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有哪些症状,是去湿毒黄金期?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中医认为,湿邪乃“万病之源”。
炎热的三伏天,高温酷暑,雨水多,稍加不注意,便会导致湿邪侵入人体。
此外,三伏期间,人们喜冷饮,会损害脾胃,进而导致湿气侵入人体。
水湿困脾,体内湿气重,又会进一步损害脾胃,加重体内湿气,如此进入恶性循环。
三伏天,新陈代谢加快,气血运行也加快,出汗多,可以泄出体内的暑湿、热气、寒气。
所以,三伏天,是祛湿的一个好时节,切莫错过!
一旦出现5种迹象,需抓紧时间祛湿排毒1、舌苔厚、有齿痕
如果,出现舌苔发白且厚,舌头边缘有明显的齿痕形态,常感觉自己口内粘腻。
同时,伴有脸色发黄发暗,则说明湿邪较重。
2、大便黏腻、小便浑浊
很多人表示大便黏腻,粘便池,冲不干净,有时冲几次都还会有“余孽”残留,这其实就是湿气重的表现。
此外,如果你小便混浊也可能是体内湿气较重,需注意。
3、头发油腻
不少人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上刚洗的头,刚到下午就非常的油腻,那种油腻感,自己看着都恶心。
你可能是被湿气缠上了。湿气能全面的呈现在头发上,让你的头发看起来非常的油腻。
4、嘴巴干苦,有异味
晨起嘴巴又苦又干,也可能是体内有湿气的信号。
中医认为,体内湿气重,会导致水湿内阻,就会导致嘴巴又苦又干的现象,严重时还可出现口臭等现象。
5、脸上起痘,爱出油
湿气重,会导致人体内分泌的失调,脸部等部位皮肤较为油腻,痘痘也就随之而来。
很多湿气重的人,不仅脸上有痘痘,背上、前胸也会有很多痘痘,严重的还可能引起痤疮。
并且,还会伴有满面油光。
三伏天,这几个习惯不改,会加重体内湿气1、喝大酒
中医讲,酒助湿邪。
大量喝酒,会导致体内湿气加重,严重损害健康。
所以,伏天要注意少饮酒,尤其是冰镇的啤酒,更要少喝为好。
2、湿发入睡
三伏天,人们都会冲个澡,再睡觉。
此时,一定要注意,把头发吹干,切不可睡湿发觉。
如果头发湿,就进入睡眠状态,不但容易导致头痛,还会招致湿邪入体。
三伏天,原本就湿热重,一旦湿邪入体,秋冬十分容易生病,危害健康。
3、贪吃冷饮
伏天,很多人,贪吃冷饮,然而,这样会严重损害脾胃健康。
脾,主要是运化水湿,一旦脾受损,会导致体内湿气重。
湿邪困脾,体内湿气重,又会进一步损害脾脏健康,进入恶性循环。
所以,伏天,一定不要贪吃冷饮,否则不但会导致湿气重,还会为秋冬留下病根。
教你几招,简单易做,去湿气,更健康第一招:茶疗,健脾祛湿
茶疗,是药与茶的完美结合,能防御疾病,强体魄,延年益寿,对于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用一些健脾祛湿的食材,做成茶饮,每天喝,是既简单又有效的祛湿方法之一。
白鼓丁薏仁茶,泡水喝,祛湿的同时,还可健脾和胃,祛湿效果更佳。
取白鼓丁、薏仁、赤小豆、山楂、芡实、玉米须、淡竹叶、马齿苋,全部碾碎,做成茶包。每日取一包,热水冲泡,代茶饮,即可。
白鼓丁,利尿利湿,泄湿热,改善湿热所致恶心、舌苔发黄,红肿痘痘等症,还可排除更多毒素。
薏仁,利湿健脾、祛风胜湿,利肠胃,消水肿。与赤小豆搭配后,健脾利湿、消肿解毒,祛湿效果更突出。
玉米须,入肝、肾、膀胱经,可利水消肿、平肝利胆,凉血、泻热,可去体内的湿热之气。
芡实,既能健脾,又能除湿。它能去除体内湿气,让机体获得轻松感,消除困倦。
淡竹叶, 以渗湿泄热见长。山楂,归脾经,可健脾,有助于祛湿。马齿苋,清热解毒、利水祛湿。
几种搭配在一起,去除体内湿气,效果尤佳,不妨试试。
第二招:泡脚
热水泡脚,也是很好的祛湿方式之一。
