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威藿香正气胶囊功效与作用,红楼梦第二回的好词是什么?
好词为答案,好句为拓展:好词:贪酷之弊 担风袖月 山环水秀 茂林深竹好句:
1、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2、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男人是泥做的.骨肉3、 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 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4、 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 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5、 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 、6、 彼残忍乖僻之邪气, 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 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红楼梦好词好句。
第二回2红楼梦的好词:瓦灶绳床 晨夕风露 阶柳庭花 了然不惑 自怨自叹 高谈快论离合悲欢 青天白日 青红皂白 炎凉世态 不可胜数 自相矛盾不近人情 消愁破闷 追踪蹑迹 好货寻愁 谋虚逐妄 胡牵乱扯忽离忽遇 指奸责佞 贬恶诛邪 伤时骂世 父慈子孝 称功颂德风尘碌碌 无可如何 锦衣纨裤 饫甘餍肥 一技无成 茅椽蓬牖从头至尾 酌酒吟诗 偷香窃玉 洗耳谛听 粉妆玉琢 惯养娇生敝巾旧服 腰圆背厚 面阔口方 剑眉星眼荣华富贵 利物济人 美中不足 好事多魔 乐极悲生 人非物换静极思动 无中生有 安身乐业。
红楼梦的好句:1、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2、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3、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4、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挨过5、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盈盈烛泪因谁泣,默默花愁为我嗔。6、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7、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8、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9、谁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俩不知。10、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11、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12、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13、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14、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15、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16、莫嫌此地风波险,处处风波处处愁。17、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18、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19、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呢?
1、扒龙舟
扒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端午有龙舟也有凤舟,凤舟是源于远古的乌舟,有的地方还有龙凤船。扒龙舟是民间信仰中龙崇拜的一种形式,即要借龙之神威,祈福、辟邪。
2、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民间认为艾草还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间挂艾草于门上,相沿成习,遂成端午风俗。
南北各地均有端午挂艾草习俗。南方视为天地纯阳正气吉日进行驱邪祛病,北方一些地方视为恶月恶日进行避恶避毒。
3、洗草药水
洗草药水,端午习俗之一,端午这天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药。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拜神祭祖
拜神祭祖是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5、佩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黄粉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在中国南方一些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6、挑“端午担”
挑“端午担”指的是过去每逢过农历端午节,“毛脚女婿”(宁波人称已定亲的准女婿为“毛脚女婿”)要用披红挂彩的米箩筐,挑上一份厚重的礼品到女方家里去,这便是挑“端午担”。
7、铸阳燧
东汉王充的《论衡》记载了端午节“铸阳燧”的礼仪习俗:“阳燧取火于天,于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摩励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此取真火之道也”。古人认为,午月午日午时具三重之火,是阳气极盛之时,在此时刻以火克金,是最佳的熔金铸镜的时刻,铸成的铜镜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力。以镜辟邪的习俗,在南方沿海一带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遗传,常能见到出生不久的小孩子,身上佩带着银制的镜子等饰物,这类银饰、小镜子等,就是用于孩子们辟邪。新建的寺庙道观,其屋脊的正中也往往装饰着铜镜。就是现代小区崭新建筑的门、窗上方,也往往能发现悬挂着的镜子,这些都是用于所谓的辟邪。由此可见镜子辟邪的文化信仰在民间根深蒂固。
8、栓五色丝线
五色丝线,又俗称五色丝、五彩丝。古俗名称避兵缯、朱索等。系在蚊帐、摇篮上的又叫宛转绳、健绳。五色丝的五色代表五行,五色代表了五方位,彼此相生相克,具有神秘的驱邪迎吉作用。五色丝线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五色丝系于臂上,或为文身遗俗。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9、浸龙舟水
