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寄奴的功效与作用,炖珍珠花野菜做法?
在潮汕,有一种药食同源的野菜,叫真珠花菜,长相肖似菊花,叶子互生,不分枝,茎直立,基部带红色,多生于林下、林缘、灌丛边缘、山谷等湿润地方。由于长期以来被普遍采摘食用,如今已被广为种植,成为一种特有的菜蔬。
真珠花菜也叫珍珠花菜,外地人称其为甜菜、四季菜、广东刘寄奴、鸭脚艾、白花艾或是明日叶等,《潮汕植物志》中称之为甜菜子,有一股浓郁的特殊草药香气,细嚼有回甘。如果单独清炒而吃,味道微苦甘,口感涩硬,难以下咽。不过,将其与猪血、猪肝等一起烹调,既可去除猪下水的腥膻味,也中和了真珠花菜的苦涩,味道就变得鲜美可口了。
真珠花菜学名白苞蒿,是十字花科植物的一种,与常见的艾蒿类植物有很相近的药性,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丰富的氨基酸和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硒、维生素c和维生素b等物质的含量也都比较高,能促进人体免疫细胞再生,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对维持人体健康有很大好处。中医认为,真珠花菜性味甘、辛、涩、平,具有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消炎利湿等功效。
这道真珠花菜猪血汤的做法非常简单,先将猪血泡洗干净,切成一寸见方的猪血块,同样将猪肝清洗干净,切成薄片,置于盐水中浸泡一会儿;接着,把真珠花菜的嫩叶摘出来,清洗干净;然后将不锈钢锅置于火上,放入适量水烧开,把猪肝猪血倒入,将其煮至沸腾,再下真珠花菜,搅拌均匀后,加入葱花油和鸡精调味即可食用。
甚至可以直接做女孩名字的中药材有哪些?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遗产。中草药的数量之多,品类之繁,难以胜计。中药之名,取象比类,五花八门。例如以颜色命名的有黄连、白芨、紫苏;因味得名的有甘草、苦参、五味子;类人名的有徐长卿、刘寄奴、红娘子;冠产地的有川贝母、云茯苓、怀山药;显功效的有益母草、伸筋骨、骨碎补;以植物部位直接命名的有桑叶、芦根、苇茎、菊花、杏仁、玉米须;等等。
中国人起名都有引经据典的习惯,自古即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其实,中药中也有很多唯美好听的名字。
《仙剑奇侠传》,当年可以说是火遍了大江南北,是很多人的回忆,而其中的主角们景天,雪见,龙葵,徐长卿,紫萱,重楼,花楹,茂山,飞蓬全部都是中药名。
那些好听的中药材名字半夏、羽涅、零榆、辛夷、剪秋、空青、凌霄
秋桑、佩兰、青黛、连翘、莳萝、苏叶、瑞香
紫苏、白芷、泽兰、紫芙、青黛、苏木、文竹
冬葵、紫芙、连翘、蔓菁、茯苓、子芩、落葵
山奈、冬青、芫华、白芍、京墨、江篱、南星
紫薇、白青、宛童、凌泉、柳华、白敛、百薇
佩兰、麦冬、海芋、菘蓝、龙葵、花楹、杜若、
紫菀、沉香、空青、泽兰、丁香、竹苓、沉香
水苏、伏苓、雪见、云华、南星、苏叶、灵仙
陆英、海月、白蔹、曲莲、紫萱、白苏、白青
中药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
为何后世却对他评价很高?
