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症状及表现,母乳性黄疸会引起怎样的后果?
我小孩就是母乳性黄疸,他是14年3月20号出生的,在成都附二院,剖腹产,3天出院,黄疸值出院时14.8,15就必须入院照蓝光,我们还是出院了,医生就是说需要观察,我们也没在意,期间一直是母乳喂养,劳动节的时候,带出切玩耍,突然发现黄得厉害,一查,24,马上送到附二院,附二院说没得床位,不收,于是又辗转其他儿科医院,都说没得位置,最后到了妇女儿童中心,医生看了,说可能是母乳性黄疸,于是建议停母乳3天,吃奶粉,并开了茵栀黄,小朋友直接口服,第一天降下来了,3天后就恢复正常了
母乳性黄疸会不会是因为出生第一口吃的奶粉的原因?
母乳性黄疸,顾名思义排除其他因素,和母乳本身或哺乳方式不当引起的黄疸。所以说和婴儿吃的第一口奶是奶粉还是母乳关系不大。
1、生理性,主要是因为喂养方式不当,或者母乳供给不足,导致婴儿营养性缺失,特别是胆红素的异常而造成的黄疸。
2、病理性,宝妈怀孕期间饮食不当,比如冷饮,生冷海鲜,寒性食物,导致湿毒淤积,进而影响到宝宝。严重的,因为母乳中胆红素代谢异常,需要停断母乳喂养。
黄疸病理不同,治疗方式也不同,需诊断病因,根据婴儿表象进行针对性治疗。1、轻度母乳性黄疸,不论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一般不需要治疗,1-2周后会自行消退。
2、正常而言,生理性黄疸,不需要中断哺乳,而病理性黄疸,需要根据诊疗结果,选择性中断哺乳,需要注意的是,中断哺乳期间,宝妈应当用吸奶器保持乳汁的正常分泌行为,以免意外回奶。
3、婴儿黄疸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照蓝光和茵栀黄,茵栀黄的实际药理作用和泻药类似,主要就是加速并增加婴儿排泄次数,促进新陈代谢,药理后遗症很大,已被叫停。而照蓝光的治疗原理是中和胆红素,治疗方式相对温和一些,但是婴幼儿月龄不同、黄疸病理、病情不同,蓝光照射强度和时间上有着严格的控制。所以,最好去正规的医院治疗。
婴儿黄疸简单判断方法。1、生理性黄疸,大多数集中在面部、眼睛和身体部位,一般手心、脚心不会出现。
2、病理性黄疸,身体上任何不部位都有可能出现,包括手脚心。
3、大人用指肚按压宝宝皮肤部位,正常的反弹之后应该是白色,黄疸期反弹后是黄色。
婴儿黄疸不要怕,给宝宝多喝些温水,促进新陈代谢,多排便;多晒太阳,避免直射。定期去医院检查,以免黄疸居高不下,如有必要,住院治疗。
我是美小护喵喵妈,愿和您一起分享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点点滴滴,一起探讨育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感触,欢迎点赞后转发、留言、关注,谢谢!
怎么确认是不是母乳性黄疸?
无论是否母乳性黄疸,都不需要停母乳。可以去搜崔玉涛的微博。相反,需要加强喂养,来促进排便,从而降低黄疸指数。
新生儿黄疸母亲哪些食物不能吃?
新生儿黄疸母亲哪些食物不能吃
“新生儿黄疸母亲哪些食物不能吃”的说法不太准确,新生儿黄疸一般与母亲吃哪些食物无直接关系,妈妈饮食方面只要保证营养均衡即可,同时尽量避免吃辛辣、刺激及生冷食品等。
新生儿黄疸,也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超过80%的正常新生儿在生后早期可出现皮肤黄染。
一般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多数是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就会出现,1~2周就会自动消退,黄疸指数不超过12mg/dl;而病理性黄疸多为溶血、感染、先天性疾病引起,反映了宝宝的自身代谢情况,新生儿出现黄疸与母亲吃哪些食物无直接关系。
母乳性黄疸也不是妈妈饮食原因引起的,是与妈妈体内激素水平有关。
特别提醒:母乳喂养的宝宝不论是否存在黄疸,妈妈在饮食上都应该需要营养均衡,不吃辛辣、刺激及生冷食品,保证乳汁营养能满足婴儿生长需求,有利于宝宝黄疸消退。
本内容由天津市第一医院 产科 副主任医师 郑晓明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母乳性黄疸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吗?
孩子确诊为母乳性黄疸时,当妈妈的心里免不了会很难受,其实不用太自责的。
不管哪种黄疸其实都是指血清中胆红素含量过高。
我们首先了解下母乳性黄疸的病因:1母乳摄入不足
其实这主要就是吃的少,肠胃蠕动就少,胎粪排的就慢,而胎粪里有胆红素,排不出去,就又通过肠吸收进血液里了。
2与宝宝胆红素代谢不良有关
母乳中有一种酶,叫葡萄糖醛酸苷酶,使大量应该排泄的胆红素被这种酶解离成未结合胆红素,就导致胆红素又被体内吸收了。
母乳性黄疸重的情况下,确实有些医生建议暂停母乳三天,等宝宝胆红素含量下降了,就可以继续喂了,因为再母乳喂养,就算胆红素又增加了,也达不到先前的高度了。
而且,宝宝黄疸轻,也没必要非得停母乳的。
这就得根据具体情况了。
如果觉得有帮助,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