者,要注意观察,排便次数时间,因人而异,同时也要做好造口护理。
●定期复查,比较重要,遵医嘱做好复查,如果发现腺瘤、息肉,及时摘除,勿自行停止复查,对于需要维持治疗的患者,要遵医嘱用药,勿自行停药。
了解更多“结直肠癌”“肿瘤”相关问题,点击关注【肿瘤专家姜争】。
什么是直肠癌?
直肠癌是指出现在直肠内的一种恶性肿瘤。直肠是肠道的一部分,位于盆腔内,是连接结肠和肛门的管道。直肠癌的病因复杂,包括饮食、环境、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的综合因素。一般来说,长期摄入不健康的高脂、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慢性炎症、肠息肉以及家族史等因素都有可能增加患直肠癌的风险。
直肠癌的早期常常没有显著的症状,直到癌症已经发展到晚期时才可能出现肠出血、排便有异味、腹痛、腹胀、腹泻和便秘等症状。在疾病的早期或者前期,通过筛查发现直肠癌,治疗效果会更好。 目前直肠癌的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切除肿瘤,化疗、放疗或其他辅助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选用。对于早期直肠癌,手术切除并配合适当的术后恢复治疗往往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晚期直肠癌,不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还需要配合术前或术后的辅助治疗来减轻或缓解患者的症状。 总的来说,预防是直肠癌防治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膳食,增加膳食纤维运动,定期接受肠道癌筛查,以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直肠癌的发病率,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此外,对于存在高风险的人群,如家族史患者和已知患有大肠息肉者,应该及时进行肠道癌筛查,以便进行早期检测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