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足口图片,今年幼儿园即将开学了?
按目前形式看,最好还是不要上,最起码我家孩子会先缓一段时间看看情况再说,原因如下:
疫情尚未结束,仍需防范今年这个疫情确实让人有点糟心。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节奏,打乱了各行各业的正常发展。
今年这个新冠肺炎确实厉害,也让人们对健康有了重新的认识。就目前而言,国内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国内形式一片大好。但国外的疫情还是挺厉害的,尤其是以美国为主的国家,新增确诊人数还是在不断升高。
此外,由于国际人员的流动性,也使国内疫情的控制主要转变为外防输入形。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多样化以及社交的多元化,各个国家出入境人员流动性还是比较大的。依目前国外形式,中国现在是最为安全的国家,所以咱们从新闻上也可以了解到有很多境外人员入镜,甚至申请中国国籍。
最重要的,前段时间暴露出的无症状感染者一直存在,而且体内所携带的病毒也有一定的传染性。这个无症状感染者相对来说比较难分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肺炎控制的难度。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国内专家也说了,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并不多,而且体内毒性也不是特别强,不过咱们还是要注意。
因此,从目前看,这个疫情风险还是存在的,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太小,更容易存在风险。
开学带口罩,幼儿园的孩子不适合随着各地疫情的控制及疫情整体的好转,各地相关教育部门都开始了陆续的开学计划,让孩子重返校园。
就以我的居住地西安来看,高中学生和初中学生已经开学有段时间了,小学一年级也要在本月11号开始开学了。但有个情况你得注意,孩子们上学的整个过程是带着口罩的。
很明显,带着口罩上学完全不适合幼儿园学龄的孩子。不仅因为幼儿园孩子的自理能力相对差一些,更重要的是带着口罩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呼吸。
以我家孩子为例,去年9月入的幼儿园。现在出门玩都还是带着口罩的。孩子在带口罩的时候,你如果细心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大部分时间都是张着嘴呼吸的,这个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另外,我家孩子长时间带口罩的话,嘴角边缘会出一些湿疹(这个可能与口罩不透气有关)。
总结转眼间现在已经5月快中旬了,离幼儿园放假 (7月中旬)也就差两个月了。幼儿园孩子无论是从年龄还是体质,都是相对比较弱的,在全民带口罩的时候送孩子去幼儿园个人感觉有些不妥。当然,有些因为家长工作而不能带孩子的,确实没办法,完全可以理解。(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必删)
为什么最近各式疱疹比较多?
确实夏季是疱疹病毒高发期,到底有哪些病毒呢?
夏季常见疱疹病毒1、人类疱疹6病毒导致幼儿急疹,表现发热,热退疹出特点。
2、单纯疱疹病毒 导致疱疹性龈口炎 发烧口腔疼痛。
3、肠道病毒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咽痛流口水,咽峡部疱疹,或者手足部位有皮疹。
4、水痘病毒 向心性皮疹,斑丘疹,疱疹 水泡,结痂等。
如何预防疱疹病毒感染1、勤洗手,减少通过手入口传播。
2、疫苗接种,比如水痘病毒、EV71病毒等。
3、如果有疱疹感染的症状和皮疹,及时居家隔离,减少传染其他人。
4、注意口腔和皮肤卫生,减少继发细菌感染。
5、清淡饮食,减少垃圾食品和饮水卫生,不喝生水不吃不熟食物。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必删,请联系本人)
柯大夫为儿科主任医师,临床工作经验丰富,擅长儿童消化,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异常,慢性腹泻,牛奶蛋白过敏等疑难杂症及婴幼儿营养发育及喂养咨询。有关儿科专业咨询请来好大夫在线找柯友建主任。与健康为伴,与医生为友,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关注,点赞分享更是一种美德。有问题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时间会对典型提问针对性回答。如何让宝宝远离手足口病?
这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流行性疾病,专挑五岁以下的宝宝下手。
宝宝得了手足口病,除了发烧,还会在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者疱疹,手足口病就是因出疹子的部位特殊而得名。
要知道怎么预防手足口病,还是要先知道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别看我们病毒小,可数量多啊!