端午节期间浸龙舟水是华南地区的传统习俗,人们将端午前后的降强水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发龙水、龙降水等,认为这种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仲夏端午苍龙群星飞升于正南中天。在民间信俗中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龙飞天,行云布雨。自然现象上,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我国南方暖湿气流活跃,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广东和广西、福建、海南交汇,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当端午强降水来时,江河水位迅速上涨,为扒龙舟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条件。按照传统说法浸龙舟水寓意吉祥如意、事事顺心。每年“龙舟水”来时,人们就会带着家人到江边去洗龙舟水,古人认为“龙舟水”有辟邪的作用,可净身,洗去晦气,带来吉祥。
10、放纸鸢
在中国南方一带城市,端午节放风筝也是一种习俗。端午时期,儿童放风筝称之为“放殃”。风筝,即纸鸢。它是玩具,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11、佩长命缕
长命缕是端午节时的厌胜佩饰,长命缕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去邪祟、避灾除病、益寿延年。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
12、采药
采药是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民间认为,午日午时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端午,时在仲夏,当其时也,万物生长,其势盛极,是草药生长旺盛之时。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都有熏艾叶、挂菖蒲、饮药酒等习俗,中草药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端午也是最为合适的制药时间。

13、打午时水
端午节"打午时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打午时水即是端午当天中午11点到13点之间在井里打水,古人把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这个时候的水是最能辟邪。重午日的午时,阳上加阳,所以“午时水”有“极阳水”之称;亦称龙目水、正阳水等。这一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日午时驱邪最佳,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
14、贴午时符
旧时广东一些地方有贴“午时符”的习俗。午饭后,家家贴“午时符”。符用宽约一寸,长近一尺的黄纸条,上面用朱砂写上“五月五日午时书,官非口舌疾病蛇虫鼠蚁皆消除”等字样。在大门上悬挂菖蒲、凤尾、艾叶等,并扎上一束蒜头,涂以朱砂避邪。也有些人家还在门上贴上用黄纸写的小对联:“艾旗迎百福,蒲剑斩千邪。”
15、新抱手艺
广州人对端午节很重视,旧俗在农历五月初二至初四便有送节之举。年轻“新抱”(媳妇)们,用“全盒”六个或四个,盛以粽子、猪肉、生鸡、鸡蛋、水果、酒等回娘家向长辈贺节。姑娘和儿童们挂香包,挂包以五色丝线编织,香包中装有檀香、八角、花椒、琉璜等,一般均为新媳妇所送,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贤良,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手艺,俗称“新抱手艺”。
16、送灾难
送灾难,是古时流行于我国南方一些地方的端午民俗,该民俗主旨是驱邪、消灾。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另有形式为,从社境庙宇迎接行身神像出巡游境,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合境平安;道公佬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

17、薰苍术
薰苍术是端午节传统习俗活动之一,在民间用苍术消毒空气,即将天然的苍术捆绑在一起,燃烧后产生的薄烟,不仅会散发出清香,还可以驱赶蚊虫,令人神清气爽。
18、斗草
斗草是一种由采草药衍生而成的民间游戏,於端午日外出,找些奇花异草互相比赛,以新奇或品种多者为胜。起源无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历代社会通俗事物考·尚秉和》)。斗草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
19、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除病延年。”
20、佩豆娘
佩豆娘是旧时端午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

21、避五毒
端午在古代北方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有了种种求平安、避五毒的习俗。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这五种动物是古时北方盛传的五大毒物。就现有文献记载来看,两汉时的北方端午风俗主要以避恶为主。古时候南北风俗各异,北方古人把端午视为“毒日、恶日”而避之。其实这是由于北方夏季天气燥热,瘟疫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这才让北方古人逐渐形成“避五毒”、“躲端午”等习俗。
22、跳钟馗、悬钟馗像
跳钟馗:一种民间舞蹈,又称“嬉钟馗”。据悉,跳钟馗,源自北宋,是古徽州遗存下来的一种传统民俗表演,有《出巡》、《嫁妹》、《除五毒》等多种内容,体现了民众崇尚钟馗的刚正不阿和祈盼除害降福的美好愿望。在民间,“钟馗”是避邪扶正的象征,端午跳钟馗,寓意为消除五毒,四季平安,人寿年丰。到了清代,江南苏、浙一带的居民大都在农历五月于大门或堂中挂钟馗图一月,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钟馗捉鬼:是流行于江淮地区的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据传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23、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粽,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包裹而成,形状多样,有尖角状、方状等。其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传入北方后,用黍米(北方产黍)做粽,称“角黍”。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蛤蒌、蛋黄等多种馅料。
24、吃五黄
五黄,即是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雄黄酒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的黄酒代替雄黄酒)。吃五黄是汉族的民间风俗,流行于江南等地。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五黄月,因有五种带“黄”音的食物上市而得名。
在端午节的中午吃五黄餐,即是把五种黄颜色的食物混在一起吃。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谛听为何不当面拆穿假悟空?