泡脚可以「引气下行」,引导阳气到足底、助眠强身,也有发汗排湿气的作用。
泡脚水中加点“料”,对于祛湿效果更佳。
泡脚水+花椒
中医认为花椒又祛湿、驱寒的功效。
花椒本身性辛温,香气浓重,能够祛除寒气。
日常用花椒泡脚,花椒的除湿除燥的功能,通过脚底传遍五脏六腑,改善女性宫寒的体质。
用法:用一个棉布包,准备好一定量的花椒,然后将花椒放进包里,系紧之后就可以放入水中开大火煎煮,要将花椒的药效完全融入水中,然后就可以泡脚了,泡脚的过程当中可以不停的放入花椒,时间大概10~30分钟为宜,身体微微出一点汗就最好了。
第三招:穴位按摩
承山穴
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是人体阳气最盛的经脉的枢纽,所以,它能通过振奋太阳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轻轻按压承山穴会有酸胀感,说明体内有湿气;按揉一段时间之后,身体会微微发热,说明湿气已经在散发出去了。
足三里
湿气与脾胃不好有关,而足三里,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湿当然也少不了它。
用大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处,作点按活动,一按一松,每分钟按压15~20次,每天按压约5~10分钟。
第四招:刮痧散热祛湿
背部刮痧,可以使毛细血管的活性增加,更利于身体散热祛湿。
使用刮痧板,或瓷勺,蘸少量精油,或橄榄油,以起到润滑作用。
从背部,沿脊柱,从上往下单向地刮,再沿着距离脊柱1.5寸宽的地方,从上往下刮,然后,再选择距离脊柱3寸的地方,以同样的方法由上往下刮。
大概每个区域刮5-8下即可。
湿气缠身会有什么害处?
夏季闷热潮湿,人们倍受折磨。这种时候,人们经常会被湿气缠身,尤其是南方的朋友。但是,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湿气不会对自己造成太多影响,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右上角关注帮忙点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易发胖事实表明,人体湿气过重会导致痰湿型肥胖的出现。人体湿气过多是由于人体体液代谢不正常,身体内的湿气过重,且无法正常排除体外。使身体产生病态性浮肿,从表面上看就是常说的胖。并且这种胖是无法通过正常的运动解决的,需要的是祛湿。
头昏脑胀、嗜睡中医讲,湿气为万恶之邪,是风、寒、暑、湿、燥、火六邪中最棘手的一个。因为湿不仅是人体健康的克星,而且是许多疾病的诱因,对人体危害极大。 若湿气侵入人体,会使人体出现头昏脑胀、周身不适,困倦易乏的现象。通常,当人体内含有过多的湿气早晨起床会变得很困难,即使是睡上一天也不解乏,十分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事实上,这是湿气缠身的表现与危害之一。
食欲不振当一个人体内含有过多的湿气,他很容易长期性的胃口不好、食欲不振。在排除慢性胃炎的情况后,患者就需要认真思考是不是自己体内的湿气过重影响了身体健康。
当人体湿气过重时,湿气便会影响到体内歌脏器的运作,影响体内水汽的排出能力,相应的会影响到身体的消化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困难、食欲不振。
为了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需要主动迎战湿气!下面便是一些克敌良方,敬请笑纳!