过期的、变质的、生冷的食物上面,尤其是没煮沸的水里,满满都是病毒的身影。宝宝一吃,很容易传染。
食物传播是手足口病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所以食材要新鲜,食物要煮熟,水也要煮沸。小朋友们最好不要你一口啊,我一口。危险啊!
几个宝宝窝在一起说话,这一开口,病毒的机会就来了,在和谐号飞沫的助推下,一起聊天的所有宝宝,就都是病毒的俘虏啦。
飞沫传播也是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之一。
给宝宝戴个小口罩,就能轻松挡住手足口病病毒。得病的宝宝需隔离,以防疾病扩散呦。
宝宝吃吃小手又抓抓玩具,抓抓玩具又吃吃小手。
吃吃小手时,病毒赶紧爬上小手,它可就是我们的播种机了,小手碰过的、抓过的东西,就都被我们污染了。
下一个小朋友的小手来了,我们跟着它又来到了嘴巴,进入肠道,开始新的旅程。
直接接触、间接接触都是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酒精对手足口病病毒是没有用的。紫外线、漂白粉、甲醛、碘伏,才是病毒的克星。高温水煮也是病毒的炼狱。记要点:煮、泡、晒、擦。
煮。宝宝的奶瓶、餐具,用前煮个20分钟,煮煮更健康。
泡。宝宝的玩具,每周用消毒液或漂白粉泡个30分钟,把病毒杀干净。
晒。宝宝的毛巾、尿布、衣物、被子等,都要经常换洗。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病毒可是杠杠的。
擦。地面、台面等宝宝经常碰的地方,每周用消毒水或者漂白粉进行擦拭。
尤其像厨房、卫生间这些卫生重灾区,更要重点对待。
另外,手足口病的治疗,最最关键的就是两点,一个是体温,一个是疱疹。
关注宝宝的体温变化,不超过38.5℃时,可以用物理降温,超过39℃就要用药物降温啦。
要注意观察,发现宝宝精神不好时,立即就医。
宝宝身上刚长疹子时,可以涂炉甘石洗剂,并及时为小朋友修剪指甲,以免抓破疱疹。
如果疱疹破了,就要改涂消毒液,防止感染。
口腔内的疱疹容易破损,形成溃疡,还疼得厉害。可以往宝宝的小嘴里,喷点儿雾状消炎药,让溃疡早点儿恢复。
饮食以牛奶、蛋羹、肉糜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为了减少对溃疡的刺激,吸管是个不错的选择呦!
(想要了解更多手足口病的知识,关注深读视频,深读君携手六十万三甲医生,24小时为你提供在线问诊服务。先看视频再问诊,清楚多了)
你会给宝宝穿开裆裤吗?
昨天已经立夏了,身边穿开裆裤的宝宝也多了起来。
小维的同事也抱怨家中的长辈把宝宝所有的裤子都剪成了开裆裤。
同事问长辈为啥要给宝宝穿开裆裤,长辈的回答好像还真挺有道理:
不用买纸尿裤——省钱;
宝宝想尿想拉蹲下就解决了,不用洗脏裤子——省力;
小屁股直接暴露在外面,不闷不热,不用担心红屁屁;夏天气温高,更不用担心小肚子着凉——省心。
虽然穿开裆裤似乎有很多好处,但小维还是想和大家认真的说一句:
为了宝宝的安全和健康,一定要拒绝开裆裤!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新闻:
男宝宝在电梯上摔倒,下体被夹伤:
1岁女宝宝因穿开裆裤,竟惹上性病:
这样的新闻,网上、微博上比比皆是,看着都觉得心疼!而让宝宝受伤的罪魁祸首就是开裆裤!
如果家长给宝宝穿得不是开裆裤,保护好宝宝的小屁股,事故或许根本就不会发生。
为了宝宝的健康和安全,宝宝的隐私部位真的不能暴露在外面!
01
—
穿开裆裤的隐患真不少!