谛听不说真话!有没有这种可能,真的孙悟空已经在灵山被悄悄替换?后面的孙悟空其实是六耳猕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设计好的?
《西游记》这部剧想必大家都能耳熟能详了,特别是86版,这是很多人的青春啊!原著看过的人可能不多,但这86版电视剧《西游记》的覆盖率应该达到了百分之百吧?
《西游记》里面有许多有趣的情节,这其中的“真假孙悟空”也是让大家津津乐道的地方!
真的孙悟空与六耳猕猴上天庭、去南海都没办法辨别真假身份,最后来到地府找来谛听,以谛听的本领,应该是知道了谁是冒牌货,但谛听踌躇不决,面对悟空与六耳猕猴的询问也没有说出一个所以然出来。
很多人都认为,谛听是害怕孙悟空与六耳猕猴,一旦自己指出假的孙悟空,那么势必会引起假孙悟空的怒火,这个假孙悟空的实力与真的一样相当,实在是不好惹,只能退而求其次,把俩人引去灵山见如来佛祖。
其实这里是一些说不通的,谛听曾经说到“幽冥之神发力低微”这句话,摆明是认为地府的实力低微,也不敢说出真相,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谛听是地藏王菩萨的随从坐骑,就算谛听认为自己实力不济,不是还有地藏王菩萨吗?悟空的实力虽然强,但也并不是无敌的,谛听到底害怕谁?真的是假孙悟空?
我认为不是!这个时候谛听如果指出谁是假孙悟空,那么一定会得到真孙悟空的支持,假孙悟空的实际战力与真的孙悟空是一样的,两者相互抵消,在加上谛听、地府、地藏王菩萨的协助,难道还拿不下一个六耳猕猴?
谛听害怕六耳猕猴的说法解释不通,因为这个时候旁边还有真的孙悟空压阵呢!又不是两个都是假的,谛听到底在害怕什么?
这个我认为这样理解,谛听害怕的并不是六耳猕猴,也并不是六耳猕猴的实力太强,而是它听出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自己只是一个坐骑,这件事已经不是它能够插手的了,真的说出来,恐怕地藏王菩萨都没办法保住它。
随后谛听就把这件事推出去了,与自己那是不相干,也不想管,去灵山吧!一切都有答案。
在悟空与六耳猕猴来到灵山时。
二心是六耳猕猴?我们看看佛祖是怎么说的:“看,那二心打过来了”。
注意如来佛祖这里所说的话,他说的“二心”是指悟空本人,假孙悟空其实是孙悟空“恶”的一面,有正、有恶、与唐僧的观念不和催生出恶心出来了。
照这个说法,这假孙悟空就是孙悟空自己本人,区别就是善恶不同而已,如果真的如此,那么本领一样、容貌一样、照妖镜没办法识别也很正常。
如果仅仅只是如此那倒也好办,除去恶心就行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等真假悟空来到大殿前的时候,如来佛祖又说了。
“这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人神鬼,有五虫、乃赢鳞毛羽昆”!
这十种是天地之间诞生的“灵”,这六耳猕猴并不是这其中一种,它属于四猴混世,乃六耳猕猴,不入十类。
这四种猴分别是灵明石猴、六耳猕猴、通背猿猴、赤尻马猴。
当初看到这里我就有些疑惑,既然周天之内存在了这跳脱之外的四猴,那证明这四猴是独立存在的,这怎么变成了悟空的灵明石猴与六耳猕猴产生联系了?六耳猕猴是灵明石猴的二心?
这感觉有些说不过去啊!既然是二心,说明就是“心魔”,一个灵明石猴的心魔怎么可能是混世四猴之一?
而且之后如来佛祖还说了。
这六耳猕猴“明查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这六耳猕猴既然能够知道前后因果,它还不知道自己去灵山会有好果子吃?会不知道自己的结果?