刘裕此人谋朝篡位,本是犯了大忌,违背了儒家大环境之下所倡导的“忠君思想”,为人所诟病。而且刘裕在篡位后,更是屠尽前朝宗室,手段残忍。至于他的子孙后代更是没有一个争气的,内部斗来斗去的,自然不可能指望自己的后世子孙为自己歌功颂徳,洗清自己篡位的黑点。
此外,刘裕也只在皇帝的宝座上坐了两年的时间,自然也是拿不出什么值得一提的政绩。唯一能拿出来“炫耀”的则是他篡位前的军功。可是,就这些军功而言,前期还是不错的,北伐取得巨大的成功,可是最终刘裕也因为他自己的私心导致一切前功尽弃。
综合来看,刘裕本该是一个负面的形象,可又为何近些年来对刘裕评价却异常之高?甚至有些盖过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明太祖朱元璋!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又或者说,这里面有其它的原因?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件事,说一说刘裕这个人。
很多人只知道刘裕原本是司马家的将军,却很少人知道刘裕的另一个身份,汉室的正统血脉,而且相较汉昭烈帝刘备,更加正统。刘裕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正宗的汉室皇族血脉,而且其先祖一直担任着宗正一职,负责管理汉代宗室成员,而刘备先祖则是被削去爵位的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刘贞,连宗亲都算不得。从这点而言,刘裕篡晋倒像是一个循环,曹魏篡汉——司马夺魏——刘裕篡晋,一切终归回到了汉室,只不过曹丕善待汉室,司马昭也没有屠尽魏室,而刘裕却屠尽司马氏,为后世杀戮前朝宗室开了先例。
虽说刘裕出身汉室,然而传到他这一代时,早已没了先祖曾经的荣耀,我们也没法从他的身上找到任何曾经身为皇室迹象,能看到的只是一个贫困的家庭。因贫病交加刘裕的母亲早早就去世了,贫困的家庭甚至连一个养育刘裕的乳母都请不来,若非刘怀敬之母对刘裕家伸出援手,不辞辛苦养育刘裕,后面也没有刘裕什么事了。
刘裕他长大后,虽心怀大志,也因家庭贫困的原因,没有人看得起他,只能早早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砍柴种地、打渔贩履,为一日三餐奔波。
但刘裕注定不可能一辈子在家务农,公元399年,刘裕毅然从军,先是在北府军中担任一个小小的司马,后又转到了刘牢之麾下担任参军。加上这个时候内部安逸久了各种明争暗斗,各地起义不断。刘裕因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得以迅速崛起,从司马到参军、建武将军、彭城内史,最终成为东晋颇有威望的一员虎将。
402年都督桓玄叛乱,东晋以司马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刘牢之为前锋镇压桓玄叛乱,却不料司马元显与刘牢之都被桓玄收买,桓玄一举夺取了东晋的大权。刘裕不得不表面对其服从,并在背后密谋平定桓玄叛乱,以图匡辅晋室。404年,刘裕以狩猎为名聚集一千七百余名北府兵,并于京口起兵平定叛乱。
刘裕主导的京口起义,迅速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响应,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过彼时的刘裕明白自己还没有称帝的资本,于是他选择了迎回白痴皇帝司马德宗成为自己的傀儡,颇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
406年,刘裕因平叛有功,被封为豫章郡公,食邑万户,获绢三万匹,并入朝执掌大权。409年,刘裕成功成为宰相,此时的刘裕已然成为与曹操、司马懿这样的存在,其实当不当皇帝的对当时的他来说并不重要,因为他本就是掌权者,而皇帝只不过是被他“关”在皇宫之中的一只“金丝雀”罢了,而且这只“金丝雀”甚至连刘协都比不上。
最重要的是,刘裕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声望还不足以支持自己篡晋自立。
为了提升自己的声望,并顺利夺取晋朝的基业,刘裕决定征讨南燕,果然,面对刘裕南燕熬不住,顺利被刘裕所灭,他在朝中和民间的声望再一次刷新了一个高度。
不过,刘裕心中清楚,自己还不能称帝,他在朝中还有有三股势力强大的反对力量,特别是司马休父子一党。当然了,这些人肯定是敌不过老谋深算的刘裕,刘裕步步为营,最终铲除了所有的反对势力。随后,在刘裕的带领下收复了益州、平定了江南、灭掉了后秦。
此时,刘裕的声望达到最高点,只要他想完全可以代晋自立,不过刘裕并没有选择这样做,难道刘裕是害怕被人说自己乱臣贼子么?如果真的是这样,刘裕最终也不会称帝了,在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刘裕之所以没有称帝是因为迷信。
当时的民间盛传一首歌,歌中有一句“昌明之后有二帝”,刘裕深信鬼神之说,这才迟迟不称帝,而是在白痴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之后,选择了立司马德文为帝。说白了,这个司马德文实际上只是他在自己称帝之前所立的一个傀儡,用于印证“昌明之后有二帝”一说。
420年,刘裕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便逼自立为帝,定都建康,国号“宋”,史称刘宋,而司马德文则被刘裕贬为零陵王,并迁往皇陵软禁起来,并派遣杀手将其杀害,同时将晋室宗亲屠戮殆尽。