1、不卫生
首先,宝宝不懂干净与脏,动不动就会坐在地上玩儿,很容易让细菌趁虚而入。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一直看着呢,不会让宝宝坐在地上的!”除了地面,座椅、大人的衣物、玩具等,也都是细菌的聚集地。其次,隐私部位难免有尿液残留和分泌物,环境相对潮湿,如果有细菌侵入,相当于给细菌营造了一个“温室”,容易造成宝宝生殖器感染。
尤其是女宝宝的尿道短,当尿道口受到污染时更容易发生尿道炎、膀胱炎等泌尿道系统感染。
除此之外,宝宝的隐私部位暴露在外面,也增加了宝宝用手触摸隐私部位的几率,对于爱吃手的宝宝来说,这样又会把手上的细菌带到吃进嘴里,导致手足口病或轮状病毒性腹泻等疾病。
而且到了夏天,宝宝光着的小屁股还有可能被蚊虫叮咬,又疼又痒,宝宝用手去抓痒,也容易引发感染或其他问题。
2、不安全
宝宝活泼好动,如果没有衣物或者纸尿裤的保护,万一摔倒,很容易让生殖器受伤。
小维看到过这样的新闻:
隐私部位有多脆弱,大人都知道。新闻中的事故虽然没有对孩子造成太大的伤害,但是这个过程该多痛苦啊!
除了外伤,因为宝宝好奇心强,穿开裆裤也会增加异物进入身体的几率:
除了宝宝自己把小物件塞进去,有些体积更小的物体会“钻”进宝宝的下体:
3、妨碍如厕训练
很多家长给宝宝穿开裆裤,就是为了帮助宝宝学会上厕所,认为宝宝学会蹲下来拉尿就是会上厕所。
实则不然。
穿开裆裤不仅对“如厕训练”没有好处,还会妨碍宝宝学习上厕所的进程。
如厕训练,是让宝宝学会控制便意,主动表达要上厕所的意愿,或自己走到马桶边上,再进行排便。
而穿开裆裤,只能让孩子一有便意就蹲下随地大小便,自己根本学不会如何控制便意。
在家的时候也许还没什么,等上了幼儿园后,小朋友都不能穿开裆裤了,宝宝这时还没有学会真正的“上厕所”,要是经常尿湿裤子或拉到裤子里,只会让宝宝有挫败感:“别的小朋友都会自己上厕所,只有我不会。”这对宝宝的身心健康都非常不利。
此外,宝宝一直穿开裆裤,也无法感受尿湿裤子或拉到裤子里有多难受。宝宝能感受到这种“不舒服”,也会加快“如厕训练”的进度。
4、不利于建立隐私保护意识
层出不穷的儿童性侵案件让我们不寒而栗,我们都意识到了性教育有多重要,除了教给宝宝如何保护自己,我们给宝宝的第一堂性教育课,就是要告诉他:小背心和小内裤(纸尿裤)覆盖的地方只能给爸爸妈妈或身边最亲近的看护人看(例如,姥姥姥爷或爷爷奶奶),即使医生检查,身边也必须有家长在旁边。
性教育,不是嘴上说说就行!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成天告诉宝宝要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不让别人看见,却让他穿着开裆裤在外面走来走去,这样的性教育还有效果吗?
我们默许宝宝在外人面前暴露隐私部位,还怎么能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呢?更不要说在危险面前,勇敢说“不”了!
看来,夏天真的不能给宝宝穿开裆裤了,那我们给宝宝穿什么呢?
02
—
不穿开裆裤,穿什么?