既然知道自己的结果,那为什么六耳猕猴还敢去灵山呢?
猜测疑点二:其实这里很多人都有一个猜测,那就是真的悟空灵明石猴是不是没了,被如来钵盂罩下的其实是真的悟空,六耳猕猴并没有领盒饭,六耳猕猴从此以后替代了真的悟空!要不然很难解释六耳猕猴知道自己的结果还去灵山,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其实大家有这个猜测也无可厚非!
整部《西游记》我们不能只看唐僧取经,唐僧取经只是过场,这其中包含了佛道之间的竞争与对手,真的孙悟空是谁的人?那可是菩提祖师的徒弟,如来佛祖真的不清楚悟空的来历吗?这不大可能。
我有这样一个猜测,如来很早就想替换孙悟空了,让六耳猕猴来接替孙悟空,毕竟自己的人好管理一点,之后也顺利给六耳猕猴成佛加编制,如果让灵明石猴真的孙悟空来,反而不好安排。
谛听是不敢说于是这“真假孙悟空”就出现了,谛听害怕什么?它为什么不说?
我认为很多程度上这是关于灵山的事情,以它的身份确实还不够资格,也不敢说,并不是真的怕孙悟空与六耳猕猴,在西游记里面真正的高手对孙悟空客气,但并不是说真的怕孙悟空。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自从“真假孙悟空”这一节之后,孙悟空好像就很沉默了,凡事能不出头的尽量不出头,能搬救兵就搬救兵,这可是之前悟空单枪匹马的风格不太一样啊!
而且自从这里之后,悟空与唐僧的矛盾几乎不存在了,要知道之前可是三天两头就吵架的,这种出工不出力,搬救兵的做事风格确实让人疑惑。
结语:其实最大的疑点还是如来佛祖所说的二心与四猴混世对不上,如果假悟空是“心魔”,它又怎么可能是六耳猕猴呢?既然是单独跳出十类之外,六耳猕猴就是唯一的,不可能六耳猕猴就是悟空的心魔,我跟倾向于六耳猕猴的唯一存在,并且真的悟空已经被调换了。
图:均来自网络
倚天屠龙记中厉害又狠毒的六大武功分别是哪六种?
《倚天屠龙记》可以说是金庸武侠小说中高手最多,武功最杂的一部。它不仅仅有《九阳神功》、《太极拳》、《乾坤大挪移》等绝世武功,更有几种厉害而又狠毒的功夫,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
一、九阴白骨爪九阴白骨爪原名九阴神爪,是《九阴真经》里的一门功夫。其实这门功夫在九阴中算不得什么,但是,梅超风夫妇因为没有见识,将此武功练成了阴毒邪恶的功夫。他们也凭借此功威震江湖。
后来,襄阳城破,郭靖黄蓉夫妇将正版《九阴真经》缩写改编成了速成版,其中九阴白骨爪算是速成版九阴里的代表功夫了。而且,改编后的九阴白骨爪比在梅超风手上更加强大,更加霸道狠辣。
周芷若的武功原本属于江湖末流,但是从她得到《九阴真经》,修炼了九阴白骨爪以后,她的武功就得到突飞猛进的变化。尤其是在少林屠狮大会上,周芷若一鸣惊人,凭借九阴白骨爪和白蟒鞭技压群雄,一跃进入武林顶级高手之列。
二、玄冥神掌玄冥神掌原为百损道人的绝技,他凭借此功危害江湖,为非作歹。后来,张三丰出手,才灭了此祸害。原本以为,百损一死,玄冥神掌也会在江湖消失,没想到百损还有两个徒弟,继承了这套阴毒狠辣的掌法。
玄冥二老凭借此掌法,迈入江湖上最顶尖的高手之列,成为汝阳王府中最顶级的打手。
张无忌小时候曾被玄冥神掌打中,虽被张三丰和武当五侠等高手联手治疗,却始终不能除去寒毒。就连神医胡青牛也对其束手无策。若不是张无忌偶然间得到九阳神功,恐怕早已被寒毒攻心而死了。
武当山上,张无忌神功初成,又学了太极拳,但在没有得到张三丰指点武功之前,仍然被玄冥二老一掌打晕,毫无还手之力。而且,杨逍,韦一笑,俞岱岩等高手也曾和玄冥二老对过掌,也丝毫没有占便宜。