的确刘裕称帝后,屠尽司马氏,心狠手辣。但并非一无是处。在位虽仅有短短两年,却推行的“土断”,极大地抑制了土地兼并,缓和了阶级矛盾。此外,刘裕还重视教育,给予了百姓考试升官的权力,极大的促进了老百姓读书的积极性,为国家创造了人才。而且刘裕称帝后,积极整顿吏治、减免赋税,为百姓所称道。
只是,刘裕称帝之时已垂垂老矣,而自己的儿子却只是个十几岁的毛头小子,加之朝中依旧有不少人心系旧主,对前晋抱有希望。为了自己的儿子在自己百年之后能顺利继位,刘裕不得不将司马一族屠尽,留着他们,在自己百年势必会威胁到自己儿子的皇位和身家性命。
刘裕称帝后,看到豪族们不断兼并土地,使老百姓苦不堪言,就实行了“土断”政策,从而有效地抑制了豪强兼并,这个政策实施后,很快就使阶级矛盾缓和了下来。同时,由于刘裕自己吃了不少没文化的苦,他本人对读书人十分看重,在他的带动下,当时社会上形成了读书破万卷的好风气。同时,他雷厉风行地整顿吏治,减免百姓赋税,都得到了百姓的好评。只可惜,刘裕做了那么多还是抵不过自己儿子刘义符的不成器,最终还是被几位辅佐大臣给废掉了。
总的来说,刘裕实推行“土断”,抑制土地兼并的情况,减免赋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给予了寒门子弟通过读书考试做官的道路等,值得我们肯定,但他的这些功绩肯定是比不上明太祖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丰功伟绩!
哪些后来被证明是雄才大略的明君?
中国封建社会二千多年,出现了四百多位皇帝,素质也是林林总总,登基方式也是千奇百怪的,大部分是第一顺位继位的,但是这一类的可能得皇位太容易,成才率比较低,庸庸碌碌居多。还有群臣拥护上来的,大多能成就一番作为,比如汉文帝,汉宣帝,嘉靖皇帝等。在有的就是通过篡位得来的皇位,这样的雄才大略的还不少,下面我们说几位。
汉朝没有篡位的皇帝,只是西汉末期王莽篡汉,改立新朝。然而王莽可能思想太过超前,不符合当时的时事,结果引起了大规模起义,也遇到了他的克星,刘秀,没落的皇族后裔。结果又重新归了汉了。
接下来西晋有短暂的统一,但是朝政并不平稳,篡位的也很多。但论到雄才大略,好像都不够格,包括开国之君司马炎,他也是继承父祖辈的积累。
下面要说的可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就是大隋的开国皇帝杨坚,他是篡了他外孙的位,才才得以一统天下。杨坚虽然篡位得到天下,但是与民休息,整顿吏治,制度上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开创科举制度,废黜酷刑,最终实现了开皇之治。他属于雄才大略的皇帝。隋朝二世而亡,二世也是不正当继位的,他的名声就大大不如他爹了。对内加重税赋,不顾百姓死活,穷奢极欲,对外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很快就把他父亲辛苦打下的基业就败光了。
唐朝篡位的也大有人在。第一个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天可汗李世民,他是通过玄武门之变,解决了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后逼父亲退位,然而篡位登基后,李世民一刻都没有怠慢,文治上发展经济,减轻赋税,做好治安,真正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唐朝是开放包容的朝代,这个起源于李世民,当时长安城是最大的国际大都市,各色肤种的人都有,还有其他国家的留学生。真正的万国来朝。对外打败突厥,薛延陀,吐谷浑等外族,在朝廷上有虚怀若谷,善于纳谏。称为千古一帝不为过。第二位就是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李世民的媳妇兼儿媳妇—武则天。武则天改唐为周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开创了武举制度,多多提拔寒门子弟,开创了不下于贞观之治的贞观遗风。这位女皇帝自然也是雄才大略的皇帝。
到了宋朝,第一位就是篡位所得,大家都知道的黄袍加身,就是篡了后周的皇位,赵匡胤继位后,他先后平定了除了北汉外,所有的割据政权,实现了大部分统一。对内实行文治,与士大夫共天下,为大宋的风气定下了基调。他又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手段,解除了悍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在位十七年,为大宋三百年基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算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接着他弟弟有篡位嫌疑,所谓金匮之盟不过掩人耳目而已,赵老二比他哥哥差远了,唯一功绩就是收复了北汉,燕云十六州还是在契丹人之手,文治武功相对平庸。
明朝也有一位篡位的皇帝,那就是成祖永乐大帝,他是通过靖难之役夺取了他侄子的皇位。他登基后,四处征战,五征漠北,攻打女真,打的四姨宾服,又迁都北京,实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了世界交流。并且编纂了《永乐大典》,开创了永乐盛世。他属于雄才大略的皇帝之一。
综上所述,篡位的皇帝成才率还是相当高的,李世民,武则天,赵匡胤,朱棣都是历史上的流量明星,篡位这个污点,掩盖不了他们的历史功绩。瑕不掩瑜应该就是说的他们。
有哪些实用又简单的茶疗处方?