1、纸尿裤
如果宝宝还小,或不能进行如厕训练,最好还是给宝宝穿上纸尿裤。
夏天温度高,有的家长担心宝宝穿纸尿裤会捂出红屁屁或尿布疹。其实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天气再热也不用担心宝宝红屁屁:
勤换纸尿裤:只要纸尿裤的显示条变色就及时更换;
勤洗:用纸巾蘸温水,轻轻从前往后擦洗;宝宝大一些,可以抱着宝宝,用流动的温水从上到下冲洗;
保证晾干: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蘸干水分,然后让小屁股在空气中多晾一会儿,保证干燥;
勤涂护臀霜:均匀涂抹一层护臀霜;
保持环境舒适:夏天天气闷热,不仅容易捂出红屁屁或尿布疹,还容易起痱子或出热疹。所以气温高的时候,不用太纠结是否开空调,该开的时候就得开!但在使用空调前,要清洗空调内部的滤网;使用的时候,不要让风直接吹向宝宝,室温保持在26℃比较适宜;如果屋内比较湿热,可以开启空调的抽湿功能。
2、小内裤
如果宝宝已经可以进行如厕训练,就要给宝宝穿上合适的小内裤了。
那宝宝是否可以进行如厕训练了呢?小维之前写过一篇有关于“如厕训练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里面的标准看看宝宝是否能进行如厕训练:
如果宝宝已经达到如厕训练的标准,文章里面有具体的训练方法可以参考;
如果不能,我们也不用着急。宝宝上厕所这事儿,急不得,静待花开是最好的方法。
《 如厕训练做不好,小心害了娃!脱掉纸尿裤可没那么简单!》
03
—
除了开裆裤,这两种裤子也不要给宝宝穿!
1、带拉链的裤子
带拉链的裤子尤其不能给男宝宝穿,万一宝宝不小心误将生殖器的皮肉嵌到拉链内,轻则疼痛不已,重则伤及小JJ。
2、紧身裤
很多妈妈喜欢给女宝宝穿紧身裤搭配漂亮的裙子。
但紧身裤的裆部过紧,不透气,不仅对宝宝的腿部发育不利,甚至还会造成外阴瘙痒或炎症。
小编说
最后,小维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给宝宝穿开裆裤,到底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我们自己呢?
也许有人会说,“给宝宝穿开裆裤,多省心啊!”
嗯,宝宝穿开裆裤其实省得是大人的“心”:不用买纸尿裤了,不用洗脏衣服了,不用担心宝宝红屁屁了。
这样的答案不就是等于变相回答了,给宝宝穿开裆裤就是因为大人怕麻烦吗?
小维承认,相比穿纸尿裤或小内裤,给宝宝穿开裆裤是一件“很不麻烦的事儿”,但是养育孩子,从来也不是简单轻松的事儿。
就像穿开裆裤,会对宝宝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伤害或隐患一样,宝宝成长的关键期很短,容不得我们用“怕麻烦”这样的理由敷衍。
反过来想想,我们现在麻烦一点,辛苦一点,但是宝宝能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下长大,这点麻烦和辛苦还算得了什么?
至于有些长辈会说,“你们小时候也是穿开裆裤长大的,现在不也好好的吗?”
小维觉得,我们小时候没有“纸尿裤”这样的育儿神器,如果有,说不定我们也是穿纸尿裤长大的新一代;而且,现在的社会环境只能比我们的童年更加复杂,给孩子的保护再多也不为过。
生活中,如果有不认同的声音,我们多转一些科普文章和新闻,即使达不到我们的预期,但总比忍着不说有效果,对吧?
请点击下方 崔玉涛育学园“查看官方网站”,了解更多知识。
预计2018年手足口病高峰年?
手足口病对于婴幼儿来说是一种常见病,传播快、易流行,多在夏秋季节流行,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如果手足口病患儿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对患儿造成的危害很大,严重时很可能会导致患儿死亡。那么应该怎样预防呢?
手足口病早期症状手足口病的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在潜伏期很多抵抗力好的宝宝并不会发病,能够通过自身的免疫力抵抗过去,而有的宝宝抵抗力差,开始有发热的表现,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鼻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患病宝宝在发热1-2天后会在口腔粘膜、嘴唇、手掌、脚底、屁股等处出现红色小丘疹,慢慢发展成为小水泡。小水泡破溃后容易造成病患部位溃疡,患儿会有疼痛哭闹的症状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呢?给宝宝喝开水,不要吃生水。吃熟食,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不要让孩子吃生冷食物。晒太阳,肠道病毒71型病毒最怕紫外线,多晒太阳能有效消灭病毒。家居物品也要勤暴晒。加强宝宝卫生教育,勤洗手、勤剪指甲。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地方,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多通风。在确定宝宝患了手足口病后,应及时治疗,尽量不要让宝宝接触其他小朋友以免造成其他宝宝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