玄冥二老凭玄冥神掌而得名,果然是实至名归,此掌法的威力也绝对可以成为《倚天》中最厉害狠毒的功夫之一。
三、幻阴指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之际,五散人和杨逍发生火并,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成昆以幻阴指功夫偷袭众人,使得五散人和杨左使等深受寒毒侵袭,久久不能祛除。若不是张无忌相助,以九阳神功帮他们去除寒毒,恐怕他们一个个都要冰冻而死了。
四、寒冰绵掌青翼蝠王韦一笑最拿手的功夫,一个是轻功,另一个就是寒冰绵掌了。
韦一笑和五散人在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之际,与光明左使杨逍发生火并,最后到了以内力相拼的地步。
杨逍以乾坤大挪移功夫将韦一笑的寒冰绵掌的寒毒转移到五散人和韦一笑身上,使得众人都受到寒冰毒之侵袭。结果,被成昆乘机偷袭,差点闹得全军覆没。
五、虎爪绝户手武当派有一套擒拿爪法叫虎爪手,二侠俞莲舟嫌此功不能一抓而获,于是自创十二招新的爪法,招招拿人腰眼,能使敌人损阴绝嗣,张三丰为其命名虎爪绝户手。
张三丰百岁寿诞上,江湖群雄借拜寿之名欲逼迫张翠山吐露谢逊的下落,武当七侠曾决议用虎爪绝户手突袭群雄,以震慑众人。由此可见此功夫的威力之强,以及在武当七侠心里的地位。
屠狮大会上,俞莲舟和周芷若决斗,在紧要关头,曾想要用虎爪绝户手和周芷若同归于尽。若非张无忌出手,二人必定不能幸免于难。这也说明虎爪绝户手的厉害之处。
六、千蛛万毒手千蛛万毒手乃是殷离的家传武功,是用蜘蛛之毒来提高自己的功力,当练够了一千只蜘蛛,此功也就大功告成了。据殷离所说,此功大成以后,打败灭绝师太不能问题,即使是张无忌也经不起她的一指。
只不过,此功虽然出场高调,但是却没有较好的战绩。殷离也只凭借此毒功对付了丁敏君等小角色。后来,她又因为被周芷若打伤而散去了功力,此功也就彻底销声匿迹了。
牛魔王有什么身世背景?
牛魔王被戏称为是《西游记》中的第一妖王,是吴承恩笔下为数不多的不凭借任何法器宝贝,单凭自身法力能够战平主角美猴王孙悟空的“大力王”,他是孙悟空的结拜兄弟“七大圣”中的老大哥平天大圣,他的妻妾都是“公主”,儿子是“圣婴”红孩儿,五湖四海裙带关系无数,家资金银堆积如山,他不是各种大佬的门童、坐骑,也不是谁的亲属,却能够和妻儿都能修炼得道,特别是夫妻俩已经“修成人道”。郭富城版牛魔王
牛魔王这样的逆天行为,他凭借的是什么呢?背后是否有什么大佬呢?亲,你且随本公子一起,来看下这个第一妖族牛魔王的出身和套路吧。
第一、平天大圣牛魔王花果山七圣称大哥:初见端倪的深藏高手妖中王。花果山美猴王从菩提祖师那里学艺归来,从东海龙宫搞到不世神器金箍棒和全副披挂,武装了猴子猴孙和大小七十二洞府的各种妖怪,成为天下第一妖猴;孙悟空神游四海,广交朋友,结交了六个妖王,合成七兄弟: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绒猴王和美猴王孙悟空,这个七兄弟的大哥牛魔王,他就是后来火焰山的大力王老牛,孙悟空口称的大哥。孙猴子气冲斗牛,神力非凡,你像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几个在《西游记》后面也都出现过,个个都是牛人,能够做七个妖王的大哥,可见当时的牛魔王必然是很有实力的。哥儿几个谈经论道,耍枪弄棒,没有点真本事,谁会认你做大哥呀?
