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结晶好还是不结晶好,结晶后像糖粒一样?
蜜结晶是一种物理变化现象,和水结冰一样的道理其化学成分、营养价值都未发生变化,不会影响蜂蜜的质量。结晶的晶体是葡萄糖,并非蜂蜜中掺人了白糖。其实,真正掺入白糖的蜂蜜不易发生结晶现象,易于结晶的蜂蜜才是纯正的蜂蜜。因此,我国蜂蜜质量标准规定蜂蜜的正常状态是“透明粘稠的液体或结晶体”。所以结晶的蜂蜜不影响食用,蜂蜜结晶是葡萄糖围绕结晶核形成颗粒,并在颗粒周围包上一层果糖、蔗糖或糊精的膜,逐渐聚结扩展,而使整个容器中的蜂蜜部分或全部形成松散的固态状,即蜂蜜结晶。因此,蜂蜜结晶是一种正常现象,对其营养成分和应用价值毫无影响,也不影响食用。
蜂蜜在低温环境下一定会结晶吗?
喜欢蜂蜜的朋友都知道,蜂蜜在低温环境下容易结晶,但是可能很多朋友又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蜂蜜明明是真蜂蜜,但是在低温环境下却迟迟没有结晶,那么为什么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是不是说在低温下不结晶的蜂蜜就不是真蜂蜜呢?今天蜂部落就来向朋友们分享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搞清楚蜂蜜结晶的过程,蜂蜜结晶是蜂蜜中的葡萄糖晶体渗出的一个过程,是一种发生在蜂蜜中的物理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葡萄糖结晶核的数量、外界的温度、蜂蜜中所含水分的多少以及蜜蜂采集的蜜源这些都会影响到蜂蜜结晶的速度。虽然说很多蜂蜜在低温环境下结晶就快了,这里面就像是活性酶的分解一样,同样有一个最适值,只是说在不破坏蜜蜂营养成分的情况下,这中间还存在一个最适宜的结晶条件,那就是温度,一般蜂蜜结晶的在13到14摄氏度的时候最适宜,是蜂蜜结晶的最佳温度,不管温度升高还是降低蜂蜜的结晶速度都会受到影响。
除了温度,蜜蜂采集的蜜源同样对蜂蜜结晶有一定的影响,有的蜜源酿制出来的蜂蜜容易结晶,有的蜜源酿制出来的蜂蜜却不容易结晶,而且蜜源还在各个时期的不同条件下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结晶速度。这就出现了很多蜂蜜结晶的周期很长,有的蜂蜜结晶的周期又非常短的现象,于是出现了我们就算将蜂蜜放进冰箱以后蜂蜜也长时间不结晶的现象,而有的蜂蜜却就算不放进冰箱,在室温下只要温度稍微低一点也出现结晶现象。
那么蜂蜜结晶对蜂蜜的质量有没有影响呢?可能这是很多喜欢蜂蜜的朋友最关心的问题。其实蜂蜜的结晶过程中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葡萄糖晶体还是葡萄糖,所以说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物理变化,所以蜂蜜的结晶并不会影响蜂蜜质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冒犯,敬请联系删除
蜂蜜结晶成块是真的吗?
是真的。蜂蜜中的葡萄糖会在低温下结晶成为晶体,这就是蜂蜜结晶的原因。当蜂蜜暴露在较低温度下的环境中时,葡萄糖会逐渐结晶。因此,如果您存放蜂蜜的环境温度较低,蜂蜜就会结晶成块。
这并不影响蜂蜜的品质,只需将其稍微加热,就能迅速恢复原来的状态。
为什么市面上的蜂蜜大多数不结晶?
假蜂蜜一般是不结晶的(少数如洋槐蜜,枣花蜜不易结晶外),如果是真蜂蜜经过加热解晶后,一般情况就很难结晶了,为什么要解晶呢?因为我们的品牌或者大型商家知道消费者爱漂亮,怕蜂蜜结晶后食用起来麻烦,不惜破坏了蜂蜜的有效成分结晶来博取消费者的喜爱。还有一个也是重要的原因,希望蜂农不要介意,我把实话说出来,收购商买的是水蜜,水蜜和成熟蜜差价在1-2元每公斤,取水蜜几乎是天天取,成熟蜜一般要三天甚至更多,这笔账细算后的取舍就明白了。所谓水蜜就是蜂蜜浓度很低,水分含量重一般超过国家的要求的20%,水分重,蜂蜜容易发酵,那么聪明的收购商当然不会让蜂蜜坏掉咯,那么只能进行浓缩,浓缩后蜂蜜不会发酵,并且很漂亮,颜色统一一致,消费者喜欢,皆大欢喜。最终结果是蜂蜜不结晶。
结晶油菜花蜜
?????????白砂糖????
红枣蜂蜜为什么不结晶?
红枣蜂蜜也是会结晶的,只不过速度很慢,难以观察出来。
蜂蜜结晶过程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大多数蜂蜜在13-14℃时最容易结晶,要是低于此温度,蜂蜜的粘稠度会大大的提高,蜂蜜结晶的速度就会变慢。另外,蜂蜜结晶是一种自然物理现象,不可人工干预。
蜂蜜结晶还要看蜂蜜的种类是否属于易于结晶的品种。不同种类的蜂蜜结晶速度不同,有时候甚至同一种类的蜂蜜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条件下结晶速度也会不同,蜂蜜结晶有一个过程,需要一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