山楂甘草茶取山楂30g、茶叶3g、甘草6g,加水500ml,煎至300ml,取汁即成。
每日2次,不拘时徐徐饮服,可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适用于慢性咽炎。
瓜叶茶取黄瓜叶15g、茶叶1g,二味加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取汁即成。
每日2次,不拘时饮服。黄瓜叶性平味苦,与茶叶配用,可清热泻火。
适用于口腔溃疡等。
茶蜜调涂方取茶叶10g研末备用,蜂蜜15g,每次取茶末适量,以蜂蜜调和涂患处。
每日1次,可清热解毒、消炎润肤。
适用于口角炎。
虎杖茶茶叶100g,用沸水冲泡200ml,约5分钟后滤渣取汁。取干净虎杖根块适量,沾茶汁在新碗底上磨成稀糊状即成(下称“糊剂”)。
另用虎杖15~30g,茶叶7.5~15g,加水适量,煎至稍有黏性的液体后,过滤即成(下称“液剂”)。外用。
糊剂用法:将糊剂直接涂于已清创的创面(不用纱布包扎),第一天涂2次,促使薄痂形成;以后每天1次,直到脱痂痊愈。
液剂用法:将液剂涂于已清创的创面,药液一干则及时再涂;至薄痂形成后,则每3~5小时涂1次,直至脱痂痊愈。对发生感染的创面,可行引流,必要时配合补液,抗感染等。
虎杖根与茶叶配用可清热解毒,消炎敛疮。
主治烧烫伤。
茶叶散茶叶5g,用开水冲泡后捣烂或嚼烂,外敷患处,干则换之。
每日1次,可解毒、消肿、止痛。
适用于蜂虫叮咬后皮肤红肿热痛、刺痒等。
川芎茶取川芎3g研细末,与6g茶共放杯内,以沸水冲泡5~10min,或煮沸5min即成。
川芎性温味辛,是治头痛之常用中药,与茶叶配用,可祛风散热、理气活血、止痛。
适用于感冒头痛或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等。
金花苏叶茶取茶叶和金银花各9g,苏叶和薄荷各6g。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主治感冒、咽痛。
将军茶出自《本草纲目》。
取大黄适量,用黄酒炒3次,研成细末,干燥后,瓷罐内封贮备用。
服用时取大黄末3~5g,用茶叶3g,沸水冲泡,候温送服大黄末。
每日1~2次。
大黄性寒味苦,可泻热毒,破积滞,荡涤肠胃。与茶叶配制,有清热平厥,泻火止痛之功效。
适用于热厥头痛。
辣茶取茶叶10g、辣椒500g,胡椒和食盐各适量。四味共研为末,拌匀,放入瓷瓶内,封口,静置半月即成。
服用时每次3g,开水冲泡5min,候温饮服。
每日2次。辣椒性味辛辣,与茶叶配用、可驱风寒,解表邪,开胃。
适用于风寒感冒、鼻塞流涕、食欲不振症。
患高血压、心脏病、哮喘者及孕妇禁用。
刘寄奴茶出自《家用良方》。
取刘寄奴不拘量,研为细末,瓷罐内封贮备用。每次取末3g,用茶煎汁,侯温送服。每日2~3次。
或以刘寄奴末3g与茶叶3g,沸水冲泡10min,候温饮服。
刘寄奴与茶配饮,可凉血止血。
适用于大小便出血症。
苦瓜茶取鲜苦瓜1个,将瓜截断去瓤,置适量茶叶于瓜中,再接合,悬挂通风处阴干,干后取下,连同茶叶切碎混匀。用水煎或开水冲泡闷半小时后,代茶饮。
每次6~10g。
主治中暑发热。
资料引自:《中国茶叶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