这个时候的美猴王孙悟空,他的路数其实和后来的牛魔王的表现,很多都是非常相似的,作为妖王,美猴王孙悟空不闲着,到处游逛,呼朋引类,寻找知心朋友,想要做一番事业。牛魔王能来,说明一点,老牛也和孙猴子一样,当时真的是趣味相投,有共同的目标,想一起做个大点的买卖,比如成立个合资公司什么的。
不过,牛魔王似乎比孙悟空早熟很多,有城府,说明他经历的事情比孙猴子要早、要多。
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自封齐天大圣,其他哥儿几个也个个都成圣,牛魔王第一尾随孙猴子称为“平天大圣”。这个称号首先说明,他老牛也自视清高,感觉自己了不得,你孙猴子齐天,我做大哥的就平天;不过呢,牛魔王很会做事情,他也就跟哥儿几个一起喊喊,并没有跟玉帝还是谁大吵大闹,摆到明面上去立山头,搞直接对抗。后来孙悟空被如来压到五行山下500年,做大哥的牛魔王可是一次也没有去探视过他。
所以呢,亲,你且来看,这就说明了两点:一是牛魔王神通必然也是广大的,二是牛魔王有耐性,能隐忍,深谋远虑。在孙悟空齐天大圣被佛祖镇压后,牛魔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隐匿了。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那么,老牛为什么能够如此隐忍呢?他一定是经历过一段不为人知的痛苦磨练历程,正是他的悲惨过往,使得他更加小心谨慎,谨小慎微。
第二、红孩儿编故事无意漏嘴说出他父亲牛魔王的秘密:广交朋友,聚集巨富家资。被压五行山下500年后的孙悟空,成为唐僧取经团的一员,奉如来法旨去往西天求经。
他们路过号山枯松涧火云洞,遇到了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这个被称为“圣婴大王”的红孩儿,为了吃唐僧肉,他编了一段家族故事:
我祖公公姓红,只因广积金银,家私巨万,混名唤做红百万。年老归世已久,家产遗与我父。近来人事奢侈,家私渐废,改名唤做红十万,专一结交 四路豪杰,将金银借放,希图利息。怎知那无籍之人,设骗了去啊,本利无归。
红孩儿毕竟还是个孩子,他编故事的素材很有限,这一段看似天衣无缝的编造的故事,恰恰吐露了红孩儿和他老爹牛魔王的一些真实身世。
(一)他的祖上很阔绰。姓“红”,倒是吴承恩编出来的,他是明朝人,红者,赤也,朱明也,这就说明他祖上身份非同寻常,是可以和当时的天庭有一拼的神圣存在。
(二)他爹牛魔王是赘婿身份,接受了一份不菲的家资和事业。
(三)牛魔王广交四海八荒的各类“豪杰”——各个地方有神通的妖怪。
(三)他们红家的雄厚老底都被歹人给骗去了。
虽然是红孩儿编的故事,这也有意无意透露了牛魔王的一些至关重要的信息:牛魔王出身不一般,他却借妻妾为家室行踪不定,他聚集万贯家财,他广交天下“豪杰”。
这个信息量很大呀有没有?亲,你我一起继续看下去。
第三、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揭露出来的真相:牛魔王的妻室与宾朋友好关系网。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团路遇八百里火焰山,酷热难耐,根本过不去。孙悟空和各路土地山神小仙等的交谈,以及孙猴子三借芭蕉扇,引出了牛魔王和他的妻妾家族,和一些“狐朋狗友”。