食疗人体湿气过多与天气和饮食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去除湿气最重要的良方之一就是坚持正确的饮食习惯。体内湿气重的朋友,在平时可以有意识的多食用一些味淡、性温的食物,比如:薏米、白萝卜、香菜等等,通过食物的特性帮助身体排出湿气。同时,要注意适量饮酒、少食肥厚之物,不可暴饮暴食。
远离湿气环境人体湿气过多不仅跟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有关,同时与他生活的环境也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经常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里,便很容易被湿气侵害身体。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尽量选择适宜人体温度与湿度的环境居住,远离阴冷、潮湿的地方。
加强运动一个人体内的湿气过重,大多同他的生活习惯有关。除饮食过于油腻外,缺乏运动也是其中之一。长期缺乏运动,会使体内湿气越来越多,四肢无力是常有的现象。 研究表明,合理的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可以加快人体湿气排出。
因此,大家应该保持合理的运动量。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都可以帮助体内水分代谢、排出湿气。 以上便是湿气缠身的害处及摆脱湿气的办法,希望可以为各位朋友带来帮助,感谢阅读。
喜欢请关注我,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身体哪些症状在排湿?
身体中出汗的过程中是在排湿,身体中的湿气比较严重的,可以发点小汗。再就是通过小便进行排湿,如果全身湿气重的,而出现水肿的症状,可以通过利小便的办法,将身体中多余的水湿之气随小便而排出。再就是选择健脾的办法进行排湿,脾气健壮了,可以将体内的湿气转换为精微物质,而利用。
人为什么会得湿气?
湿气其实很好理解,跟它的字面意思一样,“湿气”就是身体里水液,营养,因过生或者运行失常所产生的一种物质。
湿气是怎么得的?常见的有四种
一、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运动,肌肉得不到锻炼,懒惰会使脾胃懈怠,因此,长期懒惰使脾胃功能下降,而脾胃主管食物吸收和水液代谢,久了之后食物积存和废水积存,就会生湿。
二、天气炎热很多吃凉性食品,这种长期不良习惯易伤阳气,影响水液代谢,易生湿。
三、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也有足够能力去买自己喜欢的食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特别是油炸,辛辣,烟酒等高热量油腻饮食,超出了脾胃所能承受的范围。这些无法被吸收的食物,在脾胃中越堆越多,逐渐就化为痰湿。
四、跟日常生活作息有关,久居潮湿环境,比如南方大部分地区,身体不能低于湿气来袭,湿气就会留在体内。
湿气真的来了怎么办,这里介绍一种祛湿极佳的方法:桂圆糙米薏米茶
采用的是7种药食同源经过有破壁机研磨成粉的一种祛湿食物,含有红豆、薏米茯苓、山药、糙米、桂圆、枸杞成分。这几个都是很常见是食物,,薏米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配上山药、枸杞等可以健脾胃、滋补肝肾作用。
湿毒症有哪些症状?
湿毒症有哪些症状?
湿毒症常表现为困倦懒动,胸闷,脘痞腹胀、纳食呆滞、恶心呕吐,头晕肢重,大便不爽、臭秽粘滞、小腹胀满、小便短赤,皮肤可出现水疱、溃烂、恶臭渗液等症状。
湿毒是比普通湿邪致病力更强、对机体损伤更剧烈、更明显,更难治愈的一种邪气,由于病位不同,湿毒症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有困倦懒动,胸闷,脘痞腹胀、恶心呕吐,头晕肢重,大便不爽、臭秽粘滞、小腹胀满、小便短赤,皮肤可出现水疱、溃烂、恶臭渗液等症状。
由于病位不同,湿毒之邪可在多种疾病中出现,如湿疹、痤疮、天疱疮、乙肝、肾炎、肾衰、各种泌尿生殖系统炎症、各种癌症等。治疗可以利湿化浊解毒。常用的中药如土茯苓、马鞭草、垂盆草、萆薢、车前草、滑石等除湿解毒,或藿香、佩兰、苍术、草果、菖蒲等芳香辟秽除湿,具体用药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规范服用。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脑病科 副主任医师 马大勇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