(一)牛魔王被当地小仙称为“大力王”,碧水潭万圣龙王把老牛视为座上宾,而牛魔王后来也特意叮嘱万圣龙王要低调,小心被取经的孙悟空给盯上找麻烦。万圣龙王就是万圣龙女的父亲,偷佛塔舍利的九头虫的岳父——九头虫怎么厉害,也跟牛魔王一样,自己没有家,居无定所,做了别人的上门女婿,赘婿,好奇怪啊,亲,等会我们会讲到其中奥妙。
牛魔王亲口说,他做妖怪的时候,曾经会过高老庄做妖怪的天蓬元帅猪精和流沙河做妖怪的卷帘大将沙流精。牛魔王怎么说都是被定义为妖的存在,老猪和老沙落难成精,他鼻子灵通,眼观六路,朋友多嘛,立马就知道了;他去会天庭的前天蓬元帅和前卷帘大将,一个固然是交友,拉拢,抱团取暖的意思,另外一个,就是惧怕心里,可能有奉承巴结的意思。单说一个天蓬元帅,北极四圣之一,真武大帝九天荡魔祖师的班组成员,那就是代表玉帝整治各种不服的小妖小怪们的,卷帘大将玉帝保镖,都不好惹,打点关系很重要。可见,牛魔王这个人眼皮子还是比较灵活的。
(二)牛魔王的妻妾家室。
1、牛魔王的正室妻子,铁扇公主。
火焰山附近的人叫她铁扇仙,称她为圣贤;火焰山1500里外的翠云山芭蕉洞附近比较知根知底的人叫她是铁扇公主,罗刹女。据铁扇公主自己后来说的,她和牛魔王一样,“我等也修成人形,只是未归正果”,都是修真得道的仙人,就差个名分。
铁扇公主是个什么来头?单看她的公主称谓,被当时翠云山600里认可,那她的父亲也一定是位高人。她手中宝物就是芭蕉扇,一真一假,其实是两把,一个灭火,一个起火。
芭蕉扇本是昆仑山后,自混沌开启以来,天地产成的一个灵宝,乃太阳之精叶。故能灭火气。
太阳之精,就是离火之精,由上古神兽朱雀看护镇守,朱雀等同于凤凰或是比凤凰还高一个级别。亲,你还记得吧,陆压道人这个拥有斩仙飞刀和钉头七剑书的西昆仑散仙,他就是离火之精所化,变态的厉害。《西游记》中拥有芭蕉扇的就俩人,一个是道祖太上老君,一个就是铁扇公主。从铁扇公主的表现来看,这把芭蕉扇应该是她继承自别人的,太上老君,说不过去,不好自圆其说,至少来说,铁扇公主这把芭蕉扇的原始主人,她的“父亲”,极有可能也是位先天得道的圣人,混元大罗金仙。
2、牛魔王的小妾,玉面公主。
玉面公主是一个万年狐精的女儿,万年修炼居然也没能斩三尸成正果,死后留下大量金银细软,她四处搜寻了两年,才招来了牛魔王做上门女婿。
亲,你且来看,牛魔王不得了,他娶的俩老婆都是公主,一个有芭蕉扇宝贝,一个有万贯家财。再加上各路朋友,那真是有钱有势有神通。
非常蹊跷的是,怎么个犀利的牛魔王,他,居然没有自己的老巢,没有自己买房子,自己却是心甘情愿的两次都是入赘住到女方家里,做他的家室。老牛真的是买不起房吗?完全不至于,别说是买房子了,就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他老牛凭本事也一定买得起。狡兔三窟,居无定所,实在是不得已的妙招。
(三)红孩儿“圣婴大王”的修炼。
牛魔王儿子红孩儿在火焰山修炼了整整300年,习得太上老君炉里的三昧真火。这老君炼丹的炉子里真的出好货啊!老君亲自把孙猴子扔进去炼出个火眼金睛钢筋铁骨,牛魔王把儿子红孩儿扔这一堆老君炉子里掉下地界的炉砖炭火,也炼出个神奇的三昧真火,这个老牛鼻子很有灵性啊!
亲,马上接近真相了,你我一起来揭开这个神一样的谜底吧。
第四、牛魔王的真实背景:辣眼睛的无敌存在。(一)牛魔王的显贵出身。
避水金睛兽吴承恩《西游记》中的牛魔王,他的坐骑叫做避水金睛兽。
“避水金睛兽,驭之可上天下海,无所不能达也。”避水金睛兽长得大致像麒麟,可以上天入海,走路带风雷雨电,类似龙族。
《山海经》里有种上古神兽,叫做夔(kui)牛。
状如牛,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山海经》
山海经上古神兽夔牛夔牛的出现,它也伴随着风雨雷电,日月光芒。亲,聪明如你,你一定还记得有只神牛叫做奎牛,没错,恭喜你答对了。从牛魔王坐骑避水金睛兽的隐喻,你我可以推断,这个大力王牛魔王,其实就是《封神演义》中通天教主的坐骑奎牛。牛鼻子老道嘛,牛就是道家的一个象征。孙悟空打斗积雷山摩云洞口,老牛正在洞府中研究“丹书”,修炼得道的法术,道家无疑了;翠云山,积雷山,摩云洞,无非就是雷电云雨的意思,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几个名字不是吴承恩随便起的。
封神大战的结局,各路神仙应劫,阐教大获全胜,截教彻底被肢解,毁教灭族,通天教主被老师鸿钧道人带走。西方教接引、准提二圣来招收“有缘人”,带走了孔宣等这样的人才和宝贝,也带走了”三千客“。通天教主截教门下弟子八千,曾经万仙来朝,万仙阵又被诛仙剑屠戮大半,只剩余了二三百的残余,树倒猢狲散。
而这个牛魔王,和他所结交的几个妖王,以及一些地界遁隐的分散的妖怪朋友,就是姜子牙封神大战后,通天教主截教门下残留的这二三百中的部分成员。
元始天尊主持封神,姜子牙亲力亲为,昊天大帝天庭得以圆满收官。截教残余在原来的东海蓬莱仙山已经没有立锥之地,所以,他们都跑去了西牛贺洲。所以你看,牛魔王的俩老婆,其实都是被迫跑过去的,祖上极有可能死于万仙阵诛仙剑之下,牛魔王作为通天教主座下奎牛,他魂不守神,惊魂不定,所以,干脆就四海为家,居无定所,收了俩老婆,与各种妖仙为伍。
牛魔王悄悄做的两件事情,一是拉拢各种妖仙,搞朋友关系;一是广集财源。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松散的联合体,所以,牛魔王被广大《西游记》迷们称之为是第一妖怪家族。
(二)牛魔王家族的败亡与诡异的被征服套路。
亲,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就是,牛魔王和他的妻子铁扇公主,以及儿子红孩儿,其实都是被李靖父子制服的。
1、观音菩萨收伏红孩儿,用的是木吒从他父亲托塔天王李靖那里借来的三十六把天罡刀,一整套还带了降魔杵,硬生生把红孩儿拿降魔杵打桩机一样打进天罡刀里,最后给他戴了五个金箍咒才降伏为善财童子——老牛家族就是善于聚集钱财。
2、牛魔王被彻底制服,正是李靖的照妖镜和哪吒的斩妖剑与风火轮,加上三昧真火烧烤。
3、芭蕉扇怕的就是灵吉菩萨的定风丹,孙猴子用了好几次,屡试不爽。这次对上铁扇公主,也是借用了灵吉菩萨的定风丹。而灵吉菩萨就是度厄真人,拥有定风珠的西昆仑散仙,他,正是李靖的第一个师父。
《西游记》中李靖父子的很多做法其实都很值得推敲,看起来莫名其妙。你比如这次,降伏牛魔王,“李靖父子先见如来,法檄奏闻玉帝。玉帝传旨李靖父子擒拿”,是怎么个过程。李靖父子是玉帝天庭的班组成员,他们却先去佛祖如来那里通气,不好理解啊!
不过《封神演义》对李靖有这样的判词:"肉身成圣超天境,久后灵山护法台".这样说,李靖肉身成圣,后来还是"灵山护法“,可见,不被直接封神而肉身成圣,竟然能够和二郎神杨戬一样是可以有一定的来回挪腾自由的。
莫伤我命!情愿归顺佛家也——《西游记》牛魔王语
哪吒拿了缚妖索,穿了老牛的鼻子,彻底拿下了牛魔王。可怜牛魔王挣扎了上千年,最后还是一句”情愿归顺佛家“来认命。西方教封神大战的重版啊!”你与我西方教有缘“,缘分啊大兄弟,跟我走吧。
真是斩草除根啊!
孙猴子也成斗战胜佛了,西天如来佛祖完胜,果然是佛法无边。
不过,铁扇公主”隐姓修行,后来也得了正果,经藏中万古流名“,可见,潜心修真,也是会有善果的。
综上,牛魔王应该就是通天教主座下奎牛,封神大战中截教遗留下来的残余力量;牛魔王拜七大圣,广交友好,聚集钱财,想在当时自成一股势力的希望,最终也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